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Dieulafoy病又称为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之一,其出血部位隐匿,且易反复,诊断困难,如治疗不当,病死率极高。本文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3年胃镜辅助腹腔镜治疗8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9岁。临床症状:入院时均有呕血及黑便病史,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血红蛋白4590 g/L、平均55 g/L。患者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大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急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12例Dieulafoy病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胃镜见胃黏膜局灶性缺损伴喷射状出血,或缺损中央有搏动性出血病灶.胃镜下钛夹钳夹止血疗效较好.出院后1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结...  相似文献   

3.
Dieulafoy病及其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艳颖  阚志超 《河北医药》2007,29(2):157-159
Dieulafoy病又称恒径动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疾病,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1884年Gallard首次报道了Dieulafoy病,于1898年由法国外科医生Georges Dieulafoy命名[1].由于病灶小、位置隐匿,导致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近几年对此病的认识和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本文就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5.
徐会俭  高存湘 《江苏医药》2006,32(7):682-683
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例,均经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蔡辉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5):106-106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2001年P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412例,其中岁Dieulafoy病8例,占1.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Dieulafoy病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是一种并非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病灶小,位置特殊,诊断比较困难。自开展急诊内镜以来,该病发病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Dieulafoy病内镜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eulafoy病是胃肠粘膜下血管先天或后天性走行异常的一种少见疾病 ,临床上往往以突发或间歇复发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或唯一表现就诊。胃镜是其主要诊断手段且是主要的治疗措施。现将我们近年诊治的 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7岁。临床上均以原因不明的突发呕血和黑便为表现。其中 5例为首次 ,2例为第 2次 ,1例为第 3次就诊。再出血者间歇时间 3~ 34年不等 ,每次出血量 1 0 0 0~ 3 0 0 0ml。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 ,其中 5例为休克状态。既往均无溃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性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频率,并评价对该型出血内镜止血效果。方法所有的Dieulafoy病均为内镜诊断,其中7例行内镜下止血术。结果Dieulafoy病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2.6%,注射止血、止血夹均能有效达到急诊止血的目的。结论内镜下治疗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疗效确切等优点,应作为该病的首选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军  许晴晴  吴伟民 《贵州医药》2005,29(8):741-741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该病出血凶猛,为消化科急症。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Dieulafoy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益怀  李凯  邓晖 《中国医药》2008,3(4):209-210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Dieulafoy病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均为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胃镜检查16例,确诊12例,首次确诊率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例,确诊2例,手术探查确诊2例。胃镜下止血治疗12例,成功10例,失败2例,再出血2例,再行胃镜下止血,1例成功,1例失败行手术治疗。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2例均成功,但其中1例2个月后再次出血;手术治疗6例,成功6例,均无复发。结论胃镜检查治疗是Dieulafoy病首选的诊断治疗方法,胃镜检查阴性或治疗失败可行DSA检查或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以上治疗失败或反复出血者应手术治疗,手术是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Dieulafoy病是一种粘膜浅表溃疡下恒经动脉破裂所致胃肠道出血性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之一,现就我院1990~2001年诊治的8例Dieulafoy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福先 《医药世界》2006,(9):112-113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胃Dieulafoy病的认识,探讨胃Dieulafoy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例胃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提出诊治方法。结果4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大量呕血、黑便、休克。病灶位于胃贲门部2例,胃窦部小弯侧1例,胃角1例。4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血管缝扎2例,胃局部楔形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获痊愈。结论该病临床特点为突发性、难治性出血,病变多位于胃左动脉供血区。治疗方法主要选择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罕见病因之一,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极易发生误诊、漏诊。近年来我院收治7例,均经内镜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0年1月~1999年1月,收治Dieulafoy病7例,男6例,女1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8岁。因突然大量呕血就诊4例,上腹隐痛伴大量黑便2例,间歇性黑便伴贫血入院1例。3例入院前有饮酒史。其中6例入院时伴有明显出血性休克表现,血红蛋白42~60g/L。2.诊断方法3例入院后急诊胃镜检查发现在贲门下5cm、6cm及胃底处有直径04cm~07cm…  相似文献   

15.
Dieulafoy病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出血部位隐匿,极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广泛开展,确诊率得以提高,病死率逐年下降。我院近十年共收治本病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楠  周建飞  朱超慧 《天津医药》2002,30(9):567-567
Dieulafoy病 (迪厄拉富瓦病变 ) [1]是一少见的由于消化道黏膜下层恒径小动脉发育不良 ,浅表小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因反复发作消化道出血就诊 ,其临床表现酷似消化性溃疡等病变 ,故临床上容易误诊。1999年以来我们共收治Dieulafoy病5例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从1999年6月—2001年12月的患者 ,男3例 ,女2例 ,年龄37~77岁 ,平均54 6岁。4例既往均有反复发作胃病史 ,1例发病前有长期服用平喘、利尿药物史。临床表现呕血1例 ,黑便4例。5例均有消化道出血病史 ,…  相似文献   

17.
朱惠琼 《云南医药》2007,28(6):562-563
Dieulafoy病(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消化道出血性痪,其起病急,出血量大,为一临床急症。由于病灶较隐蔽,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通过对14例胃Dieulafoy病诊治分析,以探讨其诊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Dieulafoy病(DL)内镜特点,提高对DL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本院发现的13例DL患者内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L主要临床表现是上消化道出血,可见于各年龄段,男性多见,40~60岁多发。少有前驱症状或溃疡病史,突然发病,周期性发作,出血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DL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胃贲门下方多见,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胃Dieulafoy病临床不多见,此病常常突发大出血危及生命,病死率高。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死率为79%,70年代为23%,80年代为10%,因而颇受关注。现将我院18例Dieulafoy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建耀 《江西医药》2002,37(1):19-19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极少见病因之一.是粘膜下的一种恒径小动脉病变.多在胃部出现,该小动脉粘膜破溃时可引起大出血,呈间歇性发作,无其他特殊伴随症状,多见于老年人,纤维胃镜是诊断Dieulafoy病的主要手段,如未发现病灶,必须重复胃镜检查,诊断率可达94%.出血不止者,治疗上以局部血管结扎或骨楔形切除术为主.若对其没有基本的认识,特别又因其病变常很少,一旦发生凶猛出血,将引起诊治上的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