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方法和加工方法对杭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主要指标,挥发油含量为参考指标,对不同采收方法和加工方法的杭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收时间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较明显,但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不明显,11月中旬前采收,绿原酸含量差异比较小,11月中旬后绿原酸含量有所下降;胎菊中绿原酸含量为最高,达到0.619%;杀青回潮烘干法杭菊中绿原酸含量为最高,达到0.426%,挥发油含量也为最高,达到0.005mL·g^-1。结论:杭菊应适时采收,11月中旬前采收的鲜花品质较好,采收时花朵开放程度以胎菊比较好;加工方法采用杀青回潮烘干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菖蒲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东北产菖蒲的根、根茎及叶三部分挥发油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的含量随季节、产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6月份为菖蒲的最佳采收季节;不同产地相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化学结构类型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方法和加工方法对杭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主要指标,挥发油含量为参考指标,对不同采收方法和加工方法的杭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收时间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较明显,但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不明显,11月中旬前采收,绿原酸含量差异比较小,11月中旬后绿原酸含量有所下降;胎菊中绿原酸含量为最高,达到0.619%;杀青回潮烘干法杭菊中绿原酸含量为最高,达到0.426%,挥发油含量也为最高,达到0.005mL·g^-1。结论:杭菊应适时采收,11月中旬前采收的鲜花品质较好,采收时花朵开放程度以胎菊比较好;加工方法采用杀青回潮烘干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5个不同产地的毛蒟挥发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用GC-MS法分析测定毛蒟挥发油。结果:各产地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石竹烯、α-石竹烯、橙花叔醇2为共有成分。新鲜药材挥发油得油率及化学组分含量均较高。结论:不同产地毛蒟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性大,易受产地、采收季节、储藏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挥发油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药材的质量和疗效。由于挥发油易挥发散失,采收、加工、贮藏过程都影响到挥发油含量和药材外观、气味及质量。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了二十种中药材的挥发油含量标准作为质量指标。为了进一步了解现有该类中药的质量情况,本人参照《药典》,对其中10种中药饮片的  相似文献   

6.
苦杏仁为种子类中药材,但目前近年发现苦杏仁因采收季节、产地加工方法不尽合理等因素,其品质出现多种问题,如种仁不饱满、苦杏仁苷含量偏低以及走油、发霉、虫蛀等问题。就承德地区苦杏仁采收、加工等方面与《中国药典》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阐述,为苦杏仁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时间的羌活相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羌活进行不同采收时间的挥发油含量考察,分析近年来市场上多次出现不合格羌活挥发油的主要原因,为羌活的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5年版药典方法对野生和人工栽培的羌活进行不同采收时间的挥发油含量比较。结果:采收时间不同,挥发油含量区别较大,尤以秋末采收的含量较高。结论:提前采挖是导致市场商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大量采挖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产品质量大幅下降。要使羌活挥发油含量符合标准规定,应适时采收,同时建议适当降低药典对羌活中挥发油含量的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栽培基地的九节茶不同采收季节、生长年限及加工方法的质量情况。结果:最佳采收季节以秋季为好;种植一年以上即可采收;烘干法比晒干法九节茶的指标成分含量较高,但在产地初加工用晒干法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干燥叶,祁艾为艾叶道地药材之一。祁艾含有挥发油、黄酮、有机酸和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类成分为祁艾主要活性成分。为了研究不同采收期祁艾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祁艾药材的适时采收期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5个采收时期共30批祁艾样品总挥发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第3个采收时期(端午节前后)祁艾药材总挥发油含量最高;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祁艾挥发油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共鉴定出30种挥发性成分。在明确了祁艾药材挥发油类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期祁艾挥发性成分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祁艾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共寻找到8个差异性化合物,分别为α-松油烯、γ-松油烯、D-樟脑、香芹醇、α-copaene、异丁酸异龙脑酯、α-律草烯和氧化石竹烯。所鉴定的差异化合物中α-松油烯、γ-松油烯、α-copaene和氧化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与祁艾总挥发油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第3个采收时期达到峰值,而D-樟脑、香芹醇、异丁酸异龙脑酯和α-律草烯相对含量在第4个采收时期达到峰值。通过以上研究,为祁艾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芥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芥子、烤芥子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方法对生芥子、烤芥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生、烤芥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主成分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4-异硫氰基-1-丁烯,生芥子挥发油含有更多的成分。结论:加工方法对芥子挥发油的成分有明显的影响,生芥子挥发油中检测到较多含量较低的含异硫氰基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对挥发油的特性、提取(分离)方法、影响挥发油含量的因素、控制挥发油含量的方法、挥发油在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取舍、含挥发油类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及挥发油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为含挥发油类药材的生产加工、制剂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挥发油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挥发油的特性、提取(分离)方法 、影响挥发油含量的因素、控制挥发油含量的方法 、挥发油在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取舍、含挥发油类中成药的服用方法 及挥发油含量的检测方法 进行概述,为含挥发油类药材的生产加工、制剂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中药的质量,首先要从源头抓起,特别是植物类药材因其入药的花、叶、根、茎、实的采收季节均有严格的限定,提早或延期采收,或采收后不及时进行加工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有效成分的含量或变异。