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33):4620-4622
目的:为保障临床药品供应提供实证参考。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安徽省集中招标未中标药品情况,确定需要调查的短缺药品品种,于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安徽省5个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短缺药品具体情况及短缺原因。结果:共发放问卷5份,回收有效问卷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发现,5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有54种短缺药品,其中神经循环系统药物品种短缺最严重,所占比例为20.37%。短缺主要原因为药品价格偏低,所占比例为48.15%,其他原因有供应不足难以采购、患病人群少/用量低等。结论:针对药品短缺问题,政府部门应完善药品定价和招标政策,生产企业应提高生产研发能力,经营企业应优化网络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权责分明的药品管理制度,以促使药品短缺现象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
我国短缺药品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解决我国短缺药品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研(10省市共177家医疗机构)与实地考察(3家药品流通企业)方式对我国短缺药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调研得到284种涉及短缺的药品,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198种,属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222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的104种,且几乎覆盖全部治疗领域。分析表明我国药品短缺现象确实存在,但多为综合原因引起的局部短缺,与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生产和流通环节"多小散乱"的格局和行业恶性竞争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8):1014-1018
目的:调查四川省部分医疗机构药品短缺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四川省78家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药品短缺情况,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药品短缺情况、具体短缺药品信息、药品短缺原因。对调查问卷收集的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药品短缺的关键因素。结果与结论:78家医疗机构包括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22家及基层医疗机构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乡镇卫生院33家);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其中68家医疗机构上报了206种短缺药品,合计240个品规;有88.34%以上的短缺药品价格低于50元。短缺药品主要类别为抗感染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且多为直接挂网采购类;暂时短缺(短缺时间<3个月)和长期短缺(短缺时间>12个月)的药品占比相对较高(合计占比超过68%);药品供货和医疗机构自身因素是导致药品短缺的两大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药品短缺时间的因素主要为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医疗机构所处地区以及药品采购价格,影响医疗机构药品短缺品规数的因素主要有药品采购流程、医院采购目录限制、是否基层/非基层医疗机构、是否综合/专科医院。建议该省医疗机构可通过建设短缺药品信息管理平台、优化药品采购目录和计划、加强药房库存管理、建立配送企业监管制度等措施,来减少因自身原因导致的药品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了解2018年上半年湖北省部分医疗机构药品短缺情况,为减少药品短缺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湖北省52家医疗机构2018年1~6月短缺药品上报信息,分别统计短缺药品的类别、批准文号、剂型、给药途径、价格分布、在销企业数、短缺类型、采购方式、短缺时间、短缺原因及短缺后有无替代等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湖北省52家哨点医院2018年1~6月药品短缺情况严峻,短缺药品品种高达640种,短缺的主要类别有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等;化学药品短缺占比高达94.0%;溶液剂和注射剂、片剂、散剂为短缺药品的主要剂型;价格(按标准化包装单位计)在50元以下的药品上报频次占比最高(73.6%);断货为主要短缺类型,上报频次占比78.7%;招标采购为短缺药品的主要采购方式;药品短缺时间跨度较长(1~53个月),短缺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原料短缺或垄断、交易价格低、临床用量小等。结论:为减少药品短缺现象的发生,医院、企业、政府应协力合作,从药品生产、运输、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措施,以保障公众用药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27):3754-3758
目的:为保障短缺药品供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4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短缺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基于调查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短缺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为65.0%。受访机构中共获得87个短缺药品样本,涉及33种药品;82.8%的短缺药品样本的短缺时间超过3个月,甚至有21.8%短缺时间超过12个月。导致药品短缺程度更高的共性原因主要为:未进入省级招标目录、采用政府定价方式、存在调剂使用机制和未设立省级常态化储备机制。除共性原因外,导致药品短缺程度更高尚有基于临床需求必要性、基于药品属性(常用、罕见)、基于药品价格等方面的一些个性原因。结论:影响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短缺程度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原因,要从源头解决药品短缺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政策和制度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是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科技综合示范及相应产品开发"-"小康型乡镇卫生院技术集成综合示范"课题的调查报告之一,以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为调查对象,目的是通过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1月的用药构成情况来描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为应对我院药品短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通过北京市药品集中采购信息平台上报的短缺药品次数、品规数、剂型、短缺原因及价格进行分析。结果:2014 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上报短缺药品350次,共计117个品规,其中注射剂占53.85%,短缺原因为原料药短缺及需求量小、企业不生产占 54.7%,单支(最小包装单位)小于5元的药品短缺占34.19%。结论:长期短缺的药品会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剂型短缺与我院用药特殊性有关,药品价格与药品短缺有关,国家定点生产可有助于改善药品短缺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33):4617-4620
