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及IGFBP-3水平,了解其变化特点及其与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以IRMA及RIA测定135例患者空腹血清IGFBP-1,IGFBP-3,Ins和GH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IGFBP-1水平明显升高[DM组(77.19±37.89)ng/ml, 对照组(49.42±32.03)ng/ml,P=0.000 1],与Ins水平呈负相关(r=-0.24,P=0.02),但与GH相关不显著;IGFBP-3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Ins及GH无线性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水平升高,与Ins呈负线性相关.IGFBP-3水平无明显变化,与Ins及GH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50例糖尿病患者监测22:00~6:00时段血糖,每隔2h监测一次,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予以相应的处理.结果 4例属Somogyi现象,10例属黎明现象,36例属胰岛素用量不足.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空腹血糖均达标.结论 监测糖尿病患者午夜前后的血糖是鉴别以及治疗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 -1及IGFBP -3水平 ,了解其变化特点及其与胰岛素 (Ins)、生长激素 (GH)的关系。方法 以IRMA及RIA测定 13 5例患者空腹血清IGFBP -1,IGFBP -3 ,Ins和GH水平 ,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IGFBP -1水平明显升高 [DM组 ( 77 19± 3 7 89)ng/ml,对照组 ( 4 9 42± 3 2 0 3 )ng/ml ,P =0 0 0 0 1] ,与Ins水平呈负相关 (r=-0 2 4,P =0 0 2 ) ,但与GH相关不显著 ;IGFBP -3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与Ins及GH无线性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 -1水平升高 ,与Ins呈负线性相关。IGFBP -3水平无明显变化 ,与Ins及GH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原因。方法:20例糖尿病患者22:00~6:00时段血糖,每隔2小时监测1次,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例属Somogyi现象,6例属黎明现象,12例为胰岛素用量不足。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空腹血糖均达标。结论:检测午夜前后的血糖是治疗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黎明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名IDDM患者及10名健康正常人进行了黎明现象的观察。受试者均于0~8am在入睡状态下每小时一次由静脉保留导管内采血,分别测定BG、GG,GH,F和ACTH,结果:IDDM患者BG高于正常人(P<0.01)。IDDM中9/10,正常人8/10例有清晨(5~8am)BG升高倾向,但只有8例IDDM BG升高幅度显著(≥2.5mmol/L),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IDDM及8例正常人BG升高<1(0.2~0.8)mmol/L(P>0.05)。IDDM患者GH、F和GG显著高于正常人,以清晨BG升高幅度显著者更明显。本文提示:清晨BG升高>1mmol/L在IDDM中占80%。黎明现象的发生可能与INS缺乏致细胞内低糖引起多种升糖激素(GH、GG,F等)异常高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诊治.方法:对16例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0时至8时每小时从静脉保留导管采血,共9次,测血糖.结果:3例诊断为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高血糖),7例为黎明现象,6例为胰岛素用量不足.结论:Ⅰ型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糖常见原因有胰岛素用量不足,黎明现象和Somogyi现象,三者处理各异,应测午夜点血糖鉴别,给予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诊治。方法:对16例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L的T型糖尿病患者,进行0时至8时每小时从静脉保留导管采血,共9次,测血糖。结果:3例诊断为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高血糖),7例为黎明现象,6例为胰岛素用量不足。结论:T型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糖常见原因有胰岛素用量不足,黎明现象和Somogyi现象,三者处理各异,应测午夜点血糖鉴别,给予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 (DN)血清中生长激素 (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在 DN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受试各组均检测 GH、IGF- 1、胰岛素 (Ins)及空腹血糖 (FBG)。结果 :DM非合并症组和 D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 GH、Ins及 FBG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IGF- 1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DN组与 DM非合并症组比较亦呈相似结果。结论 :DN病人中 ,GH水平升高 ,IGF- 1水平降低 ,它们在 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13例清晨高血糖糖尿病人0∶00~6∶00Am血糖,结果示2例为Somoygi现象,5例胰岛素用量不足,6例为黎明现象,分别给予处理。提出清晨高血糖处理的关键是检测午夜前后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测定经降糖药物治疗后清晨空腹血糖仍 >10mmol/L的 2型糖尿病患者 2 2 :0 0、2 :0 0、6 :0 0血糖。结果  4 1例中降糖药物不足 12例、黎明现象 7例、Somogyi反应 9例。前二者 2 :0 0血糖 (10 .7± 1.12、5 .9± 0 .36mmol/L)与后者 2 :0 0血糖 (2 .6± 0 .16mmol/L)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 )。黎明现象并发Somogyi反应 6例 ,并发降糖药物不足 7例 ,二者与单纯降糖药物剂量不足、Somogyi反应各时相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血糖监测对鉴别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原因非常重要 ,对疑有二重原因重叠者 ,应慎调降糖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原因、发生机理和对其处理是临床医生所关切的课题。近年来,国际上提出此问题并称之为黎明现象。 本文对10例NIDDM进行了黎明现象测试,受试者于午夜至6:00~6:30 a.m.保持睡眠状态,0:30~8:00 a.m.每30min采血一次,作FBG、血浆INS、GH(自0a.m.开始采血)、F、E、NE及血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胰岛素泵及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不同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16例)和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组(16例)进行治疗及护理,比较处理前后血糖变化、平均血糖控制天数、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黎明现象和局部炎症反应.