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产妇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及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4-12月在该院分娩并在产后42 d接受复查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盆底超声测量,其中45例发生SUI者为观察组,55例未发生SUI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前腔室结构参数联合检测SUI的价值,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产后SUI的危险因素。结果静息状态下,观察组产妇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PUA)大于对照组,膀胱颈位置(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大Valsalva动作时,观察组产妇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和膀胱膨出率高于对照组,尿道旋转角(URA)大于对照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垂直距离(BN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TA、PUA、BNP、BND、URA及BNS联合检测的ROC下面积大于各项单独检测(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TA、PUA、BNP、BND、URA及BNS为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采用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诊断产后SUI的预测价值较高,且UTA、PUA、BND、URA升高和BNP、BNS下降与产后SUI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对产后前腔室结构参数进行检测,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或降低产后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会阴四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临床诊断为SUI患者31例(A组),此外,在同一时期纳入31名无尿失禁的正常女性为对照组(B组)。两组均接受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有无膀胱膨出、漏斗状尿道形成,并测量膀胱颈位置(bladder neck position, BNP)、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 PUA)及肛提肌裂孔面积(levator hiatus area, LHA)、逼尿肌壁厚度(detrusor wall thickness, DWT)等指标,计算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escent, BND)。通过构建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寻找各参数的最优截断值及诊断SUI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1)在静息状态下两组BNP、PUA、DW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两组BNP、BND、PUA及LHA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膀胱膨出率、漏斗状尿道形成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BND20.1 mm、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BNPv9.6 mm、PUAv144.8°、LHAv20.6 cm~2,灵敏度分别为87.1%、74.2%、67.7%、71.0%,特异度分别为90.3%、96.8%、77.4%、83.9%。以上4种参数的AUC分别为0.931、0.931、0.735、0.752;以上4种参数联合分析时AUC为0.951,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80.6%。结论经会阴四维超声在女性SUI的诊断分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多种超声参数联合分析,可大幅度提高对解剖型SU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和四维(3D/4D)超声诊断技术在女性盆底常见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产后女性体检人员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78例作为研究组,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2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经会阴部3D/4D超声诊断技术测量三种状态(静息状态、盆底肌收缩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参数,并记录膀胱逼尿肌厚度(DWT)、肛提肌的完整性、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后角角度(PUVA)、尿道旋转角度(UR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结果研究组BND、PUVA、URA、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LHA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W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3D/4D超声在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在经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经产妇SUI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按照Ingelman-Sundberg分度法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1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并排除SUI的经产妇4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经会阴超声检查,测定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及观察组不同程度患者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状态下尿道倾斜角(UIA)、膀胱尿道后角(PUV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及膀胱颈移动度(BND),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经会阴超声参数对SUI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静息状态下PUVA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UIA、PUVA及BND值均更高;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PUVA依次升高(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静息状态下UIA、LHA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LH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超声指标及盆底肌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分娩方式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8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选择性剖宫产组44例,经阴道分娩组44例,均于产后6~10周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检查。比较两组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PUA)、尿道倾斜角(UTA)、宫颈外口的位置(CMP)、膀胱颈的位置(BNP)、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宫颈外口移动度(CDD)以及盆底不同肌纤维的肌力。结果静息状态下选择性剖宫产组UTA、BNP高于经阴道分娩组,CMP低于经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选择性剖宫产组UTA、BNP低于经阴道分娩组,CMP高于经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状态下两组PU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经阴道分娩组BND、URA、CDD值分别为(16. 35±8. 22) mm、(42. 78±32. 48) mm、(13. 94±9. 68) mm,选择性剖宫产组BND、URA、CDD值分别为(15. 01±9. 00) mm、(32. 10±28. 34) mm、(12. 14±10. 2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选择性剖宫产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高于经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与选择性剖宫产相比,经阴道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损伤以及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较大,临床应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分娩方式,预防PFD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诊断膀胱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33例膀胱脱垂合并SUI患者(合并SUI组)以及76例膀胱脱垂患者(单一脱垂组),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前腔室超声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SUI的诊断价值。结果:Rest状态下,合并SUI组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RVA)水平高于单一脱垂组;Valsalva状态下,合并SUI组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水平高于单一脱垂组,D(耻骨联合下缘至膀胱颈的距离)水平低于单一脱垂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上述相关参数对膀胱脱垂合并SUI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各参数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85,敏感度95.9%、特异度94.4%,高于单一参数诊断价值。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对膀胱脱垂合并SUI进行评估,相关测量参数对膀胱脱垂合并SU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会阴盆底彩色超声多普勒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改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子宫全切除术后≥3个月患者100例,其中术后盆底功能改变50例为改变组,功能正常50例为正常组;同期健康体检妇女5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改变组、正常组术后3个月及对照组体检时行经会阴部盆底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静息及Valsalva时尿道倾斜角(UOA)、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NSD)、膀胱最低点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LSD)、膀胱逼尿肌厚度(BDT)、肛直角距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ASD)等指标,计算膀胱颈下降值(BND)、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旋转角度(BNRA)等。结果:静息与Valsalva时改变组患者UOA、PUA均高于正常组及对照组,且正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变组患者BNSD、BLSD、ASD均低于正常组及对照组,且正常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变组BDT测量值及BND、URA、BNRA计算值均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且正常组患者BDT测量值及BND、URA、BNRA计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会阴部盆底彩色超声多普勒能够为子宫全切除术后盆底功能改变提供量化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将64例产后5年以上的女性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2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32例),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病情况,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获取其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的前盆腔脏器形态结构图像并测量与SUI相关的参数。