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丙硫咪唑对200例脑囊虫病疗效结果,200例中男158例,女42例;有排妊娠节片史者132例;临床上可分为6型。丙硫咪唑按每日20mg/kg,15d为1个疗程,间隔15d,共服3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104例(52%),显效51例(25%),好转37例(18%),无效8例(4%)。总有效率96%。丙硫咪唑为治疗脑囊虫病的一种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对117例绦虫病患者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随机对照治疗。A组60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14岁45例,<14岁15例。用丙硫咪唑20mg/千克体重(体重超过60千克者按60千克计算),早上7时空腹顿服,2小时后用硫酸镁导泻。B组57例,男性25例,女性32例;>14岁38例,<14岁19例。用吡喹酮20mg/千克(体重超过60千克者按60千克计算)。服药方法及时间同A组。观察疗效:A组有效率为51.6%,B组77.2%,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吡喹酮驱绦虫效果显著好于丙硫咪唑。  相似文献   

3.
报告123例颅内压增高型脑囊虫病治疗的结果(吡喹酮88例,丙硫咪唑35例)。根据严格的确诊标准,治疗结束后半年全面复查按六项标准评效。吡喹酮组:痊愈15.9%,显效36.4%。16例已随访三年,疗效稳定。7例治疗前后CT所见与疗效吻合。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变。丙硫咪唑组未显示确切效果,因病例数少,剂量分散,也不能肯定其无效。重点讨论了治疗的严重副反应,本组吡喹酮的死亡率高达10.2%。着重分析了颅内压增高反应的发生规律。认为主要是广泛大量脑实质内囊包患者的反应大,年轻、临床表现为脑(氵弥)散损伤及颅压增高严重者应特别警惕。提出了改进治疗的七项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囊虫病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吡喹酮,B组给予丙硫咪唑15~20 mg/kg,分2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吡喹酮治疗组总有效率效果优于丙硫咪唑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丙硫咪唑治疗组明显低于吡喹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对脑囊虫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同时丙硫咪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小儿脑囊虫病48例的临床表现及病原治疗的分析,发现儿童病程较短,起病较急,颅内症状明显,48例患儿均未见皮下结节。用丙硫咪唑、吡喹酮交替治疗四个疗程,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配合辅助治疗及对症处理。追踪观察一年,结果表明:治愈40例占83%,好转7例占15%,与成人组比较,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本治疗方案既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吡喹酮、氯硝柳胺、丙硫咪唑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灌胃预防小白鼠日本血吸虫感染及小剂量吡喹酮与两种透皮剂(二甲亚砜和Azone)分别配成霜剂对小鼠透皮防护的效果。方法 灌胃给药实验分组为吡喹酮120mg/kg、吡喹酮80mg/kg合并丙硫咪唑20mg/kg、氯硝柳胺120mg/kg、氯硝柳胺80mg/kg合并丙硫咪唑20mg/kg和空白对照五组,皮涂给药两个实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八组均为小鼠12h防护试验。结果 上述灌胃给药四组与对照组相比,减虫率分别为91.77%、93.32%、76.39%、49.69%;两种霜剂皮肤防护效果均达100%,且各组减虫率与抗体阳性率相一致。结论 灌胃给药各组均有明显的防护作用,且低剂量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同时进一步证实吡喹酮剂防护效果确实,两种透皮吸收促进剂作用明显,为血吸虫现场防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附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脑囊虫病105例,治疗了102例,其中用丙硫咪唑治疗70例,吡喹酮治疗32例,总有效率96%。并提出诊断和治疗标准,讨论了容易误诊的原因及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服吡喹酮疗程剂量180~240mg/kg治疗脑囊虫病67例临床观察。随访半年50例中基本治愈和显效者43例。表明口服吡喹酮对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确切,疗效显著。并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影响疗效的因素及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10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脑囊虫病1056例,应用吡喹酮每天45mg/Kg,分为3次/d,同时口服地塞米松0.75mg/次,小儿0.375mg/次)。连续服药6d为一疗程,间隙10d重复1疗程。3mo后复诊,继续服药2个疗程(方法同第1、2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痊愈436例(41.29%),显效598例(56.63%),进步22例(2.08%),有效率97.92%变化,评定疗效。结论吡喹酮分疗程间隙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探讨中药加针灸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选取带状疱疹病例10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针药结合;对照组50例予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聚肌胞、外用炉甘石洗剂。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5例、好转5例、未愈2例、无后遗神经痛,对照组中治愈31例、好转12例、未愈7例、后遗神经痛3例。结论:治疗组总显效率86.54%、总有效率96.14%。对照组总显效率62%,总有效率86.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应用前瞻性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股浅动脉重建组(20 条患肢)和非重建组(16 条患肢), 重建组均采用腔内治疗重建股浅动脉血运,非重建组均不重建股浅动脉,仅处理同时存在的髂动脉及股深动脉病变,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治疗前踝肱指数、TASC(trans atlantic inter sociery consensus)分级及Rutherford分级均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1周内重建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非重建组[75.0% vs.12.5%(P<0.001); 90.0% vs. 37.5%(P=0.001)],两组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3个月随访时重建组显效率优于非重建组[65.0% vs. 25.0%(P=0.0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0% vs.68.8%(P=0.422)];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效率60.0% vs.37.5% (P=0.180),80.0% vs.87.5%(P=0.672);总有效率60.0% vs.43.8%(P=0.332),85.0% vs.87.5%(P=1.000)],重建组治疗费用高于非重建组[(53 367.4±24 518.3)元 vs.(30 397.5±15 354.4)元(P=0.011)]。重建组随访期间发现股浅动脉再狭窄/闭塞者8例,其中3例再次介入治疗,再次腔内治疗率为15.0%。结论: 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经济,可以作为部分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电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0例中,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88.