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下颌J钩高位牵引配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名恒牙期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骨性Ⅲ类错■患者,行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对治疗前?上多曲方丝弓前?治疗结束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上前牙在前期排齐整平阶段进一步唇倾代偿;在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多曲方丝使用后,下颌磨牙远中移动及远中竖直明显,下前牙内收明显,上前牙唇倾度未见明显变化,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矫治结束后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应用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骨性Ⅲ类错■则更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李娜  米方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32-33
目的比较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及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儿童各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测定骨性参数SNA、SNB和ANB的数值;运用螺旋CT测量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的骨密度。结果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及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下前牙区的SNA、SNB和ANB的数值发生改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替牙期正畸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更明显。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骨密度发生改变,与头部摄片骨性参数的改变相一致,并能较好的反映矫治前后骨组织代偿的过程,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通过Ⅲ类颌间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 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探讨其矫治机制,以丰富骨性前牙反 的非手术矫治方法。方法:轻中度骨性前牙反 10例中男4例,女6例,12~14岁,用方丝弓矫治器加Ⅲ类颌间牵引矫正,治疗前后均摄头颅侧位片,并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动,下颌后牙明显远中竖直,上后牙稍微近中倾斜。上后牙与下切牙均升高,牙合平面变平。下颌稍向后向下旋转。∠SNB有所减少。结论: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通过持续、适宜的Ⅲ类颌间牵引,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成人骨性Ⅲ类与Ⅰ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南省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的20例成人骨性Ⅰ类正常者,20例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20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错■畸形患者,分别作为骨性Ⅰ类正常组、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收集治疗前CBCT,结合三维重建Dolphin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各组上气道各段高度H、矢状径L1、横径L2、截面积S、容积V,鼻咽段为H_a、S_a、L1_a、L2_a、V_a,腭咽段为H_b、S_b、L1_b、L2_b、V_b,舌咽段为H_c、S_c、L1_c、L2_c、V_c,喉咽段为H_d、S_d、L1_d、L2_d、V_d,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H_a、S_a、L1_a、L2_a、V_a、S_b、L2_b均低于骨性Ⅰ类正常组和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H_c、L2_c、S_c、V_c、H_d、L2_d、S_d均高于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和骨性Ⅰ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_a、S_b、V_a、V_b与∠SNA、∠ANS-PNS呈正相关(均P<0.05),S_c、S_d、V_c、V_d与∠SNB、∠Go-Gn、∠Ar-Gn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与Ⅰ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存在差异,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大小受上下颌骨大小及位置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通过Ⅲ类颌间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He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探讨其矫治机制,以丰富骨性前牙反He的非手术矫治方法。方法:轻中度骨性前牙反He10例中男4例,女6例,12-14岁,用方丝弓矫治器加Ⅲ类颌间牵引矫正,治疗前后均摄头颅侧位片,并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植,下颌后牙明显远中竖直,上后牙稍微近中倾斜。上后牙与下切牙均升高,He平面变平。下颌稍向后向下旋转。∠SNB有所减少。结论: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通过持续、适宜的Ⅲ类颌间牵引,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Ⅲ类错He。  相似文献   

7.
8.