目的:为提高儿童药品的供应保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内13家三级医院的儿童药品短缺情况及原因等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各受访医院的药学部主任(或药品采购人员)和临床药师],并就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提出建议。结果:共发放问卷26份,回收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3家受访医院儿童专用药品在各自医院药品目录中的占比多数<5%;共有82个儿童专用药品品种(含医院制剂),主要的3类为中成药(35.37%)、呼吸系统用药(12.20%),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和肠内肠外营养药(10.98%)。在126种短缺儿童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神经系统用药和精神药物、消化系统用药短缺品种最多(均占8.73%)。在儿童药品的短缺原因方面,价格因素(38.10%)、厂家停产(32.54%)及未中标或无供应(13.49%)等为主要原因;价格在0.01~10.00元的低价药品短缺情况最为严重,占全部短缺品种的57.94%。受访者认为专科用药短缺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最大(38.46%),其次为解毒药(30.77%)和罕见病治疗药(15.38%)。结论:儿童专用药品在医院药品目录中占比很小,儿童药品短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且低价药品短缺情况尤其严重,儿童专科用药和解毒药的短缺被认为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较大。建议通过制定儿童专用药品保护性政策,改进药品流通环节,促进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加强儿童专用药品研发等措施保障儿童药品的供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全国5地区临床应用药品供应短缺情况,分析短缺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5地区16家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供应短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临床药品短缺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院与不当的招标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药品短缺影响特殊疾病的治疗及治疗的科学性。结论:必须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解决药品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生产企业视角下实证分析我国药品短缺原因,为保障短缺药品供应措施提供实证参考,以期从源头预防药品短缺。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对全国范围的65家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基于生产企业的视角对我国药品短缺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生产企业视角下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出厂价太低、生产原辅料短缺、药品销量下降、未通过新版GMP认证。结论:深入分析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前的政策基础,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缓解药品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用药依从情况,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38例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用药情况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用药治疗情况,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原因,并给予干预措施。结果本组研究对象治愈及好转292例,占86.4%,好转并出院30例,占8.9%,对照组4例要求出院,死亡4例(2.4%),2例死于合并肺部感染,1例死于合并支气管炎,1例死于并发脑疝。干预组和对照组Baahel指数和ruff-Meyer积分实验结束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II缶床上需要不断改善医疗各个环节.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工期的用药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员结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士高  李龙  罗京京  窦颖辉  王浩 《安徽医药》2016,20(12):2350-2352
通过对安徽省药品GMP检查员从性别、年龄、专业、学历、职称、从业年限、编制归属、工作岗位结构现状和选派以及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检查员的管理和职业化检查员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口服药品说明书中关于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的标注情况,探讨如何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方法收集我院361份口服西药说明书,按有无标注服药时间进行统计;46种缓控释及肠溶制剂按有无标注服药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361份药品说明书中,标注服药时间的143份,占全部品种的39.61%;46种缓控释及肠溶制剂中,标注服药方法的30种,占全部品种的65.22%。结论为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应规范药品说明书的书写,同时药师应善于归纳总结,做好用药指导,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与医疗费用消费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10例患者.根据其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将患者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组、医保组、公费医疗组(公医组)和自费组。