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无偿献血是指健康适龄公民自愿无任何报酬地献出少量的血液,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使血容量下降.大脑广泛供血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为减少献血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开展。笔者自1997年~2000年观察了23560名献血员中224人献血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无偿献血中 ,初次献血者居多 ,由于献血知识缺乏及恐惧心理影响 ,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个体献血者。本文通过近几年无偿献血的统计观察 ,用语言调节方法减少献血反应 ,保证无偿献血顺利进行对比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用“穿越”血站管理软件系统 ,选择 1994年 12月~2 0 0 0年 10月济宁市区无偿献血者为统计对象 ,共调查76 0 6 7人次 ,其中男性 6 0 0 44名 ,女性 16 0 2 3名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8岁 ,平均为 31.8岁。二、方法1.采血前详细讲解有关献血知识 ,让献血者了解正常的献血对人体是无害的 ,解除一些错误认识及不正常不健全…  相似文献   

3.
献血反应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健康适龄献血者 ,很少发生献血反应。但在献血过程中 ,由于精神因素、采血环境、服务态度、采血技术等原因 ,引起一部分人的献血反应的发生 ,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是推行无偿献血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进而保证无偿献血的顺利进行。本文就本单位 1998- 10 - 0 1以来 ,78例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从 1998- 10~ 2 0 0 1- 0 4,我站共接待无偿献血者 15 ,0 6 5人次 ,共发生献血反应 78例 ,占无偿献血采血人次的 0 .5 %。其中男性 5 2人 ,女性 2 6人 ,18~ 2 5周岁 41人 ,占 5 2 .6 % …  相似文献   

4.
经献血体检标准严格筛选并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 ,通常都能耐受献血。但在采血过程中及采血后1h内 ,常有个别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为了更好地预防献血反应 ,2 0 0 0年 1~ 6月对我站 72 53人次无偿献血者中 ,献血后出现献血反应的 198人次进行研究分析 ,以探讨献血反应的原因和今后的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0 0 0年 1~ 6月 ,在我站或流动采血车上进行无偿献血者 72 53人次。其中站内无偿献血 12 6 5人次 ,12人有献血反应 (占 0 .94 % ) ,流动采血车上无偿献血者 5988人次 ,186人有献血反应 (占 3.10 % )。采血方法 :按照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通过观察,对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献血反应标准判断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 在所观察的8786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59例,47例完成了采血,12例终止采血;终止采血中的7例在10分钟内缓解,3例在20分钟内缓解,其余2例均在30分钟内缓解.结论 在采血过程中实施对献血者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6例我站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献血者在进行献血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整理两组献血者在进行不同方式护理服务后,无偿献血志愿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在经过护理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进行采血工作的过程中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帮助献血者更好的满足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的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241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性反应。本文对 2 4 1例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便更好地开展献血工作。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8月 3 1日在血液中心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人员 94 5 6人次。其中首次献血为74 4 5人 ,2次 (或 2次以上 )献血人次为 2 0 11人次 ,共发生献血反应 2 4 1例。同时对献血员是否就餐观察了 14 70人。1.2 方法 :献血反应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 ,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 ;中度 :除轻型症…  相似文献   

