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存在的行为特征问题,为下一步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为样本,采用《戒毒人员入所信息调查表》对所内785名强戒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采用SAS软件统计分析目前我所强戒人员人口学特征、毒品滥用情况及行为特征。结果:共调查785名戒毒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7.63±9.14)岁。将调查对象按主要使用毒品种类分为三组:单用合成毒品者有351(44.71%)人,单用海洛因者有189(24.08%)人,混合使用者有245(31.21%)人。通过对三组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单用合成毒品者更倾向于伤害他人并且表现出更多的外向行为,单用传统毒品者更倾向于伤害自己,而多药滥用者出现暴力方式伤人和自杀行为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单用合成毒品组和单用海洛因组,且出现过以上行为问题的成瘾者所占比例要超过一半。结论:强戒所戒毒人员主要使用毒品种类不同其行为特征不同,在所内应当针对不同行为特征分组管理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合成毒品使用者的多药滥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云南某男子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的主要滥用合成毒品的戒毒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200名合成毒品滥用者中,41.5%的调查对象滥用过阿片类物质与合成毒品,单纯使用合成毒品的占58.5%.合成毒品使用者多药滥用与非多药滥用者在年龄及文化程度之...  相似文献   

3.
成瘾者认知与行为分离的决定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瘾行为近年来在我国普遍存在。目前通过各种医疗、教育等措施证实,毒品复吸率近100%。嗜毒者们整天大量使用海洛因等毒品,他们明知吸毒危险,但又沉湎于毒品的麻醉之中。这是一种认知与行为分离的成瘾行为。要想戒除这种行为,就必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本文从社会、生物、心理三个方面分析、讨论形成这种嗜毒现象的决定因素,从而针对这些因素,根除这种嗜毒现象,将对人类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瘾行为近年来在住我国普遍存在,目前通过各种医疗,教育等措施证实,毒品复吸率近100%。嗜毒们整天大量使用海洛因等毒品,他们明知吸毒危险,但又沉湎于毒品的麻醉之中,这是一种认知与行为分离的成瘾行为。要想戒除这种行为,就必须找了出原因,对症下药。本文从社会,生物,心理三个方面分析,讨论形成这种嗜毒现象的决定因素,从而针对这些因素,根除这种嗜毒现象,将对人类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毒品成瘾是强迫性觅毒和服用毒品的行为模式,是一直困扰戒毒工作者的严重社会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成瘾个体对物质相关刺激线索存在着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1]。在毒品使用的情境中,"注意偏向"是指毒品线索更倾向于获取有经验的毒品使用者的注意力,使得毒品使用者给予毒品相关线索优先的注意加工。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探测可能是自动化的,以及影响毒品寻求的行为可能也是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进行的[2]。以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苯丙胺类物质(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情况和高危行为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来自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所的377名ATS滥用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ATS滥用者在毒品滥用史,高危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患者首次使用年龄较男性更早,使用ATS后发生即刻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的比例均高于男性,且性伴侣在性行为中更少使用安全套。此外,女性患者更多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而男性患者使用ATS后的性冲动显著高于女性。结论:不同性别的ATS滥用者在毒品使用及高危行为方面存在差异。工作人员应当对不同性别的使用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甲基苯丙胺类滥用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比较他们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以及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方法:根据数字表随机抽取50名进入试验组,50名进入对照组。试验组研究对象接受由研究者及强制戒毒所的心理医生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干预后3个月进行两组间认知、态度以及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的比较。结果: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认知相比,除了"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以及"服用新型毒品后可出现幻觉妄想"外,其余各条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滥用者与对照组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滥用者与对照组滥用者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甲基苯丙胺类滥用者进行认知行为的治疗以及家庭治疗,可以提升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认知,改善他们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并使其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8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认知行为方法改变其过去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与不参与认知行为方法的80例冠心病患者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生活方式方面的情况.结果 通过认知行为方法的80例患者,1年后在吸烟、饮酒、缺乏运动、体质量超标等方面改变比较显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注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题,系统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改变冠心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机会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防止猝死的发生,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以通过改变不良认知而矫治不正常行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和强制戒毒人员的行为抑制功能,进一步探讨美沙酮作为一种替代性药物对于毒品依赖者的意义。方法:通过行为实验的方法,采用E-prime编制程序来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行为抑制功能,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强制戒毒者的行为抑制功能的表现明显弱于正常组和美沙酮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行为抑制功能与正常人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三组被试的反应正确率之间没有差异。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改善了毒品依赖者的行为抑制功能,对改变毒品依赖者的高危行为,减少与吸毒有关的违法犯罪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亚急性认知功能障碍伴精神行为异常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以亚急性认知功能障碍伴精神行为异常为突出表现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以亚急性认知功能障碍伴精神行为异常为突出临床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以亚急性认知功能伴精神行为异常为核心表现.1例为自身免疫性脑炎(AE),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14分,出院时MMSE评分30分;2例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其中1例发病1年就诊,另1例发病3个月就诊,经治疗后病情均明显改善;1例为朊蛋白病合并锥体外系症状,并发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后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AE、SCD、朊蛋白病均可以亚急性认知功能障碍伴精神行为异常为突出症状,可合并其他皮层、锥体束、锥体外系症状.