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吡非尼酮联合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吡非尼酮,每次200 mg,每日3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磺酸尼达尼布软胶囊,每次150 mg,每日2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27%和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EV1分别为(73.63±5.49)%和(68.94±5.82)%,FVC分别为(2.91±0.43)和(2.53±0.46)L,DLco%分别为(50.65±10.32)%和(49.57±6.35)%,血清HA分别为(83.47±14.01)和(95.12±15.36)μg·L-1,LN分别为(96.52±14.47)和(115.24±...  相似文献   

2.
3.
马艺蕾  伏振  段彦然  熊煌果  尹平 《医药导报》2020,(11):1552-1557
目的对吡非尼酮与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从患者角度比较二者经济效益,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使用TreeAge Pro 2011版软件构建Markov模型,通过文献获得模型所需的效果参数与概率参数,依据国内药物定价及医院收费标准获得成本参数,对两种药物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2年内,吡非尼酮组和尼达尼布组人均累积医疗费用人民币分别为142 874.99元与439 758.26元,人均累积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值分别为2.54与4.17,尼达尼布相比吡非尼酮每减少1例死亡所增加的成本为人民币12 370 136.40元,每减少一例急性加重所增加的成本为人民币4 193 266.58元。结论与尼达尼布组相比,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至2年时,吡非尼酮组肺功能下降更少而总医疗费用更低,因此吡非尼酮更具有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4.
《药学进展》2010,34(12):572-57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种预后不良的进行性疾病,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新型的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5-甲基-1-苯基吡啶-2[1H]-酮)已被证明可减缓IPF患者的疾病恶化进程。用肺纤维化动物模型进行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药物吡非尼酮与尼达尼布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中的不良反应端点的交互式图表板块访问不良反应应用程序接口(API),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吡非尼酮与尼达尼布的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吡非尼酮与尼达尼布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分别为27753和13621份,男性总体不良反应事件多于女性,两种药物主要适应症为IPF,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疲劳、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等,其中吡非尼酮以恶心最为常见,尼达尼布以腹泻居多。除皮肤相关的不良事件,吡非尼酮多数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尼达尼布,其安全性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究了吡非尼酮(pirfenidone, Pirf)和尼达尼布(nintedanib, Nint)两种药物在单次及多次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抗纤维化作用差异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type 2 cell, AEC Ⅱ)介导的肺泡再生之间的关系。本实验所有动物实验均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结果表明:在单次模型中, Pirf及Nint给药组小鼠的肺重指数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回升,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炎症评分显著降低,羟脯氨酸的含量显著下降,表明两种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作用;而在多次模型中两者均没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Pirf和Nint能够降低β-catenin、Axin2、c-Myc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AEC Ⅱ的干性功能。以上结果提示,在多次模型中, Pirf和Nint两种药物没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是由于药物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AEC Ⅱ细胞的干性功能受阻,即AEC Ⅱ细胞介导的肺泡再生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处于稳定期的IP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镇咳、平喘等对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吡非尼酮胶囊,0.4 g,口服,每日3次,疗程48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_(CO))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VC、FEV_1和DL_(CO)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24、36周末两组FV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48周末对照组FVC低于试验组[(2.31±0.93)L vs.(2.86±0.78)L,P<0.05]。治疗12、24、36、48周末对照组FEV_1均低于试验组(P<0.05),DL_(CO)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DL_(CO)下降趋势相对较缓。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13/20),多为光敏反应、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倦怠,程度多为轻至中度,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吡非尼酮治疗IPF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吡非尼酮治疗IP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9年1月,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研究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24周时,吡非尼酮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MD=0. 10,95%CI(0. 04,0. 15),P=0. 000 7],随访4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MD=0. 08,95%CI(0. 00,0. 17),P=0. 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1)改善程度在24周时纳入文献仅有1篇,故作描述性分析,在48周时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MD=0. 05,95%CI(-0. 08,0. 18,P=0. 43];吡非尼酮组在24周[MD=0. 56,95%CI(-0. 02,1. 14),P=0. 06]或48周[MD=0. 71,95%CI(0. 01,1. 42),P=0. 76]时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吡非尼酮组FVC较基线下降≥10%例数[MD=0. 63,95%CI(0. 47,0. 85),P=0. 002]、6 min步行距离(6MWD)较基线缩短≥50 m例数[MD=0. 73,95%CI(0. 63,0. 85),P <0. 000 1]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全因死亡率相比无显著差异[MD=0. 71,95%CI(0. 47,1. 05),P=0. 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MD=0. 06,95%CI(-0. 02,0. 14),P=0. 13]。结论吡非尼酮治疗IPF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方法,评价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相对高效、快捷地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疗机构药物遴选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中文数据库。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科和评价质量后,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Meta分析(4篇中文10篇英文)、4篇经济学研究和1篇HTA。在治疗IPF时,吡非尼酮对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有显著作用,对6 min步行试验无显著作用,可能对急性恶化有效,可能降低死亡率,吡非尼酮的安全性较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疲劳、腹泻和皮疹,一般为轻到中度,光敏反应须引起注意。整体有效性和经济性良好。吡非尼酮的经济性证据尚不充分。