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药在治疗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优势和潜力。笔者对中药单体成分及复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发现内脂素A、葛根素等可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续骨丹、固本增骨方等可通过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黄芩苷、牛膝多糖等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芹菜素、三七皂苷等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蛋白/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护骨因子(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活血接骨复方胶囊、健骨颗粒等可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淫羊藿苷等可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桃红四物汤、藏红花素等可通过激活Hippo信号通路,酸枣仁皂苷A、蛇床子素等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亚洲人最常见的淋巴肿瘤亚型,经过R-CHOP方案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难治或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常见致病信号通路有B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4/髓样分子因子88/核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包括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凋亡蛋白抑制剂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蛋白激酶B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阐述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常见致病信号通路及其遗传学改变,并总结了相关通路常见的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析异槲皮苷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异槲皮苷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PharmMapper、GEO、CTD、GeneCards、OMIM等多个数据库筛选异槲皮苷活性成分及胰岛素抵抗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将异槲皮苷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根据度值筛选核心靶点。利用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寻找与靶点蛋白相关的生物学通路,采用AutoDock Tools软件模拟分子对接,预测异槲皮苷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度。体外实验采用异槲皮苷干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质粒转染HepG2细胞,检测不同浓度异槲皮苷干预后PTP1B的活性;构建PTP1B质粒转染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给予异槲皮苷(40μmol/L)干预,葡萄糖氧化酶法、q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P1B等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异槲皮苷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交集靶点21个,富集到GO条目2 761个,主要涉及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糖原生物合成过程的调控等,富集到KEGG通路89条,涉及包括胰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槲皮苷与靶点PTP1B、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PK1)、胰岛素受体(INSR)、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AKT2均有一定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异槲皮苷能有效抑制PTP1B活性,降低PTP1B过表达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中PTP1B、GSK3β的表达,升高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等因子的表达,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结论 异槲皮苷可能通过抑制PTP1B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因子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MMBD的文献,分别从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可通过某些靶点及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获得治疗MMBD的作用,包括调控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OPG/RANKL/RANK)信号通路,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Runt相关转录因子2(SIRT1/RUNX2)信号通路,调控Wnt/β-联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白细胞介素6/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IL-6/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AKT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信号通路,靶向泛素样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域1(UHRF1),抑制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转录,抑制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端粒酶逆转录酶(MYC/TERT)信号通路。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复方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代谢疾病之一,目前尚缺乏根治的药物。肉桂醛是从肉桂、决明子树皮中提取的醛类化合物。肉桂醛能够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蛋白激酶B2(Akt2)信号通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调节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抗氧化反应,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多种途径发挥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探讨了肉桂醛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为肉桂醛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动物实验证实厚朴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等)具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它们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通过直接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机体的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信号通路和抗氧化酶活性间接清除自由基的方式抑制活性氧生成;通过激活去乙酰化酶(SIRT),阻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Toll样受体-2(TLR2)/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保护脑神经(包括海马、黑质和纹状体等),表现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20):2870-2875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单体的抗癌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中药""中药单体""恶性肿瘤""PI3K/Akt/mTOR""Chinese herb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Neoplasm""Tumor"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8-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从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抗耐药两方面对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抗癌中药单体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30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目前研究证实了不少中药单体具有抗癌作用,包括穿心莲内酯、β-榄香烯、麦冬皂苷、桔梗皂苷、芹菜素、青藤碱等中药单体的抗肺癌作用,漆黄素、秦皮素、华蟾素、黑米花青素、鱼藤素等中药单体的抗乳腺癌作用,地肤子皂苷、蛇床子素、异荭草素、姜黄素等中药单体的抗肝癌作用,龙葵碱、五味子乙素、竹节香附素A、石见穿多糖、瓜蒌果实提取物TKP蛋白、姜黄素等中药单体的抗肠癌作用,二氢青蒿素、黄芩苷、人参皂苷Rg3、没食子酸、白藜芦醇等中药单体的抗胃癌作用,重楼皂苷Ⅰ、川芎嗪的抗胰腺癌、抗前列腺癌作用,姜黄素、苦参碱、黄芪皂苷Ⅱ、新型二萜类化合物Jaridon 6的抗耐药作用等。