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焦虑和抑郁的共患情况及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74例精神科门诊病人进行测验.结果 374人中抑郁和焦虑同时达到轻度以上的有198人(52.9%),单纯抑郁达到轻度以上的有91人(24.3%),单纯焦虑达到轻度以上的有23人(6.1%),抑郁焦虑未达到轻度标准的有62人(16.6%) (Pearsonx2=46.69 P<0.01);SDS、SAS总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8.83,24.62,P<0.001).在性别上女性SDS总均分高于男性(t=2.73,P<0.01),SAS总均分高于男性(t=2.48,P<0.05).在受教育程度上两量表总得分受教育程度低的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F=1.79,8.42,P<0.001);各年龄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F=0.414,0.398,P>0.05).结论 在以SDS、SAS为工具检测的病人中约有52.9%的病人同时具有焦虑和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母亲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50例患儿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母亲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母亲SDS、SA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1两组母亲干预前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2.82,2.99,3.31,3.71;P0.01);2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2.81,2.79;P0.01);3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67,2.32;P0.05),心理功能差异非常显著(t=2.89;P0.01)。结论 MR儿童母亲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MR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癌症晚期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观察比较家属在综合心理干预8周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5,P<0.001);干预组患者家属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45,P<0.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65岁以上老年人焦虑抑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北京市海淀区29个社区的2464名老年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老年人情绪问题的检出率为18.5%;2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焦虑情绪(χ2=16.157,P0.01)抑郁情绪(χ2=16.157,P0.01)发生率差异显著;3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焦虑情绪(F=9.132,P0.001)抑郁情绪(F=13.679,P0.001)得分差异显著,不同养老形势老年人抑郁情绪(F=11.90,P0.001)得分差异显著;4脑卒中、冠心病是老年人焦虑情绪(OR=1.9,OR=1.6)和抑郁情绪(OR=1.8,OR=1.4)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社区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比较突出,受年龄、养老形势、慢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心理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中重度烧伤患者早期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实施护理干预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对80例中重度烧伤成人患者,在入院1周内脱离危险后,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户籍、经济状况、付费类别和社会支持以及烧伤原因、程度和部位,对患者早期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21.050,21.118;P均<0.001);SAS与SDS显著正相关(r=0.548,P<0.001);多元回归分析,性别、户籍和烧伤程度3因子进入SAS逐步回归方程:y=68.28+9.09x1+5.036x2+3.497x3(F=48.916,P<0.001);烧伤部位、性别和烧伤程度3因子进入SDS逐步回归方程:y=85.651-8.995x1+2.905x2+2.037x3(F=153.055,P<0.001)。结论中重度烧伤成人患者在烧伤早期普遍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女性、重度、农村、头面部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治疗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正性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情志干预+常规康复治疗)各34例,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6.63,7.08,9.03,12.19;P0.01);2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负性情绪(NA)评分降低,正性情绪(PA)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6.13,-3.86,4.27;P0.01)。结论:中医情志治疗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及抑郁、焦虑情绪水平。方法:采集进行健康体检受检者的疾病史、生化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32例受检者中,MS组为374例,人群患病率为36.24%,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MS组与非M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92,10.71,4.13,15.07,8.97,4.38;P0.05);2MS组总体、不同性别的SAS、SDS评分均高于非MS组,有统计学意义(t=4.59,4.03,4.13,3.44,3.93,3.98;P0.05);3男性MS组中,符合MS诊断指标越多,SAS、SDS评分越高(F=17.14,24.33;P0.05),女性MS组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抑郁与5项MS诊断指标呈正相关(r=0.22,0.18,0.15,0.20,0.20;P0.05),焦虑与4项MS诊断指标呈正相关(r=0.24,0.20,0.17,0.19;P0.05)。结论:抑郁、焦虑情绪与MS密切相关,应定期监测,注重负性情绪的疏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的共患情况及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 S)对374例精神科门诊病人进行测验。结果 374人中抑郁和焦虑同时达到轻度以上的有198人(52.9%),单纯抑郁达到轻度以上的有91人(24.3%),单纯焦虑达到轻度以上的有23人(6.1%),抑郁焦虑未达到轻度标准的有62人(16.6%)(Pearsonχ2=46.69 P<0.01);SDS、SA S总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8.83,24.62,P<0.001)。在性别上女性SDS总均分高于男性(t=2.73,P<0.01),SA S总均分高于男性(t=2.48,P<0.05)。在受教育程度上两量表总得分受教育程度低的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F=1.79,8.42,P<0.001);各年龄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F=0.414,0.398,P>0.05)。结论在以SDS、SA S为工具检测的病人中约有52.9%的病人同时具有焦虑和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抑郁焦虑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将8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并分析抑郁、焦虑评分分值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肝肝硬化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2,13.018;P0.001);乙肝肝硬化组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8.55%、2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5.111;P0.05)。Child-Pugh A级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分值明显低于Child-Pugh B级患者和Child-Pugh C级患者,且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C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1,5.310;P0.01);Child-Pugh A级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8.75%、12.50%低于Child-Pugh C级的52.63%、42.11%(χ2=7.511,4.441;P0.05),但Child-Pugh A级和B级、Child-Pugh B级和C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6,0.473,3.125,3.420;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抑郁、焦虑评分分值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对维吾尔族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及现实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7名维吾尔族高三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维吾尔族高三女学生与男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3.902,20.358;P=0.001),女生高于男生。不同抑郁组之间父亲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有统计学差异(F=7.487,P=0.001;F=2.915,P=0.038;F=4.305,P=0.016);不同抑郁组之间母亲对高三学生的拒绝否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F=5.628,P0.01);不同焦虑组之间父亲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有统计学差异(F=6.858,P=0.002;F=9.924,P=0.001;F=4.017,P=0.02);不同焦虑组之间母亲对高三学生的拒绝与否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F=5.399,P=0.006)。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4.025)、父亲惩罚(or=1.158)、父亲过度保护(or=1.312)是高三学生是否抑郁的危险因素。女性(or=5.432)、父亲过度保护(or=1.442)是高三学生是否焦虑的危险因素,父亲情感温暖理解(or=0.927)是高三学生是否焦虑的保护因素。结论:维吾尔族高三学生女生抑郁,焦虑水平高于男生;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对维吾尔族高三学生产生抑郁、焦虑情绪有一定影响。