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下减少血糖波动后,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仅要以控制整体血糖为目标,而且要以减少血糖波动为目标,通过严密的血糖监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全面精细地控制病人的血糖,避免血糖频繁波动,从而预防或减少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收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检测踝肱指数(ABI)、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CGMSSoftware3.0对CGM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依据ABI值分为低ABI组和ABI正常组;依据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依据MAGE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MAGE高是导致患者ABI降低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低ABI组MAGE(4.95±0.23)mmol/L,显著高于ABI正常组(3.05±0.14)mmol/L(P〈0.01)。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HbAlC及MAGE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尿白蛋白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MAAU组MAGE(5.61±1.13)mmol/L,MIAU组MAGE(4.81±0.69)mmol/L,均显著高于NAU组(2.80±0.87)mmol/L(P〈0.01)。MAGE升高组的低ABI、MAAU及MIAU发生率均高于MAGE正常组(分别为61.9%VS29.3%,35.7%VS7.3%,33.3%VS14.6%,P〈0.01)。年龄大、病程长、HbAlC高是导致MAGE升高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其中ISI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以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血压、血脂、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者与合并肾病并发症患者比较,其病程、年龄和血糖波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职0.05)。(2)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血糖波动系数、舒张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34、3.17、0.961(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8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并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酸等生化指标,根据血糖波动系数(BGFC)分为3组(A组BGFC≤1.5,B组1.5〈BGFC〈3,C组BGFC≥3.0),分析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各组患者葡萄糖平均值、空腹血糖平均值、高血糖(≥11.1mmol/L)时间比、低血糖(≤3.9mmolfL)时间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患者HbAlc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BGFC的增加HbAlc升高。结论T2DM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HbAlc相关。随着BGFC的升高,HbAlc升高。HbAlc越高的患者可能血糖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无论是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是国内的临床实践来看,只有将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才能将糖尿病并发症降低到最低水平。控制好血糖,才能使糖尿病病人得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学习。虽然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糖尿病病人依然被糖尿病晚期的并发症所困扰。 相似文献
7.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9)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与进展性脑梗死(P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72例急性PCI患者纳入观察组,64例急性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计算两组日内多点血糖的标准差(SDBG)、日内最大与最小血糖值之差(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糖波动的关系。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以及SDBG、LAGE、PPGE、MA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I患者NIHSS评分与SDBG、LAGE、PPGE、MAG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PCI患者NIHSS评分与血糖波动关系密切,血糖波动幅度越大,患者NIHSS评分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评估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205例入选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68例、内膜增厚组70例、斑块组67例。每周进行1次SMBG,观察12周,收集血糖数据,计算最高血糖最低血糖差值(ΔMMBG)和全天平均餐后最高血糖(MPMG),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ΔMMBG、MPMG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P均<0.01);斑块组ΔMMBG、MPMG也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均<0.05);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ΔMMBG、MPMG均呈正相关(r=0.378,0.349;0.454,0.389,P均<0.05)。结论血脂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糖波动相关,血糖波动可能促进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SMBG能及时准确地反映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提示SMBG是评估血糖波动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刁兴江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2):1826-182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研究的主要课题。糖尿病强化治疗(DCCT)的研究已经证实,血糖控制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严格控制HbAlc可大大减少糖尿病病人的慢性并发症。我们对门诊和住院的67例乙型糖尿病病人HbAlc进行分析,以了解其与慢性病发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淑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298-3299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的关系,为DP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用固定治疗方案46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有肢端麻木症状的24例为A组,无肢端麻木症状的22例为B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72 h血糖监测,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DPN诊断依据。结果A组血糖谱不稳定、血糖波动幅度大、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B组血糖谱较稳定,神经传导速度接近正常。结论血糖波动幅度与DPN发病率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与DPN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李茂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2):57-5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且血糖波动较为明显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血糖稳定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斑块发生比例及各类斑块比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大于对照组,斑块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软斑块及硬斑块占所有斑块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明显,提示应进一步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并接受3 d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辨证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实证组包括热盛津亏证、痰湿内阻证、血瘀脉络证,虚证组包括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观察患者血糖均值(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虚证组与实证组 MB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各证型间 MAG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阴阳两虚证MAGE高于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平均血糖无关,而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虚证类证候血糖波动性较大,阴阳两虚证血糖波动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多以“阴虚燥热”为主。近年来,根据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证实多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明显存在血瘀现象,血瘀的存在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就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血瘀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归纳为感染、神经病变、血管病变3个方面。感染以疖、痈、癣、肺结核、泌尿系统感染为常见,其与血瘀的关系主要是局部的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上下肢疼痛、麻木,血管病变除动脉粥样硬化外,突出的改变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还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肾小球硬化症等,这些都与气血不和、瘀血阻络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为大血管病变,脑梗死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相对较重,恢复慢,病程长,易复发,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其发病机制与血糖增高、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采用降血脂、降血压,改善高粘度等综合措施可控制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科1997年以来,收治的22例发生低血糖症的患者及血糖浓度,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22例为门诊住院病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65岁以上者5例,40~60岁13例,40岁以下者4例;病史在1年以内者9例,1~5年者7例,5年以上者6例;2型糖尿病21例,1型糖尿病1例;口服磺脲类药物降糖者15例,胰岛素治疗者5例。 全部病例均有低血糖症状,以出汗、手颤、心慌、饥饿、烦躁等肾上腺素样反应为主要观察内容,上述低血糖症状出现后,急查静脉血浆血糖浓度。2结果 血糖浓度大于5 mmol/L者 2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合并糖代谢紊乱临床常见 ,对其发生机理与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等的变化关系研究较为深入 ,但与性激素变化关系的研究鲜见。笔者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性激素变化进行研究 ,探讨其与糖尿病发生关系 ,进一步揭示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机理。1 临床资料1.1 对象 :2 7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 A组 ,均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 19例 ,年龄2 1~ 6 3岁 ,平均 4 9岁 ;女 8例 ,年龄 2 8~ 4 6岁 ,平均4 1岁。 31例肝硬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为 B组 ,男 2 1例 ,年龄 2 3~ 6 7岁 ,平均 5 1岁 ;女 10例 ,年龄 2 9~ 4 5岁 ,平均 4 2… 相似文献
20.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1)
目的:探究糖尿病长期随访对控制血糖和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陆丰市人民医院2018–2019年间收治以及在陆丰市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18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合长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和并发症的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1年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长期健康教育结合随访,能够促进患者了解掌握糖尿病的健康知识,有助于改善患者FBG和2h PG以及HbAlc,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并发症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