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 男性,72岁。因“头面部外伤后头痛3d,伴呕吐数次”在2007年4月23日人院。3天前因酒后骑摩托车不慎摔伤头面部;第2天感头痛,呕吐胃内容物2次;第3天头痛和呕吐症状在直立体位时加重,而且出现智力减退。就诊时行头颅CT检查发现双侧硬膜下积液。诊断:双侧硬膜下积液,外伤性颅内压降低综合征。给予卧位、输液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后,头痛、  相似文献   

2.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 ASDH ) 治愈后同部位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 CSDH)病例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男,9岁,因外伤后头痛2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7 d入院。2个月前,与他人相撞,撞伤前额部,感头痛,前额部肿胀。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未予特殊处理,伤后一直感头痛,但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7 d前,感头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额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线偏移大约1 cm,右侧侧脑室压闭(图1A、1B)。遂转入我院。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7℃。发育  相似文献   

4.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上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因此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基本与蛛网膜颗粒在脑膜上的分布情况一致。脑膜瘤的成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部分病例与颅脑外伤有一定关系。我们报道1例与创伤密切相关的脑膜瘤病例: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资料男性,67岁。因发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3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不清,思维力、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明显减退;颈抵抗,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慢性血肿。初步诊断为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给予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入院2 h突发四肢抽搐,持续3~4 min,考虑癫痫发作,给予地西泮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2d伴四肢抽搐1次入院。3年前曾有头部外伤史,未予诊治。查体:体温:36.5℃、脉搏:6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5mmHg,GCS评分:15分,神清,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敏感,四肢肌力均为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囊性占位,周围伴蛋壳样钙化,中线明显右移,  相似文献   

7.
硬膜下积液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下积液(SFC)临床比较常见,多可自愈。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一般认为与轻度颅脑外伤有关,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治疗,疗效比较满意。而对于SFC演变成CSDH国内外仅有少数病例报道,近年来我科发现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65岁,平均36岁。 2.病程及体征:头部外伤9例中由SFC演变成CSDH时间为35d~4.5个月;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后2例,演变时间各为50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科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诊断、判断出血量;采用单侧或双侧钻孔、冲洗、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血肿腔引流量最少50M,最多450ml;头颅CT复查,90例(93.8%)仅见少量残存血肿(〈10ml);创腔积气2例;4例症状加重,CT示血肿量较大,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双侧血肿病例单侧钻孔的3例对侧血肿增多,行对侧钻孔引流。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最佳治疗方法,它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对老年患者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正确的操作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本组6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1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占18.4%。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常发生在保守治疗的轻微颅脑损伤并硬膜下积液病例中,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好发于中老年人。机化型CSDH(organized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OCSDH)血肿腔内混杂有条索状的分隔,血肿周围有增厚的包膜包裹,部分病例血肿腔内膜有钙化形成,有报道称之为"铠甲脑"。本文报道2018年3月收治的1例OCSDH。1病例资料91岁男性,因间断性头痛、头晕半年余,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周就诊。头部外伤史年余,当时无症状,未在意,无癫痫发作。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稍差,言语对答尚流利,左侧肢体肌力Ⅲ级,病理反射阴性。头颅CT表现  相似文献   

11.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早报道于1857年,是指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每年为1~2/100 000,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1]。大多数病人的年龄超过55岁。有1/4~1/2病人无明确的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机制、临床过程及机率。方法分析我院1990~2005年间所有收治的慢性硬膜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和相关资料。结果本组18.1%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伤后18~90d,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一部分是由慢性硬膜下积液演变而来,发病年龄有两极化趋势,致病方式常为颅脑损伤轻微或合并有减速损伤。  相似文献   

13.
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综合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治愈54例,明显好转3例,死亡1例,并发对侧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多为老年男性患者,大多无明显外伤史,颅骨钻孔引流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常因外伤轻微或记忆不清 ,受伤后可长时间无症状 ,且发病时症状各异而误诊。近 6年来本院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 80例 ,其中误诊 3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5例 ,女 5例。年龄 2 5~ 72岁 ,其中 6 0岁以下 12例 ,6 0岁以上 18例。发病至受伤时间最短 1个月 ,最长 18个月以上。一般多在伤后 6个月以内发病。发病后不能回忆外伤史者 10例。1.2 误诊疾病  (1)患者头部外伤后较长时间的反复慢性头痛 ,又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误诊为脑外伤综合征 6例。 (2 )老年患者因外伤史轻微或回忆不…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5年6月~1998年6月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共32例,均行床边引流,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26例,女6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6.2岁。其中50岁以上21例(65.6%),病程1~5个月。1.2 受伤原因 摔伤21例(65.6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98—01~2009—10共收治CDSH病人96例,行血肿钻孔引流术,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颅内血肿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在2004-07~2010-03共收治34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8例术后出现颅内血肿,经治疗恢复良好,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43~79岁,平均58.7岁;神志清楚~嗜睡,都有头晕、头痛症状,2例对侧肢体轻度偏瘫.分别于2~5个月间有轻度头部外伤史.CT均提示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线不同程度向对侧偏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合并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按传统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方式,行右侧颞部钻孔引流,术后3周血肿复发;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血肿无复发。结论 对于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需手术治疗,对于单纯硬膜下血肿,可行钻孔引流术;若合并囊内出血,建议开颅手术,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钻单孔冲洗引流术和钻双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采用钻单孔冲洗引流术,另一组采用钻双孔冲洗引流术。术后48~72h复查头颅CT,对颅内积气、蛛网膜损伤发生率、血肿复发率、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蛛网膜损伤发生率、血肿复发率、颅内积气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满意,钻单孔可取代钻双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