克雅氏病无特效治疗,其余2种疾病分别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激素冲击治疗和补充维生素B12等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对新型毒品依赖者成瘾行为严重程度和复吸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共纳入自愿住院戒毒的受试者81例为研究组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接受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设计的团体心理治疗8次。半年后进行随访,使用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ASI)评估基线和随访时的成瘾行为严重度。结果:半年的随访结果提示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研究组的成瘾行为严重程度,表现为ASI量表的社会支持、物质滥用、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健康等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吸率也有显著的下降(33.76%),与对照组相比(5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9,P=0.034)。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降低新型毒品依赖者的成瘾行为严重度和复吸率,有助于其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训练对智力低下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智力低下患儿62例,对其实施认知行为训练,对此62例患儿治疗前后智商值与临床疗效加以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轻度、中度、重度与极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其治疗前后智商值比较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行为训练对因神经系统感染、缺氧性脑损伤及早产所致的智力低下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智力低下患儿实施认知行为训练可有效提高其智商值,疗效显著,有助于患儿生存质量改善,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与社会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毒品(阿片类药物)问题日益严重。毒品的危害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它不仅给吸毒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而且给其家庭、亲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同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诱发了许多相关的社会问题。毒品的种类很多,而目前滥用最多的是海洛因。随地区不同,使用者习惯不同和海洛因纯度的不同,可烫吸、也可用于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5.
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一种针对阿片类毒品使用者降低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减少毒品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策略。我国自2004年6月进行并推广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社区门诊以来,累计治疗病人23.6万人,门诊稳定治疗11万人[1],但仍未能满足社会需求[2],国家根据吸毒人员居住地分散,生活不规律等特点,提出开展美沙酮流动车门诊的业务,对有条件开展美沙酮流动车门诊的单位、社区均给与支持,以方便吸毒者参加美沙酮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患者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9例焦虑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37例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B组32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要优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结论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住院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3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持续12周,出院后持续随访1年,每月集中一次认知...  相似文献   

18.
《实用戒毒医学》第1版(杜新忠主编)自2007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时隔七年,我国的毒品形势和戒毒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吸毒人群中合成毒品滥用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尤以青少年占据绝大多数,单纯以脱毒治疗、劳动康复等传统戒毒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毒品形式,而近年逐渐演变成社会力量不断介入、心理行为治疗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形势日渐恶化,如何扭转这一局势已成为澳门地区相关禁毒部门关注的焦点。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和毒品获取倾向理论,本次研究系统性地抽样调查了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情况,分析了派对活动、吸毒朋辈、毒品获取难易程度、对吸毒的态度以及对吸毒危害认知等因素对他们吸食合成毒品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参与派对活动频率高、合成毒品获取难度低、对吸食合成毒品反对程度小、对合成毒品危害认知少、结识吸毒朋友较多的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其吸食合成毒品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青少年。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还对如何预防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与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心脏神经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4名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的联合治疗组心脏神经症患者,以及23名用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的药物治疗组的心脏神经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半年,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评分对比.结果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两组内,治疗后月1月、半年与治疗前SCL-90评分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月时,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半年时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以及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心脏神经症均有治疗效果;治疗1月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650032)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心脏神经症的效果相似;半年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比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心脏神经症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