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34  
目的 研究医院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肺部感染及基耐药性分析。方法 菌株分离来源于住院肺部感染患者合格痰标本,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初筛试验。对初步确定为产ESBLs细菌再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认试验,选用12种抗生素对确认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痰标本中共检出肠杆细菌科细菌361株,产ESBLs细菌52株,检出率为14.4%;在产ESBLs菌中肺炎克雷伯菌32.4%、大肠埃希菌14.6%;各病区分布以神经内、外科ICU最高为31.4%、24.5%;药敏试验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90.4%、头孢噻肟80.8%、头孢他啶76.9%。结论 产ESBLs细菌以ICU病房分布最高,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外还同时对多种抗生素显示多药耐药,对碳青酶烯类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5年7月2006年8月某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病例111例为病例组,同期分离出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病例10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d、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使用是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其中住院时间≥7d、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独立危险因素。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05~0.025)。结论 产ESBLs菌株耐药率高;遏制细菌产ESBLs及其传播,须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并采取综合措施监控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6种氟喹喏酮类药物对产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以及药物交叉耐药性。方法 收集肠杆菌科细菌180株,检测ESBLs及AmpC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进行敏感试验比较。结果 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4.4%,加替沙星35.6%,其他药物在43.3%-63.3%,以大肠埃希菌耐药最高,左氧氟沙星48.9%,加替沙星46.3%,其他药物53.7%-78.0%。产ESBLs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而产AmpC酶细菌耐药性与非产酶菌相近,所有菌株均对氟喹喏酮类抗生素有交叉耐药。结论 氟喹喏酮类抗生素对产ESBLs细菌耐药性高,对产AmpC酶细菌较为敏感,在常用氟喹喏酮类药物中,以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耐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2000年7-12月间52例患者ESBLs阳性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产ESBLs菌株引发医院感染率占34.90%,病死率为5.7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为呼吸道插管,泌尿道插管;免疫抑制药、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结论:有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要严密监测有无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尽量减少插用导尿管及其他插管,谨慎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免疫抑制剂均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神经外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临床分离的106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ELBLs确诊试验(NCCLS 1999年标准)行ELBLs检测,并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分离产ESBLs菌12株占11.3%;其中呼吸道感染9例,尿路感染3例;感染前头孢他啶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3.3d,平均住院时间40.3d。结论:三代头孢菌素在神经外科的长期大量使用是细菌产生ESBLs的重要选择因素;合理选用抗生素、促进脑功能恢复、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及提高免疫力是控制神经外科感染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大肠埃希菌(E.coli)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抑制剂增强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以桂林某医院微生物实验室首次分离产ESBLs E.coli的病例为病例组,非产ESBLs E.coli的病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213例病例分离出E.coli ESBLs 111例,ESBLs总体阳性率为52.11%,外科阳性率为61.36%,高于内科45.60%。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d、联用抗生素、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使用是E.coli产ESBLs的危险因素,其中住院时间≥7d、三代头孢菌素和联用抗生素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病人E.coli的ESBLs阳性率高,产ESBLs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该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产ESBLs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临床感染发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更好的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9年5月-2001年10月产ESBLs菌在各病区的分布。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占29.4%,神经内科占21.3%,呼吸内科占17.2%,神经外科占12.3%,其他病区相对较少,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产ESBLs菌感染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100%,结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住院日长、老年患者为产ESBLs株感染的直接诱因,必须加强预防措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目前产ESBLs株的治疗仍以亚胺培南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 监测克雷伯菌ESBLs的产生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2001年分离所得207株克雷伯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采用K—B法进行药敏监测。结果 克雷伯菌产ESBLs率由28%升高到39%,产ESBLs株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株;产ESBLs株仅对四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酞胺酶抑制剂复合物、亚胺培南敏感,亚胺培南仍然为最有效的抗生素。结论 近年来克雷伯菌产ESBLs率显著升高;亚胺培南仍然为最有效的抗生素;应采取措施控制产ESBLs克雷伯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本院3年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1~2003年分离的837株大肠埃希菌、216株克雷伯菌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产ESBLs分离率为2001、2002、2003分别为12.27%、15.90%、30,85%;克雷伯菌产ESBLs分离率为2001、2002、2003分别为23.88%、28.81%、30.00%;产ESBLs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喏酮类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近年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逐年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产ESBLs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为解产诱导酶及产超广谱酶细菌的耐药特点,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药敏试验数据。方法 药敏试验按K-B法进行,诱导酶及产超广谱酶测定采用双纸片法。结果 产诱导酶细菌对一代和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90%,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3%-58%,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有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产ESBLs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表现为100%的敏感外,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100%,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50%-69%,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也存在着严重的交叉耐药性,结论 诱导酶和ESBLs测定可以弥补体外常规药敏试验之不足,对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耐药株进行基因分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9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IC值,判断细菌的耐药性;对产ESBLs菌株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3%,其中51%来源于重症病房(ICU);ESBLs阳性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远远高于ESBLs阴性菌;2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为11型。结论 本院神经外科SICU、呼吸科RICU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重点病区的消毒隔离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流行的重要措施;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耐药细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经济、快速、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综合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某院综合ICU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菌株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 ,以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综合ICU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的各类细菌培养标本 ,做细菌培养、菌种鉴定、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产ESBLs菌株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测出产ESBLs菌株 39株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 2 6株 ,检出率 31.71% (2 6 / 82 ) ,大肠埃希菌 13株 ,检出率 2 8.89% (13/ 4 5 )。