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传玲 《光明中医》2016,(4):468-469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与护理干预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手术结束时进行手足底按摩各10min。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期SpO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和苏醒后躁动评分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复苏期SpO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和苏醒后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均P0.05)。结论对进入复苏期的全麻患者进行手足底穴位按摩,不仅能够降低复苏期SpO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和心率,而且还减轻患者苏醒后的躁动、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更为安全、顺利的渡过麻醉恢复期,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接受硬镜保胆手术全麻患者喉罩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一次性喉罩全麻下进行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的成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前1d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和会诊。试验组在手术前1d由麻醉医师常规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准备,系统讲解此类手术特点和麻醉相关知识,重点讲解一次性喉罩全身麻醉的优点。在手术当日麻醉前30min再次对试验组患者进行麻醉苏醒期相关知识宣教。结果:对照组拔管时间(8.5±5.5)min,试验组为(7.3±4.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中重度躁动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较一般术前访视更能减轻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从而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全麻术后患儿的观察,回顾性分析其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结果:467例全麻患儿,有185例发生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9.6%。不同的手术类型和不同的麻醉方式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应予患儿严密监护,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儿苏醒期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触摸护理对小儿全麻恢复期的作用。方法:选取102例全麻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小儿全麻恢复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触摸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前后的心率及血压水平、躁动发生情况,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前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前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与麻醉苏醒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麻醉苏醒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率为19.61%,对照组躁动率为68.63%,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摸护理是一种绿色的小儿全麻恢复期护理方法,不但能够满足患儿生理和心理需求,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麻醉苏醒期干预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麻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躁动行为发生率为17.14%,而对照组高达28.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苏醒躁动行为干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躁动行为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期内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进行的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测定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为20.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2.3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卫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159-160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留置导尿方法及时间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的全麻手术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麻醉前置管组33例,麻醉后置管组30例,麻醉前置管组在全麻前15min开始从尿道口注入2%利多卡因3ml、液体石蜡2ml后进行导尿。麻醉后置管组在全麻后15min后按照常规操作方法导尿。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麻醉前置管组为69.70%,麻醉后置管组为100.00%;麻醉前置管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9.09%,麻醉后置管组33.33%,两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前15min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的条件下导尿对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影响较小,是留置导尿相对时机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8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采用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儿血压、心率差异以及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患儿血压、心率波动小,术后清醒快,躁动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郭丰  宋伟  王剑  袁岚 《江苏中医药》2016,48(9):60-6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B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加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2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管后MAP、HR低于A组(P0.05),术后VAS评分小于A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苏醒期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干预对全麻插管术后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和躁动程度的作用。[方法]观察1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率。[结果]气管导管拔除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超男 《中医临床研究》2010,2(6):119-120,122
目的:研究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效果。方法:将1164例全麻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躁动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麻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麻醉恢复期病人中的应用较常规护理有效降低了躁动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全身麻醉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儿进行评分法评分:1分2例,2分31例,3分8例,4分1例,显示无痛12例,轻度不适疼痛21例,中度疼痛8例,剧烈疼痛1例。结论:小儿全麻醉苏醒期躁动原因复杂,医护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及麻醉用药的特殊性更要加强小儿护理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对全麻患儿术后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89例全麻患儿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加强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可防止麻醉意外事故的发生,排除医疗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手术完毕,麻醉终止。但是麻醉对患儿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仍有潜在危险,随时有发生窒息、意外损伤、出血、休克的可能。因此,如何做好麻醉苏醒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手术室进行全麻手术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给予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全麻后Richmond镇静躁动评估量表(RASS)评分、躁动发生率、术前和苏醒期生命体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体温]、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RASS评分0分、1分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3分、4分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平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重度躁动发生率分别为64%(34/50)和6%(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43/50)和26%(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苏醒期SBP、DBP、HR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观察组SBP、DB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患者苏醒期体温低于术前及观察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可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轻躁动程度,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苏醒期生命体征,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关托咪定辅助麻醉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在全麻下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行全凭静脉全麻+硬膜外麻醉,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外观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及疼痛情况等。结果:试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镇静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降低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躁动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减少丙泊酚、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用于全麻苏醒期躁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一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F组),一组为丙泊酚-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30例,监测用药前(t0)、即时(t1)、10 min(t2)、20 min(t3)MAP、HR、Sp(O2),用药前后苏醒期躁动程度用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2组药物处理苏醒期躁动都有显著效果,在t2时点2组Sp(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躁动评分在t3时点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对治疗全麻苏醒期躁动都有效,但芬太尼对呼吸有抑制,有造成缺氧风险,而右美托咪啶对呼吸循环无影响,更适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七氟醚全麻对腹股沟斜疝患儿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78例,均接受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异丙酚复合七氟醚全麻,比较两组苏醒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苏醒、拔管及麻醉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七氟醚全麻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中,具有麻醉恢复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并可降低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率,是较为安全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醉前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46例拟行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麻醉前给予相应药物处理。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静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试验组麻醉前镇静情况,记录2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及躁动情况,比较2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均镇静满意。2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苏醒期躁动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2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很好地改善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纳入的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其中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穴位按摩、情志护理、耳穴埋豆等技术,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操作配合度、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前术后焦虑评分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数据。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期操作配合率显著提高(65%→90%)、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77.5%→30%)、术后镇痛剂使用率降低(72.5%→25%)、术前焦虑评分(65.48±2.14)分与术后焦虑评分(53.22±3.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42±4.07)、(81.65±4.32),患者护理满意度(90%)明显优于对照组(60%),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缓解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高危因素评判躁动的发生,进而预防躁动,发生时能恰当处理。方法:选取2010年到2011年8月在我院全麻气管插管下实施上腹部手术的患者4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后躁动进行原因分析,并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上腹部手术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7%,原因以导尿管刺激最为常见。护理干预以后可以缓解躁动。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益,可以预防躁动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