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6,(11)
目的研究藏药斑花黄堇Corydalis conspers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斑花黄堇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连碱(1)、巴马亭(2)、原阿片碱(3)、血根碱(4)、比枯枯灵(5)、紫堇碱(6)、四氢非洲防己胺(7)、(S)-5-羟基-7-甲氧基黄烷酮(8)、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9)、芦丁(10)、β-谷甾醇(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1)
目的:研究博落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LC-MS确定分离目标,运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hydroxymethyldihydrosanguinarine(1)、7-去甲基二氢白屈菜红碱(2)、四氢非洲防己胺(3)、四氢小檗红碱(4)、hunnemannine(5)、白藜芦醇(6)、对羟基苯甲醛(7)、2,2-二甲氧基乙酸(8)。结论:8个化合物均首次在博落回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云南青牛胆块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云南青牛胆块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反相色谱、薄层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古伦宾(columbin,1)、非洲防己苷C(pal matoside C,2)、去氧黄藤苦素(绿白黄藤素,fibleucin,3)、巴马亭(pal matine,4)、药根碱(jatrorrhizine,5)、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6)、20-hydroxyecdysone(7)、abutasterone(8)、2-deoxy-20-hydroxyecdysone3-O-β-D-glucopyranoside(9)、(+)-lyoniresinol-2α-O-β-D-glucopyranoside(10)和α-D-glucopyrano-syl-(2→1)-α-D-glucopyranosid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云南青牛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线吊乌龟茎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金线吊乌龟干燥茎叶粉末用95%乙醇溶液渗滤提取,减压回收乙醇,依次用石油醚和氯仿萃取,所得氯仿层浸膏利用微孔吸附树脂、正相、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聚酰胺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线吊乌龟茎叶中分离得到11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观音莲明(1),四氢巴马亭(2),巴马亭(3),isocorydione(4),紫堇单酚碱(5),紫堇根碱(6),sinoracutine(7),青风藤碱(8),顶花防己胺(9),异紫堇定(10)和紫堇定(11)。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金线吊乌龟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7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防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昆明山海棠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昆明山海棠根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甲基-表没食子儿茶素(1)、3,4-二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2)、3,4,5-三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3)、(2R,3R)-3,5,7,3',5'-五羟基黄烷(4)、2-O-deacetyleuonine(5)、tripfordine C(6)、peritassine A(7)、hypoglaunine C(8)、雷公藤春碱(9)、雷公藤晋碱(10)、雷公藤碱(11)。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王建忠  雷宇  廖静  陈小瑞 《中草药》2013,44(17):2350-2353
目的 研究毛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var.mollis根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及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木防己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较少见的C-α羟基取代的新BBI生物碱木防己亭碱(1)及3个已知生物碱,分别为去氢艾帕特啉碱(2)、木防己碱(3)、异木防己碱(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木防己亭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原阿片碱(1)、别隐品碱(2)、血根碱(3)、白屈菜红碱(4)、去甲基白屈菜红碱(5)、去氢紫堇碱(6)、N-甲基四氢黄连碱(7)、黄柏碱(8)、6-甲氧基去甲基血根碱(9)、6-氰基二氢血根碱(10)、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12)、二氢血根碱(13)、二氢白屈菜红碱(14)。结论: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夏天无(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的干燥块茎)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RP-C18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夏天无药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普洛托品(1)、隐品巴马汀(2)、β-别隐品碱(3)、隐品碱(4)、(6S,6a S,M)-异紫堇定碱(5)、球紫堇碱(6)、夏无碱(7)、左旋紫堇根碱(8)、毕枯枯灵(9)、(-)-7′-O-甲基夏无碱(10)、epi-coryximine(11)。结论化合物5和10为首次从紫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和11为首次从夏天无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氧化白屈菜红碱(2)、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β-谷甾醇(4)、L-芝麻脂素(5)、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6)、4-羟基-Ⅳ-甲基脯氨酸(7)、鹅掌楸碱(8)、勒樘碱(9)、两面针碱(10)、苯甲酸异丁酯(11).抗菌测试表明化合物1、3、6、8和10均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化合物8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3 μg/mL,较优于对照药磺胺甲噁唑;进一步测试表明化合物8能显著抑制临床分离的对6大类抗生素均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IC为93.8 μg/mL.结论 基于活性 导向法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碱活性成分,化合物7、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获得,首次发现化合物8对临床多药耐药性MRSA具有较强杀菌活性,为开发新型超级细菌抗菌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磐安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鑫宝  刘扬子  杨秀伟  刘建勋 《中草药》2013,44(16):2200-2207
目的 研究道地产区磐安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延胡索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左旋四氢黄连碱(1)、四氢非洲防己胺(2)、延胡索乙素(3)、紫堇球碱(4)、异紫堇球碱(5)、8-三氯甲基-7,8-二氢黄连碱(6)、延胡索甲素(紫堇碱,7)、8-酮基黄连碱(8)、左旋紫堇根碱(9)、去氢延胡索甲素(10)、13-甲基巴马亭红碱(11)、氧化海罂粟碱(12)、原阿片碱(1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14)、四氢小檗碱(15)、二去氢海罂粟碱(16)、黄海罂粟灵碱(17)、黄连碱(18)、巴马亭(19)、小檗碱(20).结论 化合物6、9和16均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首次应用2D NMR技术对化合物6和16的13C-NMR、1H-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21,(8)
