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通过裂口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导致血壁分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延伸剥离.AD是一种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的主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易致命的急症之一,可并发心包填塞、急性左心衰竭、休克,甚至猝死,预后极为严重.未经治疗的急性期AD病人,发病于第1个24 h内病死率高达21%,半数以上1周内死亡;约70%在2周内死亡;90%在1月内死亡.及时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本院成功治疗以髂动脉闭塞及腰痛为临床表现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主动脉夹层(AD)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口进入中层,使主动脉壁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疾病。AD起病急,进展快,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未及时诊治,患者发病48h内,病死率以每小时增加1%的速度增长,一周时达到70%,三个月可高达90%。因此对AD及时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近几年AD的诊断学方面进展迅速,下面重点就此做一综述。概述流行病学据国外报道,AD的发病率约为每年每百万人中5~30例[1~2]。在急诊因胸背痛就诊的患者中,AD占0.5%。IRAD(the International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研究显示,男女发病比例…  相似文献   

3.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若不能及时诊治,24 h内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50%在48 h内死亡,90%在一周内死亡。其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脑梗死、心肌梗死和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率约0.05‰~0.03‰,男性发病率是女性2~3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改善,近年来AD的患病率及检出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然而,AD的发病机制尚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液渗人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心血管危重症,近年其发病率及确诊病例逐渐增多,如未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4以上患者在发病24h内死亡,半数以上1周内死亡,3/4以上1个月内死亡。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分离(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未经治疗的病人约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2%,65~73%于2周内死亡,90%于3个月内死亡[1]。基本病变为主动脉壁中层变性坏死,内膜撕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持续性撕裂样或搏动性疼痛。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氏综合征、外伤和手术等。现将我科对近年来收治的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6.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最常见的严重主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5~30)例/10万人,在美国每年约有1万例[1]。我国尚缺乏有说服力的发病率资料,但由于高血压控制率低,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美国。AD是一种高病死率疾病,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48 h内平均每小时病死率增加1%[2],2周内病死率为80%。不同类型的患者病死率稍有差别,其中Stanford A型(A型)患者约2/3在急性期内死于夹层破裂或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多数患者死于发病后的早期,5年生存率约19%[3]。然而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未经治疗的急性AD患者50%死于48h,70%的患者死于二周内,90%于一年内死亡。我科曾发生一例AD支架术后并发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及肺栓塞,经抢救成功挽救。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多数病例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1]。夹层撕裂是一个动态过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我院1994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AD 18例。现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超声心动图、增强螺旋CT、核磁共振(MRI)确诊的AD住院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4~79岁(平均55·5±6·5岁)。急性期(发病后2周内)14例,慢性期(发病超过2周)4例。按Debakey法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病变,预后极差。如未经治疗,24h内死亡约占33%,48h内死亡约占50%,1周内死亡约占80%。约75%死于主动脉破裂。西方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约0,2%~0.8%。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逐年增高,而主动脉夹层诊断率随医疗条件改善也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和外周血标志物测定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胸痛患者的常见病因,也是导致急性胸痛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为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临床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既往对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较为深入,但往往低估了主动脉夹层(AD)和肺动脉栓塞(PE)的发病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界对PE和AD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根据2006AHA大会上的报告,AD的年发病率约25~30/百万。AD的发病急、病情严重。据文献报告,未经处理的AD早期病死率约每小时1%~2%,AD在急诊室的漏诊率可高达50%,而且有25%的主动脉夹层诊断是通过死后尸体解剖才明确的。…  相似文献   

11.
