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油、破壁灵芝孢子粉及灵芝孢子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 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12组: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阳性药,4 mg·kg-1)组,灵芝孢子提取物低、中、高剂量(0.2、0.4、0.8 g·kg-1)组,破壁灵芝孢子粉低、中、高剂量(0.6、1.2、2.4 g·kg-1)组,灵芝孢子油低、中、高剂量(0.2、0.4、0.8 g·kg-1)组,每组20只。ig给药,每天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后,禁食12 h,除对照组外,每组随机选取10只小鼠ig无水乙醇(10 mL·kg-1)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1.5 h后取材;每组余下10只小鼠ig吲哚美辛(40 mg·kg-1)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3 h后取材。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胃出血和溃疡情况,进行胃损伤评分,计算损伤抑制率和损伤发生率。结果 各组小鼠给药过程中无异常。小鼠给予无水乙醇后,模型组和奥美拉唑组10 min后开始出现行动变缓,肢体活动不协调,呼吸加深、频率减慢等症状,而给予灵芝孢子提取物、破壁灵芝孢子粉和灵芝孢子油的小鼠在30 min后才陆续出现症状;给予吲哚美辛的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各组之间无差别;对照组小鼠行为活动如常。与对照组比较,小鼠经无水乙醇、吲哚美辛ig导致非常明显的胃溃疡,胃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损伤发生率为100%;与模型组比较,预防性给予灵芝孢子提取物、破壁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可明显降低胃出血或溃疡等胃黏膜损伤,其中灵芝孢子提取物高剂量组、破壁灵芝孢子粉组、灵芝孢子油组的胃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损伤抑制率显著提高(P<0.01),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灵芝孢子油、破壁灵芝孢子粉及灵芝孢子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小鼠急性胃溃疡的发生,灵芝孢子油效果最佳,破壁灵芝孢子粉次之,并且对于无水乙醇导致的急性胃溃疡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冰片修饰的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curcumin-loaded modifying borneol cationic liposomes,Cur-BCLPs),鼻腔给药后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并对其脑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Cur-BCLPs;透射电镜观察阳离子脂质体的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以姜黄素混悬液(curcumin suspension,Cur-Sol)和冰片-姜黄素混悬液(borneol curcumin suspension,BO-Cur-Sol)为对照组,考察大鼠鼻腔给药Cur-BCLPs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并测定其在大鼠脑组织的浓度,运用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阳离子脂质体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05.99±2.40)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95±1.03)%和(4.28±0.46)%;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Cur-Sol、BO-Cur-Sol和Cur-BCLPs的半衰期(T1/2)分别为(4.27±1.53)h,(3.98±0.24)h和(6.01±0.63)h,AUC0→t分别为(224.38±21.95)μg·h·L-1,(243.40±12.26)μg·h·L-1和(562.28±24.30)μg·h·L-1,清除率分别为(1.82±0.36)L·h-1·kg-1,(1.72±0.11)L·h-1·kg-1和(0.78±0.03)L·h-1·kg-1,滞留时间分别为(4.28±0.23)h,(4.41±0.15)h和(8.09±0.17)h。脑组织分布结果显示,Cur-Sol、BO-Cur-Sol和Cur-BCLPs的AUC0→t分别为(29.82±1.10)μg·h·g-1,(35.47±1.75)μg·h·g-1和(54.06±3.90)μg·h·g-1,清除率分别为(15.73±0.84)L·h-1·kg-1,(13.23±0.52)L·h-1·kg-1和(8.52±0.92)L·h-1·kg-1结论 Cur-BCLPs经鼻腔给药后显著提高姜黄素体内和脑组织蓄积量并且延缓消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补肝散醇提物不同分离组份的抗抑郁活性进行筛选。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造模,造模4周后,分别以盐酸帕罗西汀(paroxetine hydrochloride,PX)、补肝散醇提物、石油醚(A)、二氯甲烷(B)、乙酸乙酯(C)及正丁醇(D)4个分离组份进行为期4周的灌胃治疗,考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及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连续给药4周(造模8周)后,PX组(0.026 g·kg-1)、补肝散醇提物组(1.92 g·kg-1)及其分离组份C(0.232 g·kg-1)、D(1.04 g·kg-1)和B(0.160 g·kg-1)组均能明显逆转模型小鼠的抑郁表现如糖水偏好率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等抑郁症状。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其脑内额叶皮质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其中PX、醇提物及分离组份C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 补肝散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部位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离组份,其次是二氯甲烷分离组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普通工艺、传统工艺制备紫雪散的抗惊厥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传统工艺紫雪散和普通工艺紫雪散低、中、高剂量(0.78、1.56、3.12 g·kg-1)组及5%苯巴比妥(0.01 mL·g-1)组。