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杂志》2001,9(1):1-1
多年经验证明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不只是降血压 ,而是要减少靶器官损害 ,具体的说是减少心梗 ,脑中风和肾功能损害。现在研究证明引起这些靶器官损害的原因 ,即所谓心血管病危险因子很多 ,高血压只是其中之一。心血管病危险因子近年来越发现越多 ,最常见的是 :年龄、男性、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耐量异常、左心室肥厚、心率快、肾功能不全、肺活量低 ,血纤维蛋白元高、吸烟等等。许多临床研究常常把它们单独拿出来研究 ,认为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 ,所谓“独立”是指不需要有其他因子并存就可以招致心血管病。其实 ,这些因子多是互相…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旨在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为低或高。方法:研究包括高血压患者423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基础CT检查,应用非增强双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危险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一、概念近半个世纪以来 ,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已经表明 ,通过改善生活行为和药物治疗干预能降低心脑血管病 (CVD)发生率与死亡率 ,例如降压治疗、调脂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现代心血管病预防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确定那些非常可能发生CVD的个体 ,从而对这些个体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1991年著名学者Dzau和Braunwald提出心血管事件链(cardiovascularcontinuum) ,将现代心血管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防治 ,从而形成一个重要的概念 ,即心血管危险(cardiovascularrisk)。心血…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杂志》2006,14(7):564-564
2003年刊出JNC7高血压指南争议最多的是“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指SBP〉120~139mmHg,DBP〉80~90mmHg(Am J Med,2006,119:133—141)。该文研究16000名45~64岁居民参加“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研究(ARIC)”,按JNC6血压分为;  相似文献   

5.
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 6例 ,使用统一的表格询问和记录相关病史和检测、检查结果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方法进行分层。据危险分层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治疗 ,2个月后复诊。结果  (1) 76 9%的男性患者有 2个和 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 ,而女性只有 5 7 4% (P <0 0 5 ) ;(2 )约 6 0 %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很高危 ,34 0 %为中危 ,7 5 %为低危。 (3)经过规则治疗后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下降至正常 ,收缩压从 16 3 77± 16 82mmHg下降到 134 5 6± 14 45mmHg ,舒张压从 94 5 5± 11 79mmHg下降为 81 2 0± 8 37mmHg(P <0 0 5 )。心血管危险分层很高危百分比下降 ,从 31 1%下降为 14 2 % (P <0 0 1)。低危百分比上升 ,从 7 5 %上升为 14 2 % (P <0 0 5 )。结论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助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2〕。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预防和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最近公布的"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H/ESC)高血压指南"强调了高血压诊断分类中综合考虑总体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性[1].本文予以简介,供广大从事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治和防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牡丹江农垦地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在牡丹江垦区随机抽取8个局直单位,4个农场,在12个人群随机抽取各年龄组有代表性的样本,统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EH)、高血糖、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 共抽样调查25-74岁居民1348人,EH患病率24.5%,其中男性为28.5%,女性为21.4%,男性EH患病率明昆高于女性(P=0.002),EH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r=0.98,(P〈0.05)。高血糖的患病率为9.7%,其中男性为11.1%,女性为8.4%,男性高血糖患病率高于女性(P=0.031),高血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但不呈直线相关,r=0.87(P〉0.05)。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3.7%,其中男性为47.5%,女性为40.3%,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8),25~64岁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r=1(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患病率13.6%,其中男性为14.7%,女性为12.7%,男女LDL-C增高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273),发病率与年龄不相关,r=0.26(P〉0.05)。结论 牡丹江垦区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发病率正成为危害本地区人民健康的杀手,应引起心血管领域的充分重视,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1级、2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白大衣高血压与隐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方法 入选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查体人员327例,其中理想血压者157例,隐性高血压患者92例,白大衣高血压78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颈动脉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白大衣高血压组患者空腹血糖及体质量指数高于理想血压组而低于隐性高血压组患者,P<0.01或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患者诊所测量血压显著高于隐性高血压组及理想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左室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IMT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组而低于隐性高血压组,P<0.01或P<0.05.结论 与理想血压组患者相比,隐性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组患者均存在显著的靶器官损害,且隐性高血压组较白大衣高血压组严重.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已进行十余年研究。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所指的根据血压水平高低和危险因素的多少,给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后进行HRV分析的文章,尚鲜见报道。为此,本文对160例EH患者根据《指南》中“按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即血压水平的高低、危险因素的多少以及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情况,进行HRV分析,探讨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HRV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2):1030