结果:经阴道分娩组远期SUI患病率和膀胱膨出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5)。经阴道分娩组的尿道旋转角大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和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和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逼尿肌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脏器结构与功能的远期影响存在差异,经阴道分娩女性远期SUI患病率增高可能与膀胱膨出及尿道活动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检查对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行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42 d的宫颈癌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膀胱颈下降度(BND)、尿道旋转角度(URA)及膀胱颈旋转角度(θ)],统计PFD发生率,比较发生PFD与未发生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肌纤维疲劳度PFD患者的最大Valsalva动作训练下盆底超声参数及其与肌纤维疲劳度的相关性;统计PFD患者对症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最大Valsalva动作训练下盆底超声参数。结果:9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经盆底超声检查46例确诊为PFD,其中29例SUI、17例POP,PFD发生率为51.11%;宫颈癌患者术后年龄、分娩次数及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4,t=11.100,t=5.112;P<0.05);是否绝经、便秘、慢性咳嗽及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和腹压漏尿点压(ALPP)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及温州市中医院2017年3月—2019年10月女性SUI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10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ALP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诊断价值,并分析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与ALPP及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大于对照组,ALP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与ALPP联合诊断AUC为0.891(95%CI:0.842~0.929),诊断灵敏度为72.57%,特异度为87.96%,高于四者单独诊断价值;观察组Ⅲ级患者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Ⅱ级、Ⅰ级患者,ALPP低于Ⅱ级、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女性SUI患者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与ALPP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SUI患者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ALPP与病情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与女性SUI患者ALPP具有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查可作为重要辅助诊断手段,且均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下尿道相关角度与腹压漏尿点压的相关性及在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台州医院就诊的SUI患者120例为SUI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经产妇12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结果 SUI组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125.51±15.52)°]明显高于对照组[(111.50±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6,P<0.05);SUI组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153.33±20.15)°]、尿道倾斜角[(51.21±14.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5.59±24.42)°、(39.15±1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98、7.193,均P<0.05);随腹压漏尿点压降低,SUI组患者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状态下尿道倾斜角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倾斜角诊断SU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0.796及0.790。结论 SUI患者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明显升高,与腹压漏尿点压有一定相关性,在SUI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价值及患者腹压漏尿点压(VLP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的变化,为临床诊断SU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安吉县妇幼保健院治疗的SUI患者84例(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52例,中重度患者3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盆底超声检查和尿动力检查。结果两组膀胱颈移动度,静息期和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尿道角、近段功能尿道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中重度患者与轻度患者膀胱颈移动度,静息期和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尿道角、近段功能尿道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LPP和MUC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中重度患者VLPP、MUCP均明显低于轻度患者(均P 0.05)。结论盆底超声能有效评估SUI患者盆底功能,同时盆底各参数及VLPP、MUCP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估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为能尽早的盆底功能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产后6~8周超声复查的初产妇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阴道分娩48例为顺产组,选择性剖宫产50例为剖宫产组;选取体检的30例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val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改变,测量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观察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结果静息状态顺产组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val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观察组均增大,其中顺产组较剖宫产组增大多,尿道漏斗形成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可用于观察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估,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80例产妇,依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8周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两组静息状态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Valsava动作下的尿道旋转角与膀胱颈移动度高于剖宫产组,膀胱膨出率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Valsava动作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高于剖宫产组(P<0.05),而两组静息状态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能够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剖宫产与阴道分娩都会影响产后女性盆底功能,但剖宫产造成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盆底三维超声分析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300例初产妇在妊娠晚期(孕32~40周)、产后6~8周(阴道分娩140例、剖宫产160例)观察盆底功能,主要采用常规三切面扫查2D、轴平面3D、动态三维4D显示模式观察其盆底结构。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观察膀胱颈部-尿道内口是否关闭,并对其膀胱尿道后角、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膀胱距离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垂直距离、肛管直肠连接部位距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垂直距离进行观察;同时采用盆底超声3D模式、超声断层成像模式对其盆底肌肉是否完整、有无撕裂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另外采用4D模式对其盆膈裂孔孕晚期与产后变化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观察。结果在妊娠晚期检查中,压力性尿失禁有40例,未查出盆底其他组织异常症状,如肛门括约肌损伤、直肠膨出等,在产后6~8周检查中盆底其他组织异常有1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产后6~8周产妇阴道分娩组相比,剖宫产组盆底功能异常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与产后6~8周产妇Valsalva动作时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尿道倾斜角、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最低点距离耻骨联合后下缘垂直距离、肛管直肠连接部位距耻骨联合后下缘垂直距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与产后6~8周产妇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的肛提肌裂孔超声检测数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晚期、产后盆底功能筛查中应用盆底超声技术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清晰度高、动态直观、可重复性等优势,能够实现盆底结构变化的密切观察,根据检查结果能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将盆底三维超声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盆底四维超声联合盆底肌力测定在筛查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5例SU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72例未出现SUI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盆底四维超声参数[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escent,BND)、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PUA)、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ladder neck-symphyseal distance,BSD)]、盆底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值水平,分析盆底四维超声参数、盆底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值对SUI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不同超声参数、盆底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值水平患者发生SUI的危险度。结果 观察组BND,PUA水平高于对照组,BSD、Ⅰ类盆底肌纤维肌力、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肌电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四维超声参数BND,PUA,BSD,盆底肌纤维肌力,肌电值联合诊断SU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  相似文献   

17.
