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冠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问题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及敌对情绪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症状,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普遍存在消极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焦虑、抑郁.侯允天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焦虑症状术前占58%,抑郁症状术前占39%,严重者将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放弃手术治疗.故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我科2009年4月~2011年4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所选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护理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在护理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度焦虑所占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抑郁所占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邢继娥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16-117
目的:观察针对性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门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评价针对性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冠心病门诊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提升治疗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电针治疗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解释,讲解电针仪及电针治疗相关知识,给予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两组进行电针治疗后评定焦虑状况.结果:电针治疗后的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身在电针治疗前、后的抑郁、紧张和恐惧3项焦虑症状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自身在电针治疗前、后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减轻电针治疗患者焦虑心理具有重要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恐惧、沮丧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恐惧、沮丧等不良情绪显著改善,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人工流产手术中能显著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恐惧、沮丧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缓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化疗患者78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生理状况、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肾衰竭病人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住入院的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切实可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显著提高依从性,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54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状况、社会心理、工作状况、医疗情况、体力情况、病情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显著改善,生存质量、病情均有明显好转,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92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46例)和干预组(4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对比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较护理前,焦虑、抑郁程度均降低;护理后,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更能有效改善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本院接收的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护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30d时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变化。结果:入组实施不同护理30d时,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提高预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临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得分、焦虑程度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重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消除或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1个月后,采用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两项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的影响,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82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术前探视、心理辅导及术前宣教等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关于过度担忧手术不成功、手术疼痛、恐惧手术、术后遗留疤痕等焦虑心理及术前失眠等5项观察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心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胫骨平台骨折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护理。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况。结果:抑郁率、焦虑率干预后观察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SDS评分、SAS评分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前高于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