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中,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1.7%。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改善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恢复面神经功能,作用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收治53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本痊愈5例,显著好转247例,有好转252例,无变化32例;肢体功能完全恢复68例,有进步440例,无改善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结论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个体化正规治疗,适时开始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梗死治疗有效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117例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给予复脉汤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Holter心律失常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及中医主证积分.[结果](1)Holter心律失常疗效: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84.7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67.2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9.8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75.87%,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在中医主证积分上,治疗组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积分分别为1.24±0.80,1.05±0.84;对照组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积分分别为1.62±0.77,1.60±0.75,中医主证积分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痰瘀相关理论,复脉汤从调节血脉与神志两方面入手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疗效优于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地黄汤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加味地黄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他莫昔芬片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乳房肿块、硬度、缓解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1个疗程后,观察组愈显率为40.00%,有效率为88.33%,停药2个月后复发率13.33%;对照组愈显率23.07%,有效率为66.67%,停药2个月后复发率34.61%;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睾酮、泌乳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地黄汤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肛周封闭配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治疗肛门瘙痒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肛周封闭,治疗组肛周封闭配合中药熏洗坐浴。[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3例,好转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5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肛周封闭配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是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刮痧治疗小儿遗尿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例30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53例,对照组156例.治疗组分为两组,治疗组一33例:给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刮痧疗法;治疗组二1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对照组分为四组,对照组一60例:口服甲氯芬酯;对照组二30例:口服金匮肾气丸;对照组三36例:单纯针灸疗法;对照组四30例:行为干预疗法.观察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一33例患儿近期治愈率为72.73%,总有效率为90.91%;远期治愈率为60.61%,总有效率为78.79%.治疗组二120例患儿近期治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1.67%;远期治愈率为55.00%,总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一近期治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70.67%;远期治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61.67%.对照组二近期治愈率为63.33%,总有效率为83.33%;远期治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三近期治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69.44%;远期治愈率为47.22%,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四近期治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43.33%;远期治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33.33%.治疗组一与各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刮痧疗法治疗复发性小儿遗尿及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小儿遗尿的近、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儿茶凝胶)外治双手背部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双手背部慢性湿疹随机分配单手背进行治疗,一只手背采取儿茶凝胶外用,另一只手背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治疗。序贯治疗15 d,结束治疗后随访28 d,症状、瘙痒度评分法评价皮损改善情况及瘙痒缓解情况,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儿茶凝胶、尤卓尔有效率分别为85.71%、73.81%,统计无差异(Z=-1.226,P=0.220);两药皆对慢性湿疹红斑,肿胀、鳞屑、苔藓化症状改善显著,但2组间疗效相比无差异(t=-1.463,P=0.147);两药均对瘙痒度缓解显著,但2组间疗效比较无差别(t=-0.735,P=0.465);儿茶凝胶、尤卓尔2组复发率分别为4.76%、21.43%,后者有4例手背呈现色素沉着、毳毛增多现象。结论:儿茶凝胶、尤卓尔均可有效改善慢性湿疹皮损和缓解瘙痒,前者无色素沉着、毳毛增多等副反应、复发率低,可遴选为传统药治疗慢性湿疹的外用新剂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125例(观察组),对照组89例,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70例,显效40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痊愈27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明显好于单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