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畏  陈晴  黄涛  黄晓秋  吴桂辉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0):1090-1095
目的 探讨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 +/CD8 +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病区住院的147例患者(包括63例单纯肺结核、60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和24例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分别为肺结核组、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四色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检测纳入的各组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及CD4 +/CD8 +比值,分析上述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96.000(377.500,823.250)个/μl和347.500(214.000,479.250)个/μl,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07,P=0.012;Z=-2.431,P=0.015)。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的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与CD4 +/CD8 +比值分别为195.500(137.250,278.750)个/μl和1.670(1.258,2.273),较肺结核患者的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92,P=0.058;Z=-0.546,P=0.585)。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和CD4 +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51.500(283.750,949.000)个/μl和295.500(134.250,461.750)个/μl,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Z=-2.460,P=0.014);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的CD8 +T淋巴细胞计数[185.000(92.000,366.250)个/μl]及CD4 +/CD8 +比值[1.455(1.018,2.128)]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分别为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15,P=0.188;Z=-1.429,P=0.153)。结论 随着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CD4 + T淋巴细胞计数的逐步降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更易播散至肺外;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 +/CD8 +比值在肺外结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对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方法 对11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白蛋白测定,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白蛋白相关性;同时,根据其CD4+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为免疫低下组62例和正常组57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低蛋白血症的影响。 结果 (1)所有纳入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516.6±266.1)×109/L]与CD3+ T淋巴细胞[(841.6±398.8)×109/L]、CD8+ T淋巴细胞[(261.0±142.6)×109/L]、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2.33±1.40)呈正相关(分别为r=0.883,P=0.000;r=0.579,P=0.000;r=0.365,P=0.000)。(2)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116,P=0.033)。(3)在免疫低下组中,肺部病灶范围达4个肺野以上者43例(占69.4%),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2例(占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5,P=0.001);免疫低下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33.9±5.5)g/L]明显低于正常组[(36.1±5.7)g/L](t=2.187,P=0.031)。 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中CD4+ T淋巴细胞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CD4+ T淋巴细胞低下肺结核患者,其病灶范围较广,容易并发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肝硬化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3±2.4)%,显著低于健康人组【(42.9±3.2)%,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6.4±3.2)%,显著高于健康人组【(32.9±4.2)%,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0.9±0.1),显著低于健康人组【(1.3±0.2),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计数的显著变化,可能也存在相应的免疫功能紊乱,系肝功能受损后的结果抑或是诱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2例AIH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进行T、B淋巴细胞亚群自噬相关检测,根据治疗情况、诊断类型、是否合并肝硬化及肝衰竭进行分组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AIH组CD4+T、CD8+T、CD19+B及CD4+CD25+T淋巴细胞自噬LC3B平均荧光强度(MFI)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以CD19+B淋巴细胞自噬LC3B MFI最显著。CD19+B淋巴细胞自噬MFI在未治疗组和治疗部分缓解组中高于治疗完全缓解组(P值分别为0....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差异,以及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4+/CD8+细胞比值差异。 结果病例组化疗前及后的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化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化疗前后病例组患者CD8+(%)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前后CD8+(%)对比,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治疗后,将病例组分为疾病控制组共90例(73.77%),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5例(20.49%),疾病稳定(SD)65例(53.28%);疾病进展(PD)32例(26.23%)。疾病控制组的年龄、性别与疾病进展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与疾病进展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控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著高于疾病进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和PD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AUC面积分别为:0.789、0.823、0.758。