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血钾测定值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sT指高型急性心肌梗死150例,按入院时血钾测定值分为〈3.5mmol/L组,3.6~4.0mmol/L组及〉4.1mmol/L组3个组,观察各组分别与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Killip分级Ⅱ级以上)、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血钾〈3.5mmol/L组,3.6~4.0mmol/L组与血钾〉4.1mmol/L组比较,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钾〈3.5mmol/L组与3.6~4.0mmol/L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人院时血钾≤4.0mmol/L发生率达62%。其中血钾〈3.5mmol/L发生率30%,血钾3.6~4.0mmol/L发生率32%。入院时血钾≤4.0mmol/L,住院期间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血钾〉4.0mmol/L组。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已有报道,尤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报道较多。本研究将人院时血钾测定值分为3个组,观察每组与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钾变化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措施。方法2002年9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收治的SAP 331例,分成轻度低钾血症组(血钾2.5~3.5 mmol/L)74例和重度低钾血症组(<2.5 mmol/L)5例,血钾正常组(3.5~5.5 mmol/L)233例,高钾血症组(>5.5 mmol/L)19例。分析比较各组SAP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相关临床参数、病死率和感染率。结果在 SAP 病程早期重度低钾血症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与血钾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低钾血症组胰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高钾血症组肾功能衰竭、ARDS、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低钾血症组(P<0.01)。高钾血症组的脉搏、呼吸、LDH、血糖、甘油三酯、血钙、HCT、Ranson 评分、APACHEⅡ评分、CT 评分均明显异于其他三组患者(P<0.01)。高钾血症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轻度低钾血症组与重度低钾血症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血钾正常组与轻度低钾血症组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如出现高钾血症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血钾异常组,血钾太低死亡风险亦增加。重度低钾血症组患者感染率与其他三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钾血症组出现肾脏、肺、心、消化道器官衰竭的概率高,而重度低钾血症组胰性脑病的发生率高。高钾血症组的SAP患者病情严重度高,死亡率高,但感染率不高于其他组患者。血钾降低死亡风险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冠状动脉 Gensini积分与血钾水平的关系,指导治疗方案,制定临床决策,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择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STEMI的患者128例,按照入院血清钾水平分为低于3.50 mmol/L、高于3.50 mmol/L 两组,监测其18导联心电图并记录 PCI冠状动脉病变结果,前壁根据Aldrich公式,下壁根据Clemmensen改良公式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运用 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同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选的 1 2 8例 STEMI 患者中,低血钾发生率为29.7%(38/128),其中广泛前壁 STEMI发生率最高42.1%(16/38),下壁累及后壁 STEMI发生率最低5.3%(2/38);低钾组梗死面积小于20%者14例,20%~30%者14例,大于30%者10例,低钾组梗死面积明显高于血钾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钾组冠状动脉 Gensini积分小于50分者6例,50~80分者12例,大于80分者20例,低钾组冠状动脉 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血钾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浓度与梗死面积、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STEMI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与梗死面积、部位密切相关,多为前降支、近段病变.且梗死面积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越易出现低钾血症。将血钾控制在适当水平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重度低钾血症患者采取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和慢速补钾治疗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为临床补钾方案提供经验积累。方法选取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补钾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慢速补钾方案(10mmol/h),研究组则采取快速补钾方案(20mmol/h)。