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方法 纳入行根治性手术的80岁以上313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开腹组143例、腹腔镜组170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平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 rank法进行预后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总体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的影响。结果 匹配后,两组各纳入93例患者。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总体并发症与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开腹组(P=0.030)。两组患者有着相似的5年OS(P=0.594)与DFS(P=0.295)。多因素Cox预后分析结果发现CEA水平>5ng/ml、病理TNM分期Ⅲ期与神经侵犯是影响患者不良OS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以为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好的短期治疗效果与相似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NA-203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认。根据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03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miRNA-203低表达组(n=42)和miRNA-203高表达组(n=78)。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0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生存曲线。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miRNA-203表达量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嗜酒史、组织类型、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有关(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为高分化、TNM分期为IV期、组织中miRNA-203低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性因素(P<0.0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结果显示,miRNA-203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miRNA-203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外科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4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231例,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凶素的关系.结果 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患者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8.46%(231/2732).该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21.9%,和11.4%,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周径(P=0.017)、浆膜侵犯(P=0.000)、肝转移分期(P=0.000)、浸润深度(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07)、手术方式(P=0.000)和化疗(P=0.041)影响患者预后.肝转移H1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39.7%和21.3%,肝转移H2组分别为64.1%、15.7%和7.8%,肝转移H3组分别为55.0%、9.2%和0.0%(P<0.01).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7.9%和19.8%.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2%、24.0%和0.05%,减状手术或者未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0.09%和0.0%(P<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转移分期(P=0.000)和手术方式(P=0.01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期影响预后.应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的患者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病灶.化疗可以改善姑息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48例急诊结直肠癌患者(急诊组)资料,并选取同期256例择期手术患者(择期组)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急诊组患者的结肠肿瘤占83.3%(40/48),Dukes’C+D占66.7%(32/48),手术完全切除率60.4%(29/48),术后30d内死亡率12.5%(6/48)。5年生存率急诊组为52.5%,择期组为78.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既往阑尾切除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存在机制。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信息,根据肿瘤诊断前是否存在阑尾切除史,分为阑尾切除组(89例)和非阑尾切除组(67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以及既往阑尾切除史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阑尾切除后结直肠癌诱导小鼠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比较其粪便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氏菌属(Prevotella)、布氏菌属(Blautia)相对丰度。  结果  阑尾切除组患者的3、5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非阑尾切除组(61.8% vs. 75.1%,46.4% vs. 6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7,P<0.05);阑尾切除是结直肠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HR=1.475,95%CI:1.030~2.114)。阑尾切除后行氧化偶氮甲烷(AOM)+ 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发生结直肠癌的小鼠,其粪便中显著富集拟杆菌属、普氏菌属,而布氏菌属丰度明显降低。  结论  阑尾切除可能是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潜在机制和阑尾切除导致某些致癌致炎细菌在肠道中富集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直径3~5 cm肝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肝癌患者,其中行手术切除者64例(手术组),行RFA治疗60例(射频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组间一般资料均衡的样本,对新样本进行并发症、住院时间和预后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共42对匹配。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1年、2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为92.9%、73.8%和60.2%,射频组1年、2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为95.2%、75.9%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手术组1年、2年和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71.4%、50.0%和34.7%,射频组1年、2年和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73.8%、50.0%和3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结论:对于直径3~5 cm肝癌患者而言,RFA与手术切除疗效相当,且RFA创伤更小、并发症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汕头地区近15年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汕头地区两家医院1993~2008年间收治的672例青年(≤40岁)结直肠癌资料。[结果]近15年青年结直肠癌收治率增加82.80%,但构成比却下降2.48%(P=0.03);发病中位年龄上升5岁;早期诊断率(≤3个月)提高11.09%,误诊率下降12.35%(P〈0.05);结直肠癌中直肠癌比例从55.78%下降至45.32%(P〈0.05);根治性手术及辅助放、化疗比例明显提高(P〈0.05),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而男女比例、病理类型、TNM分期、结直肠癌肿右半结肠癌比例及3、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15年汕头地区青年结直肠癌的发病比例下降,发病年龄上升,直肠癌比例下降,早期诊断率上升,误诊率下降,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总生存率并未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龙涛 《现代肿瘤医学》2021,(7):1157-1160
