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儿童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护理监测要点.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13例儿童肝移植患者,年龄8个月~9岁,9例接受活体部分肝移植,4例接受DCD肝移植。在护理工作中针对性观察术后并发症临床体征,强化抗凝和免疫抑制药物护理监测。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吻合口狭窄、门静脉血栓和胆瘘各1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结论 儿童肝移植具有不同于成人肝移植的显微外科特点,术后护理需要针对显微外科特点采取措施,通过细致临床症状观察,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儿童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三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apatic 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HVOO)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例儿童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中2例于本院接受肝移植手术,1例于外院接受肝移植手术.3例均经腹部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及下腔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HVOO,并接受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治疗后对患儿进行定期监测及随访.结果 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实施48例儿童肝移植,其中2例(4.17%)术后发生HVOO.3例患儿HVOO发生时间为术后2个月至1年不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纳差等.下腔静脉造影测压(共4例次)显示肝静脉及右心房压力差值为6~30 mm Hg.经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后,静脉压力差值为4~1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流恢复通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球囊扩张后,2例出现HVOO复发.其中1例经再次球囊扩张后,症状缓解;另外1例予以留置支架.术后无支架堵塞或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随访2个月至9年.目前3例患者均存活良好.结论 虽然儿童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不高,但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儿童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采用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儿童肝移植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儿童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探讨儿童肝移植在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等方面的特点.方法 2000年8月至2007年7月对20例儿童(<14岁)施行肝移植手术23次,患儿年龄6个月~13岁,原发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胆道闭锁、Wilson病、肝糖原累积症和尿素循环障碍.手术方式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4次,多米诺肝移植1次,劈离式肝移植5次,减体积肝移植10次和尸体全肝移植3次.除1例患儿应用环孢霉素外,其余19例患儿均应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及霉酚酸酯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患儿围手术期内死亡3例(15.0%),死亡原因分别为移植肝原发无功、心功能衰竭和腹腔感染.9例患儿术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胆漏3例、胆道狭窄2例、肠瘘2例、腹腔感染3例、肺感染1例和心功能衰竭1例.患儿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73.9%和73.9%.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可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肝移植(LDLT)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对6例终末期肝病患儿进行了LDLT.6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囊性扩张症Ⅳ型伴肝硬化1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例;供者为患儿的母亲3例、父亲2例及舅父1例,分别切取供者的右半肝1例和左半肝5例作为供肝;在切除受者全部病肝和保留下腔静脉后,对受者施行部分供肝的原位肝移植.术后依据供、受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对活体供肝移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对供、受者随访了6~21个月.6例供者均健康存活,未发生并发症.6例受者中,1例于术后第4天死于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于术后5个月时死于肝内静脉血栓形成,其余4例均长期健康存活.结论 亲属活体供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术前进行仔细的供、受者选择和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应用精确的手术技术,术后给予严格的管理是儿童LDLT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肝移植术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儿移植时和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身高Z评分(ZH)、体重Z评分(ZW)。分析患儿ZH、Zw评分在各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并将其各个时间点的ZH和ZW评分与2005年中国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制定的生长标准均数0(标准均数)进行比较;按照移植时ZH、ZW评分将患儿分别分为Z≥-2组和Z-2组,比较各组患儿ZH、ZW评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肝移植时患儿ZH和ZW评分均数分别为-1.63±1.35和-1.53±1.52。接受肝移植术后,ZH、Zw评分逐渐提高。患儿的ZH和ZW评分在移植时和术后6个月的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均数(均为P0.01),其余术后时间段ZH和ZW评分与标准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ZH评分-2组和≥-2组患儿的ZH评分在移植时、术后6个月、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ZW评分-2组和≥-2组患儿的ZW评分在移植时、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患儿在术后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术后1年出现明显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多囊肝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9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例接受肝移植术的多囊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对急性排斥反应、并发症、移植物功能、患者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5±2.8)h(4~11 h);平均无肝期时间为(42±14)min(25~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50±1850)ml(2000~6500ml).