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5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统计观察组患者年龄、维持透析时间、原发病等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围绝经期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95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骨质疏松,占50.53%,其中轻度骨质疏松28例(58.33%)、重度骨质疏松20例(41.67%),均纳为骨质疏松组;47例未发生骨质疏松,占49.47%,纳入非骨质疏松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围绝经期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体质指数(BMI)、VitD缺乏症、低运动量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021,95%CI=1.005~1.037)、VitD缺乏症(OR=1.076,95%CI=1.017~1.138)、低运动量(OR=5.235,95%CI=1.362~20.121)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围绝经期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围绝经期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BMI较低、患有VitD缺乏症、低运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015年医院体检的5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为围绝经期组和500例生育年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外阴、阴道、宫颈、盆腔的感染情况。结果围绝经期组患者阴道炎发生率为20.4%,宫颈炎的发生率为3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6%、1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正规治疗和卫生习惯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阴道炎和宫颈炎的发生率高于生育年龄女性,年龄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正规治疗和卫生习惯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33例围绝经期女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1例)和正常组(162例),比较两组血UA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UA显著高于正常组[(341±86)μmol/L比(293±78)μmol/L](P<0.05);正常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0.49%(17/162),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为40.85%(29/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r=0.233,P=0.028)、体质指数(BMI)(r=0.215,P=0.044)、血UA(r=0.249,P=0.019)、空腹血糖(r=0.214,P=0.046)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24,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BMI等影响因素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仍与血UA存在显著相关性(0R=4.805,95% CI 1.700- 11.673,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围绝经期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MI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来该院妇科就诊的60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非绝经期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女性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BMI水平,通过统计学计算,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得出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围绝经期女性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非绝经期健康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围绝经期女性BMI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非绝经期健康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BMI无相关性(r=0.30,P0.05),观察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BMI明显相关(r=0.44,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MI均明显高于非绝经期健康女性,分析与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氧化与抗氧化失衡有关,雌激素分泌减少,引发机体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加剧,使得BMI增高;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脂质过氧化有关,氧化应激加重使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二者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共175例围绝经期女性,根据骨密度-2.5SD为界线分成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分析骨质疏松状况,总结危险因素。结果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者在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补充、诊疗知识及危险因素等因素方面评分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共83例,发生率47.43%。影响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发生单危险因素有已绝经、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3000元/月)、BMI≤23 kg/m^(2)、未规律运动锻炼、久坐不动、未补充钙剂、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及非骨质疏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居住地、婚姻日照时间、慢性病史、初潮年龄、哺乳时间、家族史及生育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有绝经(95%CI=0.746~2.451)、文化程度(95%CI=0.824~3.136)、家庭收入(95%CI=0.478~4.163)、BMI(95%CI=0.674~5.025)、运动锻炼(95%CI=0.724~3.896)、体力活(95%CI=0.568~4.268)、补充钙剂(95%CI=0.756~5.278)及饮食习惯(95%CI=0.614~5.784)。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加强体力运动、保持合理体质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增加钙剂摄入对预防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86例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286例FPF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该院行常规检查的100例围绝经期但未发生FPFD女性为对照组。使用院内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记录受试对象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职业、体质指数(BMI)、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子宫切除史、月经情况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资料,计算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出绝经期FPFD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较对照组高,两组在年龄分布、BMI分布、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子宫切除史、月经规律情况、阴道炎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肥胖、阴道分娩、分娩次数2次、子宫切除史、绝经、阴道炎是围绝经期妇女FPF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阴道分娩、分娩次数较多、有子宫切除史、阴道炎的围绝经期女性发生FPFD的可能性更高,应针对有以上危险因素的女性加强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病发结果将其中3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66例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hs-CRP、FIB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因素分析显示,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出血部位、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白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年龄、BMI、静脉置管、血糖、感染、尿酸、卧床时间及血钙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静脉置管、血糖、感染、尿酸、卧床时间及血钙为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OR=10.444、4.3...