补钾前后两组患者均接受血钾、尿钾浓度检测。结果研究组钾注射时间短于对照组[(0.96±0.20)h vs(2.11±0.17)h,P〈0.01],治疗后血钾浓度高于对照组[(3.95±1.21)mmol/L傩(3.45±0.61)mmol/L,P〈0.01],尿排钾量少于对照组[(3.6±0.7)mmol vs(7.2±1.5)mmol,P〈0.01],净补钾量高于对照组[(15.76±3.63)mmol vs(11.55±2.78)mmol,P〈0.01]。两组均发生心律失常3例,血压异常1例,心电图异常1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相较于慢速补钾,不仅能快速提高患者的血钾水平,还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钾血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92例AMI患者:(1)按血钾水平分为低钾血症组和正常血钾组;(2)按入院距AMI发病时间分为<3h组与3 ~24 h组;(3)按AMI类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结果 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低血钾症组为83.33%,在正常血钾组为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钾血症发生率在距离AMI发病时间<3h组患者为43.75%,在3~24 h组为14.47%,前者高于后者(P<0.01);在STEMI组为20.25%,在NSTEMI组为15.38%,二者相近(P>0.05).结论 AMI早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其发生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提示低钾血症是AMI常见致死原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0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AMI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24h、48h血清钠离子的最低值分为三组:A组Na^+≥135mmol/L;B组Na^+120—135mmol/L;C组Na^+≤120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2.7%,B组为14.1%,C组为50.0%,C组与A组、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病死率为6.2%,B组住院病死率为7.1%,C组住院病死率为37.5%,C组与A组、B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肌酸激酶(CK)及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低钠血症与心肌坏死标志物、梗死面积、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密切相关,老年AMI低钠血症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低钾血症在临床上很常见,多容易纠正,但重度低钾血症(血钾〈2.5 mmol/L)可出现神经肌肉症状、心律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近期收治2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血钾均〈1.5mmol/L,有呼吸肌麻痹症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高浓度静脉补钾的应用8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23~65岁。术后返回ICU即查血气分析,轻度低钾(3.O~3.5mmol/L)37例,中度低钾(2.5~3.0mmol/L)30例,重度低钾(〈2.5mmool/L)1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建立AMI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46例,符合纳入标准者均连续入选。依据患者住院期间最低血清钾离子(K)浓度<3.5 mmol/L,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K<3.5 mmol/L)与正常血钾组(3.5≤K<5.5 mmol/L),分别为123例和323例。收集入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等资料,规律随访评估预后。结果低钾血症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高于正常血钾组[21(17.1%)比32(9.9%)](P<0.05)。低钾血症组比正常血钾组患者全因病死率高[4(3.4%)比4(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低钾血症、临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无胸痛均是A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钾血症是A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关注、改善A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低钾血症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 1996~ 2 0 0 1- 0 7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135例 ,其中并发低钾血症 41例 ,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予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35例。年龄 12~ 6 3岁 ,平均2 9.5岁。均经口服中毒 ,农药种类 :乐果 18例 ,氧化乐果 11例 ,敌敌畏 7例 ,甲胺磷 4例 ,16 0 5 1例 ,中度中毒 5例 ,重度中毒36例。1.2 实验室检查 根据血清钾测定低于 3.5 mmol/ L即诊断为低钾血症。其中轻度低钾者 2 8例 (6 8.3% ) ,血钾 3.0~ 3.5mmol/ L;中度低钾者 8例 (19.5 % ) ,血钾 2 .5~ 3.0 mmol/ L;重度低钾者 5例 (12 .2…  相似文献   

11.
