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CCTA)联合静息CT心肌灌注(CT-MPI)对于PCI术后患者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患者22例,行CCTA检查、静息心肌灌注检查,评估CCTA联合静息CTMP对PCI术后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评估。  结果  CCTA提示25个支架内有4个支架内出现再狭窄,联合检查出10例心肌灌注异常,12例无心肌灌注异常,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相同;CTMPI和联合检查的准确性较高,为90%、100%,联合检查比单纯的CCTA检查更能提高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同时还可以评估支架内是否出现再狭窄情况。  结论  CCTA联合静息CTMPI对于PCI术后心肌缺血情况的诊断效能更高,可在了解支架通畅情况的同时得到心肌血流灌注的情况,提高了PCI术后患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枫  毛立华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1):21-23,I0001
目的定性、定量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行一站式CCTA及CT-MPI检查,并于2周内完成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CTA、CT-MP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效能。结果 CCTA检查单独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78.9%、82.7%,CTMPI检查单独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0%、84.2%、88.89%,CCTA联合CT-MPI诊断,以任意一项阳性为阳性结果,则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3%、76.3%、86.4%;以两者均为阳性为阳性结果,则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9.1%、92.1%、85.2%;CAG检查阳性者,CCTA最大狭窄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CT-MPI最小MBF值低于阴性者(P<0.05);CCTA最大狭窄率、CT-MPI最小MBF值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0.826、0.871、0.952。结论 CCTA及CT-MPI检查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评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时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联合静息心肌透壁灌注指数(TPR)诊断冠心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162例临床疑诊CHD的患者,CCTA后2周内完成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利用CCTA的原始数据进行TPR分析,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CTA联合TPR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CCTA、TPR单独或两者联合均可用于诊断CHD(字2=94.42、14.25、48.30,均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589、0.701。CCTA单独诊断CHD的灵敏度为85.6%(95/111),特异度为94.1%(48/51),阳性预测值(PPV)为96.9%(95/98),阴性预测值(NPV)为75.0%(48/64)。TPR单独诊断CHD的灵敏度为82.9%(92/111),特异度为45.1%(23/51),PPV为76.7%(92/120),NPV为54.8%(23/42)。联合CCTA及TPR诊断CHD的灵敏度为99.1%(110/111),特异度为41.2%(21/51),PPV为78.6%(110/140),NPV为95.5%(21/22)。结论联合CCTA及TPR可用于诊断CHD并可明显提高CHD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心肌灌注的情况进行判断,了解其对左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PCI术后1周的MCE检查,将急性心梗患者分为灌注正常组、灌注稀疏组和灌注缺失组,并随访检查3个月、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情况,比较组内及组间不同时段LVEF与LVDd的变化.结果:PCI术后3个月灌注稀疏组LVEF恢复到正常;灌注缺损组PCI术后LVEF的平均水平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灌注缺损组患者的LVEF低于灌注稀疏组和灌注正常组(P<0.05);术后6个月灌注缺损组LVDd平均水平高于灌注正常组和灌注稀疏组(P<0.05),灌注缺损组随时间的变化左室内径逐渐增大(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较差时,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室内径增大;MCE有利于对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左心功能及左室重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将80例患者资料分为损伤组(28例)与未损伤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接受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检查。对比两组心肌灌注成像及增强CT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增强CT单独及联合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价值。结果 损伤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高于未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损伤组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心肌血流量、心肌血容量均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峰时间对比,损伤组长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心肌灌注成像指标、增强CT指标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心肌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MP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行PCI患者,分别于术前2个月及术后6个月内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术后6个月内均再次行冠脉造影检查。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两次MPI与CAG结果。结果 PCI术后MPI显示28例患者心肌灌注可逆性缺损或固定性缺损节段数减少。与CAG对比分析,PCI术前后两次MPI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73.0%,86.5/81.1%。结论对于心肌血运状况的评价,心肌灌注显像无论在PCI术前还是术后均为必要而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研究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170例STEMI行急诊PCI,选取其中达到TIMI Ⅲ级血流的病人150例,测定其CTFC;术前5min和术后30min行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术前、术后ST段下降情况,28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其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③结果 150例TIMI Ⅲ级血流病人中,CTFC检查示正常血流灌注者仅102例,占68%,慢血流灌注者48例。正常血流灌注病人的病死率低于慢血流灌注病人(X^2=5.25,P〈0.05),ST段回落率高于慢血流灌注病人(X^2=31.34,P〈0.01),FS和EF值高于慢血流灌注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t=5.85、6.51,P〈0.01)。④结论 CTFC对心肌血流灌注诊断优于TIMI分级法,可以作为评价STEMI病人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9例疑似C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心肌灌注成像检查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单一检查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23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冠状动脉成像及CT心肌灌注图像.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采用ROC曲线分析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血管84支),患者均完成CCTA、CT-FFR及有创FFR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以有创FFR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CTA及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结果 70例患者经CCTA分析病变血管84支,病变血管主要为前降支(63.09%),血管狭窄程度分布为轻度、中度、重度各16支、53支、15支;70例患者84支病变血管CT-FFR值、有创FFR值分别为(0.81±0.11)和(0.81±0.10),CT-FFR值中≤0.839支(46.43%)、>0.8 45支(53.57%),有创FFR值中≤0.8 37支(44.05%)、>0.8 47支(55.95%);BlandAltman图显示,CT-FFR与有创FFR的测量平均差值-0.01,二者一致性好;CCTA最大直径狭窄率及CT-FFR值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3和0.703,诊断阈值为53.40%和0.80,CCTA最大直径狭窄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59%和4 6.81%,CT-FFR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3.62%。结论 CCTA及CT-FFR均可为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评估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其中CT-FFR与有创FFR具有良好一致性,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静息态下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首过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及首过心肌灌注一站式成像.