对比4组患者的透析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农合组及自费组患者的文化水平及月收人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在首次透析时间上公医〈医保〈新农合〈自费,透析频率上公医〉医保〉新农合〉自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农合患者每月支付费用明显高于医保患者和公费医疗患者,自费患者每月支付费用明显高于其他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比,公医组〉医保组〉新农合组〉自费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新农合的应用及推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次数逐渐增多,农村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提升,相对自费患者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医保及公医患者仍有一定差距,经济压力较大,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医疗保障,给予农村血液透析患者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支持,关注自费患者,人人享有医疗保障,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促进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治疗的规范化、合理化,特别是为提高基层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河北省39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门诊或住院双相障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21份,回收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397例(76.5%)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分别为丙戊酸钠、碳酸锂和丙戊酸镁;455例(87.7%)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分别为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和阿立哌唑;89例(17.1%)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3.0%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54例(29.7%)患者接受苯二氮类药物治疗,47例(9.1%)患者辅以抗胆碱药物治疗,27例(5.2%)患者辅以β受体阻滞药治疗。双相障碍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428例(82.5%)患者联合2种以上精神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且抗抑郁药使用以联合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为主。住院患者心境稳定剂的使用与门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戊酸钠的使用频率低于门诊患者,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的使用频率高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门诊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要的方式;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比例较高,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抗抑郁药的使用以联合用药为主;心境稳定剂在住院与门诊的选择有所不同,且抗抑郁药门诊使用比例较高。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总体符合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推荐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古交矿区总医院屯兰分院药剂科参与5S管理后并且使用综合管理模式下观察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为后续科学、规范化管理医院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古交矿区总医院屯兰分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历100份,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5S参与强化管理后的药剂科综合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药品短缺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药品供应。方法对2012年药品出库单进行回顾性分析,追溯短缺药品采购计划时间、供应商交货时间,并结合供应商无法供货的情况说明,利用Excel对短缺药品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医疗机构药品短缺的外因与内因。结果 2012年调剂部门请领计划共46 862条,短缺药品1 423条,药品短缺率为3.0%,外因导致的药品短缺共计643次,占45.2%;内因导致的药品短缺780次,占54.8%。在导致药品短缺的外因中,价格倒挂占40.7%,居药品短缺外因之首,低价小品种及普药占外因导致的药品短缺的71.2%;药品短缺的内因中,控制库存占45.0%,排首位。结论如果药品定价合理,完善招标政策及药品供应链,加强短缺药品的预警与管理,可减少药品短缺状况。  相似文献   

18.
药房是医院药学服务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进程,目前基层医院药房建设仍未达到标准化,管理不规范、从事药学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临床用药安全。如何提高药学人员综合素质,把好药品质量关,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院药学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是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减少患者退药。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7~12月电脑中临床各病区的退药数据,对退药原因、退药种类、退药科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多为更改医嘱、患者出院或转科、电脑输入错误、药房缺药、患者拒用或死亡、药物不良反应;退药品种依次为抗感染药、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心血管系统药;退药科室中 ICU 和外科退药次数较多,ICU、呼吸科、消化科在退药金额上排名向前。结论医院临床各病区都存在一定的退药现象,需加强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潘晨婧  童迁  苏丹 《安徽医药》2024,28(2):411-417
目的 通过深入探析安徽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供应保障现状,分析应急药品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可获得性及短缺障碍因素,为完善我国应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思路。方法 2022年9―11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等,向安徽省171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实际回收150份问卷,除无效问卷及废卷,共139家医疗机构纳入研究。参考安徽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委员所在医疗机构的级别比例,其中三级医疗机构73家,二级医疗机构53家,一级医疗机构13家。比较该省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准备能力的差异,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完善应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结果 调研显示,在应急药品准备能力的三个方面,该省各级医疗机构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机构等级越高,应急药品准备能力越强,二级与一级医疗机构之间差距很小。该省应急药品短缺障碍因素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各级医疗机构来说,其中有7个应急药品短缺障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们分别是药品价格偏低、原材料短缺、药品市场需求量小、企业不愿意生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改造或未通过认证、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少、存在可替代的高价新药、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