生伟  池一凡 《心脏杂志》2007,19(4):491-49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预后凶险,急性主动脉夹层48 h内因动脉瘤破裂或急性心脏压塞等,致死率高达36%~72%,2周内病死率为57%~89%。而在慢性期因破裂致死者明显降低,但起病半年内仍有90%的患者死于动脉夹层破裂[1]。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AD的年发病率平均为0.5~1万/10万[2],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的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式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及死亡率高。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AD是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开展的一项微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救治率,改善预后。方法对67例A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病因:高血压占81.0%,马凡综合征占10.5%,临床表现:90%患者为剧烈胸痛,5%无疼痛的表现。56.4%需4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内科药物治疗34例,好转27例,死亡7例;外科大血管手术治疗17例,死亡1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16例,无1例死亡。结论高血压和马凡综合征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但仍以突发剧烈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多种影像学检查结合有助于病情综合评估;药物治疗中血压控制多需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我院2007年8月~2011年8月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72例(63.16%),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42例(36.84%),平均年龄(59.41±12.59)岁,男女性别比2.8: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5.4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史(OR=11.156,P〈0.001)和入院舒张压偏低(OR=6.146,P=0.013)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知晓患有高血压(OR=0.230,P=0.021)和手术或介入(OR=0.066,P=0.002)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史和入院舒张压偏低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知晓患有高血压和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或腔内介入隔绝术为独立的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1].本病少见,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口中5~10例,但AD起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24h内死亡率高达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2].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并制定出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我科收治12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的带膜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根据不同易患因素的研究,估计年发病率在每百万人口5~30人之间,男性高于女性[1].若急性夹层发生后不进行治疗,48小时内死亡率约36%~72%,一周内死亡率达到62%~9l%,即使在院内治疗,其平均死亡率也高达27.4%.夹层若累及重要血管分支引起脏器缺血,其死亡率将会更高[1,2].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生率是破裂性主动脉瘤的2倍,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男性易患.如不予以治疗,早期病死率高达每小时1%[1];及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和手术等治疗,生存率可大为提高,病死率降为18%~27%[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17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期(48小时)死亡1例(5%),2周内死亡3例(75%),治愈2例(11%).结论:主动脉夹层瘤死亡率高风险高,严密观察和控制血压至关重要,护理必须到位.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又名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内膜剥离。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36%~72%的人在发病后48h内死亡,62%~91%的病人死于发病后1周,90%3个月内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治疗方法是切除病变扩张段主动脉,置换人造血管既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由于其创伤大,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等缺点使临床开展受到限制。近年来开展的经股动脉带膜支架植入术(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免开胸、手术时间短、痛苦小、疗效明确、术后恢复快、病死率低等优点。本文对长治市人民医院1例主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发生与高血压(HBP)的关系,伴有和不伴有HBP的AD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措施对AD预后的影响.方法资料来自1992年1月-2002年10月南方医院住院确诊的AD病人53例,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病史,首发症状,伴发和不伴发HBP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水平以及死亡情况,同时分析药物,手术和血管内支架三种不同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剧烈胸痛是大多数AD病人的第一症状,高血压患者AD的发生率(41/53)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12/53)(\%P\%<0.01),血压改变以收缩压和平均压的增高明显(\%P\%<0.05和\%P\%<0.05),有高血压的AD患者早期死亡为22%,晚期死亡率为0%,而非高血压的AD病人早期死亡率为17%,晚期死亡率为12%;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0.3%(26/37),死亡率29.7%(11/37),手术治疗组有效率44.4%(4/9),治愈率33.3%(3/9),死亡率55.6%(5/9);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治愈率100%(5/5),死亡率为0%.结论主动脉夹层易发生在有HBP的患者,其发生的危险性与收缩压的关系比较密切,有HBP的AD患者早期死亡率高,而非HBP的AD患者死亡发生比较晚,HBP患者易发AD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壁的"重塑",以及血管壁结缔组织成分基因表达的变异所致,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应急措施和基础治疗,血管内支架治愈率高,安全度大,有条件者应作为首选,外科手术可作为补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主动脉夹层(AD)一旦破裂可导致患者迅速致死,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主动脉壁间血肿(IMH),同属于主动脉综合征,却较少提及[1].事实上,主动脉IMH稍有不慎便可进展为主动脉破裂,可能比AD更加凶险.IMH是指血肿位于主动脉管壁内,没有内膜撕裂口,是AD的一种特殊类型或典型AD的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