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术作为二级预防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并研究套扎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患者资料,选择行套扎治疗的患者作为套扎组,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在套扎组中,按照套扎术后是否发生再次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必要时进行数据转换后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有13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套扎组119例,对照组20例,随访时间为1~24个月。随访结束时,套扎组的再出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1.2%、8.4%、7.6%,对照组分别为70.0%、20.0%、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套扎组中,对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肝性脑病病史、腹水、Child-Pugh分值、血小板水平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内镜套扎术作为二级预防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合并EVB患者的预后。肝功能的恶化可能预示着再出血风险增高,因此,在套扎治疗的同时,改善患者基础情况对于再出血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26-133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5年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5年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重度首次EVB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12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年。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首次出血时是否合并感染、肝硬度(LSM)、脾硬度(SSM)、门静脉内径、生化学指标、再出血时间及预后等临床资料。以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死亡为次要研究终点。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Cox回归分析法筛选出EVB患者治疗后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及5年的生存预测指标,Kaplan-Meier曲线分析累积未再出血率。结果 129例患者中有87例(67.4%)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患者比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例(χ~2=4.896,P=0.027)、门静脉内径(t=2.203,P=0.030)、LSM(Z=-2.771,P=0.006)和SSM(t=2.678,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和累计出血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硬化、LSM和SSM是EVB患者治疗后5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687、1.039、1.078,95%CI分别为1.230~26.129、1.010~1.070、1.028~1.129,P值分别为0.025、0.007、0.001)。129例患者中死亡45例(34.9%)。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出血次数、平均动脉压、门静脉内径、AS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首次出血是否感染等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5年生存率与门静脉内径、年龄、出血次数以及首次出血时是否感染有关(OR值分别为1.459、1.053、1.286、5.239,95%CI分别为1.056~2.014、1.006~1.103、1.040~1.591、1.750~15.641,P值分别为0.022、0.026、0.020、0.003)。结论酒精性肝硬化、LSM和SSM是影响EVB患者5年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出血次数、门静脉内径以及首次出血时是否合并感染与5年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临床指标.方法 回顾性总结286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352例未发生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间存在差异性的指标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组在肝功能分级状况(P<0.05)、白蛋白(t=5.05,P=0.000)、凝血酶原时间(t=-2.80,P=0.005)、门静脉内径(t=-2.28,P=0.006)、脾厚度(t=-2.73,P=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0.944,P=0.000)、凝血酶原时间(OR=1.067,P=0.007)、门静脉内径(OR=3.423,P=0.007)、脾厚度(OR=1.276,P=0.007)与出血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OR=0.936,P=0.000)、门静脉内径(OR=4.098,P=0.013)、脾厚度(OR=1.275,P=0.000)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改善白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432例肝硬化患者,初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的325例为对照组(即出血停止组),再出血的107例为研究组(即再出血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应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吸烟、血红蛋白、白细胞、ALT、AST、脾脏厚度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相对值(OR=0.976,P=0.034)、白细胞计数(OR=1.173,P=0.007)、门静脉宽度(OR=7.530,P=0.001)和血红蛋白(OR=1.015,P=0.013)与出血具有相关性。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门静脉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105例出血患者根据出血停止后6周内有无再出血进一步分为再出血组(22例)和未再出血组(73例),比较两组诱因、既住上消化道出血(UGH)史、血生化、凝血相关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GOV)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本研究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33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非GOV出血患者138例,首次出现GOV出血患者105例,GOV再出血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GOV出血的临床特点,并以肝硬化非GOV出血组为对照,采用lo...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VS)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生化的影响,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经首次EVS治疗的120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比EVS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生化检测结果,评价EV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将术后14 d内出血的患者定义为早期再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hild-Pugh A级、B级患者EVS治疗前后,TBil(Z=-3. 975,P 0. 001; Z=-3. 670,P 0. 001)、DBil(Z=-3. 455,P=0. 001; Z=-3. 086,P=0. 002)、WBC(Z=-2. 811,P=0. 005; Z=-3. 683,P 0. 001)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S术后早期再出血率为10%(12/12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水量(比值比=2. 92,P=0. 047)及伴有门静脉血栓(比值比=4. 94,P=0. 018)均是导致EVS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VS治疗对肝功能影响不大,应警惕治疗过程中细菌感染的可能。术前应及时减少腹水量,从而降低EVS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伴有门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结合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风险,选择更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02~2011-09该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EVB患者42例为出血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合并EVB患者38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食管胃底静脉红色征(RC)、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PVD)、脾厚度(SPT)、腹水最大液性暗区深度(ASmax)、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Child-pugh分级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RC、PT、PVD、SPT、ASmax、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C、PT、PVD、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密切。结论 RC、PT、PVD、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是影响肝硬化患者EVB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EVL)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具有操作简便 ,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 ,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临床已广泛应用。但就其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及其相关防范措施尚少见报道。我们对EVL近期、远期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临床预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选自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南华大学第一和第二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均有中、重度静脉曲张 ,共 12 0例 ;其中男 84例 ,女 36例 ,年龄为 2 1~ 6 8岁 ,病程 1~ 2 0年 ;肝炎后肝硬化 90例 ,酒精性肝硬化 2 2例 ,其他类型 8例。…  相似文献   

