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胰腺癌术后免疫治疗抗感染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免疫治疗剂胸腺肽-α1在腺胰癌术后抗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胰腺癌根治术病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病人在手术后使用胸腺肽-α1,对照组不予使用。观察临床疗效、内毒素和细胞因子(IL-2、IL-6、IL-10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胰腺癌手术组病人使用胸腺肽α-1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下降,白介素(IL)-2、IL-10水平明显升高;手术后1周用药组的CD3^ 、CD4^ 百分率较手术前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组术后1周临床有效率达100%,高于对照组(80%)。结论:胸腺肽-α1在胰腺癌术后可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2.
烧伤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大鼠血清TNFα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烧伤早期(伤后1d)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血清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烧伤后早期用药组和烧伤后未用药组。在大鼠背部造成深Ⅱ度25%-30%TBSA的烧伤创面,伤后1d起大鼠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6U/kg,并在伤后3、6、10d应用ELISA法检测用药组和非用药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结果 伤后3d用药组大鼠血清TNFα较未用药组显著降低。烧伤后6d和10d用药组大鼠血清TNFα较未用药组显著增高。结论 烧伤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有可能降低最初的全身反应。但它对单核细胞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在烧伤创面和有创面感染因素存在时,可能会导致机体反应过于强烈。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后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重度烧伤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36例重度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 0 .3IU·kg-1·d-1(A组 )、0 .6IU·kg-1·d-1(B组 )及等渗盐水对照组 (C组 )。于伤后 3d开始用药 ,疗程 2 0d。观察不同时相点血清TNFα、IL 6、IL 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rhGH各组TNFα、IL 6水平下降 ,B组降低时间出现较早、降幅较大 (P <0 0 1)。同时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相应下降 ,呈显著正相关 (r =0 .972 3,P <0 .0 1)。 3组之间IL 8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rhGH能影响 (降低 )重度烧伤患者机体炎症介质的水平 ,大剂量时表现明显 ,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hGH的应用作为辅助治疗时 ,对减轻严重烧伤后SIRS或MODS ,提高治愈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标准肠内营养(EN)、肠内免疫营养(EIN)液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应用对烫伤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1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EIN、EN+rhGH、EIN+rhGH组,每组32只.将大鼠制成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4、7、10 d抽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切取大鼠肝组织检测其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 结果 伤后各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CD14 mRNA、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4、7、10 d,EIN组和EN+rhGH组血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表达均低于EN组(P<0.05或P<0.01);伤后10 d,EIN+rhGH组血清内毒素[(0.37±0.07)EU/mL]、IL-6[(289±49)ng/L]、TNF-d[(1.87±0.32)μg/L]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0.39±0.05)、TNF-α mRNA(0.47±0.03)表达均低于EIN组[(0.48±0.08)EU/mL、(364±53)ng/L、(2.50±0.48)μg/L、0.67±0.06、0.66±0.05,P<0.05或P<0.01]. 结论 EN、EIN液与rhGH联合应用可减轻大鼠烫伤后的炎性反应,且rhGH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组腺病毒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因子—kB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腺病毒介导IkBα基因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kBα)预处理大鼠,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取肝组织,提取组织核蛋白,与r^-32PATP标记的NF-kB特异性探针共同反应,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MSA)检测NF-kB/DNA结合性;提取肝组织总RNA,用RT-PCR法检测IL-1β,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烫伤组致伤后0.5hNF-kB/DNA结合活性显增强,致伤后24h,仍保持较强结合活性。