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并探讨干预对策,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围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围绝经期组,临床确诊的月经正常的围绝经期前女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围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史及性激素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围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女性脑梗死患者,围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多见,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所占比例更高。围绝经期组的年龄、体质指数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组间民族、居住地、吸烟/饮酒、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组的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组间睾酮(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E2是围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脑梗死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多见,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发病危险因素多样,可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状态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女性保健方案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2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受试者进行调查,所有受试者均由同1名精神科医师按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及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进行诊断,明确其是否为睡眠障碍、抑郁发作。按照其是否为抑郁发作分为抑郁组(109例)和非抑郁组(149例)。分析不同临床特性受试者PSQI指数、HAMD评分间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分析排除受试者除睡眠习惯因素对抑郁的混杂影响因素,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对抑郁的影响。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抑郁预防和干预对策。结果 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67.89%)高于非抑郁组(2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P<0.05)。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心理性失眠(10.09%)、精神障碍导致失眠发生率(43.12%)高于非抑郁组(4.70%、2.01%),躯体疾病导致发生率(3.67%)低于非抑郁组(1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4、135.716及51.571,均P<0.05)。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年龄、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围绝经期阶段、性格特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评分、子女职业状况、合并疾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独居、职业状态、生育史、PSQI指数、HAMD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与非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倾向性分析控制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之外的影响因素后,PSQI指数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t=5.947,P<0.05)。结论 围绝经期抑郁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预防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应重视对其睡眠健康采取措施提升睡眠质量,降低其发生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改善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的分析.方法:纳入我院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观察疗效及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2和FSH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较好(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改善了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与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甲哨唑(三联疗法)联合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参苓白术颗粒与三联疗法联合治疗,对照组43例仅用三联疗法,4周后观察疗效、复查胃镜及检测HP。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治愈+好转率为86.96%,对照组为72.09%。治疗组HP转阴42例(91.30%),对照组转阴30例(69.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与三联疗法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杀灭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女性患者640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10例,围绝经期组330例;所有患者均询问病史,并进行实验室和体格检查。统计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变化。结果围绝经期组的BMI、SBP、DBP、FPG、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组的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葡萄糖受损、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混合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经其他项目校正后,围绝经期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葡萄糖受损、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及冠心病风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存在血压升高、糖、脂代谢紊乱、肥胖和超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石家庄地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状况,为本地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石家庄地区围绝经期女性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状况调查,采用女性围绝经期症状调查表评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并收集其年龄、BMI、文化水平、家庭功能、心理弹性、睡眠质量、规律体育锻炼、疾病认知、月经等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石家庄地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有效研究对象1 873名,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391例,发生率为20.88%,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187、139、65例,分别占47.83%、35.55%、16.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家庭功能(OR=0.568)、心理弹性(OR=0.219)、睡眠质量(OR=0.183)、规律体育锻炼(OR=0.730)、疾病认知(OR=0.960)、月经情况(不规律OR=2.711、已绝经OR=3.043)是石家庄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石家庄地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状况有待改善,可综合相关因素,针对个体特点采取针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腹型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围绝经期腹型肥胖女性为观察组,126例围绝经期非腹型肥胖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不可改变因素及可改变因素。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27.8%和1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5,P0.05;χ~2=3.876,P0.05)。