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采用卡诺(Kano)模型,探讨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新模式—长护险的质量属性及其对老年人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上海市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指南》评估照护等级为2~6级的149名失能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no模型,分析长护险的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西省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受益人的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长护险提供建议。方法:利用项目组在上饶市通过质性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的一手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和定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受益人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上饶市长护险受益人对长护险表示比较满意的占43.85%、非常满意的占53.37%。具有农业户口、受教育程度低、月收入低的受益人对长护险的满意度更高。享受居家上门护理待遇、认为长护险对缓解长护费用负担的作用大、对护理人员表示非常满意的受益人对长护险的满意度更高。结论:上饶市长护险受益人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同时,在保障长护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居家上门护理待遇给付以及促进长护服务品质等举措对提升长护险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和不同家庭收入的农村居民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政策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北京市昌平区和怀柔区作为调查地区。根据经济水平好、中、差,随机抽取农村居民898户307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涉及的7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总体利用率高于80%的项目有4项,占总项目的18.18%,低于60%的项目有6项(占27.27%);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服务利用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11项(占50%);近郊农村中不同家庭收入组居民的服务利用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9项(占40.91%);远郊农村中不同家庭收入组居民的服务利用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服务项目有6项(占27.27%)。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对不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差异较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农村居民对部分服务项目的利用;建议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并弥补经济因素导致的部分服务利用不均等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自2017年试点运行长期护理保险以来,在参保人群范畴、筹资与待遇、失能认定与护理服务等级划分、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定点机构以及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长护险制度逐步优化、服务主体产业化、社区居家模式逐步成熟、服务及管理水平提升等成效。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尚存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与长护险定点机构区域发展失衡、部分定点机构服务监管质量欠佳、服务实践覆盖面有待提升等问题。结合国家保险制度政策及信息化发展,提出了优化提升长护险服务主体空间布局、扩大长护险服务保障项目范围、灵活长护险给付制度、监管制度闭环体系和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门市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制度构建及近年运行状况,以期为长护险制度优化提供建议。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基于荆门市长护险基本运行情况的半结构式访谈和2017年7月-2019年6月8 712名长护险受益人赔付数据,整理政策内容和运行状况,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荆门市长护险采用制度全民覆盖,等级评定重度失能(<40分)为准入标准,差异化待遇支付和以全日居家护理为主的照护模式;受益人群中,73.2%选择全日居家护理服务,17.0%选择非全日居家护理服务,2017年7月-2019年5月人均护理费用支出为13 756.0元,其中人均保险统筹支出为11 086.0元(80.6%),人均自付费用为2670.0元(19.4%)。结论:荆门市长护险试点工作运行平稳,建议该试点在细化资金筹集标准,建立多样化服务给付体系和分级护理体系规范化等方面持续探索,以实现长护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施燕  李敏  顾骞  卢伟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12):719-723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全科服务团队配置及服务开展现况,为开展社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对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服务团队开展现况调查,进行计数、构成比和中位数等统计分析,比较市区、近郊区、远郊区社区全科服务团队设置、团队人员配备情况,对团队服务项目进行排序。[结果]全市96.62%的社区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团队地域(人口)配置达标率、每万人口专业人员配置达标率分别为59.83%、27.34%。每个团队平均服务人口0.96万人、服务里委(村)数3个、服务半径1.5 km、配备专业人员7人。地区配置平均水平存在差异,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地域(人口)配置达标率分别为80.35%、55.81%、47.79%;每万人口专业人员标准配置达标率分别为6.07%、38.15%、34.95%;团队服务人口市区最多为1.65万,远郊区最少为0.53万;服务居委(村)市区最多为5个、远郊区最少为2个;服务半径市区最小为0.68 km,远郊区最大为2 km;团队人员配备也不一致,市区团队配备全科医生、护士、公卫医生各2人,近郊区全科医生和护士各2人、公卫医生1人,远郊区配备全科医生、护士、公卫医生各1人、乡村医生3人。示范点社区卫生全科团队平均开展服务项目23个,前20个项目中60%为慢病防治相关项目。[结论]社区基本完成全科团队组建,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县团队配置存在差异,团队专业人员配备有待提高。全科团队开展以慢病防治为主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算山东省职工长护险缴费水平,为优化筹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山东省16个地级市职工长护险数据,采用护理成本高、中、低三种方案,运用ILO筹资模型测算2020—2025年山东省职工长护险缴费水平。结果:测得2016—2020年山东省职工长护险缴费比例区间从0.19%~0.21%提高到0.22%~0.23%,即人均缴费水平区间由118~133元提高到199~204元;预测2025年缴费比例区间将达到0.23%~0.3%,即人均缴费水平区间达324~428元。结论:科学测算缴费水平是职工长护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界定失能等级是测算缴费比例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多方筹资机制,有效应对缴费水平提高带来的筹资难题,保障长护险制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力培训体系对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的居家护理人力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和数据二次分析等定性定量方法,对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发现了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中管理各自为政、培训体系与能力水平及支付制度联动缺乏和专业培训院校缺位的问题。