围手术期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于肝移植术后第39天死于肺部感染和MODS,另1例于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第59天死于MODS.1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第45天因肝动脉狭窄行再次肝移植术.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37 ~93个月),生存3年以上6例、5年以上4例、7年以上2例.截至随访终点,未发现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多囊肝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再次肝移植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与笔者所在医院行首次肝移植的38例患者比较,62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时间〔(12.7±3.5)h比(10.5±3.0)h〕、术中出血量(3 431 mL比2 211 mL)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3 229 mL比1 910 mL)均较长或高(P〈0.05),而2组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04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1个月内死亡20例,死亡原因包括严重肺部或腹腔感染13例,多脏器衰竭4例,肝动脉并发症2例,门静脉并发症1例。另因肿瘤复发于再次肝移植术后14~69个月(平均27个月)死亡8例。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的1、2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7%、59.7%及56.4%。存活的34例患者已存活3~104个月(平均49个月),其中术后发生胆管狭窄5例,3例经胆道介入治疗后好转,另2例行第三次肝移植后好转;发生感染10例,均经抗感染和调整免疫抑制剂后治愈;发生轻度排斥反应2例,采用增加口服免疫抑制剂用量后缓解,均未使用激素冲击治疗;余17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手术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46例行肝移植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曾行肝切除术,8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予以排除.对其余12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影响患者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为13.0个月,术后6个月、1年、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8.1%、51.6%和29.7%.单因素分析表明,癌栓分级、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癌栓分级和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累积存活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现阶段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行肝移植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在供者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应限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1月收治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14例,分别采用动脉溶栓、血管支架植入、高压氧治疗及再次肝移植治疗。结果 动脉溶栓11例,成功率45.5%(5/11),2例随访12个月肝功能正常,另3例均于随访期死亡.其中2例因吻合口狭窄曾行血管支架植入术。高压氧治疗3例.随访7个月,临床效果较好。急诊再次肝移植2例.术后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动脉溶栓及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存在局限性,高压氧治疗效果良好,可与其他保守治疗联合使用,应避免急诊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1月收治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14例,分别采用动脉溶栓、血管支架植入、高压氧治疗及再次肝移植治疗。结果动脉溶栓11例,成功率45.5%(5/11),2例随访12个月肝功能正常,另3例均于随访期死亡,其中2例因吻合口狭窄曾行血管支架植入术。高压氧治疗3例,随访7个月,临床效果较好。急诊再次肝移植2例,术后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动脉溶栓及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存在局限性,高压氧治疗效果良好,可与其他保守治疗联合使用,应避免急诊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合并尿路结石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肝移植的742例受者(肝移植726例,肝肾联合移植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单纯肝移植中尿路结石发生率为0.4%(3/726),在肝肾联合移植中发生率为6.3%(1/16)。2例男性受者(肝移植1例,肝肾联合移植1例)接受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例1尿路结石发现于第一次肝移植术后36个月,肝肾联合移植术后21个月;例2尿路结石发现于肝移植术后19个月。高尿酸血症、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泼尼松)、尿路感染可能是肝移植术后尿路结石形成的诱因。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合并尿路结石应及时手术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次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2年12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4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供肝植入均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激素3联免疫抑制方案.通过移植随访中心随访至2014年5月,了解患者预后并进行用药指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4例患者中,3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多次行肝移植原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其次为慢性排斥反应;1例肝癌患者多次肝移植原因主要为肝癌复发.4例患者第1、2次肝移植中位间隔时间为16.0个月,短于第2、3次肝移植的22.5个月.第2次肝移植手术时间为(11.4±1.0)h,第3次肝移植手术时间为(14.1±2.2)h,第2、3次肝移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4,P<0.05).第2、3次肝移植中位出血量分别为1 300 mL和1 800 mL,中位输血量分别为1 400mL和3 100 mL.4例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均恢复顺利.4例患者中,有2例3例次[其中1次为术后早期(<30 d)出现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移植后感染,后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4例患者中,1例于第1次肝移植术后80个月死于肝衰竭;1例于第1次肝移植术后107个月死于肝癌复发合并肺、骨及腹膜后淋巴结等多处转移;另2例于第1次肝移植术后分别生存104个月和26个月.结论 三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胆道并发症及慢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如有条件,三次肝移植对肝癌复发患者也能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的临床特征,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例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的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患者从手术到发生肿瘤历时25个月,从确诊新发肺癌到死亡时间历时5个月,死于肿瘤进展,多器官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针对肺癌的临床特征,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肝移植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存活率及无瘤存活率. 