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贝尔征等~([1])。目前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劳累后起病。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数据显示该病的年发病率为11. 5~53. 3/10万人~([2])。该病的发病与疱疹病毒侵犯以及面神经水肿紧密有关,临床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以及维生素等药物~([3]),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其疗效仍欠理想~([4])。研究显示疾病早期配合超短波、红外线疗法以及面部功能锻炼,可以减轻神经受压,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性面瘫是因面神经运动纤维病变而致的面部瘫痪,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面部肌肉麻痹性神经系统疾病~([1])。主要表现为患病一侧面部上下的表情肌(不包括有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肌)均瘫痪,属于迟缓性麻痹~([2])。从中医角度来讲,多为面部经络受外邪侵袭,而致经络淤阻,气血不通,经脉失养,不能濡养面部经络而致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针灸学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中医亦称"口僻""口眼?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诸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发病~([1])。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8例面瘫患者,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18  相似文献   

5.
正面神经炎又称为Bell麻痹,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一侧额纹的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平坦,口角歪斜,面部被牵向健侧,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时明显。面神经麻痹通常在起病后1~2周内开始恢复,大约80%的患者在1~2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1/3的患者为部分麻痹,2/3为完全麻痹,后者约有16%不能恢复~([1])。面神经炎属中医"口眼歪斜"、"口辟"范畴。《灵枢·筋经》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为面部一侧表情肌运动丧失而出现口眼歪斜。中医则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于濡养,纵缓不收所致。近几年来,我科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4例,疗效较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以季 《河北中医》2005,27(11):875-87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贝尔麻痹,其病因主要为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乃为面神经被病毒感染后肿胀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轴突骨髓鞘变性,而致面瘫后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丧失。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血虚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脉络,血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现将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源远流长,《灵枢·经筋》中就有对本病的描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本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口眼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相当于西医学的面神经麻痹~([1])。但是,对本病何时介入针灸治疗较为合适,目前临床仍有分歧。因此,笔者进行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病分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两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炎所致,系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中枢性等神经麻痹为脑部疾病所致,仅限于下面部表情肌(口角歪斜,鼻唇平坦)麻痹,而上面部表情肌运动(闭眼、皱额、蹙眉)则正常,且多伴有肢体瘫痪,二者均...  相似文献   

10.
正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证,俗称为"吊线风",多指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多见一侧面部发病,偶见双侧一重一轻型。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方法~([1]),简述如下。1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发生常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  相似文献   

11.
正面瘫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西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1])。西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感染、肿瘤、神经源性等多种因素导致面部神经痉挛、麻痹,从而形引起面部肌肉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和美观,故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作为面瘫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近年用平刺结合震颤法治疗面瘫20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傅如华  王彤  张惠如 《河北中医》2006,28(8):581-58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又称为口眼歪斜,是由于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面以致肌肉松缓不收而发。现代医学则认为本病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而致病,2004-03~2006-03  相似文献   

13.
黄自平 《新中医》1994,26(10):34-34
针灸、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黄自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急性周围神经疾病。祖国医学称为口眼蜗斜、歪嘴风、面瘫等。本病发作与季节无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岁~30岁为多见,大部分患者是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外...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本病针灸临床极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临床中我们采用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其中单纯性面神经麻痹4例,Bell氏现象18例,Hunt氏综合征4例。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15.
李俊亮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43-43,5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本病发病急速,其病因多与感冒、着凉及头面部受风吹拂有关。其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口眼歪斜、流泪、不能鼓颊、示齿等症状。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其病程分期辨证施治周围面神经麻痹病人48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约占面神经麻痹的70%-75%。西医学认为本病与冷空气刺激有关,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会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本病起病突然,少数患者可于起病前数日有耳后或耳下部疼痛,面部发紧感,其临床表现为患侧不能皱额、抬眉、闭眼、鼓腮、  相似文献   

17.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面瘫。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缺血水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1]。笔者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气虚机表不固,风邪乘  相似文献   

18.
伍丽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86-686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故又称“口眼歪斜”。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也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侧,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口僻”,多由卫气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气血运行障碍,肌肉拘急纵缓而致。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骨质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一旦有缺血、水肿则可导致面神经受压,而致本病。本病是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水肿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正>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较常见的疾病,起病突然,与病毒感染和中毒有关,为面神经乳突管部发生水肿、非化脓性炎症反应,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以面部一侧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前额皱纹消失、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扩大等)为典型特征~([1])。本文采用中药正(口呙)方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面神经麻痹6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