提出了重构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及呼吁职校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培训高素质人才的建议,以期使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聚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如何让老年人享受专业医疗护理服务的问题,探索出一条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家庭医生签约+长护险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以组建专业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多部门联动、注重质量的服务理念、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具体有效地将家医签约+长护险相伴的模式落在实处,让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零距离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最专业的居家健康服务,为促进新时代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利用、体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需方的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对上海市16个区的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42个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利用和体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上海市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利用以接受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为主,服务体验总...  相似文献   

11.
当前,长护险失能评估制度存在权益保障不足、权力边界模糊、监督反馈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对此,亟需完善长护险失能评估标准体系,搭建评估数据共享平台,建立评估服务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确保评估信息公开透明,保障各方权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工作人力资源现状,为促进社区艾滋病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上海市9个区开展调查。采用半结构式个人访谈法对18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18名艾滋病条线工作人员和9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科长进行访谈。对来自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和78名参与艾滋病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次调查的社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2名艾滋病条线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艾滋病工作任务的上传下达,具体工作由平均为6人的团队协作完成,每万人口艾滋病防控工作人员数为0.1~2.1人,平均0.6人。该次调查的78名艾滋病工作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43.59%,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1.54%,公共卫生专业占57.69%。按国家督导评估指标计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59%(73/78),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接受率为50%。96.15%(75/78)参加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67.95%(53/78)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人员认为能适应目前的工作形式,57.69%(45/78)愿意长期从事艾滋病工作。结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有一定的人员优势,今后可通过加强领导重视和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以完善外部支持环境、建立合理的人员结构,增强工作人员适应性和稳定性以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服务中增加心理护理对居民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长护险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名接受上海市长护险服务的居民,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只接受长护险所提供的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居民在接受一年护理服务后生命质量、社交情况及抑郁情况的变化。结果:接受一年护理服务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居民生理维度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心理维度生命质量除情感职能方面,干预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交网络支持量表在亲属方面的得分分别为(9.44±3.05)分和(12.50±2.66)分,PHQ-9量表得分分别为(4.38±3.99)分和(3.12±1.02)分。结论:增加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缓解居民抑郁症状,提升心理维度生命质量,促进居民生命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方法:根据文献回顾、深度访谈,基于“投入-过程-产出-结果”框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邀请上海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长护险管理机构、政府卫生或民政部门的专家、管理者共计40人,采用5级量表法设计Delpihi咨询问卷,同时请专家对权威程度(Cr)、熟悉程度(Ca)开展自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使用界值法,计算指标的算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和满分频率,根据界值考虑剔除和修改指标,最后进行权重计算,并使用Kendall协调系数评价专家意见一致性。结果:40位咨询对象在本次医养结合服务评价方面的权威程度为0.889,熟悉程度为0.73,两项均值均在0.7以上,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第一轮为0.397,(χ2=4.678,P=0.001),第二轮为0.477(χ2=3.154,P=0.000),第一轮咨询筛选出“医疗机构内可提供医养融合服务的设备数量”等11条待剔除指标,经过再次讨论,最终剔除“居民自费支付水平”等6条指标,形成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备较好的理论框架依据和现实可操作性,能够为医养结合服务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我国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华中地区 2 35 0名军队人员 ,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干部慢性病患病率 139 3‰ ,显著高于战士85 2‰ (χ2 =16 6 5 ,P <0 0 1)。门诊的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 (旅 )团卫生队、营卫生所 ,分别占 4 9 10 % ,17 2 4 % ;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中心医院 ,占住院总人数的 6 4 2 1%。结论 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及门诊、住院服务利用较高 ;应加强对军队人员的健康教育 ,同时加大对部队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投入。  相似文献   

16.