AdIkBα预处理组,大鼠NF-kB/DNA结合活性略高于正常,但显低于烫伤组。RT-PCR分析,大鼠烫伤后0.5h与对照组相比,IL-1β,TNFα表达显升高,持续致伤后24h;AdIkBα预处理组,IL-β和TNFα表达显低于烫伤组。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细胞内NF-kB迅速活化,IL-1β和TNFα的表达随之显增强,经AdIkBα预处理能显抑制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NF-kB的活化,并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重组腺病毒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因子-κB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腺病毒介导IκBα基因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的调控作用。 方法 应用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 (AdIκBα)预处理大鼠 ,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取肝组织 ,提取组织核蛋白 ,与r-3 2 PATP标记的NF κB特异性探针共同反应 ,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MSA)检测NF κB/DNA结合活性 ;提取肝组织总RNA ,用RT PCR法检测IL 1β、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烫伤组致伤后 0 .5hNF κB/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强 ,至伤后 2 4h ,仍保持较强结合活性。AdIκBα预处理组 ,大鼠NF κB/DNA结合活性略高于正常 ,但显著低于烫伤组。RT PCR分析 ,大鼠烫伤后 0 .5h与对照组相比 ,IL 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 ,持续至伤后 2 4h ;AdIκBα预处理组 ,IL β和TNFα表达显著低于烫伤组。  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 ,肝组织细胞内NF κB迅速活化 ,IL 1β和TNFα的表达随之显著增强 ;经AdIκBα预处理能显著抑制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NF κB的活化 ,并下调IL 1β、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大鼠严重烫伤早期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烫伤早期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研究烧伤后骨骼肌代谢机制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以30%TBSAⅢ度烫伤大鼠为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烧伤后2、6、12和24h共5组,每组8只。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的生理体液柱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皮质醇、TNFα和IL-6含量。结果 烫伤后24h内各时相点血浆总氨基酸含量虽然无显性变化,但有不同程度降低趋势;支链氨基酸(BCAA)2h显降低,12h显升高;芳香族氨基酸(AAA)在12和24h显升高;BCAA/AAA比值无显性变化;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比值除伤后2h外,其余各时相点均显升高(P<0.01),伤后12h达峰值;血浆TNFα和IL-6含量均显上升(P<0.01);IL-6和皮质醇与3-MH和Phe/Tyr呈显正相关。结论 烫伤大鼠因浆氨基酸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可能与早期炎性介质过度释放以及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强和肝功能受损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免疫调节剂在外科感染及大手术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在外科感染及大手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选择60例外科感染病人和60例胰腺癌根治手术病人,分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病人在手术后使用胸腺肽α-1,对照组不使用免疫制剂。观察临床疗效、内毒素和细胞因子(IL-2、IL-6、IL-10和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外科感染及胰腺癌病人无论用药组和对照组术后内毒素、IL-6和TNF-α均呈下降趋势,IL-2和IL-10呈上升趋势,但用药组大部指标在术后4d即达显著差异,术后7d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外科感染及胰腺癌病人用药组术后CD4^ /CD8^ 比值和CD4^ 百分率上升;同类病人术后用药组和对照组比较CD3^ 、CD4^ 百分率和CD4^ /CD8^ 比值较高。用药组临床疗效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胸腺肽α-1在外科感染及重大手术中可提高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标准营养组(EN组)和免疫营养组(EIN组),每组32只。将两组大鼠制成烧伤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于伤后1、4、7、10d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变化。