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父母养育方式是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青光眼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调查,与国内常模相比较,并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结果青光眼患者的SCL-90中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症状因子、SAS和SDS的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32,2.26,2.43,2.41,2.35,2.12,2.10,2.59,2.63;P0.05),心理干预后,青光眼患者的SCL-90中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症状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39,2.35,2.31,2.52,2.56,2.20,2.28,2.48,2.50;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对其配偶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患者配偶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8例患者的配偶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障碍患者配偶在患者症状活跃期及缓解期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活跃期:t男SDS=3.14、t男SAS=2.85,P<0.05;t女SDS=4.80、t女SAS=4.57,P<0.01;缓解期:t男SDS=2.40、t男SAS=2.65,P<0.05;t女SDS=3.17,P<0.05;t女SAS=3.98,P<0.01),复发组患者配偶评分显著高于首发组(tSDS=2.14、tSAS=1.89,P<0.05),稳定的经济来源也是影响精神障碍患者配偶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tSAS=2.77、P<0.05)。结论精神障碍患者配偶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对患者康复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焦虑抑郁情绪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个体情绪状态及人格特征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疲劳综合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EPQ量表测评心理状况,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292名职业驾驶员中76例(26.0%)存在疲劳综合征症状,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χ2=6.028,P0.05);105例(36.0%)存在焦虑情绪,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8.652,P0.05);72例(24.7%)存在抑郁情绪,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χ2=2.826,P0.05);分析疲劳综合征、焦虑抑郁情绪与EPQ的关系发现,分量表中N分呈正相关关系、抑郁情绪与E分呈正相关关系(r=0.711,P0.05);焦虑、抑郁情绪与P、L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汽车驾驶员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与其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所伴发躯体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联合音乐治疗(音疗组,n=40)或单一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n=40)。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4周末,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疼痛、抑郁、焦虑的严重程度。结果①音疗组、对照组治疗后2、4周末时,SDS、SA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3.517~5.664,P均0.001);治疗后4周末时,两组VAS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t=3.507、2.158,P0.01、0.05);②音疗组治疗4周末的VAS、SAS评分的变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2.458,P均0.05);③音疗组、对照组的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4周末VAS评分,与SDS、SAS评分均正相关(r=0.329~0.464,P0.05~0.01);2周末的VAS评分变化值与SDS评分变化值正相关(r=0.408、0.343,P0.05);4周末的VAS评分变化值与SAS评分变化值正相关(r=0.484、0.395,P0.01、0.05)。结论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伴发的躯体疼痛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特区内公立医院的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采用工作生活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比较分析SAS、SDS标准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计抽取1423名医务人员,SAS、SDS标准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常模(P<0.01),护士组SAS、SDS得分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经常遭遇患者方暴力(言语或行为)、躯体健康自评因素对大部分医务人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有贡献,不同性别职业分组内有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结论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较国内普通人群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其中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负荷重于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成因各自不同,躯体健康状况和遭遇患者方的暴力性言语和行为是造成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前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胆囊炎患者65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其焦虑抑郁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65名行LC的胆囊炎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26.2%;男性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4.7%,显著低于女性患者35.3%(χ2=4.84,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与非焦虑/抑郁患者在性别(OR=1.709)、文化程度(OR=1.436)、病程(OR=1.889)、职业(OR=1.924)、经济收入(OR=2.018)、家庭支持(OR=2.465)、伴随疾病(OR=1.587)、医疗费用支付情况(OR=2.076)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1.99)、病程(OR=1.71)是腹腔镜术前焦虑/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27)、经济收入(OR=-0.32)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为低下,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及抗抑郁治疗对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校三年级456名文、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26人)和对照组(230人)。两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前组开展以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恋爱的心理健康、应急与心理健康、心理防御的措施、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等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后组不参加心理健康月教育。两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评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总样本焦虑和抑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42%、16.72%。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194,3.615;P〈005),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X2=9.353,5.802;P〈0.05)。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当前研究生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177名某医科大学研究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研究生中,19人(10.7%)睡眠质量状况差;53人(30.5%)呈焦虑状态;51人(29.1%)呈抑郁状态.PSQI指数与焦虑呈正相关(r=0.31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E(x2=4.543,OR=4.366,P=0.033)和日间功能G(χ2=9.388,OR=2.363,P=0.002)是导致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研究生的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相关,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睡眠质量的干预,改善研究生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患沟通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干预效应.方法 研究对象80例,在完善常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包括: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延伸性沟通.并且在干预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系统沟通干预后6个月,再次采用上述3种量表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测评数据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前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t=9.374,8.910;P <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自身干预前后比较(t =6.020,7.502;P <0.001),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系统沟通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②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结果比较(t=5.047,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明显减轻.结论 对终末期肾衰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可满足患者需要,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