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作业治疗、水疗、理疗、针炙、按摩、膀胱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结果治疗前后功能恢复(FIM)评分显著提高.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恢复期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了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改变。本文就地震后造成的脊髓损伤患者应如何进行运动治疗做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3.
4.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教育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脊髓损伤后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和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的脊髓损伤积分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系统的康复教育和康复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有显著升高,但是ASIA的脊髓损伤积分运动和感觉评分改变没有显著性。结论:系统的康复教育和治疗对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Barthel生活指数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比较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与脊髓运动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3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进行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比较分级结果,并对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间的关系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ASIA-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存在差异。ASIA损伤分级与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及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78—0.809(P<0.01),而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与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0—0.999(P<0.01),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ASIA损伤分级不能够完全反映脊髓运动损伤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生活自理能力与发病初期脊髓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级(ASIA)进行分类,对他们进行相同的PT、OT、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按摩治疗,按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见附表1)观察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ADL改善程度和ASIA级别密切相关(r=0.229),经过康复训练后,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提高。而分级指数越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的程度越明显。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ASIA分级是必要的,可以预测未来生活自理能力。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是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订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方法总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领域的经验、患者住院流程及住院费用情况,同时参考ICF Core sets相关内容。结果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适用于胸、腰、骶椎损伤并发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内容包括急性期的外科治疗(伤后2周内)和亚急性期及后期的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伤后2周~6个月)。急性期的外科治疗路径体现了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减压等核心治疗内容;亚急性及后期脊髓损伤治疗路径体现以康复为主的综合治疗特点。结论本路径的制订及实施基于疾病发展时间进程及脊髓损伤后神经恢复和治疗的阶段性特点,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消耗。  相似文献   

8.
9.
缺血损伤脊髓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加强防治,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4收治的967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7例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率30.3%(293例);感染部位为泌尿道、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及手术切口;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明显高于胸段和腰段脊髓损伤(P<0.01)。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是我院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应重视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翠青  陈伟菊  刘静  肖萍  张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86-1087
目的探讨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和专科护理。方法2008年6月~2008年7月抗震救灾中我们共收治12名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使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估疗效。结果经过平均22d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专科护理,9例患者可自排大便。3例患者在亲属的帮助下,也能自排大便。Barthel指数记分法均〉4分,疗效满意。结论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采用药物与物理方法对患者进行肠道功能训练让患者能够早日控制大便,走出家庭,走入社会,提高患者的自尊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心脏节律变异性(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髓损伤组(31例)、胸髓损伤组(20例)、腰髓损伤组(9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颈髓、胸髓组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低频检测结果为(299.28±310.25)ms^2、(254.16±221.71)ms^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32±320.14)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各段(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同时各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脊髓损伤部位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排便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排便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3例SCI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排便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首次排便时间、伤后1个月每次排便所需时间和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CI患者进行系统排便康复训练,可促进直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完全性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PDCA管理下结合患者损伤平面给予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效果、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ADL评分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观察组中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分别为(36.78±9.41),(43.85±10.17),(52.26±7.52)d,对照组分别为(51.02±8.59),(59.53±11.43),(63.09 ±8.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5.61,5.34;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平均ADL评分为(60.59±15.64)分,高于对照组的(50.07 ±14.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结论 PDCA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可以有效恢复完全性SCI患者膀胱生理功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66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膀胱训练和尿管护理方法按常规进行;康复组:进行早期膀胱康复训练。比较2组排尿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临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进行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可以促使患者早日脱离尿管,建立规律性排尿习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Purpos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 structured hand cycle training programme on physical capacity in subjec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during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Method.?Twenty subjects with SCI who followed hand cycle training were compared with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from a Dutch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who received usual care.

Primary outcomes of physical capacity were peak power output (POpeak), peak oxygen uptake (VO2peak) and oxygen pulse during a hand rim wheelchair test.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isometric peak muscle strength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Hand cycle capacity (POpeak and VO2peak) was evaluated in the training group only.

Results.?Strong tendencies for improvement were found in wheelchair capacity, reflected by POpeak and oxygen pulse after additional hand cycle training.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houlder exo- and endo-rotation and unilateral elbow flexion strength were found but no improvements on pulmonary function.

Conclusions.?Additional hand cycle training during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seems to show similar or slightly favourable results on wheelchair capacity and muscle strength compared with regular care. The heterogeneous subject group and large variation in training period may explain the limited effects of additional hand cycle training on wheelchair capacity.  相似文献   

17.
综合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综合直肠功能训练的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直肠功能。方法将脊髓损伤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直肠功能训练,2个月以后将两组患者在便秘、腹胀、自主排便、排便次数、依从栓剂或药物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将两组患者在以上方面进行自身前后对比,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2个月后在便秘、腹胀、自主排便、排便次数、依从栓剂或药物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以上方面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直肠功能训练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尿流动力学结合膀胱再训练方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方法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均采用Laborie尿动力学检查仪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和治疗2、4、6、8周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于初次检查结束后即根据尿流动力学结果行常规药物和间歇性导尿干预,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膀胱再训练方案,并进行干预。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均可达到平衡膀胱,但实验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所需的时间更短,与对照组同损伤节段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8周后,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VH2O、BC、Pves、Pdet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6.79±29.25)ml、(4.29±1.79)ml/cmH2O、(48.79±18.75)cmH2O、(40.23±13.68)cmH2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分析下实行膀胱再训练方法可有效恢复平衡膀胱并降低泌尿系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