张小乐  苏永才  邓斌  冯新武  苏良献 《临床荟萃》2012,27(19):1667-1670
目的 分析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面积及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之间的关系,评价BNP在AMI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短期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非心力衰竭初发AMI患者82例,按照心电图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比较各组BNP水平;并按照BNP水平分为BNP<100 ng/L组,BNP≥100~200 ng/L组和BNP≥200ng/L组,比较各组MACE的发生率.结果 STEMI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NSTEMI组,(208.4±180.2)ng/L vs(93.6±76.8)ng/L (P<0.01).BNP≥200 ng/L组MACE发生率高于BNP≥100~200 ng/L组和BNP<100ng/L组(分别为46.2%,8.33%,3.12%;P<0.01).BNP与住院期间和短期MACE发生相关(HR=0.985,95%可信区间CI=0.973~0.996;P<0.01).结论 AMI患者的BNP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近期MACE发生率越高,高BNP水平是与住院期间和短期MACE发生率相关的危险因素.BNP测定有助于AMI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和多支病变组(n=42),射血分数(EF)结果分为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n=36)和冠心病心力衰竭组(n=28)。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与对照组和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相比,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P〈0.05,P〈0.01),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和hs—CRP增高(P〈0.05,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患者FT3明显降低(P〈0.01),rT3和hs—CRP增高(P〈0.05)。在校正其他因素后,FT3水平下降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风险比为0.72,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心功能不全时会有改变,T13,FT3降低,rT3升高,且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其可作为反映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升高,反映炎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与梗死后短期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将80例AMI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测定入院时及入院后24 h、7 d的血浆NT-proBNP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出院随访30 d。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24 h、7 d NT-proBNP水平持续增高,两组在入院即刻及入院24 h、7 d时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并有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AMI后心衰患者血清Cys C的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MI患者61例,AMI后心衰患者72例,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ys C,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肌钙蛋白(cTnI)和脑钠肽(BNP)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ys C,BUN和Cr在对照组、AMI组和AMI后心衰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0-19.68,P<0.05);AMI组cTnI水平低于AMI后心衰组(t=2.53,P<0.05);AMI组Cys C与BUN,Cr,血管病变支数有相关性(r=0.29-0.72,P<0.05);AMI后心衰组Cys C与BUN,Cr,病变支数,cTnI有相关性(r=0.49-0.88,P<0.05).AMI组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0.753(P<0.05),AMI后心衰组曲线下面积为0.786(P<0.05).结论 Cys C在AMI及AMI后心衰患者中都有所升高,且Cys C增高程度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Cys C在AMI疾病诊断及预后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且于12 小时内成功实施急诊PCI老年非糖尿病患者459例,依据入院即刻血糖值分为正常组(血糖<7.0 mmol/L,148例)、升高组(7.0 mmol/L≤血糖≤11.1 mmol/L,169例)、高糖组(血糖>11.1 mmol/L,142例)。对比各组术后心功能指标、心肌灌注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各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结果正常组、升高组、高糖组心肌灌注血流分级(TMPG) 2~3级的比例、术后2 小时ST段回落良好的比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逐渐下降,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峰值逐渐升高(均P<0.05)。随访12个月,高糖组无MACE的生存率76.1%(108/142),较正常组89.2%(132/148)、升高组85.8%(145/16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SHG也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HG可导致老年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下降,同时也可使MACE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05年38月住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6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非冠心病患者3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等。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并以胰岛素抵抗的体内稳定状态模式评估法(HOMA-IR)来评价胰岛素抵抗。于出院时和出院后连续8年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为5.04(1.208月住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6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非冠心病患者3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等。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并以胰岛素抵抗的体内稳定状态模式评估法(HOMA-IR)来评价胰岛素抵抗。于出院时和出院后连续8年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为5.04(1.2012.4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0.3212.4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0.323.55)μg/L(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9和0.344,P均<0.05)。8年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7.4μg/L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抵抗素水平低于7.4μg/L者(61.5%vs.23.5%,P=0.035)。结论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在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血清抵抗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升高可能与体内炎症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浆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AMI患者按发病后至急诊PCI时间分组:A组(≤12h)29例,B组(12~24h)3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病死率、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结果A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B组明显降低,但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急诊PCI治疗后,入院后24h和7d两个时间点,A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M/发生后30d时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显示,A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是AMI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PCI的治疗时间越早,AMI患者术后心肌受损程度越轻,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122例AMI患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简称试验组,68例)和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简称对照组,54例),检测发病后24 h的BNP及cTnI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2周行心功能测定,并对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分析,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患者入院时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住院2周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发病后24 h的cTnI、BNP水平及心率分别为(10.41±6.83)μg/L、(1 713.6±687.03)ng/L、(86±1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5.41±2.86)μg/L、(495.61±464.39)ng/L、(77±11)次/min](P0.05、P0.01)。BNP与cTnI呈正相关(r2=0.753,r=0.868,P0.01)。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分别为48.83%±5.01%、24.88%±6.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82%±5.29%、30.86%±5.89%)(P0.01)。结论 BNP及cTnI的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对近期预后可做出评估。BNP和cTnI可作为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