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证本质研究的新思路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西医学的引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中医学向现代中医学的转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多年来又一直是中医研究现代化的突破口.人们普遍认为抓住了证的研究,就抓住了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瓶颈[1].其中证本质研究又是最主要的攻关对象,人们试图超越疾病探求证的本质,寻求证的客观指标,认为只要发现和证实了与证有关的特异性物质成分,便揭示了证本质,便可对证进行客观的解释和度量,并可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界全面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证本质研究.从临床研究到动物实验,从寻求单一"证"的特异性指标到病证结合研究某一病证的客观指标,人们将其作为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攻关对象,期以突破.然而50年过去了,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我们为一时的成功而振奋鼓舞时,诸多困惑也伴随而生,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深入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2.
古人把人的生命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延续过程,采取考究时间过程的方法来体察生命,而不是着重研究其实体解剖结构。证作为中医学特有的识病模式,必然受外界时辰季节变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证的本质可能是人体非特异性生理病理物质的时空分布失调,对证本质的探索必须突破空间结构的束缚,融合在时间节律的认识中。  相似文献   

3.
从全息性谈中医证本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的全息思想,全息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特色,阴阳、五行、脏腑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全息思想.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同样存在这种全息性.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全息性特征,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应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中医证理论的特征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萍  杨海燕  喻松仁  袁肇凯 《中医杂志》2012,53(10):815-816
证本质的研究历经多年,从证本质的理论探讨到证研究方法的改进累积了丰富的素材.从证本质研究的现状出发,提出了证本质存在异质性的特点,并对证本质存在异质性的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为证本质的研究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证本质研究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对证的探讨,引入规范化机制,运用模糊数学,展开跨学科研究,证的本质可望得到客观的揭示。  相似文献   

6.
从模型性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娟  巩振东  烟建华 《中医杂志》2011,52(15):1267-1268
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文化中模型思维方式的熏染,处处体现出模型化的特点。"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也是这一思维方式的产物,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收集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进行逻辑推理而产生的一种思维模型,其既有客观性,又带有主观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本质研究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理法方药必一气贯通,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而证正是理法方药一气贯通的桥梁和关键。证的得出,前有中医理论为基石,中有病患疾苦之征象,后才有立法处方用药之手段。(临证指南医案)云:“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一有草率,不堪司命。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证是中医特色与精华的集中体现,抓住了证的研究,就抓住了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瓶颈。这一认识已得到中医学界普遍认可,并付诸于实践当中。证本质研究,又称证实质研究,从中西医研究一开始,就成为最主…  相似文献   

8.
从整体关系探讨中医证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翠娟  烟建华  巩振东 《中医杂志》2011,52(1):12-13,17
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之一,其形成是从观察病象开始,然后运用整体联系的思维方法观察病象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其意义,最后确认为某一证模型。每一证都是整体关系失调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型),具有动态的整体联系性特征。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整体关系性,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必须追根溯源,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出发,借鉴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命科学文明成果,分析和归纳出中医证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变化之间的组合关系,才有可能逐步揭示出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有关中医证本质的研究尽管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累积了大量的结果,但迄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现围绕证本质的研究现状进行反思与分析,力图在重新梳理过程中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目前证本质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提出正确认识证概念的学术内涵,深入进行文献研究与整理,加强临床研究,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综合探索证本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医学的本质特征,揭示中医理论本身所固有的决定学科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有助于我们深刻、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医理论,推动中医学沿着学科的固有规律发展,寻找、进而启动中医学科学认识发展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2.
谌琦  郭小青 《河南中医》2010,30(3):221-223
目前证实质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细胞分子水平,既有"微观"还原,还有微观基础上的综合,借助西医学及多学科的方法研究中医,都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但研究发展中医不能替代中医自身的发展。证的研究应坚持中医自主发展道路,应在调整目标的基础上予以加强,充分利用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规范证名与证候。在此基础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并举,使中医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医药工作的深入研究,结合肠道微生态学科的发展,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研究日益受关注,不仅从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都已证实中药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但其中医理论本质尚未完全阐释。笔者从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正邪理论、舌苔及脏腑学说等诸多方面论述中医理论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为揭示肠道微生态的中医本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证候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证论治一直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而与之密切相关的证候研究,也是建国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但作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候",历代医家给其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留下了不规范的缺憾.最为突出的是所使用的证候名称及其概念缺乏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在内容、种类和适用范围上,都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于晓峰 《中国针灸》2000,20(6):367-368
郑卓人(1904~1984),浙江省浦江县人。早年曾任承淡安创办的中国针灸研究社副社长,并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针灸学会高级顾问。先生治学严谨,耋耄精勤,毕生致力于中医文献和临床研究,通晓中医诸科,擅长针灸。对《灵枢经》造诣尤深。其治病,以《灵枢》为旨,更能阐发百家,法简而效捷。一生著有《灵枢经白话解》、《针灸歌赋选解》等书。笔者有幸跟师求学,获益匪浅,为光大先师的学术思想,以助后学,现将部分学术经验整理如下。1 治病要调气 气至则效速  郑老认为,针灸治病以气为要,这是因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时振声教授对外感热病治疗融伤寒、温病于一炉,认为伤寒化热挟温即湿温.强调准确把握正邪的关系,特别是正虚邪实比较明显的疾病.总结治肾十三法,对顽固性肾病综合征的水肿长期不消者,指出要审证求因,注重调理气、血、水三者关系,阐发肾脏病的治疗规律,认为慢性病久治不愈时宜从胃进行论治,主张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稳定应以扶正为主,也要兼顾邪实,为肾病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医脉诊现代实质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云 :“微妙在脉 ,不可不察。”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精华之一 ,又是中医现代化的难点之一。近几十年的脉诊现代研究 ,在脉象客观化、规范化方面做了许多卓越的工作 ,但研究探讨脉诊现代机理的文章较少。本文试图结合现代医学生理及病理生理学理论 ,阐释脉诊的现代实质 ,借以抛砖引玉。1 脉诊机理的以往两种解释 [1]关于中医脉诊机理 ,以往主要有这样两种观点 :一种源于传统的中医脉学理论。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心者 ,生之本也……其充在血脉”;《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灵枢·脉要精…  相似文献   

18.
人体之"精"是质和量的统一,精之质的特点是其具有"纯粹性、醇厚性、坚实性、藏守性"的基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内在规定性;而"精"的量则需"充足盈满而有度施泄",则是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外在规定性。中医学"精"之质、量基本特性的认识产生之源,在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学说的渗透,以及"取象"的观察思维方式的运用。古人的思维认识方式有一定"或然性",但基本遵循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辨证法认识原理: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