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整体护理在大骨节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2月在大骨节病防治定点医院住院的43例Ⅱ度及以上大骨节病、拟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分析患者SDS、SAS、术后功能独立性和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主要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终末期膝关节炎,可恢复下肢力线,重建膝关节功能。但是,TKA术后存在引流量增多、隐性失血量增加、疼痛、肿胀、关节僵硬等问题。冷冻疗法(简称冷疗)是指体外冰水持续作用于皮肤表面,通过热传导使肌肉组织及关节腔内温度降低,进而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反应性收缩。TKA患者术后给予冷疗可缓解疼痛、减少出血量、减轻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等。目前临床对冷疗的时间、温度、频率等具体实施细节仍未明确。长时间冷疗或温度过低冷疗可导致皮肤冻伤、神经麻痹、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低温度亦有可能降低患者的舒适感,引发睡眠质量差等问题。该文就冷疗在TKA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16例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檀智 《山东医药》2006,46(3):76-76
2002~2004年,我院共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116例,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6%。现将术后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护理体会:①沟通:首先是专业护士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术中情况,是否保留韧带、假体位置及术后功能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与医生一起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并将计划的进程和康复目的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取得合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鸡尾酒疗法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男女比例1∶1。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完成缝合前在关节腔周围组织注射镇痛药物,对照组不进行相关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静止及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次按压与术毕时间差,PCIA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12、24 h时间点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PCIA首次自控追加药物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与PCIA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降低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往往难以忍受,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不仅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而且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的康复。股神经阻滞镇痛和静脉泵镇痛是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镇痛方法,两者各有优劣,临床报道褒贬不一。本文旨在研究分析股神经阻滞镇痛和静脉泵镇痛的不同疗效,以及与全膝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相关性,现予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最优麻醉方案选择及对膝关节功能、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接受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收肌管阻滞(ACB)+膝关节囊后间隙(IPACK)阻滞镇痛,30例]和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38例),记录术后2、12、24、48、72 h两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于术后24、48及72 h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7 d(T3)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定其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术后镇痛补救率,观察并记录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研究组术后2、12、24 h静息、活动状态下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术后24、48、72 h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T0、T3 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T1、T2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术后镇痛补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术期静脉注射中等剂量地塞米松对高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的预防性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1年1月至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组收治的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拟行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80例)和生理盐水组(80例),全麻诱导前20 min分别注射2 ml地塞米松(10 mg)(地塞米松组)或2 ml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其中6例患者手术时间超过200 min,予以剔除,最终地塞米松组有78例患者,生理盐水组有7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4、12、24、36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口头评分量表(VR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止痛药和止吐剂的使用情况、血糖水平、住院天数和术后30 d感染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膝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多发生于24 h以内,地塞米松组术后4、12、24 h的VRS评...  相似文献   

8.
付谞  王韶进 《山东医药》2005,45(21):73-73
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5例(45膝),我们对其进行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自拟四肢洗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了2个疗程自拟四肢洗方的治疗,分为四肢洗方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术后1、3、6月随访时的疼痛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结果四肢洗方组共纳入122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0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手术侧和内/外翻膝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肢洗方组患者在1月和3月随访时VAS评分和KSS评分优于对照组,6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自拟四肢洗方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常需行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其活动功能,如何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利肢体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类中度镇痛药,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干扰炎性因子传导,具有较佳的镇痛效果,随着其改用脂微球包裹的剂型工艺,采用纳米靶向技术后,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同并普遍应用〔1〕。