通过颈背部sc尼可刹米注射液诱发小鼠惊厥模型,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后的惊厥潜伏期、死亡潜伏期、20 min死亡率;采用比色法检测大脑皮层中钙水平;Griess reagent法检测大脑皮层总NO含量;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大脑皮层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苯巴比妥钠、普通和传统工艺紫雪散的中、高剂量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惊厥潜伏期(P<0.001);普通和传统工艺紫雪散的低、中、高剂量均可显著延长惊厥小鼠的死亡潜伏期(P<0.01、0.001);模型组小鼠死亡率为100%,苯巴比妥钠组没有小鼠死亡,普通和传统工艺紫雪散的中、高剂量组死亡率明显降低。2种工艺紫雪散的抗惊厥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与普通工艺高剂量比较,传统工艺紫雪散高剂量可以显著延长惊厥模型小鼠的惊厥、死亡潜伏期(P<0.05、0.01),降低惊厥致死率。与模型组比较,3.12 g·kg-1传统工艺和普通工艺紫雪散、苯巴比妥钠均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脑内钙含量(P<0.05、0.001)和总NO含量(P<0.001);与普通工艺紫雪散组比较,3.12 g·kg-1传统工艺紫雪散可以显著降低惊厥小鼠脑内总NO的含量(P<0.01)。与模型组比较,传统工艺和普通工艺紫雪散3.12 g·kg-1组、苯巴比妥钠组小鼠脑皮层中Glu含量显著减少(P<0.05、0.001);传统工艺紫雪散3.12 g·kg-1组小鼠脑皮层中GABA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传统工艺和普通工艺紫雪散均具有抗惊厥作用,并且传统工艺紫雪散的抗惊厥作用优于普通工艺紫雪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罗布麻叶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Apocynum venetum leaves,AVLWE)镇静催眠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将ICR小鼠分为对照组、右佐匹克隆(阳性药,0.40 mg·kg-1)组和AVLWE低、中、高剂量(0.58、1.17、2.34 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每周称体质量;于末次给药前1 d给药60 min后,应用旷场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小鼠5 min自主活动;于末次给药45 min后,各组动物ip 1%戊巴比妥钠(35 mg·kg-1,阈下催眠剂量),记录30 min内入睡潜伏期、入睡动物数、睡眠时间;结束后麻醉处死动物,取脑称质量并计算脑系数。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右佐匹克隆(阳性药,0.27 mg·kg-1)组和AVLWE低、中、高剂量(0.40、0.81、1.62 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每周称体质量;除对照组外,给药第28、29天ip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给药结束称取脑质量并计算脑系数,取下丘脑,ELISA试剂盒法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 小鼠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第1~4周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右佐匹克隆片和AVLWE中、高剂量组睡眠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0.01);右佐匹克隆片和AVLWE中、高剂量组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AVLWE低、中、高剂量组脑系数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VLWE高剂量组第1~4周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AVLWE高剂量组脑系数显著升高(P<0.05);右佐匹克隆片组、AVLWE高剂量组DA水平显著降低(P<0.05)、5-HIAA水平显著升高(P<0.01),AVLWE低、中、高剂量组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AVLWE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下丘脑5-HT水平、下调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天山假狼毒炮制前后的急性毒性变化及其体内外组分的改变。方法 将小鼠分为生药组1(60.6 g·kg-1)、生药组2(75.75 g·kg-1)、生药组3(90.9 g·kg-1)、生药组4(106.05 g·kg-1)、生药组5(121.1 g·kg-1)、炮制组1(58.6 g·kg-1)、炮制组2(73.25 g·kg-1)、炮制组3(87.9 g·kg-1)、炮制组4(102.55 g·kg-1)、炮制组5(117.2 g·kg-1)(均按生药计),分别灌服不同浓度的天山假狼毒生药及炮制品提取物1次,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动物死亡情况,计算LD50。利用UPLC-Q/TOF-MS测定天山假狼毒生药、炮制品及其含药血清总离子流图,分析各部组分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 天山假狼毒生药提取物LD50=91.465 g·kg-1,95%置信区间为83.929~98.680 g·kg-1。天山假狼毒炮制品提取物LD50=104.900 g·kg-1,95%置信区间为95.584~122.774 g·kg-1(均按生药计)。死亡动物解剖仅见肝脏颜色变深,其他脏器肉眼未见明显改变。生药经炮制后7个成分峰面积减小,3个成分未出现。相较于炮制品,生药含药血清中的代谢成分或移行成分明显更多,且炮制品入血成分色谱峰明显小于生药。结论 炮制可明显降低天山假狼毒急性毒性,这种减毒作用与天山假狼毒部分成分含量的降低或消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利福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福平,200 mg·kg-1·d-1) 和EP组(利福平200 mg·kg-1·d-1+丙酮酸乙酯40 mg·kg-1·d-1),每组8只。