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新月  周莉  董金玲  陈煜 《肝脏》2023,(12):1496-1500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在肝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体外循环装置的顺利运行,通常采取的体外抗凝剂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枸橼酸、甲磺酸萘莫司他等。体外抗凝剂的选择对于人工肝血液净化体外循环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鉴于目前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各种抗凝剂的合理应用尚未统一,本文现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和新出现的血液净化抗凝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中抗凝剂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紊乱,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常见肝衰竭类型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缓慢持续型ACLF与慢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类似,部分缓慢持续型ACLF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肝衰竭,两者容易发生混淆。现从疾病概念、慢性肝病基础、病理学特征、起病过程、肝功能损伤的主要指标,即总胆红素和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肝治疗反应和疾病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如下甄别。  相似文献   

3.
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情个体化差异较大,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具体方案应个体化。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包括单纯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透析滤过、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组合模式人工肝治疗等。在人工肝治疗后,应从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严重肝脏损伤,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由于肝衰竭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目前,对于肝衰竭的治疗仍没有显著的突破,主要仍以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和肝移植为主。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可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肝移植因供体相对缺乏、费用较高和各种手术禁忌证等因素,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糖皮质激素作为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开始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炎和肝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肝衰竭以肝性脑病、黄疸、凝血功能低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人工肝支持旨在暂时替代肝脏功能,等待自体肝 脏功能恢复或桥接至肝移植。个体化的人工肝支持应兼顾如下几个方面: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 或) 水溶性毒素, 清除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纠正低凝血症,以期进行代谢支持和免疫调控,促进肝细胞再生,逆转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的多脏器衰竭。传统的非生物型人工肝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新近出现的白蛋白透析、成分血浆分离吸附和血浆滤 过透析等杂合血液净化模式,为人工肝个体化带来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基于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作者设计 出人工肝个体化线路图供临床治疗时选择。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在其他疾病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拓展.该技术在我国多省市开展已有数十年,覆盖范围广,但各地区对治疗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血管通路的建立、抗凝剂的使用、常见机器报警处理、治疗的流程与管理乃至人工肝治疗室的布局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差异.尽管我国已颁布的《肝衰竭诊治指...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情个体化差异较大,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具体方案应个体化。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包括单纯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透析滤过、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组合模式人工肝治疗等。在人工肝治疗后, 应从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生存率等方面对其疗效做出恰当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我国肝衰竭的首要病因为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在西方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因素[2];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衰竭在儿童中多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辅助治疗及肝移植术治疗等,其中内科综合治疗是基础,但内科综合治疗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缺乏特效药物及方法,病死率仍然较高[34].因此,肝衰竭内科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思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期,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其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肝衰竭的临床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总的来说有一般内科综合、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人工肝通过体外的装置清除内毒素、补充必须物质等作用机制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人工肝也只是对部分患者有效;肝移植是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病人时抗凝剂对凝血的影响。方法  2 0例重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法或药物不同分为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 (LMWH)组。肝素组和LMWH组均给予人工肝治疗 ,但所用抗凝剂剂量不同。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肝素组和LMWH组对血红蛋白均无明显的影响 (P>0 0 5 )。治疗时肝素组可引起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升高 ,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LMWH组引起二者降低。肝素组和LMWH组均可引起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增高 ,Ⅷ因子降低。肝素组可引起血压下降并发症 ,而LMWH组则无。结论 LMWH应用于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病人时是安全的 ,且对患者的凝血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等,近些年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干细胞移植在肝衰竭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和生物型人工肝的细胞来源、细胞培养方式、生物反应器及临床应用等。探讨了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的机制和临床应用。针对人工肝和干细胞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两者联合治疗肝衰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肝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进展快,病死率高。在肝衰竭发生前期或“黄金窗口期”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肝衰竭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或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现就目前肝衰竭前期的发生机制及人工肝治疗展开讨论,旨在指导临床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人工肝技术,推动相关研究,从而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肝衰竭(重型肝炎)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支持治疗使肝脏再生以达到有效的重建肝脏基本功能,或者等到肝移植。肝移植作为改善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最有效治疗手段存在着供肝来源困难的问题。而人工肝支持技术能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学指标,并为肝移植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人工肝可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非生物型人工肝以去除体内蛋白结合毒素及水溶性毒素、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但必需的有益物质为目的,通过为肝脏的自我修复创造时间和机会来达到治疗肝衰竭的目的。生物型人工肝可以较好的替代肝脏解毒、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功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脏简称为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脏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国外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歼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技术方法.它的出现与发展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人工肝的临床应用为各种重型肝病早期的救治、肝衰竭病人晚期适当延长生命及争取时间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开辟出了一条很有希望的新的路子。经过50余年不懈努力.人工肝技术己逐步成熟。目前,人工肝按照组成及性质可分为:①非生物型人工肝(Non-bioartificial liver NBAL):②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BAL):③组合生物型人工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HBALSS)。  相似文献   

15.
以循证医学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峰  杨毅军 《肝脏》2008,13(6):501-502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其中1%~2%的患者可发展为肝衰竭,肝衰竭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60%~90%。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 rsupport system,ALSS)可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已成为肝衰竭治疗的重要措施。ALSS包括非生物型、生物型以及非生物型和生物型结合的混合型三种。生物型人工肝由于受肝细胞材料的制约,尚未在临床推广。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是以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b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等为代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  相似文献   

16.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表现为短期内肝功能急剧恶化,出现肝性脑病和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国外人工肝治疗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国外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一种技术。目前国外人工肝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在体外采用某种具有解毒、代谢等作用的装置和方法来代偿肝脏功能,从而辅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其作用原理是基于肝损伤具有可逆性和肝细胞有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人工肝辅助治疗在内环境改善的情况下,肝功能能够自发恢复,或为肝脏移植和其他特效治疗进行准备。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细胞工程学及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肝支持系统已成为肝衰竭治疗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衰竭有着极高的死亡率[2-3],肝移植作为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受到器官短缺的限制[4-5],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9.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肝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肝衰竭患者。系统介绍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原理及分类。总结了近年来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对生物型人工肝研究热点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常所说的生物人工肝是指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但有人认为从广义上讲,一切用整肝、部分肝、肝组织、肝细胞等来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均属生物人工肝的范畴,即“广义生物人工肝”(general bioartificial liver,GBAL)。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