通过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CD3+(%)、CD4+(%)、CD4+/CD8+指标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CD3+(%)截止值为65.95(%)(敏感度=83.30%,特异性=78.60%,P=0.021),CD4+(%)截止值为39.81(%)(敏感度=87.30%,特异性=85.20%,P=0.034),CD4+/CD8+截止值为1.250(敏感度=81.20%,特异性=76.70%,P=0.017)。 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呈现紊乱状态。化疗治疗的效果可能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状态有关,提示肺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状态可能成为预测化疗临床效果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梅毒及其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感染苍白螺旋体(TP)梅毒患者中,单纯梅毒感染61例,TP合并CHB患者21例和TP合并CHC患者1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52.2±8.5)%、(40.3±5.7)%、(18.1±3.9)%、(12.4±3.7)%和(1.2±0.3),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69.1±7.6)%、(50.7±6.9)%、(20.6±4.7)%、(16.2±4.3)%和(1.9±0.5),P<0.05],而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2.4±7.3)%、(24.7±6.5)%和(8.7±1.5)%对(26.2±5.4)%、(21.8±6.2)%和(5.4±1.1)%,P<0.05];三组外周血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合并CHB组和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TP组(P<0.05),而TP合并CHB组和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TP组(P<0.05),TP合并CHB组与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梅毒患者存在显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合并CHB或合并CH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更明显,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持续低效血液透析滤过(SLED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25例和SLEDF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CVVH和SLE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4d血D-乳酸、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液净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D-乳酸、ET、DAO、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14d D 乳酸、ET和DAO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第8、14d均较同组治疗第4d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14d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第8、14d均较同组治疗第4d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d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第8、14d较第4d降低(P<0.05)。结论 SLEDF和CVVH改善SA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异常的作用相似,其中SLEDF操作方便,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和青少年AI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和青少年AIH患者42例和健康儿童和青少年5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 AIH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为53.1(42.5,57.8)%,显著高于健康人,而CD14+T细胞百分比为62.2(40.1,76.8)%,显著低于健康人,而两组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25.9(12.5,32.4)%对18.7(12.8,28.5)%,P>0.05);AIH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45RA、CD45RO、CCR3和CD28表达百分比分别为26.1(15.2,32.8)%、19.2(13.5,27.3)%、15.4(2.1,53.8)%和51.2(34.4,56.9)%,均显著高于健康人;AIH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45RA、CCR3和CD25表达百分比分别为18.0(14.1,26.8)%、1.2(0.5,3.2)%和0.6(0.3,7.8)%,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3.6(8.2,18.3)%、0.5(0.3,0.6)%和0.3(0.2,0.5)%, P<0.05],而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45RO表达百分比为2.7(2.3,4.8)%,显著低于健康人;AIH患者外周血CD14+T淋巴细胞表面CD45R0表达百分比为 34.7(16.3,57.8)%,显著低于健康人。结论 外周血CD4+、CD8+和CD14+T 细胞比例失衡及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异常与AIH患者发病或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常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3+CD4+T、CD3+CD8+T、CD3+CD4+ T/CD3+CD8+T、CD19+B、CD5+CD19+B、CD5+CD19+B/CD19+B细胞比率分别为(46.952±21.107)%、(33.288±11.308)%、(1.592±0.356)%、(13.510±5.536)%、(8.448±6.089)%、(0.776±0.652)%,均显著高于正常人[(64.739±7.615)%、(25.245±3.076)%、(1.421±0.178)%、(9.940±1.207)%、(2.840±0.915)%、(0.294±0.100)%,P<0.05];AIH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免疫球蛋白升高,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升高;AIH患者外周血CD3+CD4+T、CD3+CD8+T比率与肝功能指标ALT、AST或HAI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与ALP、γ-GT、TBIL、DBIL无相关性(P>0.05);B淋巴细胞亚群CD5+CD19+B细胞比率与肝功能指标中ALT、AST或HAI评分、血清lgG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与ALP、γ-GT、TBIL、DBIL、lgM、lgA无相关性(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1,TIM-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 056例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定义为重症肺结核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 000名轻症肺结核患者作为轻症肺结核组。比较两组患者TIM-1、TIM-3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检测并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TIM-3的mRNA水平;分析重症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IM-1、TIM-3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重症肺结核组CD8+、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CD4+水平低于轻症肺结核组(均P<0.001)。