13.
伍婷  唐奇远  廖雪姣  赖长祥  何清 《肝脏》2023,(8):903-906+911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地区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现况。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54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回顾性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凝血功能、脾脏直径及有无腹水等)结果,探究EGV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有无腹水、有无肝性脑病、血小板计数等9项因素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与EGVB呈负相关,OR值在0~1之间,合并腹水与EGVB呈正相关,OR值为3.068。出血组患者中行再出血预防治疗109例(约51.4%),包括内镜治疗90例,手术治疗2例,介入及肝移植治疗均为1例,联合治疗15例。结论 合并腹水的深圳地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临床应予以重视,同时需注意临床保护措施,必要时可行规范性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发生再出血的预测模型,并交叉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18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Child-Pugh评分、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取另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交叉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并交叉验证模型的准确率。结果 126例患者中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为46. 83%,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比较,PLT(t=-7. 488,P 0. 001)、国际标准化比值(t=3. 145,P=0. 002)﹑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χ2=8. 841,P=0. 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比值比(OR)=3. 366,95%可信区间(95%CI):1. 015~11. 166,P=0. 047]、PLT(OR=0. 922,95%CI:0. 893~0. 951,P 0. 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2. 422,95%CI:1. 179~4. 977,P=0. 016)是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3个危险因素联合建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 876,灵敏度为86. 0%,特异度为83. 1%。选取另54例患者进行交叉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为92. 6%。结论男性、重度静脉曲张是再出血的高危因素,血小板是保护性因素,三者拟合模型预测再出血率具有一定的价值,其准确率可达92. 6%。  相似文献   

15.
张生燕  黄宏春  王秀敏 《肝脏》2021,26(2):155-158
目的 了解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内镜套扎术1年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324例行内镜套扎术的EGVB患者,随访患者1年预后,以发生出血再入院或死亡为不良预后.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2...  相似文献   

16.
许秀华  向晓星  周年兰 《肝脏》2014,19(1):24-27
目的探讨急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为急性出血组及无急性出血组,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肝硬化EV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上消化道出血史、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空腹血糖、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史、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白蛋白下降、Child-Pugh评分和空腹血糖升高、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为肝硬化急性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史为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硬化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效果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67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接受硬化治疗的患者选择26个相关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因素及硬化治疗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出血病程,出血次数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扩张程度及肝功能分级不相关,与腹水和脾功亢进呈负相关,出血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扩张程度及肝功能分级不相关,与腹水和脾功亢进呈负相关,出血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扩张程度,肝功能分级,腹水和脾功能亢进均不相关,食管静脉曲张与胃静脉曲张呈正相关,但两者均与门静脉扩张程度无关,硬化治疗后曲张静脉转归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级呈正相关,与资产硬化术时机,硬化术首期次数,碍化术追加次数,硬化术总次数,硬化剂首次用量,硬化剂总用量呈负相关,与硬化剂类型无关,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门静脉系统扩张不是唯一条件,硬化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转归与硬化剂类型无关,硬化治疗首期次数和总次数,首次用量和总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572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704例未发生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间存在差异性的指标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肝功能分级状况(P0.05)、血清白蛋白(t=5.05,P=0.000)、凝血酶原时间(t=-2.80,P=0.005)、门静脉内径(t=-2.28,P=0.006)、脾脏厚度(t=-2.73,P=0.006)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0.944,P=0.000)、凝血酶原时间(OR=1.067,P=0.007)、门静脉内径(OR=3.423,P=0.007)、脾脏厚度(OR=1.276,P=0.007)与出血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OR=0.936,P=0.000)、门静脉内径(OR=4.098,P=0.013)、脾脏厚度(OR=1.275,P=0.007)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改善白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下紧急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止血效果。方法 对89例肝硬化EV出血患者在急诊状态下紧急内镜套扎,监测套扎术前、术中及结束时血压、心率、呼吸变化,观察套扎过程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结果 急诊止血成功率达98.9%,套扎过程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P均>0.05),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近期再出血2例。肝硬化患者76例随访3-30个月,死亡11例,病死率14.5%。结论 紧急EVL治疗肝硬化EV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4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从性别、年龄、病因、病程、肝功能分级、有无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总胆红素、血小板等10个变量中筛选出与肝硬化EVB最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19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80例合并出血(EVB组),EVB发生率为41.2%;未发生EVB者114例(非EVB组)。单因素分析显示:EVB组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非EVB组严重(P0.01),EVB组的门静脉内径〔(13.1±2.2)mm〕比非EVB组〔(12.3±1.9)mm〕大(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EVB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腹水是EVB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