结论:吡非尼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经济性尚待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评价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增殖、迁移、活化的抑制作用,在细胞层面研究对比现有肺纤维化上市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划痕、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评价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对TGF-β1/PDGF诱导的HFL1增殖、迁移、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MTT、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均可抑制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其中尼达尼布效价高于吡非尼酮。抗活化实验中,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均能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mRNA和蛋白的表达,作用相当,且均能抑制Smad3的磷酸化,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的活化,其中尼达尼布对Smad3磷酸化的抑制率为51%,吡非尼酮对Smad3磷酸化的抑制率为13%,尼达尼布抑制作用强于吡非尼酮。结论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均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活化,其中尼达尼布作用效价高于吡非尼酮,且对TGF-β/Smad3信号通路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TA)方法,评价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VIP)和HTA相关网站及数据库.由两名评价者独立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和用药建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20年4月30日前发表的吡非尼酮在中国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对主要研究指标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涉及393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吡非尼酮治疗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氧分压(PaO2)、最大呼气流量(PEF)等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吡非尼酮治疗后,上述有效性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0%(35/393),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转氨酶升高,程度多为轻至中度,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吡非尼酮在中国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及进展。方法:查询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硫唑嘌呤、单用N-乙酰半胱氨酸、抗凝药物等,但均被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所否定,近年出现的新药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延缓疾病进展,但仍不能阻止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程钱  孙明辉 《中国药师》2020,(10):2019-2024
摘要:吡非尼酮(PFD)作为一种新型抗纤维化药物,在临床上已经成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一线用药。前期多项体内外研究中,PFD均表现出明显抗纤维化活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部分患者表现出肺部纤维化特征。本文从IPF的发病机制和PFD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研究、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并探讨其用于COVID-19伴肺纤维化患者对症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不可逆、进展性、致死性的慢性肺纤维化疾病,其进展较快,存活率较低,缺乏有效诊疗手段和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IPF治疗药物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全球新批准并上市的治疗药物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处于研发I、II期的有10多种,另外也有一些曾经有希望但已经不推荐用于IPF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疾病,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来有效治疗该疾病.吡非尼酮是一类吡啶类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改变胶原合成和累积,抑制细胞外基质增殖和表达,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在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中,显示了吡非尼酮是潜在治疗特发性纤维化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吡非尼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及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6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止咳、平喘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吡非尼酮400 mg,3次/d口服。疗程共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清KL-6、CCL18、miR-2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VC%pred、FEV1%pred、DLco%pred均降低(P<0.05);试验组DLco%pred降低(P<0.05),但FVC%pred、FEV1%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FVC%pred、FEV1%pred差值(治疗前-治疗后)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DLco%pred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miR-2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K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CL18、miR-21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后-治疗前)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KL-6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KL-6、CCL18、miR-21差值与FVC%pred、DLco%pred、FEV1%pred差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吡非尼酮可延缓IPF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降低患者血清miR-21水平,抑制CCL18升高,检测miR-21、CCL18表达可为吡非尼酮的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7,(5):631-63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细胞间质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减轻不良反应,增加治疗靶通路,是目前IPF研究的关注热点。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FDA首次批准治疗IPF的多靶点治疗药物,其联合用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IPF的多靶点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讨论联合用药的利弊,浅谈中医在治疗IPF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马培奇 《上海医药》2011,(9):427-427
2011年3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InterMune有限公司开发的吡非尼酮片剂(pirfenidone/Esbriet),用于治疗成人轻至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致死性肺部疾病,在欧洲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中至少影响到10万人。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肺部组织能引起氧化应激损伤及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激发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肺泡数量减少,毛细血管增生、管壁增厚,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殖、收缩,形成不可逆的肺部瘢痕,从而逐渐发展为肺纤维化.吡非尼酮是一种口服抗纤维化小分子药物,通过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