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青虎  武晓兰  王金辉 《中草药》2011,42(6):1075-1078
目的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7,3′,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7)、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野百合中异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翠梅  田新宇  渠田田  侴桂新  朱恩圆 《中草药》2015,46(22):3297-3303
目的研究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全草的异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葡聚糖凝胶柱、MCI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百合全草75%乙醇中分离得到21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2′-三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1)、7,4′-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2)、大豆苷元(3)、2′-羟基染料木素(4)、染料木素(5)、3′-羟基大豆苷元(6)、genistein 7-O-β-D-apiofu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7)、染料木苷(8)、光果甘草酮(9)、alpinumisoflavone(10)、barbacarpan(11)、3′-羟基染料木素(12)、4′,7-二甲氧基-5-羟基异黄酮(13)、红车轴草素(14)、8-甲雷杜辛(15)、黄甘草异黄酮A(16)、樱黄素(17)、芒柄花素(18)、2′-methylalpinumisoflavone(19)、hydroxyalpinumisoflavone(20)、desmoxyphllin A(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野百合素A;化合物2~3、6~2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小秦艽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张秀艳  王晓琴  温爱平 《中草药》2017,48(2):241-246
目的研究龙胆科龙胆属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反相ODS等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秦艽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包括8个三萜类成分:栎瘿酸(1)、3β-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齐墩果烷(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熊果酸(7)、齐墩果酸(8);12个黄酮类成分: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9)、山柰酚(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木犀草素(13)、(2S)-5,4′-二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1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木犀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7)、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8)、芹菜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20)。结论化合物1~11、13~16、19、20均为首次从小秦艽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11、13~16、19、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野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1),麦黄酮(2),2′,4′-二羟基查尔酮(3),5-羟基-4′,7-甲氧基黄酮(4),7-羟基二氢黄酮(5),异鼠李黄素(6),5,6,7-三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7),槲皮素(8),(3β,5α,6β,7β,14β)-eudesmen-3,5,6,11-tetrol(9),丁香脂素(10),鹅掌楸碱(11),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3~7,10~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3,5,7,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本文鉴定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金合欢素(2)、木犀草素(3)、芫花素(4)、芫花苷(5)、腺苷(6)、芫花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7)、高次衣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次黄嘌呤(9)、尿嘧啶(10)、8-C-β-D-半乳糖基异牡荆素(11)、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12)。结论:除化合物1,3,4外,化合物2,5~12均为首次从白木香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9,(11)
目的:研究巴西甘菊花Achyrocline satureioides(Lam.)DC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甘菊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经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巴西甘菊花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2)、2-(1-氧戊基)-苯甲酸乙酯(3)、川芎内酯I(4)、β-谷甾醇(5)、β-谷甾酮(6)、 3,5-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7)、7,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8)、坡模酸(9)、1-(2-甲基丁酮)-3-异戊烯-间苯三酚(10)、熊果酸(11)、高良姜素-3-甲醚(12)、胡萝卜苷(13)、棕榈酸(14)、亚麻酸甲酯(15)、4′-羟基-5,6-脱氢醉椒素(16)、3,3′-二甲氧基槲皮素(17)、异鼠李素(18)、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19)、3-O-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0)。结论:其中,化合物2、4、9、19、2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8~11、16、19、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4)
目的:研究广西产拳卷地钱Marchantia convoluta Gao et Chang的化学成分。方法:拳卷地钱的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产拳卷地钱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1)、β-谷甾醇(2)、豆甾醇(3)、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4)、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5)、芹菜素(6)、槲皮素(7)、β-胡萝卜苷(8)、5-羟基-7-甲氧基-2-甲基色原酮(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11)、熊果酸(12)、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3)。结论:其中,化合物1、4~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半枝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梁晨  杨国春  李丹慧  胡潇潇  孙立新 《中草药》2016,47(24):4322-4325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半枝莲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车前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芹菜素(2)、野黄芩苷(3)、野黄芩素(4)、木犀草素(5)、野黄芩苷甲酯(6)、异高山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8)、4′-羟基汉黄芩素(9)、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10)、异高山黄芩素(11)、6-羟基木犀草素(12)、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3)、三裂鼠尾草素(14)。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3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12为首次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11)