依据健康产业理论框架,从老年健康服务业包含医疗护理服务、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角度,评价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对老年健康服务产业框架内各要素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长护险的出台促进医疗护理需求的释放且使得有效需求更多地转化为利用,同时为应对需求,各类长期护理服务机构、人才队伍也得到发展壮大,服务市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长护险有利于间接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长护险推动健康管理理念的优化升级,有望将"三级预防"的理念进一步融入到健康管理理念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融入长期护理,在应对老龄化及慢性病的过程中,也倒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内3家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以及提供的卫生服务内容与机构内住养老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匹配情况,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7年2—3月,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区域内3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床位和入住老人情况,内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情况和当前机构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2017年9—12月,对上述3家养老机构内418名住养老人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内住养老人的个人基本情况、患病情况和卫生服务需求情况。结果机构内住养老人需要的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有21项。养老机构A与机构C内设医务室,机构B内未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A、B、C的在职医师数分别为4、1、2人;在职护士数分别为2、1、3人;养老护理员数分别为49、32、55人,其中持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者占比分别为22.4%、62.5%和81.8%。养老机构A、B、C分别可提供卫生服务项目22、5和11项。结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在医疗资源投入、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养老护理员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存在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养老机构的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和机构内住养老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来调整资源配置策略,灵活采取人员派遣、技术支持、管理支撑等多种医养结合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失智老人也随之增多,非正规护理者和家庭成员承担的失智间接护理费用易使家庭长期贫困,失智老人亟待接受公平、连续和专业化的长期护理服务。本研究以国内某试点城市为案例,通过调查研究及国内外对比研究,比较并分析样本人群的精神智能等级与实际长护险评估等级间的差异,全面衡量目前评估工具中精神智能相关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增设或优化评估工具中精神状态的相关测评维度,培养并强化评估员对失智老人的筛查能力,扩展针对不同等级失智老人的专业化长期护理服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长护险支付方式已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德、日、韩则以按床日支付和按服务项目支付为主,支付标准日益精细化。我国长护险试点初期主要采用按床日支付和按服务项目支付,存在支付标准不能反映个体实际资源消耗、控费能力较弱等问题。对此,本文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建议:居家护理支付应转向预付制,支付标准要与护理需求相匹配,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居家护理使用,并通过激励相容实现价值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分析技术服务质量,为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上海市20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进行调查,使用标准的检查表对各机构的技术服务报告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对所有机构按资质等级、行业和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进行分类,从不同角度分析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和服务质量。 结果  上海市现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0家,其中甲级机构3家,乙级17家,无丙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720人,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50.7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2.09%;仪器设备平均215台/家,检定合格率97.60%;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平均131项/家。2015年度每家机构平均完成466份技术报告,其中评价类报告36份,检测报告431份。甲级机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评价类技术报告比例以及四类技术报告的得分均高于乙级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民营机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以及评价类技术报告比例高于民营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类技术报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时间≥ 5年的机构其四类技术报告得分均较<5年的机构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但各机构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还有差距。各机构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仍然需要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