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达 10 0 % ,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和头孢美唑的敏感率分别为 92 .31% ,87.18% ,84 .6 2 % ;产ESBLs菌株对其他 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 (P <0 .0 1)。结论 基础疾病严重、有侵入性操作、住ICU时间长、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的患者易发生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 ;综合ICU产ESBLs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临床应针对其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并应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血液透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感染现况,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因院内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21年2月~2022年4月在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名的资料,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将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1,普通大肠埃希菌株感染(除外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感染)作为病例组2,无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3。比较病例组1、2、3组感染相关因素和经济成本。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26例,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感染12例。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患者床位费、诊疗费、检查费、治疗费、化验费、护理费、药物费和其他费用病例组1>病例组2>病例组3;其中药物费的差值最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会导致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增加,医院应重点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控、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频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了解引起医院感染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与第三代头孢菌素(TGC)用药频度(DDDs)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2000-2002年5所医院第三代头孢菌素消耗量和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第三代头孢菌素总DDDs为130.64万个治疗日,2000、2001、2002年第三代头孢菌素的DDDs分别为33.35万、43.12万、54.17万个治疗日;3年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平均产酶率为33.67%,2000、2001、2002年产酶率分别为29.64%、32.58%、38.45%。结论阴性杆菌产超广谱伊内酰胺酶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频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DDDs增长过高过快,导致产ESBLs细菌的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社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警示因素。方法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社区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的病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警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06例,产ESBLs组68例,非产ESBLs组38例。对两组的7个方面共45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有留置尿管史、在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血常规白细胞≥15.0×109/L、贫血和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泌尿系统手术史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警示因素。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尿管留置,纠正贫血,以减少社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对有警示因素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医院内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综合性中医院革兰阴性(G-)杆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0月-2008年10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G-杆菌进行ESBLs确证试验,并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引起产ESBLs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G-杆菌567株,经筛选和确证试验,发现137株菌产ESBLs,产ESBLs率为24.16%。入住ICU>3 d、留置尿管、气管插管、病房环境不佳、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是产ESBLs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产ESBLs G-杆菌的流行处于一个相对平均水平,与入住ICU(>3 d)、侵袭性操作、病房环境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院内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总结我 院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所致院内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情况、影响因素及治疗转归。 结果在81例院内肺炎的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培养出产ESBLs细菌34株,来源于31例新生儿院内肺炎的患 儿,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同期同类菌属中非产ESBLs菌株所致的新生儿院内肺炎50例,致病菌 株50株。产ESBLs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对阿米卡星、头孢吡 肟部分敏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组与其它抗菌药物治疗组产ESBLs菌株分离率分别为65.12%,7.89%,两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产儿组产ESBLs细菌菌株分离率(63.64%)明显高于足月儿组(20.83%),两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本组研究的患儿疾病种类中,以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 院内感染产ESBLs细菌的分离率较高,分别为70.00%,58.33%;非产ESBLs细菌感染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5.6 ±1.7 d,明显低于产ESBLs细菌感染组(9.8±2.9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广泛或长时 间使用第三头孢菌素、早产、长时间机械通气为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产ESB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现状、耐药性及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诊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方法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 医院ECO检出前3位病区分别为普外病区、肾脏病区和呼吸病区;检出前3位标本分别为痰、尿和血液;466株ECO临床分离菌株中,产ESBLs菌株297株占63.73%,非产ESBLs菌株169株占36.27%;对>3类抗菌药物耐药ECO 357株占76.61%,其中,产ESBLs菌株287株占61.59%,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其次为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60.0%;已出现耐亚胺培南ECO;对于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单酰胺类抗菌药物,与非产ESBLs菌株相比,产ESBLs菌株的MIC值与耐药率显著升高;而对头霉素类、呋喃类、含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的ECO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形成量以中量为主,不同标本来源的菌株之间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ECO产ESBLs比例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呈现多药耐药的特征,医院应加强产ESBLs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控制,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西安市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哥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年间西安市5所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到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ESBLs表型测定,并回顾性分析引起产ESBLs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5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菌283株,产ESBLs率为18.64%;不同的细菌产酶率明显不同(P〈0.01),从不同的标本中分离到的细菌产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住院部的细菌产酶率较门诊部的明显增高(P〈0.01)。结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西安市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的流行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住院时间、入住ICU、2周内使用过三代头孢菌素是ESBLs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医院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发生率和药敏情况,为防止产ESBLs细菌的传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产ESBLs细菌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抗生素敏感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174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48株产ESBLs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总检出率为27.6%;检出的产ESBLs细菌对所有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等其他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丁胺卡那)耐药性较低,对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全部敏感。结论 在中医院产ESBLs细菌的发生率也较高,产ESBLs细菌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易引起区域性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