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08-1514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的增加,慢性HBV感染合并NAFLD在临床实践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在ALT升高的情况下,确定潜在原因并及时实施有效干预可降低疾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然而,国内外指南尚缺乏对慢性HBV感染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管理建议。回顾了慢性乙型肝炎和NAFLD的新近指南,探讨合并NAFLD对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临床疗效和长期预后的影响,为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有报道显示27%~76%的CHB患者合并NAFLD[1]。NAFLD常促进原有基础肝病的进展,影响原有肝病治疗的疗效,如HBV感染者合并NAFLD,NAFLD可促进其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2];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合并NAFLD,NAFLD可降低非基因3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aMAP评分是依托国际合作队列构建的可适用于各种肝病的肝细胞癌(HCC)风险预测模型。本研究拟运用aMAP评分对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医院接诊的慢性肝病患者(合并或未合并代谢性疾病)进行HCC风险分层,以期指导个体化HCC筛查。方法:收集于都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慢性肝病患者的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病,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近年来,CHB合并NAFLD越来越普遍,但这两种疾病相互作用的机制复杂,对于该类患者的管理具有挑战性。大多数研究表明,NAFLD可以促进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能会降低NAFLD的发病率,NAFLD不影响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CHB合并NAFLD可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及HCC的发生发展,但这些观点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阅读,对HBV感染与脂肪变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CHB合并NAFLD的临床管理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地区80%的肝细胞癌(HCC)具有HBV感染背景,其中80%是基于肝硬化背景发生的,治疗方案设计要注意两个原则:(1)积极清除实体肿瘤;(2)积极改善肝脏微环境,防治肝硬化进展,减少HCC的复发和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除了应用手术切除或非手术手段损毁HCC病灶之外,内科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具有较多循证医学证据的辅助治疗措施为抗病毒治疗,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提出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建议》强调了针对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抗病毒治疗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HBV治疗过程中发生肝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542例,均为慢性HBV感染者,按是否规范使用NAs治疗分为抗病毒组(130例)及未抗病毒组(412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家族史、HBV感染时间、确诊肝硬化时间、饮酒史、糖尿病史、用药史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未抗病毒组比较,抗病毒组肝硬化患者的比例显著升高(90.0%vs 78.4%,χ~2=8.528,P=0.003);HBe Ag阳性率明显升高(29.4%vs18.5%,χ~2=6.794,P=0.009)。抗病毒组HBV DNA构成与未抗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142,P0.001)。抗病毒组ALT、GGT及AFP与未抗病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未抗病毒组比较,抗病毒组肝癌多为早、中期肝癌,肝癌癌灶较小、数量较少,较少发生血管受侵或远处转移(P值均0.001)。抗病毒组中,80%(104/130)的肝癌患者发生在NAs抗HBV治疗的5年内。结论长期使用NAs抗HBV治疗的部分慢性HBV感染者仍会发生肝癌,尤其是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使用NAs抗HBV治疗的患者发生肝癌的病例多出现在抗HBV治疗的5年内;使用NAs治疗的患者发生肝癌时多在早期被诊断,提示规范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达3.5亿,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对慢性HBV感染者来说,不论是自发的还是经抗病毒治疗后的HBeAg阴转,都可以减少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机会。对于HBV携带者,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我们采用抗病毒加免疫四联疗法治疗HBV携带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多中心发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手段中,以HCC的治愈性切除为首选,但切除后的复发率可达50%~60%。我国HCC多合并慢性肝炎及肝硬化,85%的HCC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病多缘于HBV与HCV的感染,慢性肝病的存在既影响HCC的切除率,又是HCC多中心发生的基础因素。HCC切除后又出现多发性癌灶,一种是HCC经门静脉的肝内播散,另一种是HCC  相似文献   

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748-1752
全球大部分肝细胞癌(HCC)( 80%)主要因HBV或HCV慢性感染导致。在中国,高达80%的HCC是由HBV引起,但目前HBV相关HCC死亡率降低了30%。与此同时,肥胖、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在取代肝炎病毒和酒精滥用成为HCC的重要致病因素,代谢功能障碍及其相关脂肪性肝病导致的HCC近年来有不断增加趋势。为此需要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HCC的诊断、治疗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清除并不能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肝细胞癌(HCC)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HBV既往感染者(HBsAg阴性、抗-HBc阳性)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调查研究, 纳入2015年至2017年在南方医院住院并首次诊断为HCC的患者共1 605例。将HBV现症感染(HBsAg阳性、抗-HBc阳性)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作为参照,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FLD与HBV既往感染者发生HCC之间的关系。结果在HBsAg和抗-HCV均阴性的HCC患者中, HBV既往感染者占比达86.7%。与HBV现症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相比, HBV既往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NAFLD患病率更高(19.7%比8.5%, P < 0.001)。校正性别、年龄、高血压、丙氨酸转氨酶、肝硬化后, HBV既往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更可能患有NAFLD(OR = 2.29, 95%CI:1.40~3.74)。且这种现象只在非肝硬化(OR = 5.26, 95%CI:2.53~10.96)、年龄≥...  相似文献   