目的:探讨RNA解螺旋酶DDX5(p68)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03月至2016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初治的213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肿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DDX5蛋白表达情况;随访3年,分析DDX5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截止2019年11月30日,共有202例患者完成随访;死亡23例,复发44例,共计67例,预后不良率为33.17%;预后不良组在肿瘤分化程度上低于预后良好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型比例、临床分期上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肿瘤组织中DDX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DX5表达水平中位数为截点,DDX5高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8.88%,低于DDX5低表达组的78.30%,DDX5高表达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高于DDX5低表达组(P=0.00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OR=14.097)、淋巴结N1-2转移(OR=118.602)、高临床分期(OR=1 525.596)、浸润型生长(OR=2.533)及DDX5高表达(OR=8.958)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DDX5蛋白高表达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可能是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一项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与传统根治术在结肠癌急诊手术中的短期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住院行结肠癌急诊手术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时间和手术方式,自2014年5月起入院的患者纳入CME组(25例),之前的患者纳入传统手术组(28例)。所有患者术中均行肿瘤远近端肠管灌洗。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短期临床效果的异同。  结果  CME组和传统手术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1.7±2.9)枚和(19.5±4.2)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0±42.3)min和(157.5±33.5)min,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48.7±74.0)mL和(128.9±50.0)mL,住院时间分别为(27.2±10.4)d和(23.1±6.3)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75.0±3.3)h和(75.3±3.7)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ME与传统根治手术短期临床效果接近,CME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可安全应用于结肠癌急诊患者中。   相似文献   

10.
徐远  曲智锋  王培  王鑫 《癌症进展》2021,19(7):721-724,736
目的探讨肠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方法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n=48)和常规手术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肠道恢复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姑息性切除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狭窄段直径和梗阻缓解率。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置入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常规手术组患者,肠道恢复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手术组患者,肿瘤根治性切除率高于常规手术组,姑息性切除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手术后,支架置入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低于常规手术组患者,血清ALB水平高于常规手术组患者(P﹤0.05)。手术后,支架置入组患者的狭窄段直径大于常规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梗阻缓解率均为100%。支架置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急诊手术,肠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显著,解除梗阻及清除淋巴结更加彻底,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QX  Xu B  Yan JJ  Zhou FG  Yan YQ 《癌症》2008,27(7):748-751
背景与目的:肝切除术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获得长期生存的希望.但如何选择肝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83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37例行一期手术,46例行分期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死亡率、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无瘤生存期及肝转移癌复发率.结果:一期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分期手术组为19.6%(P=0.601).两组均没有手术死亡.一期手术组术中平均失血量为462 mL,分期手术组为574mL(P=0-312).一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 d,分期手术组为36 d(P=0.001).一期手术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54.1%和27.0%,分期手术组分别为89.1%(P-0.713)、52.2%(P=0.865)和23.9%(P=0.746).一期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分期手术组为37个月(丹0.075).一期手术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2个月,分期手术组为11个月(P=0.532).一期手术组肝转移癌复发率为35.1%,分期手术组为30.4% (P=0.650).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选择的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病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王晓磊  寇书诚  周斌杰 《肿瘤学杂志》2020,26(12):1086-1089
摘 要:[目的] 探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4,TMPRSS4)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标本10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MPRSS4与E-cad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MPRSS4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9%(59/105)和21.90%(2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3,P<0.05);E-cad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30/105)和85.71%(8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0,P<0.05)。TMPRSS4在Ⅲ+Ⅳ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组(P=0.035)、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9);E-cad在 Ⅲ+Ⅳ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低于Ⅰ+Ⅱ期(P=0.001)、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两者表达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期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TMPRSS4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r= -0.33,P=0.01)。TMPRSS4高表达组及E-cad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低(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TMPRSS4表达上调、E-cad表达下调,两者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15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75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放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术后总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低于开腹组(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6,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瘘、肠梗阻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66.9%和59.8%)高于开放组(65.7%和5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术后无瘤生存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5年生存率(70.1%)高于开放组(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远期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新疆汉、维族代谢综合征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确诊的汉、维族结直肠癌患者,共430例。