造模后第7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肝组织总胆汁酸(TBA)、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 及乙酰化的HMGB1(AC-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BIL、DBIL、ALP、ALT水平升高(P<0.05);肝细胞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明显,部分肝细胞可见嗜酸性变、核溶解或固缩;肝组织TBA、MDA的含量提高(P<0.05),SOD减少(P<0.05),HMGB1及AC-HMGB1表达增多(P<0.05),HMGB1胞浆表达为主。与模型组相比,EP组小鼠血清TBIL、DBIL、ALP、ALT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肝组织TBA、MDA的含量降低(P<0.05), SOD增多(P<0.05),HMGB1及AC-HMGB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HMGB1以胞核表达为主。结论 丙酮酸乙酯能够减轻利福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酮酸乙酯抗氧化,下调肝组织HMGB1及AC-HMGB1的表达和调节HMGB1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刘寄奴醇提物抗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部位。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1)、刘寄奴醇提物石油醚萃取部位(部位Ⅰ)、刘寄奴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部位Ⅱ)、刘寄奴醇提物正丁醇萃取部位(部位Ⅲ)和刘寄奴醇提物剩余水层(部位Ⅳ),其中部位Ⅰ~Ⅳ各设3.25,6.50 g·kg-1 2个剂量组,于造模前连续给药7 d。采用改进的Zea Longa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6 h后,测定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等指标;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刘寄奴醇提物有效部位3.25,6.50 g·kg-1剂量组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部位Ⅰ、部位Ⅱ和部位Ⅲ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其中部位Ⅲ能显著降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P<0.01或P<0.05)。病理组织切片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部位Ⅲ能明显改善脑组织神经元核溶解程度、核体不规则程度(P<0.01)。与模型组相比,部位Ⅲ 3.25,6.50 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P<0.05),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结论 初步筛选出刘寄奴醇提物正丁醇萃取部位(部位Ⅲ)为刘寄奴抗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桑黄水煎液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①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桑黄水煎液低、中、高剂量(2,6,12 g·kg-1)组,连续给药15 d。②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50 mg·kg-1),桑黄水煎液低、中、高剂量(2,6,12 g·kg-1)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按分组连续给药42 d。比色法测定小鼠肝脏及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如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酶(POD)等。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结果 桑黄水煎液对正常小鼠和D-半乳糖诱导小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影响。桑黄水煎液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肝脏中T-AOC和SOD酶活力(P<0.01,P<0.05)。各剂量桑黄水煎液可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T-AOC,降低MDA含量(P<0.01,P<0.05),同时中剂量增强肝脏中SOD (P<0.05)和POD酶活力(P<0.01),中、高剂量均上调肝脏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桑黄水煎液具有提高正常小鼠抗氧化能力和改善D-半乳糖致小鼠氧化损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Nrf2/HO-1途径增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进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心神安胶囊中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320 nm[检测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203 nm (检测人参皂苷Rb1、绞股蓝皂苷XLIX、绞股蓝皂苷XVⅡ)和254 nm (检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柱温25℃。结果 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人参皂苷Rb1、绞股蓝皂苷XLIX、绞股蓝皂苷XV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分别在2.070~41.40 μg·mL-1r=0.999 2)、3.860~77.20 μg·mL-1r=0.999 6)、11.29~225.8 μg·mL-1r=0.999 8)、5.070~101.4 μg·mL-1r=0.999 9)、19.86~397.2 μg·mL-1r=0.999 5)、1.280~25.60 μg·mL-1r=0.999 1)、0.960 0~19.20 μg·mL-1r=0.999 3)、0.670 0~13.40 μg·mL-1r=0.999 7)、2.580~51.60 μg·mL-1r=0.999 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4%,99.26%,99.05%,97.42%,100.0%,98.27%,97.81%,96.84%和99.86%,RSD分别为1.28%,0.82%,1.43%,1.43%,0.86%,1.26%,1.38%,1.16%和0.6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够对心神安胶囊中9种成分进行同时含量测定,为提高和完善心神安胶囊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