中药单体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发挥诱导癌细胞自噬死亡、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鉴于目前中药单体本身作用靶点单一、抗癌谱较窄、缺乏临床上标准用药的"头对头试验"的抑瘤效果对比,今后应通过多途径进一步论证这些单体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因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以其有效成分制成的丹参类制剂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围绕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丹参类制剂及其单体成分(如丹酚酸A、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等)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方面开展了大量药理机制的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抑制凋亡等药理作用。归纳总结丹参中的单体化合物及丹参类制剂对心脑血管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的药理作用,以期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淡豆豉抗抑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CNKI、TCMSP、TCMIP检索并筛选淡豆豉抗抑郁潜在活性成分;运用PharmMapper服务器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运用DrugBank、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抗抑郁作用靶基因,并将活性成分靶点相互映射获得淡豆豉活性成分抗抑郁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下载靶蛋白相互作用数据,与获取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淡豆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预测获得淡豆豉主要活性成分8个,作用靶点396个,与抑郁症交集潜在靶点334个,GO分子功能和KEGG通路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小分子量G蛋白(Ras)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FoxO)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将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对接,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与大豆苷元结合能力较好;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与木犀草素、槲皮素结合能力较好;HSP90-α热休克蛋白(HSP90AA1)与黄豆黄素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淡豆豉以多种活性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和途径发挥其抗抑郁作用,为淡豆豉在临床上用于抑郁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嵇莹莹  龚国清 《药学研究》2018,37(4):226-229
炎症是一种机体应对感染、组织损伤或者细胞应激的反应,并且可以通过修复机制恢复组织功能。炎症发生时会引起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包括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为研发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为靶点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文献报道氟尿嘧啶(5-Fu)与光敏剂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笔者设计合成二氢卟吩e6(化合物3)与5-Fu经酰腙键偶联的pH响应性、光化疗双模抗肿瘤光敏剂(化合物1),研究其初步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5-Fu与五硫化二磷于吡啶中回流反应形成4-硫代-5-氟尿嘧啶,再和水合肼于甲醇中反应制得5-氟尿嘧啶-4-腙(化合物2);然后,将脱镁叶绿素a(化合物4)酸碱降解产物3经EDC·HCl催化缩合形成二氢卟吩e6-131,152-酸酐中间体后,直接与2发生选择性酰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1,并考察其体外pH响应性5-Fu释放及对黑素瘤B16-F10和肝癌HepG2细胞的光动力抗癌活性和作用机制。结果 化合物1在微酸(pH 5.0)环境中能有效释放5-Fu,24 h累积释放率可达60.3%;其在光照下对黑素瘤B16-F10和肝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73 μmol/L和0.90 μmol/L,均显著优于先导物3和上市药物他拉泊芬(talaporfin),且能显著提升肿瘤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于S期。其结构经紫外、电喷雾质谱、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结论 新型双模抗肿瘤光敏剂化合物1具有光动力抗癌活性强、治疗指数(暗毒/光毒比)高,且可在微酸(pH 5.0)环境响应性释放5-Fu等优点,从而实现“单分子”光化疗双重抗肿瘤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痹祺胶囊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替扎尼定片,2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痹祺胶囊,1.2 g/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基底动脉的血流速率(Vm)、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清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Vm、PSV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基底动脉Vm、PSV比对照组高,RI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ET-1、IL-1β、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ET-1、IL-1β、NO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痹祺胶囊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可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能够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调节血清ET-1、IL-1β、NO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竹节香附素A是两头尖中主要含有的三萜皂苷,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竹节香附素A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和自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侵袭和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总结了竹节香附素A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期为竹节香附素A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FAERS对胺碘酮相关失明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进行信号挖掘,探索相关失明ADE的发生特点以及胺碘酮与相关失明ADE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FAERS 2016年第1季度-2021年第4季度共24个季度的胺碘酮相关失明ADE报告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综合标准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利用MedDRA规范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 获得胺碘酮报告数39 166个,胺碘酮相关失明ADE报告503个,其中失明、单侧盲、黑朦、一过性黑朦4个首选语运用2种方法均提示生成可疑信号。