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头颈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资料,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术后情况。结果 176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存在动脉瘤(157经手术治疗),共计 201个动脉瘤,其中19例为多发动脉瘤。首次CTA明确诊断动脉瘤171例(196个),漏诊5例,阳性诊断率97.5%(196/201)。171例(196个)中颈内动脉瘤112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26例,基底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对照DSA再次重组首次漏诊的5例CTA图像,又发现动脉瘤2例,阳性诊断率提高至98.5%。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选择合理的后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与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术前评估与术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法三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intravenous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Ⅳ3D DSA)在脑血管中运用的临床可行性,并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对照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 对21例行VCTDSA的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患者同期行Ⅳ 3D DSA脑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剂从肘前静脉入路,行头部3D DSA,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Ⅳ 3D DSA检查中,2例失败,19例成功,20个动脉瘤夹均显示较清晰(其中1例有2个动脉瘤夹),12例清晰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7例因运动伪影干扰使载瘤动脉显示欠佳,大部分能较好地显示颅内主要大动脉,其中,图像质量Ⅱ级占10.5% (2/19),Ⅲ级占84.2%(16/19),Ⅳ级占5.3% (1/19);对应VCTDSA中,19例动脉瘤夹及载瘤动脉均清晰显示,图像质量Ⅰ级占36.8%(7/19),Ⅱ级占42.1% (8/19),Ⅲ级占21.1% (4/19).Ⅳ 3D DSA与VCTDSA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2,P<0.05).结论 Ⅳ 3D DSA临床可行,但图像质量不及VCTDSA.Ⅳ 3D DSA尚需优化成像参数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每例患者均行常规CTA及减影CTA(digital subtraction CTA,DSCTA)重建,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研究2种重建技术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结果 36例患者共计40个动脉瘤,经DSCTA检出动脉瘤40个,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经常规CTA检出动脉瘤37个,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5%和100%.2组后处理图像质量单项有序行乘列表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DS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结论 64层螺旋CT DSCTA可作为筛查及诊断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影CTA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血管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图像质量及重建时间。结果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图像质量,且重建时间短于常规CTA。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结论减影CTA去骨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质量优良,重建血管迅速,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减影CTA结合曲面重建(CPR)既能显示管腔又能有效的显示动脉管壁情况,弥补了DSA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减影CTA与常规CTA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减影CT血管造影(CTA)和常规CTA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34例经DSA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在术后10天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评价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减影CTA和常规CTA的图像质量. 结果 减影CTA显示瘤颈残余6例,漏诊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全,载瘤动脉狭窄2例.减影CTA对动脉瘤颈残留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100%,准确性为96.1%;对载瘤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常规CTA显示瘤颈残余5例,漏诊2例动脉瘤颈残余和误诊1例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常规CTA对动脉瘤颈残留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100%,准确性为94.4%;对载瘤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6.8%,准确性为97.1%. 结论 减影CTA检查准确性高,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简称减影和常规CTA)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65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61个,敏感性为93.8%。常规CTA检出动脉瘤54个,敏感性为83.1%。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以DSA为参考标准,评估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检测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病人,包括56例经CTA或DSA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DSACTA共发现58例66个动脉瘤,其中52例为单个动脉瘤,4例为两个动脉瘤,2例多发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mm,最大30mm。DSA检出60例68个动脉瘤,以DSA检出结果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97.1%,2例2个小动脉瘤漏诊,漏诊率2.9%。结论DSA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I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A减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减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拟诊颅内动脉瘤33例,图像分别运用A(经减影后)及B(常规)进行两次三维(3D)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重建(VR)。以手术或随访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两位放射科医生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A法检出动脉瘤36个(三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的关系清晰、确切。B法检出动脉瘤31个,漏检1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前交通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A法的检出率为100%,B法的检出率为86%。两者检出率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减影3D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优于常规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