重症肺结核组TIM-1 mRNA和TIM-3 mRNA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均P<0.001)。死亡组CD8+、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存活组,CD4+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组患者TIM-1、TIM-3与CD4+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4和-0.211,P<0.05),而与CD8+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1和0.680,P<0.05)。结论 重症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体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异常以及TIM-1、TIM-3 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并纳入同期COPD对照组、结核对照组及常规对照组患者,比较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肺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并分析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肺功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吸烟史、肺功能、NK细胞表达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COPD合并结核患者SIL-2R、IL-6、IFN-γ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COPD患者(均P<0.05);患者FEV1水平与SIL-2R、TNF-α及IL-6水平呈负相关(r=-0.47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vMSP1-19重组蛋白对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别以PvMSP1-19重组蛋白和IL-2(刺激组)及IL-2(未刺激组)培养,培养第7d时刺激组细胞再用PvMSP1-19重组蛋白刺激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泌IL-4和IFN-γ的情况;并以CFSE标记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 在分泌IL-4的淋巴细胞中,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刺激组(8.04%)明显高于未刺激组(3.46%); 而分泌IFN-(的CD8+T细胞在刺激组(0.82%)与未刺激组(1.05%)间并无显著性差别。分泌IL-4和IFN-(的CD4+T细胞比例在刺激组(1.81%,0.19%)与未刺激组(1.89%,0.05%)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此外,CD8+T细胞的增殖指数刺激组(5.65%)也明显高于未刺激组(3.69%)。结论 PvMSP1-19重组蛋白能显著诱导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增殖和优先分泌IL-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EGFR-TKI单药,以及EGFR-TKI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采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间接受单药EGFR-TKI和EGFR-TKI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的NSCLC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据。 结果在患者EGFR-TKI耐药前,患者接受EGFR-TKI单药治疗后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3 T淋巴细胞数量较接受EGFR-TKI单药治疗之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接受EGFR-TKI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后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3 T淋巴细胞数量与EGFR-TKI单药治疗前相比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胸腺肽α1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EGFR-TKI对EGFR突变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免疫干预意义和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13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计数<410个/μl)和对照组(计数≥410个/μl);将CD4+T淋巴细胞减少患者根据是否行免疫干预治疗分为免疫干预组和非免疫干预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吸烟、饮酒、症状数目、治疗分类、合并疾病、耐药情况、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疗效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 结果: 213例肺结核患者中,61例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6%。疗效分析显示治疗2~4个月,免疫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为93.9%,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75.0%(χ2=4.320,P<0.05)。治疗5~7个月,免疫干预组病灶吸收率为51.5%,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25.0%(χ2=4.46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男性、年龄≥60岁、农民职业、文盲文化、症状数目≥4个、并发肺外结核、累及肺野4~6个、肺部空洞、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25×109/L、白蛋白<35g/L、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的构成比(77.0%、44.3%、36.1%、26.2%、36.1%、34.4%、77.0%、55.7%、45.9%、18.0%、68.9%、2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5%、11.2%、19.7%、10.5%、19.7%、21.1%、38.2%、40.8%、25.7%、5.3%、44.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42、29.060、10.095、13.650、6.290、4.165、26.342、3.929、8.274、8.738、10.137、16.80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OR=4.816,95%CI:1.650~14.052)、病变累及肺野4~6个(OR=3.669,95%CI:1.548~8.696)、血小板<125×109/L(OR=3.753,95%CI:1.069~13.173)、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OR=3.908,95%CI:1.394~10.954)。 结论: HIV阴性肺结核患者较易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干预治疗对提高患者疗效具有积极意义。