结果 11例术后均得到随访,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2.5~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其受者1、2、3、4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1.9%、51.9%、51.9%、51.9%,1、2、3、4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50.5%、50.5%、50.5%、50.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肿瘤复发率45.5%,肿瘤复发患者存活2.5~lO个月(平均7.5个月),无瘤生存1~8个月(平均3.8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施行肝移植的预后不良,有淋巴结转移或门静脉侵犯或胆管侵犯者,应列为肝移植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0年4月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手术经验,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受者存活情况.结果 术前9例患者均经腹部CT强化扫描及血管重建等检查明确诊断,并行腔静脉造影明确梗阻情况及分型.9例患者中,接受尸体供肝移植者8例,均采用经典非转流术式;接受亲属活体右半供肝移植1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9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8个月(13~61个月),期间出现癫痫发作1例,十二指肠乳头及功能不良1例,小肝综合征1例,以及肺部感染4例;1例接受了中度脂肪肝供肝的受者于术后12d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行再次肝移植;1例受者于术后6个月因发生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而行再次肝移植,该例患者术后35个月死于肝脏肿瘤复发.所有患者未发生流出道梗阻及布加综合征复发.9例受者术后1和2年存活率为100%(9/9),术后3年存活率为88.9%(8/9).结论 通过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和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布加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我院肝移植中心自2003年4月至2008年11月间共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128例次,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经抢救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8岁.因"原发性右肝癌、肝炎后肝硬化(Child C级)"于2007年1月12日在全麻下行背驮式腔静脉成形改良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行肝移植术的726例受者中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726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新发恶性肿瘤4例,发生率为0.6%;患者均为男性;新发恶性肿瘤的类型分别为:急性髓性白血病、胃癌、肺癌和未分化肝肉瘤;患者肝移植时年龄为42~57岁,中位年龄52岁,肿瘤确诊时的年龄为45~60岁,中位年龄53岁;从接受肝移植手术至发生肿瘤的时间为6~38个月,中位时间31个月.4例患者均死于肿瘤进展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肝移植术至死亡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至死亡时间为6~10个月,中位时间8.5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国内发病率低于国外;确诊时间较晚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癌前病变和高危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肠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肠瘘的2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术后肠瘘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儿童受者术后肠瘘的发病率为2.8%(18/642),成人为0.4%(2/487)。20例肠瘘患者中儿童受者18例(90%),肠瘘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13.5(3.0~404.0)d。成人2例,肠瘘发生时间为术后2年及16 d。术后肠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部分可出现腹泻、呕吐等。7例患者行立位腹平片,4例可见膈下或腹腔内多量游离气体。2例患者行胃肠道造影,均可见造影剂外溢。20例肠瘘患者均行病原学培养,70%(14/20)患者细菌培养阳性。95%(19/20)的肠瘘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其余1例成人患者行保守治疗。2例患儿死亡,均死于重症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肠瘘可导致感染的发生及加重,且术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因此监测引流液化验及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用药方案,一旦确诊立即行剖腹探查及肠修补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B0血型不合的供肝肝移植后的临床治疗措施、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接受原位肝移植的2188例患者中,有16例为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术前及术后监测此16例患者的血液凝集素效价;术后采用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抗排斥反应;术中有5例行脾切除.术后观察受者的肝功能、急性排斥反应、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及术后存活率.结果 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5%(4/16),半年存活率为75%(12/16),1年存活率为37.5%(6/16).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感染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和胆道并发症1例.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多在紧急状况下实施,患者预后不佳.通过术前及术后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临床特点,探讨肝移植术后GVHD的诊疗措施.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实施的480例原位肝移植中,有4例受者术后发生GVHD,回顾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 4例急性GVHD患者都具有以下特点:早期肝功能恢复快;术后2~6周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但病原体检查均阴性.例2及例4有皮肤活检结果,例4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检测到了供体T淋巴细胞嵌合.例4以渐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并在好转期发生急性排异反应.给予早期激素冲击,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联合使用IL-2受体抑制剂后,2例患者痊愈,分别已存活24个月和7个月;2例患者死于重症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GVHD发病原因不明,易与其他发热性并发症相混淆.急性GVHD患者预后不佳,死亡率与骨髓抑制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联合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是我们治疗GVHD的初步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