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问卷》,对河南省某乡镇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213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总得分为(122.65±7.95)分,平均得分为(3.96±0.26)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各维度平均得分为:健康档案(4.34±0.36),身体评估(3.77±0.45),心理健康(3.81±0.56),医疗环境(4.47±0.54),健康知识(3.99±0.30),智慧养老(4.26±0.63),死亡教育(2.16±0.70),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月均医疗费用,失能时长,疾病感知,居住情况,慢性病种类,失能程度是影响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较大,尤其在医疗环境、健康档案及智慧养老方面,可通过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失能老人签约服务包、定期为老人进行体检并构建远程健康管理平台等方式满足其健康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昆山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为相关部门制定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编制《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表》,对1 000名昆山市居家失能老年人进行长期护理需求调查。结果:居家失能老年人在养老方式、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照顾者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存在需求。结论:中度、重度居家失能老年人数量巨大,其长期护理需求应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亟待构建老年健康照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威  陈娜  陈亚楠  许浩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846-1851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性别居家失能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生活满意度干预措施。方法 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Fairlie分解法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 2018)中的居家失能老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差异。结果 1 711名居家失能老人中,女性生活满意度为70.45%(806/1 144),男性生活满意度为65.26%(370/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68,P = 0.029)。Fairlie分解显示,不同性别间生活满意度差异-34.23%与个体特征有关,134.23%与性别差异自身有关。结论 女性居家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高于男性居家失能老人,可通过经济援助、提供娱乐活动等措施缩小生活满意度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内外失能老人的居家护理研究现状、人员架构及职责、居家专业护理需求现状、专业护理供给现状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失能老人居家护理的政策制定及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潍坊市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共调查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402人。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能等级、月平均收入、年龄、用药种类、居住情况是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相关管理部门应完善针对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能级评估,规范服务项目,探索适合潍坊市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满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拓展的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利用2005—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构建Logit模型。结果: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满足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得到满足。家庭相对经济资源越不足、老人身体状况越差、失能程度越高,非子女和配偶照料、照料者不情愿时,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越难得到满足。结论:建议加强对农村、低龄、低收入和重度失能老人生活照料的关注,强化家庭成员照料,并为家庭成员照料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苏锦街道辖区失能老人的养老状况和养老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包,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和家庭病床等“医养融合”方式,探索满足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失能老人的社区照料现状与需求,为完善老人社区照顾体系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北京市社区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失能老人的社会照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对社区提供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和为老设施建设均有很高需求,对社区提供钟点工入户、日间照料、志愿者服务也有需求,但社区供给服务与设施建设不足。结论:我国失能老人基数大、增长快,但社区照顾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人的需求,亟需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与社区居家照顾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社区居家失能老人照护现状,借助微信平台针对失能老人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讨其对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3月选取大同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在辖区内的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调查,了解失能老人现状;并在2020年3—9月进行为期6个月的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纽芬兰幸福度量表(MUNSH)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社区失能老人以家庭照护为主(63.6%)。干预后,轻、中、重度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评分均得到提升(t=3.04、4.58、8.018,P<0.05);轻、中、重度失能老人的抑郁评分得以降低(t=5.99、7.88、4.76,P<0.05);失能老人照护者配偶、子女、保姆的主观幸福感评分明显升高(t=3.87、3.16、3.63,P<0.05。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支持是对失能老人照护者进行培训的有效途径,在提升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主观幸福感的同时,能够缓解失能老人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辽宁省农村独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选择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建立和发展农村独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辽宁省农村地区302名独居失能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制长期照护模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219例(72.5%)独居失能老人选择居家长期照护,83例(27.5%)选择机构长期照护,勉强能在家生活(76.3%)和没钱去养老机构(60.3%)是独居失能老人选择居家长期照护的2个主要原因,选择机构长期照护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专人提供生活照料(73.4%);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月收入(OR = 4.156,P = 0.001)、社会支持(OR = 0.903,P = 0.036)和能力等级(中度失能:OR = 26.593,P = 0.001;重度失能:OR = 557.370,P<0.001)是长期照护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长期照护仍然符合大部分农村独居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意愿,应针对独居失能老人的不同特点,加强居家长期照护功能并发展机构长期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我国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为优化失能老人养老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获取2008—2018年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探讨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变化趋势,采用泰尔指数测量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失能老人供给差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态势。