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52例女性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的3周方案,在化疗2~4个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为30.8%,临床部分缓解为44.2%,疾病稳定为13.5%,疾病进展11.5%,临床有效率为75%,其中病理完全缓解为23.1%。常见的毒性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外周感觉神经毒性,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使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和炎性乳腺癌(IBC)变为可手术切除.而且能使可手术的乳腺癌降低临床分期,缩小了乳腺癌手术切除的范围,提高了保乳手术的成功率。这在乳腺癌外科治疗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在乳腺癌化疗史上是一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逐渐成为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理论上,新辅助化疗较辅助化疗有诸多优势,但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许多因素可能与之有关,例如,以往的研究在最初设计时多仅根据患者临床分期来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新辅助化疗,而忽视了重要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Her-2等对疗效的影响,且不同研究中生物学指标的检测方法及使用的化疗方案也不一致.本文结合最近的文献资料,就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影响及其他几个临床上十分关注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6.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理论基础、临床意义、适用范围、常用药物及方案、疗效预测因子及其与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结果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临床分期,增加保乳手术机会,了解化疗药物敏感性,防止远处转移,但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存在争议。结论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全身治疗重要的部分,但在如何选择高效的化疗药物、制订个体化方案、预测治疗效果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56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56例患者中ⅢA期30例,ⅢB期15例,ⅢC期11例。采用AC方案(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滴注,阿霉素60mg/m^2或表阿霉素90mg/m^2静脉滴注,第1日,21d为1个周期)或ET方案(表阿霉素90mg/m^2静脉滴注,第1日;多西他塞75mg/m^2静脉滴注,第2日;地塞米松16mg/d,第1-3日口服,21d为1个周期)。化疗3-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1.5%(40/56例),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为95.4%,病理完全缓解率8.9%(5/56例)。38例(67.9%)重获根治手术机会,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总生存率为62.5%(35/56例),无瘤生存率为39.3%(22/56例)。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TNM分期,使部分患者重获根治性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4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Ⅰb2期18例,Ⅱa期20例,Ⅱb期10例),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行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为70.83%(34/48),Ⅰb2期有效率为77.78%(14/18),Ⅱa期有效率为70.00%(14/20),Ⅱb期有效率为60.00%(6/10),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鳞癌有效率为78.95%(30/38),腺鳞癌有效率为25.00%(1/4);腺癌有效率为50.00%(3/6),鳞癌和腺鳞癌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20例II~III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表柔比星单用方案,B组采用表柔比星+多西紫杉醇联合用药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A组4例患者完全缓解,28例患者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53.33%;B组13例患者完全缓解,32例患者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75.00%。表柔比星+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用表柔比星(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原发病灶及淋巴结明显缩小,为手术切除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病人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住院治疗中的57例Ⅱ、Ⅲ期乳腺癌病人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结果57例中检出前哨淋巴结(SLN)53例,检出率93.0%。SLN对腋窝淋巴结状况预测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为94.3%,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88.9%,假阴性率为5.7%。肿瘤对化疗反应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和SD(稳定)的SLN检出率分别为100.0%、96.7%和70.0%(P〈0.01)。SLN假阴性3例均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者。结论Ⅱ、Ⅲ期乳腺癌实施新辅助化疗后。行SLNB可获得与早期乳腺癌SLNB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接受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ET方案)的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方面的差别。方法对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24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两类,分析三阴与非三阴乳腺患者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后,二者病理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差别。结果 249例患者中,54(21.7%)例为三阴乳腺癌,195(78.3%)例为非三阴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5.9%,明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的12.3%(P=0.019)。三阴乳腺癌患者,特别是新辅助化疗后仍有癌残留的患者,其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5年的总生存率(OS)均明显低于非三阴乳腺癌(P值均<0.05)。获得pCR的乳腺癌患者5年的DFS和OS均明显高于化疗后仍有癌残留的患者(P值均<0.05)。获得pCR的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的DFS(P=0.837)及OS(P=0.398)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三阴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但预后却较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影响。方法45例Ⅱ、Ⅲ期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根据体检、B超及钼靶像计数腋窝淋巴结总数和阳性、阴性淋巴结数,与未行新辅助化疗直接手术治疗的79例乳腺癌(直接手术组)比较,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检出腋窝总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为(16.9±5.9)枚和(2.5±2.2)枚,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的(20.8±8.0)枚和(3.9±3.0)枚(t=-2.856,P=0.005;t=2.790,P=0.006),2组阴性淋巴结分别为(14.4±5.4)枚和(16.7±7.0)枚,无统计学差异(t=-1.904,P=0.055)。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40例随访6~19个月,平均10个月;直接手术组67例随访7~21个月,平均12个月,2组各有4例复发。结论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所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组织化疗前Ki67(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接受含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6例,化疗前空心针穿刺获取标本,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利用百分数定量Ki67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的关系。