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镇痛治疗急性腰痛的疗效,寻找治疗方便、疗效显著的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骨伤科门(急)诊就诊的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8例,采用针刺腰痛点、后溪穴的方法,治疗后即刻评估疗效。结果本研究中,患者痊愈率47.1%,有效率50%,无效率2.9%,总有效率为97.1%,优良率86.8%。结论针刺镇痛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经济方便,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 荣远明(广西中医学院) 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的淋证、腰痛、癃闭等病范畴。一般急性膀胱炎(下尿路感染)和急性肾盂肾炎以及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的阶段(上尿路感染)多按湿热淋证、湿热腰痛、湿热癃闭辨治。尿路感染的急性期主要是湿热为患、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之气化受阻所致。临床上以小便频、急、热痛(急性膀胱炎)、或更见腰痛、发热恶寒、全身不适(急性肾盂肾炎)为主症。故此,应用清热利湿解毒之法治之疗效很好。笔者在临床上对其  相似文献   

3.
正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可达18.3%,其中非特异性下腰痛是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最常见形式。大部分急性NLBP在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会发展为慢性NLBP,长期的下腰痛会导致患者身体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在全球  相似文献   

4.
下腰痛(LBP)是指腰部胀痛伴活动受限,伴或不伴有下肢疼痛,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无神经根受累等症状的病症[1],广义上包括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三横突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等各种急慢性腰痛[2]。LBP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腰痹病"的范畴。近年来,下腰痛发病率逐年升高,80%~85%的成人在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非特异性下腰痛[3]。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组(综合组)、沈氏芒针治疗组(芒针组)和推拿带脉治疗组(推拿组)各32例,观察3组对该疾病影响。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每周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综合组疗效尤为显著(93.75%),芒针组次之(87.50%),推拿带脉组相对欠佳(56.25%)。结论: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6.
林连兵 《新中医》2020,52(4):145-147
目的:观察推拿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纳入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肝肾亏虚证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理筋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评定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症状及体征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估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直腿抬高试验、疼痛和麻木,膝、跟腱反射,行走、压痛、生活及工作能力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JOA腰痛评估量表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与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和总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推拿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可有效增强脊柱功能,恢复脊椎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减轻腰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探讨推拿缓解慢性下腰痛的即时镇痛效应。方法:前瞻性收集20例慢性下腰痛受试者接受推拿治疗,在治疗前后即刻分别进行静息态BOLD fMRI检查。同时募集20例性别年龄匹配健康志愿者,比较慢性下腰痛受试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志愿者低频振幅值(ALFF)的差异,并将ALFF值与各项临床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下腰痛受试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为(53.25±14.26)分,(30.10±12.73)分,治疗后分别为(31.00±10.71)分,(21.45±9.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下腰痛受试者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出现右侧后扣带回、额上回ALFF值的升高及左侧辅助运动区ALFF值的降低。治疗后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右侧楔前叶脑功能活动减低。推拿治疗后与之前比较,慢性下腰痛受试者小脑后叶ALFF值升高,两侧额中回、右侧扣带回、右侧角回ALFF值减低。在慢性下腰痛受试者治疗前后的配对t检验中,右侧额中回的ALFF值与VAS和ODI变化率负相关。结论:推拿的即时镇痛效应体现在纠正疼痛矩阵相关脑区的异常改变,同时又引起认知相关区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下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疼痛明显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笔者采用自拟腰痛方治疗慢性下腰痛(ModicI型)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1)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下腰痛患者,符合《实用骨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2)核磁共振检查确定属  相似文献   