另取8只健康大鼠检测上述指标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1)与正常值比较,伤后EN组CD3^+、CD4^+、CD4^+/CD8^+降低但CD8^+升高,与各项指标大部分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伤后10d与EN组(CD4^+/CD8^+为1.26±0.10)比较,EIN组CD3^+、CD4^+、CD4^+/CD8^+(CD4^+/CD8^+为1.86±0.25)升高而CD8^+下降(P〈0.01)。(2)伤后4、7、10d,EIN组肠黏膜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S-IgA含量较EN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烫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可以提高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标准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大鼠烧伤后库普弗细胞在促炎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 ,库普弗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 1β、IL 6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 (1)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库普弗细胞分泌TNFα、IL 1β、IL 6的刺激作用 ;(2 )烧伤后大鼠库普弗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 ;(3)应用库普弗细胞特异性抑制剂三氯化钆后 ,烧伤大鼠血浆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 结果 烧伤血清能刺激库普弗细胞释放TNFα、IL 1β、IL 6 ;大鼠烧伤后库普弗细胞TNFα、IL 1β、IL 6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 ;预先抑制库普弗细胞的活性 ,烧伤后血浆TNFα、IL 1β、IL 6水平均显著降低 ,分别为烧伤组的 34.71%、36 99%、33.70 %。结论 库普弗细胞是大鼠烧伤后血浆中TNFα、IL 1β、IL 6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后高代谢反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烧伤后高代谢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选择 1998~ 2 0 0 2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面积为 5 0 %~ 90 %TBSA的患者 3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 ,16例 )和对照组 (B组 ,16例 ) ,治疗组伤后 7d开始皮下注射rhGH,用量 0 .2 5U·kg-1·d-1;对照组于相同时相点注射等量等渗盐水。观察注射后两组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 (REE)、非蛋白呼吸商(NPRQ)、糖代谢、氮平衡、内分泌激素及炎症介质水平变化。  结果 A组NPRQ于伤后 7d开始增高 ,到 2 1d为 0 .80± 0 .0 9;血浆前列腺素E2 、血栓素B2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显著降低 ;胰岛素、生长激素 (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显著升高 ,伤后累积氮丢失明显低于B组。A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明显高于B组 (P <0.0 5 )。  结论 伤后适时应用rhGH可调节严重烧伤患者的高代谢反应 ;通过增加机体GH、IGF Ⅰ及胰岛素 ,可促进蛋白质合成 ,改善营养状况 ,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的措施,对严重烧伤后血浆中LPS、前炎症细胞因子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30%TBSA深Ⅱ度烧伤模型的SD大鼠分为烧伤立即复苏组(A)和烧伤立即复苏合剂组(B),于伤后不同时相点取外周血分离血浆检测LPS、IL-1α、IL-6、TNFα、IL-8和IL-2、IFN-γ、IL-4、IL-10含量,另设假烧组作为对照(C)。结果 伤后LPS、IL-1α、IL-4、IL-10水平逐渐升高,IL-6、TNF-α、IL-8、IL-2和IFN-γ水平先升高后下降。A组炎症细胞因子和LPS升高幅度较大,其中IL-1α、IL-6和IL-4等升高时间(6h)较B组(12h)早。结论 及时液体复苏和采取抑制应激的措施,能延缓并减轻严重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Th2细胞因子水平并使烧伤48h后Th1细胞因子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谷氨酰胺 (G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 6 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Gln组及Gln rhGH组 ,每组 2 0例。对照组患者于伤后 1~ 14d口服甘氨酸作为安慰剂 ,并行常规治疗 ;Gln组于伤后 1~ 14d口服Gln 0 5g·kg-1·d-1;Gln rhGH组患者口服Gln(剂量、时间同Gln组 ) ,且伤后 7~ 14d皮下注射rhGH 0.2U·kg-1·d-1。3组患者于伤后 1、7、14d检测其血浆Gln浓度 ,伤后 14、2 1d检测血浆白蛋白水平 ,记录伤后 30d创面愈合率和总住院日。 结果 Gln rhGH组伤后 7d血浆Gln浓度为 ( 4 5 2 .2 8± 2 1.72 )μmol/L,高于对照组 ( 32 5 .12± 2 5 .34) μmol/L(P <0.0 5)。伤后 2 1dGln rhGH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为( 31.37± 4 .31) g/L,高于对照组 ( 2 6 .16± 3.12 ) g/L及Gln组 ( 2 8.2 6± 3.2 9)g/L( P <0 0 5 )。伤后 30dGln rhGH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及Gln组 ,而总住院日少于对照组及Gln组 (P <0.0 5或 0 .0 1)。 结论 联合应用Gln和rhGH能显著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浆Gln水平 ,促进机体蛋白的合成 ,提高创面愈合率。  相似文献   

14.
