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红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7):3337-3337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外科动力系统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它具有体积小、移动灵活、动力强劲、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炎是五官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较差,笔者采用中药消痔灵下甲注射加薄荷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慢性鼻炎属于中医“鼻渊”范畴,多由于风寒侵袭,蕴而化热,热郁于肺,肺失清降,邪热循环上蒸于鼻。2007年6月~2009年6月以来门诊对52例慢性鼻炎进行观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路黄汤治疗小儿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路黄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6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黄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慢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根据其病理变化,可分为单纯性鼻炎与肥大性鼻炎两类。单纯性鼻炎以交替性、间歇性鼻塞为其症状。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鼻底部有黏性分泌物,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比较敏感。肥大性鼻炎则以持续性鼻塞为主,鼻黏膜肥大,表面不光滑,如桑椹状,对血管收缩剂反应不敏感。慢性鼻炎多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或受邻近器官(副鼻窦、腺样体、扁桃体等)炎症波及所引起。另外与职业性损害(有毒气体、粉尘等有害物质长期刺激)有关。特别是肥大性鼻炎患者多数病史长,病情经久不愈,笔者临证中采用综合疗法(穴位注射、口服自拟鼻炎方及中药煎剂熏鼻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炎8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 ,属中医鼻窒范畴 ,为临床常见慢性病 ,治疗缺乏特效药物。 1998- 0 4~ 2 0 0 0 - 0 4 ,我们采用自制冰矾涂剂治疗慢性鼻炎 6 0例 ,并与麻黄素滴剂治疗 2 0例进行对照观察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共选慢性鼻炎 80例 ,分为 2组 ,治疗组 6 0例 ,男 33例 ,女 2 7例 ;年龄 8~ 34岁 4 3例 ,>35岁 17例 ;病程 6个月~ 1年 2 0例 ,1~ 3年 2 8例 ,>3年 12例。对照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8~ 34岁 17例 ,>35岁 3例 ;病程 6个月~ 1年 5例 ,1~ 3年 12例 ,>3年 3例。 2组年龄、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青龙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小青龙汤合五苓散加减,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对两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加以评估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0.70%,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青龙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炎效果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根据其病理变化,可分为单纯性鼻炎与肥大性鼻炎两类。单纯性鼻炎以交替性、间歇性鼻塞为其症状。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鼻底部有黏性分泌物,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比较敏感。肥大性鼻炎则以持续性鼻塞为主,鼻黏膜肥大,表面不光滑,如桑椹状,对血管收缩剂 相似文献
9.
王新元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5):13-13
1一般资料自1999年7月至2002年6月间共诊治慢性鼻炎患者37例,其中,男15例,女22例,病程半年以下者11例,1年以上者26例;辨证分为:肺虚邪滞者21例,脾气虚寒者16例;年龄最大者39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19岁,临床表现为:(1)肺气虚寒型:主证为涕多色白,鼻塞时轻时重,嗅觉迟钝,头痛脑胀、自汗恶风,气短乏力,易患感冒。耳鼻喉科额镜检查见,鼻甲肥大,粘膜暗淡。摄瓦特氏片报告为:慢性上颌窦炎。(2)脾气虚寒型:主证为涕白量多而不臭,鼻塞较重,不闻香臭,头昏头重,精神不振,舌苔薄白微厚腻,脉迟缓。额镜检查见,鼻甲肥大,或见息肉样改变,鼻粘膜暗淡。摄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求穴位注射加超短波对慢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慢性鼻炎患者,采用超短波加穴位注射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用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22例,观察组16例,占该组80%,对照组6例,占该组30%,两组有较大差异性,(X2=10.10,P<0.01).结论:超短波加穴位注射治疗对控制鼻部慢性炎症,恢复鼻部粘膜正常功能效果较好,较单纯用超短波治疗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任大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4)
运用鼻窍通治疗慢性鼻炎60例,鼻窍通合剂以祛风散寒、宣肺、通鼻窍为治则。对慢性鼻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头痛、头昏、鼻塞、鼻腔分泌物的症状改善更加明显。治疗60例,痊愈2例,显效16例,有效38例,无效4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据文献资料记载用鸦胆子油局部应用治疗乳头状瘤、疣、鸡跟等都取得了明显疗效。笔者以之局部涂鼻治疗慢性鼻炎,初步观察,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1例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炎(CR)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将152例C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予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窍鼻炎颗粒,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的有效率,对治愈患者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疗效优于慢性肥厚性鼻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2组均有复发,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R,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气通窍方合用西药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鼻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组,A组5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汤剂补气通窍方,B组5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A组痊愈30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B组痊愈13例,好转1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5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补气通窍方合用西药治疗慢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5例,口服苍芩鼻炎合剂(组成:苍耳子、黄芩、川芎、薄荷、甘草等)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防芷鼻炎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47.4%,好转率为43.2%;对照组痊愈率为26.7%,好转率为2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苍芩鼻炎合剂治疗慢性鼻炎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针刺麻醉与局部麻醉用于慢性鼻炎下鼻甲肥大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慢性鼻炎伴下鼻甲肥大住院患者61例,随机分为针麻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在针刺麻醉和常规局部麻醉下行射频消融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10 min、术前即刻、术中和术后5 min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压(MP)及心率(HR)。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针麻组SP、DP、MP和HR均降低,其中两组右侧第2点消融时SP及左侧第2点消融时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入室10 min比较,对照组右侧第1次消融及左侧第2次消融时SP,右侧第2次消融及左侧第1次消融时SP、DP、M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麻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SP、DP、MP和HR以及对照组HR与本组入室10 min和术前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针刺麻醉的患者其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较局部麻醉者小,表明针刺镇痛麻醉效果优于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18.
韩海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39-40
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开展鼻窦手术,使鼻腔、鼻窦,尤其是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且利于一些凹陷和裂隙内的病灶清理,可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在直视下手术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术中视野清晰,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19.
安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8,17(11):66-66
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为耳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为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要建立起全程护理体系,对术前及术后患者积极接受医疗服务起推动作用,对患者的远期疗效也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玉屏风散合桂枝加附子汤为主治疗慢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鼻炎 ,中医称之为鼻鼽。其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鼻痒、喷嚏、流清涕。此病缠绵难愈 ,其发病迅速 ,消失也快 ,症状消失后则如常态。本人通过近年来的临床摸索 ,用玉屏风散合桂枝加附子汤为主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6 0例中 ,男性 2 1例 ,女性 39例 ;年龄 6~ 5 8岁 ,平均 36岁 ;病程 2个月~ 12年。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 ,两组基本情况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中药组用玉屏风散合桂枝加附子汤为主 ,方药组成 :黄芪 18g ,白术 12g ,防风 9g ,桂枝 9g ,附片 9g ,苍耳子 15g ,辛夷 12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