观察组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为1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5)。观察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血尿酸(UA)水平分别为(25.9±1.6) kg/m~2、(124.8±9.1) mmHg、(73.7±6.9) mmHg、(5.4±0.7) mmol/L、(1.3±0.5) mmol/L、(3.5±0.9) mmol/L、(1.1±0.4) mmol/L、(5.3±0.8) mmol/L及(259.6±43.0) mmol/L;对照组BMI、SBP、DBP、TC、TG、LDL-C、HDL-C、FPG及UA水平分别为(23.1±2.0) kg/m~2、(116.5±8.4) mmHg、(69.5±6.3) mmHg、(5.0±0.4) mmol/L、(1.0±0.3) mmol/L、(3.1±0.7) mmol/L、(1.3±0.2) mmol/L、(4.9±1.2) mmol/L及(237.1±39.5) mmol/L。观察组BMI、SBP、DBP、TC、TG、LDL-C、FPG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腹型肥胖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较多,应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可改变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做好围绝经期健康保健工作,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分组研究的形式探讨与孕激素相比,米非司酮周期疗法在围绝经期发生功血的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38例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发生功血的病人作为研究人群,分为参照组、观察组。以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情况、复发率为指标评价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引入米非司酮实施周期疗法对围绝经期发生功血的病人进行治疗,不会对患者月经周期造成较大影响,且相比孕激素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CHD)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疑似CHD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CHD组54例和非CHD组66例。入院后,记录所有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资料,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BMI,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围绝经期妇女CH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CHD组患者BMI、LDL-C、TG、HCY及CRP水平均高于非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T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CHD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BMI、LDL-C、TG、HCY及CRP方面与非C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CHD组在TC、HDL-C方面与非CH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BMI升高、LDL-C升高、TG升高、HCY升高及CRP升高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CHD的危险因素(OR1,P0. 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易发生CHD,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吸烟、糖尿病、高血压、BMI、LDL-C、TG、HCY及CRP是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药物组.高压氧组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治疗,药物组采用雌激素补充疗法.根据目前国际上采用不同改良的Kuppermann绝经期症状评分法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并分别观察症状.结果 高压氧组Kuppermann评分低于药物组.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雌激素补充疗法,是可以积极推广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女性更年期症状评分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期间在金华市磐安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78例MPS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使用女性版围绝经期Greene量表评估更年期症状。对更年期症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学历、与子女关系、性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38、6.086、5.788,均P<0.05),观察组Green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9.962,P<0.05)。78例MPS患者中,轻度围绝经期症状27例(34.62%),中度围绝经期症状48例(61.54%),重度围绝经期症状3例(3.85%)。观察组症候群1~3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68、4.913、2.963,均P<0.05),观察组症候群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082,P<0.05)。低文化程度症候群1~3评分显著高于高文化程度(t值分别为2.019、1.990、2.287,均P<0.05);性格内向的女性症候群1~3评分显著高于性格外向组(t值分别为3.000、1.022、1.077,均P<0.05),子女关系较差的组别症候群2~3评分显著高于与子女关系好组(t值分别为3.190、3.265,均P<0.05)。结论 :MPS女性更年期症状和与子女关系、学历、性格密切相关。文化程度、与子女关系、性格、症候群1、症候群2、症候群3为MPS更年期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熊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61-2561
目的 使用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进行临床治疗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的患者89名,其中40名患者给予法莫替丁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49名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溃疡治疗效果及HP的根除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法莫替丁四联疗法可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血液透析女性透析参数和骨质疏松症(OP)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维持性血透(MHD)患者9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围绝经状况及透析参数(透析时间、血清白蛋白、透析前舒张压、透析前收缩压、透析前心率、钙磷乘积、每周透析次数、平均动脉压及体质指数)。通过测定患者的骨密度,将患者分成骨量正常组15例、骨量减少组21例以及骨质疏松组58例。比较3组透析参数、全髋、股骨颈、腰椎及大转子骨密度。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透析参数与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经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围绝经期MH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骨质疏松组透析时间[(22.11±0.74)月]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明显延长[(19.39±2.07)月、(16.72±2.43)月],且骨量减少组透析时间显著长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钙磷乘积[(5.35±0.71)mmol/L]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明显增高[(4.53±0.46)mmol/L、(3.67±0.37)mmol/L],且骨量减少组钙磷乘积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白蛋白[(30.61±1.56)g/L]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37.72±2.06)g/L、(38.95±2.13)g/L,P0.05]。骨质疏松组股骨颈、腰椎骨密度[(0.623±0.117)g/cm~2、(0.627±0.168)g/cm~2]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0.916±0.143)g/cm~2、(1.015±0.137)g/cm~2及(0.735±0.151)g/cm~2、(0.815±0.142)g/cm~2],且骨量减少组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股骨颈、腰椎骨密度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P0.05),与钙磷乘积呈正相关(P0.05)。透析时间≥18个月、钙磷乘积≥4 mmol/L是O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MHD患者OP的发生可能与透析时间、钙磷乘积存在关联,且二者均为患者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