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是传统中医药学宝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药方剂则是中医进行临床治疗的主要治法体现,是根据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临床实践经验和配伍原则,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物复方。对中药方剂的现代化研究目前仍然以探讨其有效成分对人体器官系统和分子靶标为主要的药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牛楠  郝海涛 《中国药业》2011,20(7):77-79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配伍疗效、提取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情况.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最新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结果 中药复方配伍的疗效不是各单味药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药物成分间发生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采达到解毒增效等目的.运用合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后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规律,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分析化学技术与仪器的不断进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结论 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新技术为其研究服务.应加强对中药复方(特别是经方)的研究和复方专利保护,并扩大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运用,让中药复方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即方剂,是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的需要,有选择地将药物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组合而成的用药形式。目前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方法/策略主要围绕药效物质分析(包括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入血药源成分分析、药动学分析)和药理信号通路分析(包括网络药理学分析、信号通路指标检测、代谢组学分析)两方面进行。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以“七情和合”“升降浮沉”“君臣佐使”“四气五味”为基础探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关系,并体现中药复方配伍与药物化学成分、药动学、药理通路机制的变化规律及各中药不同配伍比例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在保证中药复方整体疗效的基础上,挖掘中药复方配伍机制内涵,为优化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创造新的中药复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对磷酸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影响,探索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进行方中药味的剂量组合,以解痉率为观测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描绘影响解痉作用的药物路径图。结果:对于麻黄汤复方所表现出的接触磷酸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作用方面,麻黄与桂枝的作用对于全方药效的贡献占主要因素,同时也体现出协同的作用。结论:路径分析模型能较好反应中药复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及药物间相互影响,是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中药复方的研究较为广泛,尤其是对其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这对于阐明其组方原理及作用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中药复方的药动学研究[1]大体分为体内药物浓度法及生物效应法,体内药物浓度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较为明确的中药复方药物,而生物效应法适用于有效成分不明确、缺乏化学检测方法的复方药物,对于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早期以生物效应法为主,近年来,逐渐以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主。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3):56-58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可以达到杀菌、消炎、干预细胞凋亡及诱导细胞自噬的作用。因此,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机制的研究,为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中药配伍比例的设定与优化、中药复方抗病的机制探索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诸多疾病中的抗菌作用、干预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研究现状,并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配伍规律、质量标准及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现状,并对今后血清药物化学应用于复方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有效专利中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有效专利的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制提供参考,为其专利保护提供战略依据。方法 以维持时间为5年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频数分析法对其核心药物的组成、分类、功效、归经及药对配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有效专利中高频中药包括金银花、甘草、黄芩等22味,按照功效分类多属于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补虚药等,主要归肺、心经,高频药对配伍多来自于古(经)方。结论 上述用药规律探索体现了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为新的中药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杜冠华  ;王少华 《中国药房》2009,(36):2873-2876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它基于辨证的思想观点,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相须、相使、相恶”的作用规律,选择恰当的药物定量配伍而成,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药动学则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为目的,所得参数可以增强临床用药可控程度,提高有效性,增加安全性,减少毒副作用。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配伍出现的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临床报告病例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配伍,会出现药液变色、浑浊、不溶性微粒增加、pH改变、有效成分降低等现象,便不良反应增加.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宜与抗菌药物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在体外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在体内有抗细菌和病毒效应。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了一些中草药的抗菌有效成分,初步研究了抗菌机制。这必将丰富中药的抗感染理论,对筛选优质的抗菌解毒中药、中药复方配伍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昕 《北方药学》2011,8(11):18-19
从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概念入手,对有效成分明确和不明确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和比较,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药复方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用科学的语言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过程和机理;此举将对中医药实现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姚世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99-3300
通过比较中药汤剂与中药颗粒剂在价格、调剂及煎煮方面对药物的溶解度和有效成分的溶出,表明中药汤剂和中药颗粒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在临床上应该加以灵活应用,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对是临床上按患者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质特点,经长期的临床实践、有选择地将配伍精妙且临床疗效显著的两味中药固定使用,组成常用的用药配伍组合。中药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配伍关系,临床常用的药对均根据这6个方面配伍关系进行配伍,从而使药物能起到相互协同作用及互补不足、增强药物疗效、促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现将临床中的常见药对及临床应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配伍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药学文献数据苦对中药注射剂与不同种药物配伍产生配伍禁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在临床中发挥巨大的治疗作用,联合用药也越来越多,由于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的限制,且成分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剂本身就含有多种成分,如果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往往难以预测。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深入研究中药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的结构,完善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体系,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谨慎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与饮片的煎出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同比对照法对同一味药材或复方中药配伍处方进行相同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比较。结果中药生药袋泡颗粒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生药颗粒剂药效(有效部位煎出量、有效成分煎出量)明显优于药材组。结论该思路结果为医院中药饮片配方及药厂的中成药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以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而成的一组药物,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科学阐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研究关键问题之一.然而中药复方往往由多种药味组成,应用上强调整体协同使用,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医学及哲学体系,其包含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因此要赋予传统医药以现代科学内涵,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阐述方剂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难度很大.药对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是连接单味中药和方剂之间的桥梁,可以作为深入研究中药方剂本质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在中医方剂配伍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科学规律,以点带面对药对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方剂本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药对配伍后药效物质基础变化——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种类变化,是药对配伍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切入点.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近些年中药药对配伍后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种类变化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活性成分含量及种类变化的影响因素、机理以及分析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带来的问题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中药因其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而越发受到人们重视。由中药制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单方或复方制剂以及中西药配伍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而人们对其抗菌作用有效成分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就近几年来对中药抗菌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按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类、糖类、生物碱类以及其他类进行分类综述。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中药中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人们在近几年对其抗菌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提取自白花蛇舌草的有…  相似文献   

19.
杨柳依  曹煜  凌淑清  李淑芳 《贵州医药》2009,33(11):994-995
我们在既往的研究中通过试管内分析方法寻找到多种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调节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研究结果我们选择了具有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的几个中药有效成分组成外用制剂复方丁香酚霜,进行了临床前药物研究及临床安全性实验,并观察了近年来收治的原发性黄褐斑患者,经复方丁香酚霜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运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进行的研究与日俱增,通过线虫的直观表型及其深入的作用机制来探讨中药抗AD活性,从而实现药物的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六味地黄丸、提取部位银杏叶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石杉碱甲等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对中药资源研发具有一定的优势。综述利用线虫模型筛选的中药复方、提取部位、有效成分及其抗AD的作用机制,为抗AD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