目的研究云黄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云黄连根茎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薄层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 orsellinate(1)、7-hydroxy-6-methoxy-2H-1-benzopyran-2-one(2)、豆甾-4-烯-3-酮(3)、阿魏酸甲酯(4)、berbithine(5)、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6)、3,4-二羟基苯乙醇(7)、8-oxyberberine(8)、药根碱(9)、巴马汀(10)、表小檗碱(11)、小檗碱(12)、coptisonine(13)、黄连碱(14)。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魏小聪  赵艳敏  宋光明  宋晓凯  刘岱琳 《中草药》2016,47(11):1845-1849
目的研究苹果Malus pumila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苹果树枝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素(1)、erlodictyol(2)、8-甲氧基山柰酚-7-O-鼠李糖苷(3)、槲皮素(4)、6-甲氧基槲皮素(5)、对原儿茶酸甲酯(6)、槲皮素-3-O-呋喃阿拉伯糖苷(7)、根皮苷(8)、金鱼草素-6-O-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D-木糖(10)、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1)。结论化合物2和9为首次从蔷薇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水草中的生物碱。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血水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白屈菜红碱、(2)血根碱、(3)二氢血根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7)6-羟甲基二氢血根碱、(8)原阿片碱。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在血水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连解毒汤中1个新的黄酮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解毒汤的醋酸乙酯可溶性部分得到1个新的黄酮苷,命名为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wogonin-5-O-β-D-glucuronide methyl ester,1).从正丁醇可溶性部分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檗碱(2),巴马汀(3),表小檗碱(4),京尼平苷(5),药根碱(6),非洲防己碱(7),格陵兰黄连碱(8),汉黄芩苷(9),3,5-二乙酰胺吡啶(10)和京尼平-1-O-β-D-龙胆双糖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根据已报道4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判断化合物2,3和6来源于黄柏和黄连;化合物4,7和8来源于黄连;化合物5和11来源于栀子;2个黄酮苷来源于黄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生物碱中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岩黄连总生物碱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HepG 2.2.15细胞株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学成分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试验。结果从岩黄连总生物碱中分离鉴定了16个生物碱,分别为二氢血根碱(1)、d-紫堇碱(2)、旋卡文定碱(3)、stylopine(4)、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5)、二氢白屈菜红碱(6)、四氢巴马汀(7)、adlumidine(8)、(-)-salutaridine(9)、巴马汀(10)、原阿片碱(11)、小檗碱(12)、coptisine(13)、thalifaurine(14)、dehydroapocavidine(15)和木兰花碱(16)。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5、6、8~11、13、16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8活性一般,化合物11、16活性较弱,化合物6对HBV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9次之。结论化合物1、4~6、8、9、13、14和16均为首次从该药用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0的质量分数较高,是该植物的主要成分,化合物6对HBV抑制活性较强,可能是该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岩黄连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saxicola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cavidine,1)、黄连碱(coptisine,2)、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刺檗碱(oxyacanthin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白桦脂醇(betulin,8)、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9)、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11)、小檗碱(berberine,12)、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13)、巴马汀(palmatine,14)。结论化合物3~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2,(9)
目的:分析川黄柏抗糖尿病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酸水沉淀、中压制备、凝胶柱分离及制备液相等多种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应用质谱和核磁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小檗碱(1)、药根碱(2)、黄柏碱(3)、5-羟基小檗碱(4)、肉桂酸(5)、阿魏酸(6)、3-O-阿魏酰-奎尼酸甲酯(7)、4-O-阿魏酰-奎尼酸(8)、4-O-阿魏酸-奎尼酸甲酯(9)、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10)。结论:化合物4、9和10为首次从黄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星烨  石钺  郑顺亮  孙虹  金文 《中药材》2008,31(11):1656-1658
目的:研究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分离延胡索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D和D-NMR)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四氢非洲防己碱(1)、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2)、corunine(3)、脱氢延胡索碱(4)、dehydrocorybulbine(5)、非洲防己碱(6)、黄连碱(7)、巴马汀(8)和小檗碱(9)。结论:化合物2、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出。本文还对化合物(3)的NMR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晓霞  高慧媛  姜勇  赵明波  吴立军  屠鹏飞 《中草药》2013,44(10):1241-1244
目的 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开放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吴茱萸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2)、3-(2′-羟基乙酰基)-吲哚(3-hydroxyacetylindole,3)、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N-(trans-p-coumaroyl)-tyramine,4]、N-顺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N-(cis-p-coumaroyl)-tyramine,5]、白鲜碱(dictamnine,6)、吴茱萸春(evolitrine,7)、6-甲氧基白鲜碱(6-methoxydictamnine,8)、茵芋碱(skimmiamine,9)、7-羟基吴茱萸次碱(7-hydroxyrutaecarpine,10)、阿塔宁Ⅰ (atanine Ⅰ,11).结论 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6,(8)
目的:研究博落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博落回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等波谱手段确定了结构,分别鉴定为: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6-氰基二氢白屈菜黄碱(2)、二氢白屈菜玉红碱(3)、6-甲氧基去甲白屈菜红碱(4)、二氢血根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豆甾醇(7)。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化合物,化合物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