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凹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分析QTd及QTcd评价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的患者,于冠脉造影术前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的冠心病类型、病变冠脉支数及病变血管部位的QTd及QTcd的差异性。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QTd及QTcd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稳定型心绞痛的QTd及QTcd,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患者的QTd及QTcd高于单支病变的患者(P〈0.05),三支或多支病变的患者高于双支病变的患者(P〈0.01)。LAD病变的QTd及QTcd高于RCA及LCX病变,LAD与RCA及LC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CA与LC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壁心梗患者的QTd及QTcd高于下后壁与侧壁,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d及QTcd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并与心肌缺血的程度及范围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前及运动峰值Tp-Te间期、Tp-Te/QT、Tp-Te/QTc、Tp-Te/姨RR值等参数能否提高心电图活动平板的阳性预测值。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既往无冠心病病史、而因胸痛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且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57例,男性109例,女性48例,分别测量并计算运动前及运动峰值时Tp-Te间期、Tp-Te/QT、Tp-Te/QTc及Tp-Te/姨RR值等。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造影阴性组和冠脉造影阳性组。分析两组之间运动前及运动峰值QT间期、QTc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QTc及Tp-Te/姨RR值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应用SPPP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运动前Tp-Te/QT、Tp-Te/姨RR和运动峰值Tp-Te、Tp-Te/QT、Tp-Te/QTc、Tp-Te/姨RR、Duke积分、Tp-Te差值和Tp-Te/姨RR差值在造影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峰值Tp-Te间期(OR=0.02,95%CI:0.01~0.49)、运动峰值Tp-Te/QT(OR=13.64,95%CI:1.64~103.19)、Tp-Te/QTc(OR=9.21,95%CI:1.98~68.24)、Tp-Te/姨RR(OR=7.56,95%CI:1.07~53.29)、Tp-Te/姨RR差值(OR=9.17,95%CI:1.31~64.26)与造影结果相关(P0.05),各参数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运动峰值时的Tp-Te间期、Tp-Te/QT、Tp-Te/QTc、Tp-Te/姨RR和Tp-Te/姨RR差值及其变化结合传统诊断标准,可提高运动平板试验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3.
杨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17):111-113+168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出现疑似冠心病并发心肌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确诊为冠心病并发心肌缺血患者56例作为阳性组,冠心病未并发心肌缺血患者34例为阴性组。结果:阳性组RBP4、H-FABP水平高于阴性组,阳性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BP4、H-FABP水平较高(P<0.05)。阴性组、阳性组两组及阳性组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ST低段压发作时间分布对比(P>0.05)。三项联合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RBP4、H-FABP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标准,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62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7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医生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冠脉造影比较,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入院一周内分别做冠状动脉造影(CAG)和12导动态心电图(DCG)检查。通过CAG和DCG结果对比,评价12导DCG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下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结果与CAG比较,12导DCG诊断UAP ST段下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和84.2%。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ST段下移幅度及TIB增加(P均0.01)。结论 12导DCG能对心肌缺血部位提供较准确评估,是诊断UAP无创经济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T段水平延长≥0.12s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及ST段水平延长时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ST段延长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相关性。方法记录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80例正常对照组12导联常规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心电图ST段延长情况。结果两组ST段沿基线水平延长(≥0.12s)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ST段水平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25%,特异性为77.50%,准确度为81.88%,阳性预测值为79.31%,阴性预测值84.93%。结论ST段沿基线水平延长≥0.12s提示心肌缺血,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QT离散度影响。方法124例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治疗10-14 d,分别在治疗前、第5天、治疗后检测12导联心电图(EKG)和常规血液生化。结果接受左氧氟沙星静脉治疗的患者校正QT间期(QTc)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校正QT离散度(QTcd)延长明显。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中,未能引起QTc间期明显延长,但可能延长QTcd间期,有潜在致心律失常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作为检验金标准,分别使用动态心电图(DCG)、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以及DCG+CCTA诊断,观察临床疾病检验结果以及不同检验方式检验效能情况。结果:19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心肌缺血阳性132例,占比66.67%,检验中检出心肌灌注异常情况116个,25个固定灌注损伤,91个可逆性灌注减低区域。右冠状动脉供血区62个,左冠状动脉回旋肢支供血区54个;DCG+CCTA检验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CTA以及DCG单一检验(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采用CCTA以及DCG均能实现疾病诊断,但是将两种方式进行联合,其诊断效能较高,诊断结果更加精准,降低漏诊以及误诊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CAD)的280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 DCG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比较常规心电图和24 h DCG诊断SM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280例受试者分为SMI者(观察组,n=165)、有症状心肌缺血者(对照组,n=48)和正常者(n=67),记录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24 h DCG检查结果。结果①24 h 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均以6:00-12:00最高,0:00-6:00最低。③观察组的ST段下降幅度和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G较常规心电图诊断SMI的准确率高,是诊断SMI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合并不明原因胸痛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探讨心电图在此类患者中的诊断参考价值.方法 运用冠状动脉造影,将139例高血压病伴不明原因胸痛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82例)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57例),对两组患者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9例高血压病伴不明原因胸痛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57例(41.0%),以单支和左前降支病变为主.两组患者静息心电图比较:ST段下移≥0.10 mV、ST段下移以V4-6导联为主并涉及V1-3导联、ST段延长(≥0.16 s)、T波倒置及冠状T波分别在两组中所占比例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病伴不明原因胸痛患者,当静息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0.10 mV,以V4-6导联为主涉及V1-3导联,ST段延长(≥0.16 s),T波倒置及冠状T波改变时,对诊断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和冠心病患者病变的关系.