结果 2008—2018年我国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覆盖率从28.82%增长到62.54%;泰尔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0.6138降低到0.0144;2008—2018年全局莫兰指数从-0.1502增长至0.3247,2011—2018年出现的高-高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江苏省和上海市,2018年出现的低-低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结论 2008年以来我国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地区分布总体差异缩小,但区域内差异仍然占主导地位,且在2018年出现了空间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城市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KAP)现状,为开展失能老人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杭州市两个街道的全部95名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的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口腔健康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城市失能老人口腔健康意识较为欠缺,口腔健康行为不良,应加强对城市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65岁以上失能老人的代际照顾现状及其需求未满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失能老人代际照顾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1 908名失能老人代际照顾需求满足状况,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代际照顾需求未满足的影响因素。结果 49.6%的失能老人的代际照顾需求未完全满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老人的年龄、居住地、失能程度、居住方式、子女个数、生活来源是否够用、代际经济支持、照顾者类别、照顾时间、照顾表现是影响失能老人代际照顾需求满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失能老人长期照顾问题亟需受到关注,应根据失能老人及其照顾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失能老人的代际照顾水平,满足代际照顾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部队离退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并探索适于高龄老人(≥80岁)的新模式。方法回顾总结部队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并评价干休所工作质量,调查44个驻京部队3473人离退休干部的健康和功能状况及高龄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结果部队干休所围绕“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文化活动”三个中心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保障,2012年干休所工作质量考评“达标”及“先进”的干休所分别为486所及111所。30.8%离退休干部为高龄老人,其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率较60~79岁者增高2—6倍,多系统疾病共患率亦均明显增高(P〈0.001)。高龄老人对基本日常生活及个性化服务等需枣增多。结论应探索适于“高龄、多病、失能”离退休干部需求的养老服务分级管理新模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部分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提供现状、经验及困境。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江苏省20家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性质、随访服务、特色养老和医疗相关服务等。结果:70%医养结合机构的性质为医养合作一体化;随访服务内容相对完善,健康养老服务存在缺失;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离不开政策和政府财政的支持;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困境。结论:20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同时,应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开展重点随访服务,提供多层次服务,开通危急重症“绿色通道”。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调查锦州市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社区居家护理需求,为开展慢性病老年人居家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F-36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锦州市611位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居家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慢性病老年人患病前4位的疾病依次是高血压(33.89%)、高血脂(25.53%)、风湿性关节炎(22.09%)、冠心病(19.31%);SF-36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女性SF-36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居家护理需求需求率前4位为:老人遇紧急情况时提供上门救护服务(67.10%)、为居家老人提供合理运动的指导(65.30%)、为居家老人提供营养饮食指(65.14%)、为居家老人提供康复指导(64.32%)。结论 社区应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按需求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改善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桃源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模式,为社区养老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社区动员体系,成立社区自我健康管理协会,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观察开展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前后社区老人慢性病的管理及控制情况,自拟调查问卷对接受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的144名社区老年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桃源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模式深受社区老人喜爱,满意度达93.1%;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后,社区老年人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率和控制率得到了明显提高(P〈0.01)。结论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模式充分整合了社区可利用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全面的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社区居民乐于接受,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建立健全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的视角,通过政策分析、实证研究和归纳梳理,对老年群体,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实际需求开展调研,发现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老年群体在"医养结合"上门服务项目的选择偏好上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共建合作关系的老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或机构的服务对象共401人开展调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对筛选出的6类23个服务项目:(1)失能失智老人(80.7%)比健康高龄老人(62.5%)、健康低龄老人(51.0%)对上门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强烈(P=0.000);(2)失能失智老人(32.6%)比健康高龄老人(25.0%)、健康低龄老人(11.0%)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比例更高(P=0.000);(3)在医疗类、家政类、清洁类、生活类、移动类、看护类服务项目方面,健康低龄老人、健康高龄老人的需求相较于失能失智老人更高(P值均小于0.05)。结论:提升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实现老年群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标,公立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是在医养结合的服务主体,需要有效配合、有序衔接、有机整合。建立健全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生活品质相适应的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以家庭医生签约制为基础,做好健康守门人;以互联网医疗为驱动引擎,做强线上联络人;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依托,做好专业吹哨人;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发展方向,做实行业局内人,为老年人提供从专业医疗康复护理到生活照护等全方位、全流程的医养服务。  相似文献   

19.
宝安区西乡街道桃源居社区居家老人护理需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桃源居社区居家老人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为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和制定内容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编制居家老人护理需求评估表,通过专业人员对240名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和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进行入户评估。结果67.08%的居家老人有居家护理服务,年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是影响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开展居家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对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编制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表。方法在查阅文献、书籍基础上,对居家失能老年人、照顾者、医疗机构管理人员长期护理需求及相关认识开展质性研究,分别提炼出三类人群在长期护理需求方面的主题,为调查表的编制提供初始条目依据。对于筛选出的主条目,通过第一轮德尔菲法、第一次预调查、第二轮德尔菲法、第二次预调查进行增减、修订。结果最终编制出6个维度、36个条目的《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表》。结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可以用于开展大样本量居家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