在503份患者报告中,男性所占比例(64.41%)高于女性(31.22%),在已知年龄的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 ≥ 65岁(6.16%)。报告人员以律师和消费者为主90.46%,医务人员占比较低;除给药途径未知的患者,其余所有患者给药途径为口服(66.80%)。胺碘酮相关失明ADE的中位发病时间为692 d(四分位间距422.5~1 045.75 d);占比最高的患者结局为其他严重的医疗事件,报告病例279例(55.47%),患者结局为死亡的报告病例73例(14.51%),居第3位。结论 需重视胺碘酮的失明风险,重点关注男性、>65岁老人、给药途径为口服的患者,加强用药前的眼科评估及用药中、用药后的眼部监测,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防止相关失明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和生姜5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是中医常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对体温、汗腺分泌、血压、免疫功能及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血糖和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桂枝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桂枝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炎症因子及低血糖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首诊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体质指数(BMI),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GE为(2.53±1.19)mmol/L、NGE为(1.53±0.93)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MAGE、NGE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为(2.76±1.03)mg/L、TNF-α为(19.83±8.41)ng/L、IL-6为(18.61±4.73)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MI为(23.24±2.83)kg/m2,对照组为(24.29±3.0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60%、甘精胰岛素用量为(25.54±5.09)U/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能够减少血糖波动,减轻机体微炎症反应,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使用毒性预测软件及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评价茜素型蒽醌的基因突变风险。方法 通过毒性软件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对茜素型蒽醌:茜草素、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茜素-1-甲醚、羟基茜草素、光泽汀进行致突变风险预测;每个受试物设置5个给药浓度,分别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使用5种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开展基于6孔板培养的Ames试验,判断该类化合物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对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 软件基于蒽醌环的存在预测该类化合物均具有致突变风险。在非S9代谢活化下,异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可导致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光泽汀可诱导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在S9代谢活化下,异茜草素可导致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羟基茜草素可导致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光泽汀可导致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甲基异茜草素可导致TA97、TA100、TA102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大幅增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可导致TA100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结论 茜素型蒽醌受试物在有或无S9代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程度、不同菌株的回复突变,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毒性风险对该类化合物合理监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香贝散体外抗乳腺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 MCF-7、MDA-MB-231,给予香贝散 1、2、3、4、5 mg·mL-1加药处理,对照组不加药。利用 MTT 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借助吖啶橙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香贝散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并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LC-3、Beclin-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香贝散显著抑制人乳腺癌 MCF-7、MDA-MB-231 细胞活力(P<0.05、0.001),48 h 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 2.344、1.961 mg·mL-1,且具有时间、浓度相关性;显著抑制 MCF-7、MDA-MB-231 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诱导 MCF-7、MDA-MB-231 细胞凋亡(P<0.001);明显抑制人乳腺癌 MCF-7、MDA-MB-231 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吖啶橙染色实验结果提示香贝散能够诱导 MCF-7、MDA-MB-231 细胞发生自噬,Western blotting 实验结果显示香贝散能够显著上调 MCF-7、MDA-MB-231 细 胞 中 自 噬 关 键 蛋 白 Beclin-1 和 LC3-Ⅱ的表达(P<0.01、0.001);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差异基因变化最明显的通路包括 mTOR 信号通路、自噬信号通路等 ,Western blotting 实验结果显示香贝散显著下调 mTOR 的磷酸化水平(P<0.001),显著上调 AMPK 的磷酸化水平(P<0.001)。结论 香贝散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能够诱导凋亡和自噬的发生,激活 AMPK/mTOR 信号通路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患者iv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其中10%药量静脉推注1 min,剩下90%的药物静脉泵注1 h。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果糖二磷酸钠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72%和9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明显升高(P0.05),而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Barthel、NIHS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 TM和v W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替普酶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1日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分别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及GST、NS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GST、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GST及NSE水平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ST水平,降低NSE水平,改善患者ADL、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