目的:研究半边莲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半边莲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ODS柱层析等多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NMR、MS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1)、6-羟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2)、5-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3)、5-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4)、3′-羟基芫花素(5)、芹菜素(6)、槲皮素(7)、木犀草素(8)、蒙花苷(9)、luteolin 3′,4′-dimethylether-7-O-β-D-glucoside(10)、异阿魏酸(11)和迷迭香酸乙酯(12)。结论:化合物1~5、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马棘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而雅  梁鸿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0):2708-2711
目的:对马棘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法及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棘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丽槐素(1),3β-羟基-9(11),12-齐墩果二烯(2),12-齐墩果烯-3,11-二酮(3),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11-酮(4),芒柄花素(5),芒柄花苷(6),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阿夫罗摩辛(8),染料木素(9),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10),5,7,4′-三羟基黄酮-6,8-C-二葡萄糖苷(11),异甘草素(12);β-谷甾醇(13)和胡萝卜苷(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1,13和1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红花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辉鑫  廖海兵  袁珂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63-1967
目的:研究红花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moningeria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Gel CHP-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红花芒毛苣苔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8-C-β-D-葡萄糖色酮碳苷(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2,3,19,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3),2,3,19,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4),5-羟基-6,4’-二甲氧基-7-[α-L-鼠李糖-1→6]-O-β-D-葡萄糖黄酮苷(5),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黄酮醇碳苷(6),5,7-二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7);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醇碳苷(8),胡萝卜苷(9),豆甾醇(10),β-谷甾醇(11),3-O-β-D-葡萄糖豆甾醇苷(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晶帽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对兰科石斛属植物晶帽石斛Dendrobium crystallin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晶帽石斛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3,3′,5-三甲氧基联苄(1)、5′-羟基-3,3′,4-三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即山药素III)(3)、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4)、山柰酚(5)、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牡荆苷(6)、乌苏酸(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尿苷(9)、丁香脂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技术对皂角刺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圆二色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12个二氢黄酮醇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5,3′,4′-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醇(1)、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5-甲氧基-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二氢山柰酚(4)、表儿茶素(5)、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6)、黄颜木素(7)、(2R,3R)-7,3′,5′-三羟基-二氢黄酮醇(8)、(2R,3R)-5,7,3′-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9)、槲皮素(10)、5,7,4′-三羟基黄酮-8-C-葡萄糖苷(11)、2,7-二甲基-氧杂蒽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皂角刺二氢黄酮醇A;化合物3、8、9和12均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对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1、2、3、7及黄酮类化合物10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3主要作用于肝癌Hep G2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化合物2主要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株,而化合物7则对肝癌、肺癌和胃癌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怀菊花茎叶50%丙酮提取物采用Toyopearl HW-40、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吲唑(1)、6,7-二羟基香豆素(2)、8E-decaene-4,6-diyn-l-O-β-D-glucopyranoside (3)、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4)、2′-脱氧尿嘧啶核苷(5)、尿嘧啶(6)、litchiol B (7)、8E-decacnc-4,6-diyn-l-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8)、lippianoside E (9)、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0)、黑麦草内酯(11)、异嗪皮啶(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cytidine (14)、paeoveitols B (15)、4β,6β-dihydroxy-10α-methoxy-1α,5β,7α(H)-guaiane (16)、scopoletin (17)、(2E,9Z)-pentodeca-2,9-dien-12,14-diynoic acid piperidide (18)、tetradeca-2E,4E,10E-trien-8-ynoic acid pyrrolidide (19)、7-羟基香豆素(20)、6-羟基-7,8-二氧亚甲基香豆素(21)、3-吲哚甲酸(22)。结论化合物1、7、9~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王娜娜  李凤英  张冬艳  张烨  李娜  薛培凤 《中草药》2018,49(15):3593-3599