方法 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78例,统计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碎裂QRS波发生情况、发生部位,及阳性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在LAD、LCX、RCA病变发生情况、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阳性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发生率(69.2%)高于阴性组(35.9%),LCX病变发生率高于无碎裂QRS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发生率高于1支病变、2支病变者,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发生在下壁的比例均高于侧壁、前壁,发生在侧壁的比例高于前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多支病变的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心电图波形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变化规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清洁级Wistar近交系30只大鼠,依照体重量将其编号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大鼠开胸腔建立AM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缝合结扎,其余方法同模型组;造模28周时检测两组大鼠心功能,并行心电图检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两组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变化规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径(LVIDd)、左室舒张末径(LVIDs)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16.865,t=12.954,t=10.631,t=16.341;P<0.05);模型组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3.519,t=3.715,t=5.669,t=7.303;P<0.05);模型组中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均明显高于心率正常大鼠,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3.335,t=3.335,t=3.762,t=7.691;P<0.05);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延长均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OR=1.775,OR=1.984,OR=2.016,OR=1.921;P<0.05)。结论:AMI动物模型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155-1156
目的分析胸痛及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5年的冠脉造影病例120例,按照胸痛及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68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15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加做V_3R、V_4R、V_5R导联及冠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冠脉造影及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胸痛患者的灵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其典型胸痛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的灵敏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非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P<0.05)。结论典型胸痛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而心肌缺血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较高敏感性,故临床中诊断冠心病可依据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与QT间期延长的关系,揭示T1DM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方法通过对2009-2019年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小儿内分泌科门诊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18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12导联心电图对其心率、QT、QTc间期、弥散的P波、QTd以及QTcd间期进行记录,并探讨其相关临床数据:性别、年龄、诊断年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及血压等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 T1DM组当中共18个(12%)诊断为QTc间期延长,两组当中共有23人(6.8%),T1DM组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出现QTc间期延长风险高出4倍。QT/QTc间期延长的发生和其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DM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QT/QTc间期延长风险更大。结论 T1DM患儿发生QT/QTc间期延长导致心脏自主神经紊乱的风险增大,建议有症状的患儿和无症状的高危患儿应通过定期复查心电图对其进行捕捉及诊断,并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DCG)联合血清脑钠肽(BNP)、缺血修饰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124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24 h DCG检查,按照CAG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75例和阴性组49例。以CAG为金标准,分析24 h DCG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比较两组患者血清BNP、IMA、H-FABP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 DCG联合血清BNP、IMA、H-FABP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同时比较两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的时间分布。结果以CAG检查为金标准,24 h DCG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4.00%(63/75)、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度为83.06%(103/124)。阳性组血清BNP、IMA、H-FABP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24 h DCG联合血清BNP、IMA、H-FABP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ROC曲线、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971、97.00%、98.00%、97.00%、0.95,均高于24 h DCG联合上述单项血清指标的诊断价值。两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均主要集中在06∶01-12∶00,其中阳性组ST段压低发作198阵次、阴性组ST段压低发作477阵次,两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 DCG联合血清BNP、IMA、H-FABP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较高,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与冠脉造影及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40例.在安静环境下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电图ST段抬高或降低情况.螺旋CT扫描仪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硬化斑块性质.结果 14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8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有无缺血的改变分为五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1%、Ⅱ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67%、Ⅲ组(心绞痛伴心电图及运动试验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39%、Ⅳ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V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的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评估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本院住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123例患者进行分析,并且选择同期就诊于本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83例(67.48%),对照组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34例(2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的改变,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增大。冠心病组平均心率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心率(79.72±12.98)次/min,对照组心率(71.29±10.14)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者较单支病变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增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中血清缺铁修饰骨保护素(OPG)水平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9月在本院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均检测血清OPG水平,运动平板试验(ETT)阳性患者进一步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血清OPG水平与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CAG阳性组患者运动最大心率、运动时间明显低于CAG阴性组;运动后各时间点CAG阳性组较阴性组OPG水平升高,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EET后OPG水平越高。EET后6 h血清OPG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支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过程中血清骨保护素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