结果 胰岛素泵组与胰岛素注射组比较,胰岛素泵组血糖控制较快且更稳定,平均血糖控制天数显著缩短,平均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次数显著减少(P<0.05),但局部炎症反应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安全、方便,是精确、灵活的胰岛素供应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7例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索,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并观察4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轻、中、重型三组患者血清GH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三组间的GH亦有显著差异。GH与血糖呈平行关系。动态观察病侧可见伴随血糖降低和血清胰岛索升高,GH也明显降低。并对GH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初发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初发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30例)及格列吡嗪组(30例),服用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BG,2 h PG)、餐后1 h及2 h胰岛素(1 h Ins,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及2 h PG、HbA1c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格列吡嗪组比较,瑞格列奈组2 h PG明显下降(P<0.05),1 h Ins明显升高(P<0.05).格列吡嗪组治疗后2 hIn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瑞格列奈组无明显变化.瑞格列奈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上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而格列吡嗪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瑞格列奈可改善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并具有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对T2DM患者有额外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用胰岛素治疗中有清晨高血糖患者进行血糖夜间定时监测,结果发现清晨高血糖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不足、黎明现象、Somogyi效应,从而认为糖屎病人清晨高血糖病因应予鉴别,对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指出对Somogyi效应更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Somogyi现象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糖尿病患者清晨空腹血糖控制不好与Somogyi现象的联系。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6年问住院糖尿痛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6年1273例患者中有101例夜间发生了低血搪,次日清晨空腹血耱控制差(8-13.3mmol/L),通过减少晚餐或睡前降糖药物剂量或改变降糖药物剂型后患者次日清晨空腹血糖得到了良好控制,临床Somogyi现象诊断成立,其中优降糖及胰岛素用药组发生率最高。结论:Somogyi现象是清晨高血糖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临床患者血糖控制标准的严格化,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容易误诊为黎明现象,提醒临床医生对清晨高血糖原因进行正确分析,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 3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的疗效.方法 通过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 与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DI)的对比,配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传统的静脉抽血和指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每天至少七次血糖,对病人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胰岛素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越来越被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它能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显著改善黎明现象,显著改善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领域中一项新的技术突破.结论 观察证实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比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DI)更具有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马维青  李秀 《安徽医学》1996,17(6):39-40
<正> 近年的研究提示,造成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这种现象是影响糖尿病血糖控制程度的因素之一。本文旨在观察赛庚啶防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黎明现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4例发生黎明现象,占8.9%;2例每天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占4.4%;3例发生有症状低血糖,占6.7%;26例有餐后2小时高血糖,占57.8%.结论 通过正确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人员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熟练的操作与全方位的护理,45例老年患者顺利完成该项检查.医生通过血糖图,观察血糖波动的规律,发现那些无自觉症状的反复低血糖发作、黎明现象和高血糖的峰值,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引起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测定经降糖治疗后空腹血糖高于 8mmol/L的 2型糖尿病患者 2 2∶0 0、3∶0 0、7∶0 0血糖、胰岛素和C肽。结果  4 9例中降糖药剂量不足、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分别为 14例、8例和 9例 ,前两者午夜血糖 (11.3± 1.0 3、6 .4± 0 .4 1mmol/L)、胰岛素 (10 .3± 2 .0 4、13.2± 2 .81mu/L)、C肽 (2 .0 4± 0 .15、2 .2 1± 0 .18μg/L)与后者午夜血糖 (2 .3±0 .13mmol/L)、胰岛素 (17.6± 3.4 2mu/L)、C肽 (2 .4 8± 0 .2 1μg/L)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或P <0 .0 1) ,黎明现象合并降糖药剂量不足 11例、合并苏木杰效应 7例 ,两者分别与单纯降糖药剂量不足、苏木杰效应各时相血糖、胰岛素和C肽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糖、胰岛素、C肽监测对鉴别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十分必要 ,疑有两种原因重叠者 ,应谨慎增减药物剂量 ,或行诊断性药物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