8.
刘爱军 《大家健康》2016,(12):53-53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方法:将该市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97543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足量血的3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足量血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集不足量血的比例为0.31%,同个人无偿献血相比,团体无偿献血中发生采集不足量血主要原因为献血反应、针堵及其他,所占比例依次为0.13%、0.17%;团体无偿献血中因献血反应发生采集不足量血的几率明显要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献血屋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现象的几率低于流动献血车,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献血反应、针堵是导致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主要原因,所以应优化献血环境,并增强采血人员的采血技术,降低不足量血的发生几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街头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 ,无偿献血制度正在我国实行 ,它不仅是爱心的体现 ,也是人道主义的奉献。现在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员越来越多 ,我们采取了街头采血车上采血的方式。从 2 0 0 0年 4至 9月 ,共采血 1398人次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2 4人次 ,占献血人次的 1.71%。经对症处理及必要的护理 ,反应者均在数分钟内恢复常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街头无偿献血有不良反应者 2 4例 ,年龄 18~ 5 5岁1 .2 采血方式  采血车上坐式采血 ,一次性塑料采血器 ,每个献血者献血2 0 0ml左右。1.3 献血不良反应  根据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定碧  韩弋戟 《重庆医学》2003,32(7):957-958
目前 ,对于献血者的护理主要着重于献血后的护理。笔者从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2月将心理护理应用于 15 34名无偿献血者的整个献血过程之中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资料与方法1 1 献血者资料 实验组 :实施心理护理组 ,为 2 0 0 1年 3月~2 0 0 2年 2月来本库参加无偿献血的 15 34名献血者。其中 ,男889名 ,女 6 4 5名 ,年龄 2 0~ 5 3岁 ,平均年龄 30 2岁。对照组 :为 2 0 0 0年 1~ 12月来本库参加无偿献血的 10 17名献血者。其中 ,男 6 14名 ,女 4 0 3名 ,年龄 19~ 5 1岁 ,平均年龄 33 7岁。以上两组均为志愿 (或单位组织 )无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机采血板献血反应、建立应对机制。方法:对164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低钙反应13例,低血容量反应4例,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1例,其它不适如寒冷感3例,饥饿感1例,穿刺部位疼痛2例。结论:应完善和健全采血反应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人员首次献血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电话回访测试记录方式,对106名首次献血者和106名多次献血者进行SCL-90有意义清单的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被调查人员首次献血后的心理状态可分为3种:①健康状态;②不良状态;③心理障碍;不良心理表现为怕痛,担心献血后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结论:要加强对无偿献血人员的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无偿献血服务和技术操作要切实做到自然、热情、周到、可信.  相似文献   

13.
献血反应的研究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献血反应是献血中易出现的临床症状 ,及时处理献血反应症状 ,有利于献血工作的开展 ,做好献血者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献血法》规定,所有的临床用血都必须来自无偿献血。全国各地无偿献血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离法律要求还相差较远。本文分析了无偿献血实施过程中影响其血液畅流的"梗阻"及形成原因,并提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改进采供血机构(血液中心、血站)设置,拓展血源渠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卫生执法力度,因地制宜地实施《献血法》等相应对策,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完善无偿献血制度。  相似文献   

15.
Blood Don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基于步积式采血法的贮存式自身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00例,均符合实施PABD的标准.实验组100例,实施PABD,术前采用步积式采血法采集自身血液进行储备,术中回输;对照组100例,患者在术中实施异体输血.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预后显著改善(P<0.05);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 对于择期手术患者而言,基于步积式采血法的PABD的临床疗效优于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妊娠晚期孕妇和全髋、膝关节置换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已接受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名妊娠晚期孕妇血液成分采集后与分娩后血液成分WBC、RBC、Hb、Hct存在差异,可能与分娩时出血和组织损伤有关。30名全髋、膝关节置换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对照组(输入异体血患者)和自体输血组各自术前、术后3日比较WBC、RBC、Hb、Hct、Plt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自体采血组,采集前、后WBC、RBC、Hb、Hct差异较大,但在正常范围。而输入异体血患者和输入自体血患者术后3日比较无差异。并且输入自体血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异体血患者。结论妊娠晚期和全髋、膝关节置换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在血液供应紧张的今天,储存式自体输血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Rh血型表型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Rh血型分布情况,了解不同表型的比例,为建立Rh血型表型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无偿献血者28 013名进行Rh血型系统表型检测,计算出各血型的分布比例,并建立Rh血型表型数据库。结果CCDee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CcDEe和CcDee;Rh(D)阴性73人,占0.26%。结论建立Rh血型表型数据库对保证合理计划用血及应急供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因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和艾滋抗体(抗-HIV)及谷丙转氨酶( ALT )5项指标检测不达标准的报废情况。方法:用双试剂对贵阳地区2013年度74025例献血者的血浆进行检测,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 ,速率法检测ALT,分析所采集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结果:血液检测总报废率5.80%,报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ALT(3.48%)、TP (1.08%)、HBsAg(0.71)、抗-HIV(0.31%)及抗-HCV(0.22%)。结论:在献血前除做好ALT、乙肝表抗初筛外,建议增加抗-TP、抗-HCV和抗-HIV金标条初筛,以减少血液标本报废率及血液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