9.
苏志超  杜鑫  闫华琼  卢燚  赵娜  李华南 《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36-1141
[目的]比较腹部推拿和氟西汀治疗慢性下腰痛伴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下腰痛伴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西汀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28 d后及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的VAS、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28 d后及随访6个月时SDS评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治疗14、28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随访6个月时SD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P0.01)。[结论]腹部推拿组比氟西汀组能更好缓解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而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上近期治疗效果上两种治疗手段效果相当,腹部推拿组的远期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1)。结论:针刺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3 d给予中医运动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对比两组下腰痛疼痛评分(感觉疼痛和运动疼痛)、下腰痛失能(RMDQ评分和ODI评分)、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的改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觉疼痛评分和运动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MDQ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非特异性慢性腰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痛,改善患者腰椎曲度,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6,(3)
目的评价腰痛宁胶囊(马钱子粉、土鳖虫、川牛膝等)改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瘀阻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入选病例数160例,其中实验组80例,服用腰痛宁胶囊;对照组80例,使用伤湿祛痛膏,连续用药14 d(即1个疗程)。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疾病疗效显进率、疼痛改善、疼痛尺改善的非劣效性检验分析显示,实验组均非劣效于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5例(3.14%)6例次(3.77%),其中对照组3例(3.75%)3例次(3.75%),实验组2例(2.53%)3例次(3.80%),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结论腰痛宁胶囊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时具较好的疗效。与对照药伤湿祛痛膏相比,其疗效与安全性相当,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悬吊牵引下应用蛇形运动推拿手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5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悬吊牵引下应用蛇形运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4%(36/3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8.38%(29/3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牵引下应用蛇形运动推拿手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疗效确切,可减轻腰部疼痛,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腰痛之一。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局部封闭、腰背肌锻炼及中医手法按摩相结合等方法治疗本病 1 0 0余例 ,现就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浅述 ,仅供同行参考。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临床表现 :患者有慢性腰痛病史 ,疾病时轻时重 ,弯腰工作时间过长后直腰困难。有个别患者因轻微外力即可造成扭伤 ,引起急性腰痛 ,甚者生活不能自理。体征 :1表现为慢性腰痛时 ,腰部活动不受限 ,急性腰痛时 ,则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两侧腰肌保护性痉挛。 2双侧第三腰椎横突顶端压痛明显 ,一侧压痛重 ,一侧压痛较轻。3在压痛点可摸…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用眼针疗法治疗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骨增生导致之腰痛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我们在临床中观察治疗120例,其中急性腰痛症56例,慢性腰痛症64例;男性66人,女性54人;慢性腰痛病程多在1~3年之间。针刺与配穴方法以双眼下焦区为主穴,急性腰痛配双眼肝胆区穴;慢性腰痛配双眼上焦区和肾区穴。施术时,可用特制眼针在眼球周围,眼眶边缘0.66厘米处沿皮下按辨证先后取穴,轻轻刺入。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配合肢体运动。  相似文献   

16.
慢性腰肌劳损为多发病、常见病,是慢性腰背痛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腰肌劳损属“下腰痛”范畴,下腰痛发病人群广,我国80%的成年人有下腰痛病史[2]。国外研究表明,有1%~2%的下腰痛患者最终致残[3]。临床以腰痛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多数由慢性腰肌劳损引起。笔者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结论: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70%,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能明显缓解不适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施行肌内效贴后症状及功能讹恢复情况,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患者3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均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则在针灸完毕后给予肌内效贴贴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随访12周后观察VA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照组VAS、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12周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疼痛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急性腰扭伤是由于不良姿势弯腰用力活动导致腰骶部软组织损伤。腰痛多为一侧,重者难于坐、立、行走,轻者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慢性腰扭伤又称慢性腰肌劳损,是由急性腰扭伤或腰部外伤未获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造成的。腰痛多为酸麻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近年来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急慢性腰扭伤,疗效显著,现报  相似文献   

20.
正腰痛是骨科门诊就诊的常见症状,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腰痛的病史,有轻有重,有急性、慢性,其中急性腰痛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及工作,因此尽快治好急性腰痛患者是临床医师的职责。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是急性腰痛的原因之一,使患者活动受限,甚至必须卧床,有时容易误诊。治疗时一般采取卧床及口服非甾体药物和理疗,治疗时间长,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