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9):218-218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急诊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常见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或者物理损伤;病原微生物因素;化学性因素;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危害;身心健康方面。防护措施主要有:对针物理损伤的防护措施;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护措施;避免化学性损伤措施;提高自身处事和心理素质;院方注意改善职业条件。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急诊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常见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化学性因素,机械或者物理损伤,病原微生物因素,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危害,身心健康方面。防护措施主要有:避免化学性损伤措施,针对物理损伤的防护措施,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护措施,提高自身处事和心理素质。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护理在救援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又加之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使急诊科护士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但其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突发事件多,致使护理人员心理负担重,若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措施落实不严,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现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护士承担着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重症监护以及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重任,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使急诊科护士常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属高危群体。笔者认为对急诊科护士,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防护督查与考核,加强生物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的防范。 相似文献
6.
感染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危害身心健康的潜在因素较多,现将感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纪小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5):246-246
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及自身护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和医药用品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因素等。本文就临床一线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以及对护士防护意识的培养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现有条件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护士尽量减少职业危害,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方法:高度重视护士的身体健康,从预防入手、规范管理健全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程度.结果: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使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明显降低,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简介职业暴露的概念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感染的危险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及社会心理性危险因素。探讨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和防护措施:避免针刺伤、锐器伤、防止血源性传播,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减少暴力发生的诱因。增强防护意识,加强教育,提出防范措施,掌握预防缓解及技术,提高自我防护职业安全,预防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NICU是儿科现代急救医学发展较为完善的医学专业,由于是一个接收各种危重症新生儿的急救场所和医院感染高发区,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自身面临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说明了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最大.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对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常见类型以及职业防护措施。方法:观察护理实践中可能接触到的生物、物理以及化学性损伤的类型和损伤程度,并探讨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初步得出过程控制、防范措施和方法。结论:在护理职业中加强培训,并针对护理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和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并着重介绍了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避免职业损伤等三种解决方案极其具体应用,希望相关人员加以借鉴和探讨,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手术检查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的质量的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室提供安全保障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病房护士职业安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分析介入病房护士职业安全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并提出各种相应措施进行防护.结果:各种职业安全危害减少,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增强,能有效得到防护.结论:通过提高防护安全意识,健全安全制度,进行人性化关怀,能促进医疗职业安全,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就诊患者多而复杂,工作量大,特别是接诊收治急、危、重患者多,病情急,变化快,过度紧张忙碌的工作极易产生不安全的因素,甚至造成自身的职业危害,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护理工作要求以病人为中心,而忽视了护士自身所在职业安全与健康,因此,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与急迫的工作。现对急诊科护士各种潜在的职业危害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让医务人员了解在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如:各种化学制剂、X射线、噪音、有害气体、锐利器械损伤等,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方法:通过论文检索,查找2002~2010年的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在密闭环境中.且处于多种危险因素中,并长时间站立.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进食不规律,使手术室护士成为高危群体.结论:不注意自身防护,容易引起职业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其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时刻威胁着她们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8.
吴丹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132-133
手术室护士因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处于生物、化学、生理等职业危险因素威胁中,若不加以防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 .我院自2007 年以来对手术室18 名护士开展职业安全教育,在服务患者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较多,要全面提高感染科护士的知识培训、自身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从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外科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对此提出防范对策,加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或消除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对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外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