辉瑞公司出品的固定剂量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目的在于同时减少两种危险因子[高血压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减少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9%~52%。该药名为Caduet。研究分在两处进行,在英国与加拿大为JEWEL-I,在11个欧洲国家为JEWEL-Ⅱ,共收入2245名病人,治疗16周,平均血压152/90mmHg,平均LDL-C〉5.0m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高血压等多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总结965例行冠脉造影者的临床资料,以血压作为主要因素单独分析,按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SBP)< 120 mmHg和舒张压(DBP) <80 mmHg]、正常高值组[SBP 120-129 mmHg和(或)DBP80 ~ 89 mmHg]、轻度高血压组[SBP 140 ~ 159 mmHg和(或)DBP 90~99 mmHg]、中度高血压组[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 ~ 109 mmHg]和重度高血压组[ 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按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脂、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的个数分为6个亚组:0组(未合并其他危险因素)、1组(合并1个其他危险因素)、2组(合并2个其他危险因素)、3组(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4组(合并4个其他危险因素)及5组(合并5个其他危险因素),不同血压水平组合并危险因素情况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采用x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结果 在各血压分组中冠脉狭窄与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均有正关联(正常血压组r=0.675,P<0.01;正常高限组r=0.708,P<0.01;轻度高血压组r=0.731,P<0.01;中度高血压组r=0.824,P<0.01;重度高血压组r=0.886,P<0.01).不同血压级别和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的r值有线性正相关(rp=0.972,P=0.006).结论 高血压是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多重危险因素对冠脉狭窄的协同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332例,男134例,女198例,年龄(61.4±8.7)岁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按伴危险因素分层分为4组:Ⅰ组无其他危险因素者50例、Ⅱ组伴1~2个危险因素者134例、Ⅲ组≥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者103例、Ⅳ组并存的临床情况者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清PAF浓度进行检测,按PAF不同浓度进行分级,PAF1ng/mL,5ng/mLPAF≥1ng/mL,15ng/mLPAF≥5ng/mL,PAF≥15ng/mL共4级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PAF浓度由低到高例数比例Ⅰ组为40%,42%,10%,8%例;Ⅱ组为68%,42%,25%,9%例;Ⅲ组为12%,14%,34%,41%例;Ⅳ组为9%,20%,31%,40%例。经等级资料秩和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提示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χ2=68.959,P=0.000)。等级资料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Ⅰ组与Ⅱ组Z=-2.624,P=0.009;Ⅰ组与Ⅲ组Z=-6.442,P=0.000;Ⅰ组与Ⅳ组Z=-4.940,P=0.000;Ⅱ组与Ⅲ组Z=-6.534,P=0.000;Ⅱ组与Ⅳ组Z=-3.924,P=0.000;Ⅲ组与Ⅳ组Z=-0.827,P=0.408。结论检测PAF浓度对高血压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积极探索心血管代谢危险的全面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的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水平也随之上升,并且这些危险因素多在同一个体聚集存在,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形式出现。最近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其声明中将沿用多年的心血管危险(CV risk),改称为心血管代谢危险(cardiometabolic risk),突出了代谢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区域心包脂肪容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12月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3例。设置CT值为-200~-30 HU,测量从左心耳上缘到心尖水平的心包内脂肪容积(Epi-FV)、心包外脂肪容积(Para-FV)及心脏周围脂肪容积(Peri-FV)。根据测得的心包脂肪量,将Epi-FV、Para-FV及Peri-FV分别分为高低两组,即H-epi、L-epi、H-para、L-para和H-peri、L-peri组,比较不同心包脂肪分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有差异。结果 H-epi、H-para及H-peri组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较多,年龄较大,体重指数及甘油三酯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较低,此外,H-para及H-peri组具有更多的男性、吸烟者及更高的血糖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析中,H-epi及H-peri组有更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斑块累及节段更广,Gensini评分更高,而H-para组危险斑块多于L-para组(所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使用统一的表格询问和记录相关病史和检测、检查结果,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方法进行分层.据危险分层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治疗,2个月后复诊.结果(1)76.9%的男性患者有2个和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而女性只有57.4%(P<0.05);(2)约60%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很高危,34.0%为中危,7.5%为低危.(3)经过规则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下降至正常,收缩压从163.77±16.82mmHg下降到134.56±14.45mmHg,舒张压从94.55±11.79mmHg下降为81.20±8.37mmHg(P<0.05).心血管危险分层很高危百分比下降,从31.1%下降为14.2%(P<0.01).低危百分比上升,从7.5%上升为14.2%(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助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s)是指吸烟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识别和管理SMuRFs可很大程度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发现没有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s-less)在冠状动脉疾病人群中普遍存在,且比例逐年增加。SMuRFs-less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临床很容易受到忽视。近期研究表明SMuRFs-less相比SMuRFs的冠状动脉患者有更高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因此,早期识别以及诊治这部分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SMuRFs-less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对SMuRFs-less的认识,更好地为SMuRFs-less人群提供综合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整体危险评估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率日益增长.尽管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冠心病危险因素个体变化很大,其所需要的干预治疗的强度亦不同.有效的一级预防需要一个能帮助患者选择合适治疗的危险因素的评估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以及其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种类和程度.方法 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506例,统计合并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体力活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冠心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的差异.结果 ①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尤以高脂血症(42.9%)和腹型肥胖 (65.6%)明显,且普遍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为19.0%、27.1%、32.0%.危险度分层高危和很高危达78.9%.②老年高血压患者,男女比较,合并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除吸烟外无显著性差异.③老年1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比例及危险度分层与2、3级高血压接近.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和较高比例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尤其突出.1级高血压在本组患者中占大多数,其危险度与2、3级高血压相似,均是社区防治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20.
尿酸与心血管事件   总被引:132,自引:1,他引:132  
半个世纪以前 ,人们已经发现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自从 195 1年Gertler等[1] 首次提出尿酸与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以来 ,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了血尿酸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2 4]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最终产物 ,从肾脏排出体外。血尿酸升高与嘌呤的过量合成和肾脏对尿酸的排出减少有关。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过量酒精摄入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其患病率在不同种族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