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雷公藤茎叶中提取雷公藤内酯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雷公藤内酯醇的工艺。方法 10kg雷公藤茎叶原料,制成浸膏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两步进行分离,先用氯仿洗脱粗分离后,用同样的层析法,乙酸乙脂-石油醚(1:15)洗脱进一步分离。最后,用二氯甲烷-石油醚重结晶,得雷公藤内酯醇500mg。结果与结论 从雷公藤茎叶中可分离到雷公藤内酯醇,得率0.0005%,此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系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植物。前曾报道从福建泰宁县产雷公藤根皮中分得四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Ⅰ~Ⅲ经鉴定与文献报道的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内酯醇(Triptolide)和二醇(Tripdiolide)一致。化合物Ⅳ为一种新二萜内酯,本文将简要报道其分离和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修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降低雷公藤内酯醇的毒性,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炎免疫化合物,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1)的结构进行了修饰,合成了九个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初步活性测定显示雷公藤氯内酯(tri-pchlorolide,2)和雷公藤溴内酯醇(tripbromolide,3)的免疫抑制活性与雷公藤内酯醇近似,但毒性有所降低。其他化合物的活性大大低于雷公藤内酯醇。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不同产地雷公藤根皮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是从卫矛科雷公藤植物中分离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药理实验证实具有抗肿瘤和免疫抑制等活性,临床已试用于治疗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福建是我国雷公藤的主要产地之一,雷公藤内酯醇的生产原料主要为雷公藤根皮,所以分析和比较不同产地雷公藤根皮由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对药厂的生产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药品:岛津CS-93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Data Recorder DR-2数据处理机,高效硅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雷公藤内酯醇对照品,从雷公藤根皮中提取而得,mP、UY、IR、MS、  相似文献   

5.
为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lfordii Hook.f)进行植物化学和药理的研究,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雷公藤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应用UV、IR、MS、HR-MS、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COSY和NOESY技术对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4个化合物分别归属为:化合物1为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化合物2为新雷公藤内酯四醇(neo-triptetraolide)、化合物3命名为2α-羟基雷公藤内酯酮(2α-hydroxytriptonide)和化合物4命名为15-羟基雷公藤内酯酮(15-hydroxytriptonide)。其中化合物3、4为新的二萜内酯并对K562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及HL60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羟内酯(tripdiolide,1)和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2)在小鼠体内对L-1210和P-388白血病以及在体外对KB体系显示了显著的抗癌活性。由于采集含有这些活性成分的植物(雷公藤)十分困难且活性成分的含量又低(0.001%),因而正在寻找它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二萜成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ii Hook.f.)民间用于治疗肿瘤和免疫性疾病。1972年Kupchan氏从中分离出3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Ⅰ)、(Ⅱ)、(Ⅲ),它们都呈现较强的抗白血病活性,但由于毒性大,限制了临床使用。为了寻找低毒有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化学成份的研究——I、抗癌成份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根皮中分离出三个已知二萜内酯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 (Ⅰ)、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Ⅱ)和雷公藤内酯二醇(Tripdiolide)(Ⅲ),其中(Ⅱ)、(Ⅲ)为抗癌有效成份。另外还分到一个新二萜内酯成份,命名为雷酚酮内酯(Triptonolide)。  相似文献   

9.
从雷公藤(Tripterygiurn wilfordii Hook f.)的叶、根及制剂“雷公藤多甙”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_2)。该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簇状结晶,熔点232-233.5℃,分子式为C_20H_24O_7。根据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和Se-lective Long-range DEPT)数据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证了它的立体化学。15-C为“S”构型的手性碳。药理试验表明,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另外,还分离到已知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并通过2d-NMR等光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碳和质子的NMR光谱峰。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中的二萜内酯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UV,IR,1H NMR,MS,HRMS,1H-1H COSY,1H-13C COSY和NOESY等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I为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II为1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雷醇内酯,triptolidenol),III为雷公藤乙素(tripdiolide),IV为雷公藤乙素的差向异构体,命名为2-表雷公藤乙素(2-epitripdiolide)。结论化合物IV为新二萜内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内酯醇提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C_(20)H_(24)O_6)系由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提取得到,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白血病等病。本品一般依照英国专利用“醇提水沉”即乙醇渗漉法提取,醇提取物用醋酸乙酯萃取;国内则用氯仿萃取。此种提取工艺,效果良好,但生产周期较长,消耗大量能源,乙醇用量也大,成本很高。其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综合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疗效肯定。以雷公藤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制成的雷公藤片已投产。工艺为: 雷公藤全根乙醇提取醇浸膏加水水层乙酸乙酯提取乙酸乙酯浸膏加辅料压片此外,以雷公藤根皮为原料、提取分离得到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配成0.002%的软膏(雷酯醇软膏),外用可治疗银屑病,也已投入生产。工艺为: 雷公藤根皮乙醇提取醇浸膏加水水层氯仿提取氯仿浸膏柱层析分离雷公藤内酯醇加基质软膏上述两种的雷公藤醇浸膏加水后,产生大量的胶状沉淀(约占生药量的10%),一般都作为废渣弃去。我们对沉淀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大量的生物碱类成分。药理实验表明,雷公藤总碱有雄性抗生育活性,其作用与棉酚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男性避孕  相似文献   