高龄、肺部病变累及范围大、血小板减少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是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儿科收治的102例腹型HSP患儿并分为消化道出血组(n=104)和非消化道出血组n=128),对比两组H. pylori感染情况及H. pylori分型、肠道菌群、炎症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消化道出血组的Ⅰ型H. pylori感染率高于非消化道出血组(P<0.05);消化道出血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外周血CD4+、CD4+/CD8+水平低于非消化道出血组,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非消化道出血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Ⅰ型HP感染、双歧杆菌数量、血清TNF-α水平、外周血CD4+及CD4+/CD8+水平是腹型HSP患儿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P均<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及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与血清HBsAg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8年4月~2018年8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其中免疫耐受期20例,免疫清除期28例,非活动期20例,再活动期20例,另选择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健康人与免疫耐受期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6.1±3.5)%和(26.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清除期患者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40.1±4.7)%,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非活动期和再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3±2.2)%和(26.1±2.2)%,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外周血HBsAg低、中、高三组人群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0±7.5)%、(28.4±8.9)%和(33.2±8.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病毒长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而这种失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柴胡解毒汤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病毒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CHB患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CHB患者60例,被分为A组、B组和C组。给予A组服用柴胡解毒汤治疗,给予B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片,C组在B组基础上,服用柴胡解毒汤治疗。3组均观察12 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和血清IL-2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使用贝克曼库尔特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治疗12 m末,C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85.00%、80.00%和80.00%,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50.00%、65.00%和45.00%)或B组(分别为65.00%、55.00%和50.00%,P<0.05);C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5.2±9.6)%、(28.4±7.2)%和(1.1±0.3),与A组【分别为(57.5±8.7)%、(45.7±5.4)%和(1.8±0.6)】或B组【(55.7±6.3)%、(23.2±9.5)%和(0.9±0.1)】比,差异显著(P<0.05);C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为(25.3±4.1)%,显著低于B组[(28.7±4.3)%, P<0.05];C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与A组或B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清IL-2水平【(3.6±0.8) ng/mL】显著高于B组【(2.8±0.5) ng/mL,P<0.05】;A组CD4+T细胞增加与HBV DNA载量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5);C组CD3+T细胞增加、CD8+T细胞减少、NK细胞增加与HBV DNA载量减少呈正相关(P<0.05)。结论 柴胡解毒汤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失调,打破免疫耐受,恢复肝功能,提高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给予卡介苗(BCG)免疫治疗对结核病化疗效果和T细胞严群的影响。方法8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化疗开始同步加BCG治疗组;(2)化疗1月后加BCG治疗组;(3)单纯化疗对照组;(4)模型效果判断组。各组于实验开始接受结核杆菌(Mtb)攻毒;第1个月末处死模型效果判断组全部大鼠作病理学和结核杆菌细菌学检查,其他各组于第1个月末接受抗结核化疗,其中第1组化疗开始加用BCG治疗,第2组化疗1个月后加用BCG治疗。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各组大鼠于Mtb攻毒前和Mtb攻毒后1、2、3、5个月末的外周血中CD3+、CD4+、CD8+、DPT细胞含量,第2、5个月末加查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1)Mtb感染后1个月内1、3、4组各死亡2只大鼠,第2组死亡1只大鼠。化疗开始后4个月治疗期死亡率:化疗一开始即同步加BCG治疗组22.2%(4/18)高于化疗1月后加BCG治疗组(0/19),P<0.05;化疗对照组为5.6%(1/18),(2)结核病鼠表现为CD4/CD8比值(可伴CD4+细胞)降低、CD8+(可伴DP)细胞升高,P<0.05或P<0.01;这种改变可在化疗后1-2个月内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3)化疗开始同步加用BCG组治疗1个月时表现为T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8+、DP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或P<0.01;治疗2个月后CD3+、CD4+T细胞恢复到正常范围而仍保持CD8+、DPT细胞较高水平。(4)化疗1个月后再加用BCG组在加用BCG后表现为CD3+、CD4+细胞百分率不降低而CD8+、DP细胞升高。结论淋巴细胞总数显著升高而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是化疗开始同步加BCG治疗组第一个月死亡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DP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细胞。BCG作结核病的免疫治疗应在化疗1个月后开始。  相似文献   

19.
梁剑毅  卢志文  黄宪平  陈佐耀 《内科》2022,(2):172-175+219
目的 对比分析克唑替尼或吉非替尼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在采用GP方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采用GP方案治疗基础上联合克唑替尼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卡氏行为能力状况量表(KPS)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0 d,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吴茱萸热奄包对痔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指标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进行手术、术式均为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并外痔切除术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行针刺治疗;观察组术后同时进行针刺治疗和吴茱萸热奄包外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的检测。观察术后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排尿量及小腹胀满症状、小便通畅度、总有效率、导尿率、术后不同时间(首次自主排尿后及6、24、48 h)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更短,首次自主排尿量更多,小腹胀满症状评分、小便通畅度评分更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