张静 《当代医学》2013,(21):103-104
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临床观察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2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回顾性分析患者矫治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矫治,各项X线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临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患者接受上颌前方牵引矫治,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正颌手术的发生率,有助于生长改良,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行拔牙掩饰性矫治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病例治疗前颌骨不调的极限。方法 选取采用拔除四颗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器的掩饰性矫正治疗成功的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24例,测量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片上的SNA、SNB、ANB、FMA、SN-MP、 U1-NA、U1-NA距、U1-SN、L1-NB、L1-NB距、L1-MP、U1-L1、Ls-E线距、Li-E线距、Z角等15项头影测量参数,分析治疗前的颌骨不调参数ANB角与其他矫治前后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对有临床意义的组对,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治疗前ANB角(Y)与治疗后L1-NB距(X)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2,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432X+3.83。结论 当治疗前患者ANB角≥8.6°时,应积极建议患者选择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否则下前牙有可能过度唇倾或不能达到可接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段安氏骨性Ⅲ类错合临床效果.方法 19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均行前方牵引而后对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结束后上颌骨前移、长度增加,ANB角增大,下颌骨向后下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轻度舌倾,上唇位置前移,下唇位置无明显改变,软组织侧貌改善.两组对比证明小年龄组颌骨变化大而大年龄组牙齿的改变更大.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正因上颌发育不足而导致的安氏骨性Ⅲ类错合的有效方法,既能很好的促进上颌骨生长和前移,同时又可以控制下颌骨的生长,并有效地影响下颌骨的生长方向.矫治时间:乳牙、替牙早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郑野 《当代医学》2011,17(12):7-8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患者16例,年龄范围6~10岁,应用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对矫治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秴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软组织面型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1.95°,ANB角度增大3.0°。结论替牙期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秴有效,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李俐  陆兴龙  刘昕 《安徽医学》2024,45(1):39-43
目的 探讨倒置粘接下切牙自锁托槽掩饰性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来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32例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粘接方式不同分为下切牙托槽倒置粘接组(观察组)和正常粘接组(对照组),每组16例。随访观察患者的矫正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矫治前后SNB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的差值[1.00(-1.00,2.00)]小于对照组[1.50(1.00,2.50)],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的差值[2.50(1.00,3.00)]大于对照组[1.00(-1.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前后L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所成的交角)的差值-1.50(-3.50,2.50)]、L1-NB角差值[-2.30(-3.60,2.00)]均小于对照组[-6.50(-8.60,-2.50)、-3.50(-5.50,-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直丝弓自锁托槽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是否适合通过内收上前牙掩饰治疗。方法 2012-01~2013-09从沈阳市口腔医院预防科筛查出正常成人61例,同时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求治的成人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患者61例,选取左上中切牙进行测量分析。以正常成人组为对照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评估成人骨性Ⅱ类错上中切牙根尖区唇腭侧的牙槽骨厚度与个别正常成人上中切牙根尖区唇腭侧的牙槽骨厚度是否一致。使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人骨性Ⅱ类错组患者上颌前牙根尖区唇侧牙槽骨厚度(P>0.05)、腭侧牙槽骨厚度(P>0.05)与正常成人上颌前牙根尖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性Ⅱ类错成人与正常成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相似,提示成人骨性Ⅱ类错允许通过内收上前牙掩饰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骨性Ⅲ类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下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量的对比,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
下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量的特征,为此类病人的诊断分析及矫治方案的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30 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个别正常牙合成人30 例作为对照组。签署知情同
意书后,在恒定的扫描参数下由同一位放射科医师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Tomography,CBCT) 扫描。
在Invivo 5.0软件中打开研究对象的CBCT 数据,多次矫正测量平面后,由同一名医师分别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
左下中切牙的根尖处、根尖1 /3 段、根中1 /3 段、根颈1 /3 段的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牙槽骨附着高度。以上所有
数据测量三次取均值。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下切
牙唇侧牙槽骨骨量的特点。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左下中切牙的根尖部、根尖1 /3 段、根颈1 /3 段唇侧牙槽骨厚度及
牙槽骨附着高度小于正常牙合(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下颌切牙区的唇侧牙槽骨骨量小于正常牙合成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PAR指数评价骨性Ⅲ类错骀畸形非拔牙矫治及不同拔牙方式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正畸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治疗完成的骨性Ⅲ类错骀畸形的患者152例,通过PAR指数的评价分析非拔牙矫治、拔前磨牙矫治、拔磨牙矫治、拔下切牙矫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拔前磨牙组和拔磨牙组极大改善程度分别为95.92%和93.75%,非拔牙组和拔下切牙组极大改善程度分别82.98%和75.00%。结论(1)拔前磨牙矫治比非拔牙矫治取得了更大的改善程度,尤其在牙齿排列和中线调整方面显示了充分的优势。(2)减数下切牙的拔牙模式应慎重使用,在确认拔除一个下切牙可以使Bohon指数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时,可选择该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比较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he。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he前后的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前后牙齿和骨骼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he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