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合并MS组结直肠癌患者维族比例(P=0.027)、女性比例(P=0.018)及平均发病年龄(P=0.037)明显高于非MS组。合并MS组患者肿瘤侵润深度T3期和T4期所占比例(P=0.000)、局部淋巴结转移率(P=0.004)、远处转移率(P=0.000)以及Dukes分期C期和D期患者所占比例(P=0.037)均高于非MS组。Log-rank检验显示MS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非MS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之一(RR=0.596,P=0.038)。结论:合并MS结直肠癌患者维族比例、女性比例、发病年龄高于非MS结直肠癌患者,且更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MS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合并MS的结直肠癌患者累积生存率更低,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高龄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7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2年1 月至2001年12月间收治的31例70岁以上高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 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应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74岁,手术后并发症者7 例(22.6%),手术后30天内死亡2 例(6.5%)。 病理类型分别为管状腺癌28例(高分化5 例,中分化16例,低分化7 例),黏液腺癌3 例。肿瘤Dukes分期B 期8 例,C 期9 例,D 期14例。全组5 年生存率为22.7% 。行根治性手术组的5 年生存率为44.4% ,非根治手术组的5 年的总体生存率为7.7% 。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根治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38个月,非根治组的中位生存期9 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症、术前CEA 、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根治性手术、分期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高龄、术前低蛋白血症为影响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高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较好,年龄、术前低蛋白血症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敏  田娟 《肿瘤学杂志》2011,17(1):59-6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MP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47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均接受6~8周期的MP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同时接受沙利度胺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8.3%vs50.0%(P=0.044)。两组2、3年无进展生存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是55.9%vs45.8%、21.0%vs4.2%、27个月vs23个月(P=0.048)。两组2、3年总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86.5%vs83.3%、73.7%vs48.4%、42个月vs33个月(P=0.039)。治疗组血液学毒性和肢体麻木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化疗能提高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能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术前不同贫血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与肿瘤的特征性参数和全身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术前不同贫血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普外科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贫血组、正常细胞贫血组、小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学特征资料和mGPS评分等。术后随访5年,观察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贫血率为45.8%(54/118)。术前不同贫血类型患者中,在性别、体重减轻程度、CA724、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mGPS评分、Ki-67阳性表达率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贫血组5年生存率为59.4%,平均生存时间为49个月;小细胞性贫血组5年生存率为29.4%,平均生存时间为34个月;正常细胞性贫血组5年生存率为35.1%,平均生存时间为41个月。无贫血组与小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细胞性贫血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62,P=0.019; χ2=4.187,P=0.0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标记物CA199、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mGPS评分、Ki-67阳性表达率、贫血类型等方面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mGPS评分、Ki-67阳性表达率、贫血类型等方面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不同类型贫血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学特征不同,并且全身性炎症可能与术前贫血的状态有关。术前贫血与全身炎症状态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病人术前准备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改善贫血和全身炎症状态,以获得更好的结直肠癌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ratio ,TSR )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7年1 月至200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Ⅱ、Ⅲ期结直肠癌218 例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HE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间质成分所占比例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不同分组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218 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低TSR 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TSR 与各项临床特征及病理指标,如性别、年龄等无关(P>0.05)。TSR 及TIL 均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高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在低间质组中高淋巴细胞浸润组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P<0.05)。 结论:肿瘤间质比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结直肠癌预后均相关,在常规病理诊断中通过对这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作为辅助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结直肠外科2007年1月—2018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且术前合并肠梗阻的77例8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根治组(n=58)与非根治组(n=1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时间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根治组TNM分期为Ⅳ期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非根治组(8.6% vs. 57.9%, P<0.001)。根治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根治组(65.5% vs. 26.3%, 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和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与合并肠梗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是影响80岁以上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是否行根治性手术是影响80岁以上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