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与术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模式状态的关系, 探讨FF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 8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 其中男59例, 女27例;年龄42~77岁, 平均(58±12)岁。术前评估左前降支动脉的FFR值, 根据术前FFR值将患者分为重度缺血组(FFR<0.75)、临界组(0.75≤FFR<0.80)和轻度缺血组(FFR≥0.80)。术中使用瞬时流量测定仪评估胸廓内动脉至左前降支动脉的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状态。结果重度缺血组、临界组和轻度缺血组患者的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1.24±5.71)ml/min、(18.25±7.72)ml/min和(16.47±7.83)ml/min, 搏动指数分别为2.58±0.96、3.14±1.19和3.53±1.34, 舒张期充盈比例分别为0.63±0.10、0.55±0.11和0.53±0.11, 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分别为2例(3.6%)、3例(18.8%)、3例(20.0%)。三组间的移植血管流量(P=0.027)、搏动指数(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TA和CT-FFR的结果, 以指导中度狭窄(30%~75%)患者的治疗决策。收集CTA数据, 并用FFR软件分析血流储备分数数据, 定义病变远端冠状动脉管腔直径2 mm处CT-FFR值≤0.8为显著狭窄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根据CTA及CT-FFR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 A组:CTA狭窄<50%, 采用最佳药物治疗;B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 采用最佳药物治疗;C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 采用最佳药物治疗;D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 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术, 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或者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各组间采用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平均值用t检验, 两个以上组间平均数比较用Kruskal Wallis检验;使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复合终点风险率比例。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1 426例择期OPCABG患者病历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COPD病史、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术前最近1次的经胸超声左室射血分数、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血清肌酐测量值;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红细胞输注、晶体液、胶体液、自体血、失血量、尿量等液体出入量;术中低血压、围术期血糖最大差值(MGD)、术后48 h和7 d内血清肌酐浓度。依据KDIGO标准定义术后AKI, 以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2组:AKI组和非AKI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分析1 203例, OPCABG后AKI发生率为2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MI、高血压病史、围术期血糖MGD是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高血压病史、围术期血糖MGD是OPCABG后AKI...  相似文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satellite ganglion block, SGB)在心脏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文章综述了近年来SG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中的运用, 主要总结SGB对血管痉挛、心率变异、应激反应、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等的影响。SGB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能否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改善桥血管流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0例接受OPCABG择期手术的患者, 根据术前是否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eft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group, LSGB)分为LSGB组和对照组(C组), 每组60例。LSG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LSGB, C组患者未接受LSGB;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手术时间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是否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西地兰、艾司洛尔等抗心律失常情况及桥血管的流量, 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LVEF、手术时间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B组比较, C组术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SYNTAX积分(SS)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贞医院微创心外中心医疗组接受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共760例。男596例, 女164例;年龄28~85岁, 平均(60.88±9.36)岁。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 CABG)379例(微创组), 正中开胸组381例(常规组)。本研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进行SS评分分组, 进而分别对比高、中、低分值区间两组围手术期数据, 初步分析SS各分值段患者接受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比较。结果 SS低积分组包括微创组96例, 常规组11例;SS中积分组微创组98例, 常规组54例;SS高积分组微创组185例, 常规组316例。3个区间中SS值微创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前资料中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CT异常病史、肺疾病、烟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数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SS低积分组微创和常规手术时长接近, SS中、高积分组微创手术时长均大于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择期行CE+OPCABG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0例, 女34例;年龄39~78岁, 平均(62.6±7.2)岁。根据术后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81例, 低分子肝素组),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73例, 替格瑞洛组)。收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无输血、48h内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结果全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5~13天出院。启动抗凝治疗后, 低分子肝素组、替格瑞洛组血红蛋白最低值分别为(88.3±14.6)g/L和(89.5±11.6)g/L(P>0.05);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分别有8例和5例(P>0.05), 给予输血治疗;术后48 h内肌钙蛋白峰值分别为850.55(410.63, 1 662.63)pg/ml和1 184.60(667.50, 3 169.63)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右侧乳内动脉(RIMA)的使用情况, 分析RIMA使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行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是否应用RIMA分为RIMA组和非RIMA组, 对两组患者按1∶1行倾向性匹配, 比较手术结果, 分析RIMA应用情况。结果共完成CABG术1 537例, 其中128例应用RIMA。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RIMA组(128例)与非RIMA组(128例)患者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MA组旁路移植血管数[(2.81±0.91)支/例对(2.40±1.26)支/例, P=0.005]和动脉旁路移植血管数[(2.10±0.65)支/例对(0.99±0.43)支/例, P<0.001]均高于非RIMA组, 静脉旁路血管移植数少于非RIMA组[(0.71±0.90)支/例对(1.41±1.35)支/例, P<0.001]。RIMA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多于非RIMA组[(1 068.45±494.02)ml对(888.02±422.67...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成人心脏外科最常见的手术。虽然静脉仍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旁路移植材料, 但利用左胸廓内动脉建立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旁路已成为"金标准", 对年轻患者应争取使用更多的动脉旁路。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旁路移植可以达到最好的完全心肌血运重建, 对不适合胸骨正中切口和体外循环的高危患者, 应合理选用非体外循环和各种微创旁路移植技术。采用术中旁路血流测定、术后"快通道"加速康复、强化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 争取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并获得最佳的中远期效果。尽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是成熟的外科手术, 但仍需要设计更多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为解决临床常见问题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旁路血管的选择一直是冠状动脉外科领域的热点。动脉旁路血管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远期通畅率。近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胸廓内动脉是"金标准"旁路血管。多支动脉和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 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国内外学者大力提倡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并形成了相应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我国的冠状动脉外科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 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9期发表的文章"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第一作者单位更正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石河子 832008。  相似文献   

12.
