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潘锡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1):144-144
正畸治疗中 ,支抗选择与支抗控制是否得当与疗效密切相关。某些严重错的病例 ,需要减少后牙前移量 ,使拔牙间隙最大限度地被前牙所利用 ,矫治中如何更好地增强后牙支抗成为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获得最大的支抗 ,除了使用适当的矫治力 ,增加支抗牙数目等与临床操作有关的方法增强支抗外 ,还可利用口外弓、丁钩、横腭杆等辅助方法 [1~ 2 ]。本文分析了 2 5例需强支抗的病例 ,治疗中仅使用固定式横腭杆作为辅助装置 ,同时均使用 Ni Ti推簧移尖牙向远中 ,获得了满意的支抗控制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 2 5例需强支抗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蔡国鑫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22,(3):145-149
目的:比较种植支抗和横腭杆支抗对尖牙后移时牙齿和骨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Ⅰ类错颌或双颌前突需要拔除第一前磨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种植支抗和横腭杆配合Damon Q直丝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种植支抗组第一磨牙位置、倾斜度、垂直移动量均无改变,上颌尖牙后移(12.7±1.4)mm、U3-FH角后倾(10.5±1.8)°、U3-PP角后倾(10.5±1.7)°,治疗后横腭杆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2.3±0.8)mm、U6-FH角前倾(3.2±1.8)°、U6-PP角前倾(2.3±0.9)°、U6-FH距伸长(1.5±1.0) mm、U6-PP距伸长(1.1±0.6)mm,上颌尖牙后移(10.3±1.8) mm、U3-FH角后倾(12.5±1.8)°、U3-PP角后倾(13.2±1.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第一前磨牙拔除的治疗中,横腭杆支抗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抗,种植支抗在上颌尖... 相似文献
3.
固定式横腭杆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固定式横腭杆、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 ,对其上颌磨牙前移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前者支抗丧失较后者多 ,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固定式横腭杆同样可获得较好的支抗控制 ,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在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中应用效果.方法:将采取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方法治疗的42例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分为2组,其中24例应用种植体支抗(MS组),18例应用横腭杆作为加强支抗的手段(T组).应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的骨骼、牙齿及软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NB角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MP在MS组中减少,在T组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前牙的内收量在MS组中较T组明显(P<0.01),上颌磨牙及切牙在MS组被压低,而在T组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伸长(P<0.05);软组织方面,MS组UL-E减小量明显高于T组(P<0.01).结论:微种植体可以在失状向和垂直向提供绝对支抗,并在双颌前突患者的前牙内收中取得令人满意的骨骼、牙齿及软组织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简单、有效的上颌尖牙与侧切牙异位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5例已萌出上颌尖牙与侧切牙唇侧异位患者,上颌第一磨牙戴横腭杆,异位尖牙牙尖处粘接托槽或舌侧钮,异位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用链状橡皮圈加力向后倾斜移动尖牙,力值150g,每月复诊1次。在远移尖牙的同时上牙列粘接直丝弓托槽,异位侧侧切牙暂不粘接托槽,当异位尖牙与侧切牙在同一上下位置时,粘接侧切牙托槽,托槽倒置,在侧切牙与第一前磨牙间置推簧,使侧切牙与尖牙顺利换位。结果:15例患者的异位尖牙均人正常牙弓位置,获较满意结果,用时6~8月。结论:上颌已萌出的异位尖牙通过横腭杆支抗和直丝弓矫治技术被纳入正常牙弓位置,保持了患者良好的容貌和牙齿排列,此方法简单、有效、疗程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正畸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正畸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治疗后,研究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龈指数低于对照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正畸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牙龈指数,改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7.
手法旋转胎头在持续性枕横(后)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于持续性枕横(后)适时手法旋转,降低手术产率。方法:通过对60例枕横(后)位和孕妇采用方法旋转,探讨其可行性。结果:42例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结论:手法旋转简单易行,可缩短产程,降低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8.
9.
10.
