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对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90例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电针组、刺络拔罐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传统电针、刺络拔罐、刺络拔罐联合传统电针3种疗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定(FMA)评分和肌电图H反射最大H波与M波比(Hmax/Mmax)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传统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0.0%,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为100.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刺络拔罐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电针组(P0.05)。3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刺络拔罐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传统电针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刺络拔罐组(P0.05)。3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Hmax/Mmax比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刺络拔罐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Hmax/Mmax比值优于传统电针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疗效显著,刺络拔罐能有效降低肌张力,刺络拔罐联合传统电针能更好改善上肢的自主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毫火针治疗3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观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毫火针治疗,治疗前分别记录各患者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分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肩关节及手)评分,治疗4周后再次记录各患者MAS量表及NDS量表(肩关节及手)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MAS及N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毫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可降低患者MAS及NDS(肩关节及手)评分,改善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冲击波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剪切波速度(SWV),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MAS分级、患侧上肢肌群SWV、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冲击波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中频脉冲电疗治疗,研究组采用羌活胜湿汤加减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及颈椎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两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羌活胜湿汤加减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分别联合火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火针组与电针组各41例,火针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火针疗法,电针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电针疗法,连续治疗8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痉挛分级,并根据痉挛分级情况判定疗效,同时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火针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97.56%,电针组为92.68%,但两组MAS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FMA评分中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火针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 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火针组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与电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治疗,对改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均有积极意义,但火针疗法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躯体功能恢复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情况,拍X线片评定肩关节半脱位程度。结果共有62例完成了研究(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治疗后2组FMA、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肩关节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火针经筋疗法治疗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的有效性。方法将60名脑梗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应用基础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常规针刺组采用石氏醒脑开窍法穴位针刺,常规针刺+火针组加用火针点刺手三阴经筋阳性反应点,治疗4周后,观察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上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常规针刺+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经筋疗法可改善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程度以及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冯文锋  冼超俊  袁佳  麦方永 《河南中医》2020,40(8):1281-128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rESWT)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腓肠肌痉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ESWT组、电针联合rESWT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rESWT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ESWT治疗,电针联合rESWT组在rESWT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肌电图Hmax/Mmax值。结果:rESWT组、电针联合rESWT组PROM高于对照组,且电针联合rESWT组PROM高于rES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rESWT组MAS评分和Hmax/Mmax值低于对照组、rES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能改善患者PROM、MAS评分和Hmax/Mmax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足太阳经筋燔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筋局部阳性反应点经筋燔刺法进行治疗,传统针刺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火针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对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MAS)、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时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 P﹤0.05);且治疗组在4周时的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燔刺法联合传统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缓解足内翻,纠正下肢不良姿势,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10.
洪东方  李斌  李帅帅 《新中医》2021,53(18):142-145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 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 例。2 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Bobath 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治疗4 周后,观察2 组临床疗效,并对2 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改良Ashworth 量表(MAS)、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dl 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上肢FMA、BI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改善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戴梦圆  周敏亚  吴李秀  俞坤强  徐日 《新中医》2021,53(11):124-127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三位一体肌肉激活术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恢复期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三位一体肌肉激活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踝关节活动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研究组PROM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研究组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2组胫神经H波最大波幅及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胫神经Hmax/Mmax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蜡疗、火针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30例)、火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蜡疗配合火针组MAS评分低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1);蜡疗组FMA评分高于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蜡疗组的83.3%和火针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优于单纯蜡疗、单纯火针。  相似文献   

13.
何燕 《中医康复》2022,13(1):34-37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敷联合中频电疗对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冻结肩病例,随机分为温通膏组、中频组,联合组。温通膏组使用温通膏外敷患者患处,中频组使用中频电疗,联合组则同时给予温通膏外敷及中频电疗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1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中的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并于3个月后随访患者,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明显优于温通膏组及中频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其它两组。结论:温通膏联合中频电疗可以有效缓解冻结肩患者的疼痛,改善活动度,临床效果较单独使用温通膏外敷或中频电疗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36例予单纯针刺拮抗肌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5次,休息2 d,每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0.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对于降低患者肌张力、增加肌力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针刺拮抗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ESWT)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针刺组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3周。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SWT治疗,每3 d 1次,每周2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UFMA)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并根据MAS分级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针刺组(P0.05);2组UFMA评分、MBI评分以及MEP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均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针刺组的8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ESWT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优于单用针刺疗法,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唐毅  郑全成  黄建福  陈颖 《河北中医》2023,(2):276-278+282
目的 观察经筋触骨针法配合手部运动治疗卒中后手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卒中后手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2例予经筋触骨针法配合手部运动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 2组治疗1、3个月MAS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1、3个月上肢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1、3个月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1、3个月IEMG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经筋触骨针法配合手部运动治疗卒中后手痉挛,可明显改善手痉挛程度,提高手腕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I量表评分及上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max/Mmax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与治疗组相同的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时,两组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FMA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及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能有效降低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改善上肢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度,提高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上肢智能反馈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中风患者上肢痉挛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B组只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治疗前后MAS、F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前MAS、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AS、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与徒手冲击疗法治疗均可降低中风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但结合徒手冲击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该疗法见效快、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评价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Barthel指数(BI)及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对所测得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下肢改良Ashworth分级、CSI评分及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max/Mmax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Hmax/Mmax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可以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