结果在Ki67高表达(25%的癌细胞阳性)和低表达(≤25%的癌细胞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术前化疗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5.0%和46.15%,ki67的表达水平与化疗效果有显著相关性(χ2=9.787,P=0.027)。结论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Ki67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ET方案)对三阴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1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TNBC及non-TNBC两组,对两类乳腺患者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后的病理疗效及预后的差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98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43例,non-TNBC155例。所有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cOR)为76.8%,其中完全缓解率24.7%,部分缓解率48.5%;TNBC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4.2%,病理完全缓解率(pCR)27.9%;non-TNBC患者临床有效率70.4%,病理完全缓解率12.9%。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2.9%和70.9%(P<0.05);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9.1%和80.5%(P<0.05)。结论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3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治疗的31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化疗方案:①TE:表阿霉素60mg/m^2,紫杉醇150mg/m^2,21d为1个周期;②CEF:表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600mg/m^2,5-FU600mg/m^2,21d为1个周期,共3~4周期。在新辅助化疗完成后,临床体检、B超和钼靶乳房x线检查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符合保乳条件且病人有保留乳房的愿望可接受保乳治疗。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疔、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overaul response rate,ORR)90.3%(28/31);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5.8%(8/31),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4例(12.9%,4/31),临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例(64.5%,20/31),无进展病例。经过34个月中位随访期(4~46个月),局部复发率6.5%(2/31);3例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脏、脑膜和骨,远处转移率9.7%(3/31),其中1例死亡。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后满1年的25例进行乳腺外形的评估,外形优16.0%(4/25),良40.0%(10/25),差44.0%(11/25)。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29~60岁,BMI 18~29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C组)和非化疗组(NC组),每组30例。C组术前接受阿霉素联合紫杉醇(AT)或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AC-T)方案化疗4周期后行手术治疗;NC组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直接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入室时、插管即刻、肌松监测值(T1%)恢复至10%、25%、75%时的HR、MAP、SpO2 ;采用闭环肌松靶控注射系统进行罗库溴铵给药及肌松监测,T1%做为肌松监测值,监测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注罗库溴铵毕到T1%降至0的时间),10%恢复时间(注罗库溴铵毕到T1%恢复至10%的时间),恢复指数(T1%恢复到25%至75%的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电解质、肝肾功能和术中不同时点HR、MAP、Sp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组比较,C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10%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增多,平均输注速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恢复指数、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延长,10%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URPOS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performing a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 for a patient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after undergo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METHOD: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December 2003, women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who had a breast tumor measuring larger than 3 cm in unilateral diameter were eligible for NAC. All patients who had completed NAC underwent lymphatic mapping with labeled (99m)Tc phytate on the day before surge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followed by a full axillary lymph node (AXLN) dissection (ALND)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Sentinel lymph nodes (SLN) were sent for a frozen-section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rate of SLN identification was 71%. Both the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SLNB were 100%.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0%. When candidates for SLNB were restricted to patients with a breast tumor measuring less than 3 cm and clinically negative nodes after NAC, the rate of SLN identification increased to 93% from 71% while still maintaining the 0% false negative rate. CONCLUSIO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after NAC is therefore considered to be a feasible and accurate method to predict the AXLN status in patients who have a breast tumor measuring less than 3 cm in unilateral diameter and a clinically negative AXLN status at the time of surgery after NA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ET与CEF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30例Ⅱa-Ⅲc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ET组(多西紫杉醇加表阿霉素)和CEF组(环磷酰胺加表阿霉素加5-Fu)化疗方案治疗。其中ET组64例,CEF组66例,化疗21天为1个周期。所有的患者均完成2—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ORR)ET组为85.9%(57/64),CEF组为71.2%(47/66)。主要不良反应是脱发、乏力、恶心、呕吐、腹泻,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ET组3度以上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外周性水肿、关节痛、肌痛、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较CEF组高(P〈0.05),但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均有效。ET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高于CEF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