以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为标准,计算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选择舒张末期作为评价时相,观察首过心肌灌注缺损,分析结合静息态下首过心肌灌注联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负荷动态心肌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在冠心病(CHD)心肌缺血(MI)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8例疑似CH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68例疑似CHD患者经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确诊MI285例,无MI183例;以ICA结果作为“金标准.”,CCTA联合CT-MPI诊断CHD患.者MI的敏.感度9860%高于.上述检查单一检查的8070%、8.316%,准.确度903.8%高于上述检查单一检查的8034%、8120%(P<005)。结论CCTA联合CT-MPI能提高CHD患者MI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冠脉造影后心肌血流灌注成像(MBPI)的价值与限度。选择30例冠脉及左心室造影者行 MBPI,即将冠脉造影后心室舒张末(ED)毛细血管充盈相及与之完全配准的不含造影剂的ED 相相减,调节窗宽窗位,使染色心肌显像。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减少的关系。结果:心肌灌注正常16例,灌注稀疏10例,灌注缺损2例,稀疏 缺损2例。心肌灌注减少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Spearman 检验.r=0.8490,P<0.001)。结论:MBPI 效果非常直观,结合冠脉造影表现,可更全面地评价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并能及时反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莉  李猛 《中国乡村医生》2007,9(9):108-10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灌注状况的价值。方法:采用99mTc-tetrofosmin(P53)SPECT心显像对54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并记录6个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SPECT显示无复流(NR)组22例,有复流组32例,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非NR组有增加趋势;另外,急诊PCI组的预后明显好于择期PCI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对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治疗疗效可靠的无创性评价,NR者预示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心功能差,近中期预后差;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症状性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患者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心电图与运动-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的特点及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心前区疼痛、不适等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确诊为单纯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MB,1周内进行TET心电图及运动-静息核素MPI检查 的97例(男59例,女38例)患者资料。依据MB形态分为不完全MB组(n=41)与完全MB组(n=56);依据壁冠状动脉 (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收缩期狭窄程度行Noble分级,分为Noble 1级组(n=44)、2级组(n=31)、3级组(n=2);另外,根据检测方法将异常的检出者分为TET异常组(n=21)和MPI异常组(n=31)。比较总的、不同MB类型及Noble分级中TET与MPI的差异,以及TET及MPI异常者中完全MB厚度、长度的差异。 结果:总的MPI阳性率(39/97)高于TET(2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8,P<0.01)。不完全MB组TET(5/41)与MPI(8/4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05)。完全MB组MPI阳性率(31/56)比TET(21/5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1)。Noble 1级组TET(6/44)与MPI(12/44),2级组TET(11/42)与MPI(18/42)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4.500,P<0.05;χ2=5.444,P<0.05)。3级组TET(9/11)与MPI(9/1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与MPI异常中完全MB组厚度分别为(3.4±0.6)和(2.9±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9,P<0.05);MB长度分别为(16.6±5.5)和(15.7±7.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9,P>0.05)。结论:在评价MB患者心肌缺血方面运动-静息核素MPI比TET更敏感,尤其对完全MB及MCA收缩期狭窄轻中度程度者。但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完全MB患者心肌缺血检出阳性率均低,而对MCA收缩期重度狭窄者则均高度敏感。两种检查结果阳性中MB厚度有差异,而MB长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SPECT/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174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CTA和SPECT/CT MPI检查,比较CCTA、CT衰减校正MPI(CTAC)和无衰减校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血
流分级、术后2h 心电图ST 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01~ 2015-12 入我院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 病人48 例。其中男29 例,女19 例。
分为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 A 组) ,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组( B 组) ,比较两组PCI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血流
分级、术后2h 心电图ST 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内应用有较
高的TIMI 血流分级分布( TIMI3 级96.2%、7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2) ; 术后2h ST 段完全回落率
( 84.6%) 较对照组( 59.1%)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7,<0.05) 。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8%) 明
显少于静脉组( 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22,<0.05) 。结论: PCI 术中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
内应用可更好地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
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强化他汀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PCI手术后进行心肌灌注的治疗影响。方法研究选取了2009年2月—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进行PCI手术前应用一周的阿托伐他汀药物,平均20mg/d,而研究组患者则为40mg/d。对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的心肌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心肌灌注Ⅱ级、Ⅲ级的患者的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应用强化他汀能够降低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强化他汀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PCI手术后进行心肌灌注的治疗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了2009年2月—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进行PCI手术前应用一周的阿托伐他汀药物,平均20mg/d,而研究组患者则为40mg/d.对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的心肌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心肌灌注Ⅱ级、Ⅲ级的患者的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 应用强化他汀能够降低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校正的TIMI计帧法(CITC)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STEMI行急诊PCI,术后分别用TIMI血流分级法和CITC测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并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技术(SPECT)检测心肌灌注情况。结果TIMI血流达Ⅲ级(有复流)者92例,不及Ⅲ级(无复流)者共13例;CTFC显示无复流(CTFC〈23)32例,有复流(CTFC≥23)73例;SPECT显示无复流(积分≥3分)25例,有复流(积分〈3分)80例。前者和后两者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TC对心肌血流灌注诊断优于TIMI分级法,可以作为评价STEMI病人PCI术后心肌血流真正灌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