11.
杨菁  范建高 《肝脏》2019,24(12)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病理表现,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随着肥胖在全球的流行,NAFLD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普通成人和肥胖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高达25%和50%,肥胖症显著增加NAFLD患者肝硬化和HCC发病风险~([1-2])。临床上,90%以上的丙型肝炎相关HCC和酒精性肝病相关HCC发生在肝硬化的基  相似文献   

1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1].恩替卡韦(ETV,博路定)为环戊酰鸟苷类似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于初次抗病毒治疗患者和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在HBV相关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细胞癌(HCC)]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487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EBV感染者194例(39. 8%)。分别按照EBV DNA拷贝数(≥400 IU/m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及肝病进程分组(CHB组、肝硬化组、HCC组),比较组间的临床指标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 DNA拷贝数在CHB组患者中高于肝硬化和H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417,P=0. 017; t=3. 258,P=0. 001),而EBV DNA拷贝数在HCC患者中有高于CHB和肝硬化患者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161,P=0. 315); Child-Pugh分级排除肝功能影响后,A级患者HCC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和肝硬化组(t=2. 062,P=0. 041; t=2. 615,P=0. 010),C级患者肝硬化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组(t=2. 647,P=0. 072)。双重感染特异性临床变化指标有ALT/AST、Glb、淋巴细胞百分数。结论 HCC患者EBV载量升高,可能与HBV共同参与了肝脏疾病的进展,动态定量检测HBV感染者EBV DNA对早期干预肝病进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感染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原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HBV感染(肝炎后肝硬化者18例、CHB者6例)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HCC的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及诊断方法。结果 HBV感染抗病毒过程中发生HCC常见。患肝病时间、男性、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生病原学突破)、吸烟、饮酒、糖尿病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HCC常见原因。肝硬化发展至肝癌常无症状,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癌常有肝区不适、生物化学检测结果异常、HBV载量变化。AFP、彩色多普勒超声、CT联合检查基本可以完成HCC的临床诊断,必要时辅以肝脏病理学检查。结论 HBV感染抗病毒过程中发生HCC常见,提高认识有利于早期发现HCC。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DNA基因分型与相关慢性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感染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受宿主因素的不同影响,可引起不同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及肝细胞癌(HCC)等。我们分析了我院26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健  马德强  张银华 《肝脏》2012,17(7):529-530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恩替卡韦为环戊酰鸟苷类似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于初次抗病毒治疗患者和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期望为CHB患者制定更加有效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更充分的依据。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HBV和HCV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HCC)主要的病因,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对HCC患者的预后会产生重大影响。HCC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以肝硬化为基础,临床工作中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执行。201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持制订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1],在临床推广过程中受到临床一线相关科室广泛欢迎。之后在吴孟超院士和汤钊猷院士指导下,经  相似文献   

18.
重视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是慢性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HCV感染在中国亦不少见,然而仅有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为此,有必要探讨加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学损伤以及导致其预后不良和抗病毒治疗应答差的危险因素,而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可能就是这类危险因素之一[1-5].  相似文献   

19.
丁剑波  李秀惠 《肝脏》2012,17(8):596-598
一、慢性肝炎病毒 (一)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呈全球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我国1~59岁普通人群的HBsAg携带率为7.18%[2].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3].我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的约30万例.HBV慢性感染不仅难以治愈,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且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4].  相似文献   

20.
失代偿HBV肝硬化病人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顺财  涂传涛 《肝脏》2003,8(3):49-5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每年约 10 0万人死于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 (HCC)及肝衰竭。肝移植已是终末期肝病及肝癌最后治疗措施 ,但大多数病人由于诸多原因不能进行肝移植治疗 ,因此适当的内科处理特别是抗病毒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代偿期肝硬化 5年生存率为 84% ,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 5年生存率仅为 14 % ,死因大多为肝癌及肝衰竭。HBV复制是肝硬化恶化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他因素包括饮酒、同时感染(HCV ,HDV ,HIV)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HBV感染者的HCC危险性与HBV复制、肝病严重程度及人口特征有关。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