嵇辉  石丽红 《中国妇幼保健》2023,(19):3831-3835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评估对高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间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早期高龄产妇52例为高龄组,产后早期适龄产妇45例为对照组。高龄产妇根据压力性尿失禁诊断结果进一步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25例,非压力性尿失禁组27例;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依据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年发表的女性尿失禁的分类及诊断标准。收集高龄组和适龄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量、孕次、产次及分娩方式。进行二维盆底超声检查,测量膀胱颈的位置、尿道倾斜角及膀胱尿道后角,计算膀胱颈的移动度。启动三维成像,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压力性尿失禁组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量(16.65±2.49)kg、经阴道分娩率64.00%明显高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组产妇膀胱颈的位置(-0.46±0.08)cm、膀胱颈的移动度(1.87±0.41)cm、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122.83±10.06)°及张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21.95±1.72)c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组产妇膀胱颈的位置(-1.71±0.42)cm、膀胱颈的移动度(2.28±0.46)cm、张力状态下尿道倾斜角(40.05±5.36)°、尿道旋转角度(34.86±4.69)°、膀胱尿道后角(130.59±10.73)°(149.31±18.06)°、肛提肌裂孔面积(18.85±1.53)cm^(2)(25.62±2.08)cm^(2)均明显高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张力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及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是高龄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静息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张力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及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在高龄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0.05);其中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最高(AUC=0.941),灵敏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二维和三维盆底超声定量能够较好地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变化,静息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张力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前盆腔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来该院复查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398例,复诊时间为产后6~8周。其中会阴侧切组212例,非会阴侧切组186例。应用盆底超声在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后分别测量两组产妇的膀胱颈、膀胱后壁至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测量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观察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结果会阴侧切组与非会阴侧切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8.77%、27.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与非会阴侧切组膀胱膨出率分别为91.03%、8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分别为(2.19±0.95)cm、(145.5±20.5)°、(51.4±11.8)°,非会阴侧切组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分别为(2.06±0.87)cm、(138.3±19.8)°、(48.46±12.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会阴侧切组与非会阴侧切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分别为17.9%、1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不能对近期盆底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孕妇盆底超声检测对评估孕妇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该院接受产前检查的中晚期妊娠孕妇84例,采用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将其分为尿失禁组(36例)和无尿失禁组(48例),所有受检者均需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 (即屏气并向下用力至最大腹压)动作下进行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孕妇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度;对比尿失禁组不同孕周及不同体质指数(BMI)的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后角(θr、θs)及尿道旋转角度(△α)。结果尿失禁组孕妇BND、膀胱颈旋转角度均较无尿失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6例尿失禁孕妇中孕14~27周的有19例,孕周≥28周的有17例;孕周≥28周的尿失禁孕妇△α高于孕14~27周的尿失禁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6例尿失禁孕妇中BMI25 kg/m~2的有20例,BMI≥25 kg/m~2的有16例; BMI≥25 kg/m~2的尿失禁孕妇膀胱尿道后角高于BMI25 kg/m~2的尿失禁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6例尿失禁孕妇中Ⅰ度11例,Ⅱ度15例,Ⅲ度10例;不同严重程度尿失禁孕妇BND及△α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盆底超声检测对中晚期妊娠孕妇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效果显著,在压力性尿失禁的早发现、早治疗及预后改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和择期剖宫产对产后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303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于产后6~8周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对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受检者的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盆膈裂孔面积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两组最大Valsalva状态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息状态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缩肛状态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对女性盆膈裂孔面积的近期影响较择期剖宫产大。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静息、最大Valsalva状态盆膈裂孔面积的参数变化可用于评估妊娠及分娩方式对盆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