新生题录     
本文以平行病历的形式, 记录了医护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后, 患者却因心理问题拒绝治疗, 后来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帮助下, 积极接受治疗, 重新融入社会的感人故事。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疗疾病, 更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13.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10期发表的文章"GSTM1表达在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关系", 通信作者单位更正为:1南京医科大学青岛临床医学院, 青岛 266071;2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 青岛 26607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3岁,体重65~81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TG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超声引导胸橫肌平面阻滞,于双侧肋间内肌与胸橫肌之间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20 ml。术后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PCIA,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补救镇痛,维持术后VAS评分≤4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术后ICU停留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皮肤瘙痒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TG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发生率降低(P<0.05)。未见皮肤瘙痒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5.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脑血管病, 影像学特征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大分支血管进行性狭窄闭塞和代偿性毛细血管侧支循环。脑血运重建术是目前烟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其目标是通过改善脑血流和提供侧支通路恢复脑血管储备来降低卒中发生率、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文章对烟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麻醉管理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同时着重介绍了在脑血运重建期间需遵循安全平衡的麻醉原则, 保证充足的脑灌注和正常的颅内压, 优化脑氧供需平衡以防止脑缺血。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策略直接影响烟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远期神经系统结局, 对麻醉医师极具挑战, 仍需不断研究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逐年升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也受到严重影响。有效的血运重建是CLTI患者缓解症状和恢复创面的重要治疗手段, 但病变血管的术后管腔再狭窄率仍较高, 且再次手术的疗效也不尽如人意。因此, CLTI的首次治疗策略对其预后尤为重要, 但目前对于CLTI的治疗策略仍有争议, 尤其是在干预时机、干预策略以及干预手段等方面。本文就目前CLTI的血运重建策略及其临床争议性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心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08年6月至2016年7月252例年龄≥80岁的OPCAB患者资料。将射血分数为35%~50%的31例患者作为左心功能不全组(不全组), 男性25例, 女性6例, 年龄(82.0±2.1)岁(范围:80~88岁)。在左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的比例匹配31例患者作为左心功能正常组(正常组), 男性25例, 女性6例, 年龄(81.9±1.9)岁(范围:80~89岁)。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不全组和正常组患者术前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QR):144.6(66.0)μmol/L比94.9(43.2)μmol/L, Z=3.177, P=0.033], 其他资料有可比性。不全组出院前血肌酐高于正常组[147.0(59.0)μmol/L比92.0(24.0)μmol/L, Z=-2.685, P=0.007]。不全组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更...  相似文献   

18.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健康, 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对于慢性PJI, 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 该术式亦存在其局限性, 如:患者短期内可能需要接受至少2次手术、出现骨水泥间隔器相关并发症或在二期翻修取出骨水泥间隔器时可能造成更多的骨质破坏, 从而增加手术难度等。因此, 目前一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在慢性人工关节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学者的关注。本期特邀曹力教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和观点输出, 通过从感染控制率、术后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适应证多个方面分析论证, 他认为一期翻修或许终将替代二期翻修。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常发生于下肢深静脉或髂股段近端静脉, 血栓形成后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DVT与肺栓塞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没有任何治疗的30 d内有相当高的死亡风险, DVT为3%, 肺栓塞为31%。因此, DVT的防治越来越受重视。本刊于2012年发布了"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 2013年发布了"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2021年更是发布了"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 以上共识与指南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DVT的发生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骨折部位及类型不同, DVT的发生率也不同。近年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红会医院张堃教授研究团队针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列研究, 本期特邀请张堃教授撰写了"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时间、部位规律研究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一文, 重点阐述了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时间与部位规律、药物防治效果评价, 其结论不仅可为创伤骨科医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预防DVT...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精准医学理念和技术深入人心, 中国临床肿瘤学实践逐渐迈入精准、联合、多样化的医疗时代。为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在肝胆肿瘤领域的应用价值, 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本期重点选题为"肝胆肿瘤免疫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