《吉林医学》2015,(18)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的患者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160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药物麻醉,试验组给予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行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药物麻醉,对比分析麻醉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的瑞芬太尼用药剂量(0.102±0.004)μg/(kg·min)及喉罩拔出的时间(8.4±1.3)min、睁眼的时间(7.6±2.1)min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瑞芬太尼用药剂量(0.598±0.007)μg/(kg·min)及喉罩拔出的时间(12.2±1.5)min、睁眼的时间(13.3±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性别、种植部位及牙弓型对腭侧微螺钉种植支抗位点处骨皮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方圆型、卵圆型、尖圆型牙弓患者各40例,每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共120例。利用Kavo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其口腔颌面部进行扫描,在所得的CBCT图像中定位9个腭侧微螺钉种植支抗位点,并测量该处的皮质骨厚度。结果不同性别患者的相同种植位点处的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中缝及腭中旁3 mm处皮质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中缝自切牙孔向后3 nm、6 mm、9 mi以及腭中缝旁3 mm处,自切牙孔向后3 mm、6 mm、9 mm皮质骨厚度依次减少;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根间中点处对应的腭侧皮质骨厚度较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中点处者小,但比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根间中点处者大;不同牙弓型在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根间中点处的3个微种植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圆型、卵圆型、尖圆型在相同位点处皮质骨厚度依次减小,在不同牙弓形的其他6个种植支抗位点皮质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手术操作植入种植支抗时,应考虑不同种植位点及牙弓型态皮质骨厚度对手术操作和支抗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进安综述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0,(10):1023-1025
腭弓是正畸矫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分别从腭弓的发展史、结构、生物力学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正畸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腭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单侧推磨牙向后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上颌牙弓不对称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同时与传统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12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置在磨牙远中关系侧第一前磨牙与磨牙之间根方,4周后加力;将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将磨牙远中关系侧推磨牙向后开展间隙的同时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弓,调整上颌中线,纠正不对称的上颌牙弓。B组用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4周后力值恒定为2.94~3.92 N。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上颌单侧推磨牙3~9个月开展足够间隙后,所有病例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55 mm,疗程3~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27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47°,磨牙旋转角度约1.18°,磨牙颊向移位0.93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13 mm,疗程5~9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0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36°,磨牙旋转角度约1.17°,磨牙颊向移位0.97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在单侧推磨牙远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丧失,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但种植体支抗组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疗效迅速,大大地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双腭弓在固定正畸中加强支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Goshgarian介绍了横腭弓的应用之后 ,横腭弓已成为固定矫治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主要用于增强支抗 ,防止支抗磨牙的前移和扭转 ,但是单根腭弓加强支抗的作用不够 ,为此笔者设计了双磨牙联合带环、双腭弓的方法来增强支抗 ,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16例恒牙期患者 ,男性 10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14 .5岁 ,均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其中安氏Ⅰ类拥挤拔牙病例 9例 ,安氏Ⅱ Ⅰ 类拔牙病例 7例。1 2 材料 0 .9mm不锈钢丝 ,成品方丝弓带环 ,银合金焊。1 3 双腭弓的制作 上颌左右侧第一… 相似文献
16.
微种植体作为增强正畸支抗的措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微种植体的植入手术简单,可提供绝对支抗,患者舒适感高.本文从微种植体的历史研究背景、作用原理、形态设计影响,植入方式和部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详尽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汉中市口腔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滑动方法关闭间隙,观察组则为微种植体支抗,疗程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SN角(U1-SN)、上齿槽座角(SNA)以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模型的覆颌(OB)和覆盖(OJ)、尖牙间以及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变化。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后磨牙位移的距离,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NA、ANB、U1-L1、U1-SN等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B、OJ、尖牙间宽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第一磨牙间宽度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磨牙平均位移(3.62±0.63) mm,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25±0.7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和对矫治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本科室就诊的上颌前突患者42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种植体支抗和横腭杆支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并通过Paneherz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正畸疗程。结果:种植支抗组较横腭杆支抗组在上中切牙位置方面改善明显,上磨牙位置更为稳定,正畸疗程更短(23.26±3.12)m vs(26.58±4.76)m,均P〈0.01。结论:种植支抗比传统横腭杆支抗增强上颌支抗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其矫治疗程也明显短于传统横腭杆支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模式对口腔正畸治疗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口腔正畸治疗的病人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磨牙位移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而上中切齿凸距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后上下颚测量值以及上下颚改变特征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病人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软组织轻度水肿和不舒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良反应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评估应用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技术(MARPE)治疗青少年上颌骨宽度不足(MTD)的扩弓效率,为制定其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例MTD并进行MARPE治疗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BCT)测量治疗前后患者颊侧上颌宽度(BMW)、腭侧上颌宽度(PMW)、腭中缝扩大量(SE)、上颌骨性扩弓器(MSE)的扩大量(AE)和第一磨牙角度(MA)及治疗前后BMW和PMW改变值(ΔBMW和ΔPMW),计算骨性扩弓量百分比、牙槽骨的弯曲量百分比及其余效应百分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扩弓治疗后MTD患者不同牙位处BMW和PMW增大(P<0.05),双侧MA减小(P<0.05)。与第一磨牙处ΔPMW比较,第一磨牙处ΔBMW较大(t=3.047,P<0.05);与第一磨牙处SE比较,第一磨牙处ΔBMW较大(t=9.655,P<0.05)。与第一前磨牙处ΔBMW比较,第一磨牙处ΔBMW较大(P<0.05)。由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至第一前磨牙处骨性扩弓效率百分比逐渐降低,而牙槽骨的弯曲量百分比及其余效应百分比逐渐升高。结论:应用MARPE治疗青少年MTD,可有效打开腭中缝,骨性扩弓效率可达74%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