要从中药材采集抓起,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年限、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刺五加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为合理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采收年限、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刺五加不同器官中的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四年生铁西产的刺五加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在阴干、晒干及60℃烘干3种加工方法中,以晒干的效果较好.结论:为考察刺五加药材质量优劣提供了内在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不同采收部位的青蒿各成分指标,分析青蒿品质差异,确定青蒿的最佳采收期和采收部位。方法:在青蒿营养生长后期、花芽分化期、盛蕾期和盛花期四个生长时期采收样品,每个采收期分全株采收、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主干上部、主干下部共五个部分采收,分别测定鲜重、干重、药材灰分、浸出物、挥发油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盛蕾期青蒿的生物量和浸出物含量较大,挥发油含量最高,各部位浸出物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浸出物项规定;盛花期青蒿生物量和浸出物含量达到最大,挥发油含量低于盛蕾期,主干下部占总生物量比重大,但浸出物含量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结论:结合产量和质量两方面因素,青蒿在盛蕾期全株采收或盛花期去除老茎采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生育期、贮藏期和产地品种对姜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影响姜黄品质的因素研究 ,为姜黄优质种源选择、贮藏及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 :田间试验法和定期取样测定。结果 :母姜和子姜之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 ,姜黄素含量分别于 9月上旬和 1 0月上旬达最大值 ( 3.77% ,3.2 8% )。母姜挥发油含量于 9月上旬达最大值9.5 % (ml·g-1,下同 )。子姜挥发油含量随着子姜的逐渐形成和干物质累积而逐渐下降。子姜挥发油含量于收获时达 8.2 %~ 8.5 % ,不同产地品种 ,其总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有差异。随贮藏年限的增加 ,根状茎中总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逐渐下降。结论 :姜黄宜在植株枯萎后即采收 ,贮藏年限以 3年内为宜。建议姜黄药材总姜黄素含量应不得低于 2 .5 % ,总挥发油含量应不得低于 7.0 %。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收时间北苍术挥发油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北苍术挥发油质量的变化,为生产及北苍术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月至次年元月采收的北苍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测定GC色谱图后获17个共有峰的北苍术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各共有峰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与不同采收时间的关系。结果:苍术采收期可分为两类,即十二月份和九月至十一月份,又以后者挥发油质量最佳。结论:北苍术最佳采收时间为秋季。  相似文献   

18.
黄丽华  王道平  陈训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30-2232
目的:对黄褐毛忍冬不同采收时期(花蕾期、银花期、金花期)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采用GC-MS法测定黄褐毛忍冬不同采收时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这3个时期的黄褐毛忍冬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29种,34种,28种挥发性成分,共确定出44种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量了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论:首次报道在忍冬属植物挥发油中检测出邻甲苯异腈;不同时期的黄褐毛忍冬挥发油中醇类物质含量均较高,其次是酯类、醛类等物质;L-芳樟醇,苯乙醛,邻甲苯异腈,香叶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为不同采收时期的共有成分,但其含量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金果榄不同采收期商品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果榄为我国重要中药材,《中国药典》规定采挖季节为秋、冬二季,但产区四季均予采收。为探讨不同采收期金果榄商品质量差异,对同一产区,分别于2,4,6,8,10 月进行采挖的金果榄,按传统方法加工,然后对各种药材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主要药理作用实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商品的生物碱含量差异不大。8 月份采收品略高;药理实验也无明显性差异。提示金果榄四季均可进行采收加工,但以秋季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吴茱萸挥发油据报道可能为其药效作用基础,同时也是毒性产生的原因;故对吴茱萸的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不同产地收集的14批次吴茱萸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结合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首先以粉碎过筛水平作为单因素考察指标进行优选,再以优选的粉碎过筛程度、加水倍数以及浸泡时间作为正交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含量作为考察指标,优选吴茱萸挥发油提取工艺,对最优条件进行验证。采用最优提取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吴茱萸药材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并对商品规格、产地、采收年份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优选工艺为粉碎过50目筛,加10倍量水,浸泡6 h,挥发油提取量最优。不同产地的14批次吴茱萸药材挥发油含量范围为0.05%~3.80%。商品规格、产地、采收年份对挥发油含量有较明显影响,其中商品规格的影响差异更大。结论优化出一种合理高效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并对不同产地14批次吴茱萸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商品规格、产地、采收年份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差异明显,商品规格因素导致的挥发油含量差异更大;为考察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的总体含量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后续进一步考察吴茱萸挥发性成分、毒性与药效关联、基于毒-效的质量标准控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