休克期一次性切痂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烧伤休克期一次性切痂大鼠血浆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8的作用及对血浆中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8影响,论证烧伤休克期切痂能否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8。方法Ⅲ度30%TBSA大鼠随机分为伤后6h切痂组(E组)和烧伤未切痂组(C组),检测两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6和IL-8含量,并将两组大鼠血浆分别与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孵育6h,检测培养液中。TNFα、IL-6和IL-8含量。结果 E组和c组伤后血浆中TNFα、IL-6和IL-8均明显升高,但E组于伤后12h上述3项指标下降并明显低于C组。两组大鼠血清均能刺激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8,但E组的刺激能力明显低于C组。缩论烧伤休克期一次性切痂,能降低烧伤血浆诱导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8的能力,减少烧伤血浆中TNFα、IL-6和IL-8含量,有利于防止严重烧伤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含精氨酸的早期肠内营养能否改善烧伤后大鼠肝脏白蛋白的合成及其对一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毛细管电泳半定量检测白蛋白等的mRNA表达 ,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 (AEF组 )及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大鼠在烧伤后第 1、3、6、9天肝脏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α(IL - 1α)、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 6R)、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mRNA表达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 结果 两组大鼠烧伤后第 1天白蛋白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 ,此后逐渐恢复。在烧伤后第 3天和第 9天 ,AEF组白蛋白mRNA明显高于EF组 [( 1812± 41)vs( 1417± 43) ,P <0 .0 1]。在烧伤后第 1天TNFα、IL - 1α、IL - 6R、iNOS的mRNA表达均有显著的升高。此后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在烧伤后第 6天 ,AEF组TNFα的mRNA明显低于EF组。在烧伤后第 3天和第 6天 ,AEF组IL - 1αmRNA明显低于EF组。在烧伤后第 9天 ,AEF组IL - 6RmRNA明显低于EF组。两组在烧伤后iNOSmRNART-PCR产物无显著差别。 结论 富含精氨酸的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烧伤后TNFα、IL - 1α、IL - 6R的基因表达 ,进一步改善肝脏白蛋白合成 ,不会导致iNOS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6.
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黏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研究富含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对大鼠烧伤后肠道黏膜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AEF组)、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组)及延迟肠内营养(DF组)大鼠在烧伤后第1、3、6和9d时,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和肠黏膜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变化.结果在烧伤后第1天,各组肠道黏膜PCNA的阳性细胞极为罕见.与DF组相比,在烧伤后第3天AEF组肠黏膜PCNALI即有明显升高[(20.61±7.53)‰vs(6.9±2.7)‰,P<0.05),而EF组在烧伤后第6天才有显著升高(18.2±5.1)‰vs(10.81±5.10)‰P<0.05].结论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受损,肠上皮细胞增殖受抑.单纯早期肠道可减轻肠黏膜损害,但不能尽快改善肠道黏膜增殖.通过在早期肠道营养中加用精氨酸可进一步增加肠道黏膜上皮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严重烧伤患者应用含合生元制剂的早期肠内营养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含合生元制剂的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炎症应激营养状态及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舣盲、对照、随机的方法.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A组患者用含乳酸菌合生元制剂(4种益生菌+4种纤维)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B组用含4种纤维制剂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另将两组中烧伤面积系数(UBS)为80%~280%的患者分别没为A1组(10例)与 B1组(11例).伤后第1、3、7、10、14、21天测定A、B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根据内毒素水平正常参考值统计各组中该指标的异常率.比较A、B组患者血培养结果、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于上述时相点检测A1、B1组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6及预后炎症营养指数(PINI)水平.结果伤后第10天A组患者血浆内毒素为(37.9±5.4)ng/L,明显低于B组(59.1±7.9)ng/L(P<0.05).整个观察期内A组血浆内毒素异常率为36.7%,明显低于B组49.2%(P<0.05).A组血培养阳性者3例、B组5例.A组感染发生率为40%,与B组5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患者死亡2例、B组1例.伤后各时相点A1、B1组患者IL-l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1组伤后第10、14天IL-6水平明显低于B1组(P<0.05),伤后第10天其PINI低于B1组(P<0.05). 结论应用含合生元制剂的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度烧伤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对控制感染有潜在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