帕瑞昔布钠则是首个可以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的高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其性能较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肌内效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应用肌内效贴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6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干预1周内、1~2周干预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MD=-1.10,95%CI-1.75~0.46,P=0.0007)(SMD=-1.64,95%CI-2.93~-0.34,P=0.01);干预后第5天,干预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优于对照组(SMD=0.84,95%CI 0.16~1.53,P=0.02);干预后1周内及干预后1~2周之间,干预组患肢大腿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SMD=-0.99,95%CI-1.82~-0.17,P=0.02)(SMD=-0.84,95%CI-1.6...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68岁。因左全膝关节成形术后关节疼痛伴低热3周于2003年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12月30日行左全膝关节成形术,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按期拆线2周后出院。出院后,患者经功能锻炼后可行走,患膝无明显不适。术后1个月左右,患者左膝关节内侧感疼痛伴局部皮肤发红和灼热感,3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关节线(JL)位置改变,探讨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方法接受单侧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9例(89膝),手术均采用GENESISⅡ后稳定型假体。分别测量手术前后JL位置,计算JL位置改变程度;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功能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分析TKA后JL改变范围与临床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假体生存率为100%(89/89),膝关节正位及侧位X线片均未显示影像学松动,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及Feller髌骨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手术前后JL改变≤4 mm患者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及Feller髌骨评分均高于JL改变>4 mm患者(P<0.05或<0.01)。JL改变≤4 mm患者Feller髌骨评分与JL改变程度没有相关性(r=-0.162,P=0.205),JL改变>4 mm患者Feller髌骨评分与JL改变程度呈负相关(r=-0.724,P=0.000)。结论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初次TKA患者术后JL改变>4 mm对于膝关节功能有影响,JL改变程度与伸膝装置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是为了解除严重的关节炎引起的关节变形和关节疼痛.畸形可作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适应证.当膝关节有严重的屈曲挛缩畸形,明显步态障碍以及难以恢复伸直时,则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神经化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顽固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骨科应用TKA治疗后出现膝关节顽固性疼痛的2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取去神经化治疗,选取同期应用镇痛药物治疗的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 w、4 w和6个月时,应用健康生存评分(HSS)量表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同时评估膝关节的活动度(ROM)。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HSS、VAS评分改善和患肢ROM得到显著缓解,对照组VAS评分改善明显(均P<0.05),但是HSS和患肢ROM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S和患肢ROM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神经化治疗能够有效减轻TKA后膝关节顽固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患肢ROM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炎(附4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1例(64膝)膝骨关节炎(OA)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平均随访11.6个月,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缓解疼痛效果尤为显著。综和评定:优48膝(75%),良12膝(18.75%),可2膝(3.13%).差2膝(3.12%),优良率为93.75%。其中12例24膝同时行双TKA,采用自体血回输;41膝行髌骨置换,3膝(7.31%)术后出现髌前不适和疼痛;23膝未行髌骨置换,3膝(13.04%)出现髌前不适和疼痛。41例中,有4例(9.8%)术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保留后交叉韧带(PCL)的后方稳定型假体55膝中,综合评定可者2膝,差者1膝;保留PCL型假体9膝中,1膝综合评定差。认为TKA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效果满意,术后有效的康复措施和功能锻炼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牟童  刘丹彦 《山东医药》2021,61(21):91-95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常导致剧烈的术后疼痛,并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康复训练.以区域神经阻滞为核心的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是TKA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式,其中股神经阻滞曾是TKA术后镇痛金标准,但其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限制了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近年来,收肌管阻滞(ACB)因其镇痛效果好、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等特点,逐渐被推荐用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入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组(58例)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组(54例)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大小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两组美国特种处科医院膝关节评价(HSS)评分比较中,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与单膝关节置换病人相比,前者效果相对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在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方面,3 d内体温变化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比总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红细胞压积变化值(ΔHct),双侧组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出现切口愈合状况不佳,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术,HSS评分好,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孙水 《山东医药》2001,41(16):1-3
对股骨截骨模板进行了改良,股骨后髁截面厚度增大了3mm。试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81例,术后平均随访7个月。结果:术后关节稳定性良好,手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最大屈曲角度、伸缺滞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下肢力线满意。认为这一改良的股骨截面方法效果良好,解决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屈伸膝间隙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志斌  王进 《山东医药》2014,(10):52-5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延迟开放引流管对失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同期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30例,常规组34例,均于手术结束前放置18号硅胶引流管。延迟组术毕松开止血带后即刻关闭引流管,术后4 h开放;常规组术后一直通畅引流。两组均于术后引流量<100 mL/d时拔出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伤口愈合及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延迟组术后总引流量及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延迟开放引流管对减少术后出血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