13.
HPLC定量分析制剂中雷公藤氯内酯醇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公藤氯内酯醇(T_4)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但含量很低,因此进行了以雷公藤内酯醇(To)为原料合成T_4的研究。T_4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且毒性低于雷公藤内酯醇,有希望开发成新药在临床应用。为了控制T_4制剂的质量,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T_4的条件,结果以甲醇-水(1:1)作流动相,能满意地分离和测定T_4的含量,最小检测量为10 ng,采用内标法定量,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内酯醇注射液的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内酯醇(简称雷公藤甲素),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的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植物中分离到的二萜类内酯——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C_(20)H_(24)O_6)。系白色针状结晶,mp226~228℃,与Kedde试剂显紫红色反应,硅胶G薄板检查为单一斑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与标准图谱应一致。 1972年美国Kupchan等报道,从我国台湾省产的雷公藤根中,分得三种环氧二萜类化合物,包括雷公藤内酯醇。其中两种对小白鼠L_(1210)、P_(888)及KB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我国云南省昆明植物所等单位亦报道从雷公藤根皮中分离到上述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对小白鼠L_(615)抑瘤有效。此后福建省医药研究所武汉军区总院等单位亦相继分离到上述化合物,并做过临床前的药理试验,该药已投入临床验证,现将注射液的配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滕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以3,5-二硝基苯甲酸显色,于540 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测得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另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 ODS 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 A 为甲醇,流动相 B 为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0∶80),采用梯度洗脱,于218 nm 处检测,测定雷公滕内酯醇的含量。结果:以比色法测定雷公藤总内酯(以雷公藤内酯醇计),浓度在8~40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9)为100.6%;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浓度在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6%。测得市售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在0.061%~0.363%范围内,雷公滕内酯醇含量在0.002%~0.200%范围内。结论:两方法均准确可靠、耐用性良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片质量分析控制。市售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含量差异较大,应该加强其质量控制、保障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副作用大等特点限制了临床的使用。为了获得高效低毒的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对其结构进行了改造。近5年来对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改造又有了新进展,包括对其14位羟基、不饱和五元内酯环、B环、13位异丙基和10位甲基的结构改造,得到一系列衍生物。其中对14位羟基进行前药设计,从而降低了雷公藤内酯醇的毒性,14位羟基改造为α-羟基衍生物后发现了与雷公藤内酯醇活性相当的衍生物。综述了近5年来对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成份之一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以便了解雷公藤内酯醇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SRB试验检测细胞活性。结果0.1μg/ml的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有中度抑制作用;1μg/ml的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有效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醇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内酯醇的药理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正>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又称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甲素)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分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分子式C_(20)H_(24)O_6,分子量360.4,结构式如附图所示。TL在雷公藤中的含量为0.001%~0.002%,全合成亦已获成功。TL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由于它的生理活性强,近几年来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许多学者都在竞相进行有关TL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并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对这些研究工作结果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徐士尧  洪东 《海峡药学》1995,7(1):145-146
雷公藤内酯醇是一种从福建产雪公藤的根皮中分离出的产品[1],由它制成的雷公藤内酯醇注射液是治疗白血病有效的一种新药[2,3]。雷公藤内酯醉在乙醇浴液中,当浓皮在40.2μg/ml~20μg/ml时,浓度与吸收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也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仪器和试药岛律UV—300紫外可见双波长汉光束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DM-5数显仪,DP-80Z打印机。雷公藤内酯酸对照品及雷公藤内酯酸注射液由本所植化室提供。2.实验方法ZI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105C干燥至恒重的雷公藤内酯酸对照品20.ling用乙醇溶解置500ml县瓶中并稀…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晓明 《中国药房》2006,17(9):696-697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雷公藤饮片水提物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分别用氯仿和乙酸乙酯超声萃取,经中性氧化铝柱洗脱分离后,在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8nm条件下测定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74~96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78%(RSD=1.57%)、98.2%(RSD=1.7%)。结论:2种含量测定方法均可用于雷公藤内酯醇的质量控制,尤以乙酸乙酯处理样品的方法分离、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