目的研究蒙药山沉香(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去皮的根和枝干)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法及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利用理化鉴别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沉香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乙基荜澄茄素(1)、山沉香酮B(2)、3β-乙酰氧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28,13β-内酯(3)、松柏醛(4)、(8R,8′R,9S)-荜澄茄素(5)、异香草酸(6)、(+)-二氢荜澄茄素(7)、6,10-环氧-4α-羟基-愈创木烷(8)、(+)-1β,4β,6α-三羟基桉叶烷(9)、麻栎木脂素B(10)、2-亚胡椒基-3-胡椒基-1,4-丁二醇(11)、4,4′-二羟基-3,3′,9′-三甲氧基-9,9′-环氧木脂素(12)、2β-羟基-α-杜松醇(13)、杜松烷-4β,5α,10α-三醇(14)、落叶松萘酮(15)、落叶松脂素(16)、4,4′9-三羟基-3,3′-二甲氧基-9,9′-环氧木脂素(17)、(-)-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9,9′-缩丙酮(18)、berchemol(19)、胡萝卜苷(20)、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醇(21)。结论化合物1、7~10、13、14和18为首次从丁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和2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骨碎补的木脂素和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研究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骨碎补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3个木脂素类(1~3)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4~11),其结构经1H-NMR1、3C-NMR、2D-NMR、ESI-MS等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4′-O-β-D-葡萄糖苷(1)、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secoiso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3)、北美圣草素(4)、eriodictyol 7-O-β-D-glucopyranoside(5)、新北美圣草苷(6)、柚皮苷(7)、木犀草素(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8-C-β-D-葡萄糖苷(10)、2′,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11)、麦芽酚3-O-β-D-葡萄糖苷(12)、β-谷甾醇(13)、β-胡萝卜苷(14)。结论化合物1~3、11为首次从水龙骨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10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发现化合物1在常温下存在旋转异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广藿香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中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DM130大孔树脂、ODS、Sephadex LH-20、TLC、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MS、1D NMR和2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广藿香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23α,30β-五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2α,3β,19α,23α,29α-五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齐墩果酸(3)、无羁萜酮(4)、β-谷甾醇(5)、豆甾醇(6)、豆甾-4-烯-3,6-二酮(7)、6-羟基豆甾-4-烯-3-酮(8)、6-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9)、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0)、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1)、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2)、圣草酚(13)、3,3′,4′,7-四甲氧基-5-羟基黄酮(14)、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15)、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16)、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7)、木犀草素(18)、3-甲氧基槲皮素(19)、7,3′,4′-三甲氧基槲皮素(20)、10-二十碳烯酸(21)、13-十八碳烯酸乙酯(22)、二十二烷酸(23)、天师酸(24)、9(S),12(S),13(S)-三羟基十八烷-10(E),15(Z)-二烯酸(25)。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分别命名为30β-羟基阿江榄仁素和29α-羟基阿江榄仁素。化合物1、2、7、8、19、24、25为首次从刺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HP20大孔树脂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尖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honanin(1)、牛蒡子苷元(2)、α-铁杉脂素(3)、罗汉松脂酚(4)、去甲络石苷元(5)、表去甲络石苷元(6)、(7′S)-羟罗汉脂素(7)、(7′R)-羟罗汉脂素(8)、(7′S)-hydroxyarctigenin(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0)、4,4′-di-O-methylcephafortin A(11)、5-(3″,4″-二甲氧基苯基)-3-羟基-3-(4′-羟基-3′-甲氧基苄基)-4-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12)、cephafortin B(13)、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14)、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5)、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6)、threo-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7)。结论化合物3、6、10、17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5、7~9、12、14为首次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卢青  李海波  姚新生  于洋 《中草药》2019,50(14):3261-3268
目的研究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半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兴安升麻根茎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水洗脱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micifugaside F(1)、(+)-(2S,3R)-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甲基]-7-甲氧基苯并呋喃-5-丙烯酸(2)、5-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3)、苯甲酸-4-O-β-D-葡萄糖苷(4)、异阿魏酸(5)、阿魏酸(6)、阿魏酸-4-O-β-D-阿洛糖苷(7)、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8)、芥子酸-4-O-β-D-葡萄糖苷(9)、6,6′-二-O-芥子酰基蔗糖(10)、番石榴酸(11)、蜂斗菜酸(12)、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阿洛糖苷(13)、N-反式-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阿洛糖苷(14)、N-反式-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葡萄糖苷(15)、grevilloside G(16)、丁香脂素(17)、丁香脂素-4,4′-O-β-D-双阿洛糖苷(18)、(+)-异落叶松树脂素-3a-O-β-D-葡萄糖苷(19)、(-)-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素-3a-O-β-D-葡萄糖苷(20)。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木脂素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4、8~10、15~17、20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海平  苏雅乐其其格 《中草药》2015,46(21):3162-3165
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