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对比高低频超声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结果,探讨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椎动脉起始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42例,均常规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价联合应用高低频率超声检查与DSA对VA起始段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显示管腔迂曲,伴有动脉硬化可见血管内膜增厚,回声增强,有小的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椎动脉内血流变细;频谱多普勒显示狭窄近段血流速度增高,远段流速减低。椎动脉闭塞表现为无彩色血流显示。联合应用高低频率超声检查诊断为椎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25例(59.5%),中重度狭窄14例(33.3%),闭塞3例(7.1%),其中3例轻度狭窄患者、1例中重度狭窄患者为应用低频凸阵探头后发现。血管造影诊断为椎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26例,中重度狭窄14例,闭塞2例。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与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κ=0.77>0.75)。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可作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发现的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 IA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8例患者的96支椎动脉中CTA显示血管正常55支,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8支,先天发育不良(一侧椎动脉细小)5支,明显迂曲9支。8例患者的椎动脉管腔CTA评价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对椎基底动脉T 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结果,讨论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在VA颅外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检查对VA颅外段狭窄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对于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0.79>0.75).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其对VA颅外段狭窄病变的诊断结果与DSA一致性较好,因此可以作为VA病变的筛查及介入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CTA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ACI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的诊断一致性、评估价值,计算诊断效能指标。结果 CTA评估颈动脉正常、闭塞的结果与金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评估价值较高[(Kappa 0. 8~1. 0,曲线下面积(AUC) 0. 9,P 0. 01)]; CTA评估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结果与金标准具有中度一致性,评估价值中等(Kappa 0. 6~0. 8,AUC 0. 7~0. 9,P 0. 01); CTA评估侧支循环的结果与金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评估价值较高(Kappa 0. 8~1. 0,AUC 0. 9,P 0. 01)。结论 CTA对于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的价值。方法因腹痛就诊拟诊SMA病变患者104例,均行彩超检查,观察SMA管腔有无斑块、血栓、动脉瘤等,有无狭窄或闭塞,并测量狭窄处及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对超声诊断SMA病变者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并进行结果对比。结果超声检查共检出SMA病变17例,其中粥样硬化斑块并重度狭窄11例,闭塞2例(1例为完全闭塞,1例为起始段闭塞并侧支循环形成),主动脉夹层累及SMA致血栓形成2例,SMA动脉瘤2例,均经CTA证实超声诊断。结论彩超对SMA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并与CTA具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化壁指数(NWI)及斑块回声强度,根据局部面积狭窄率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CTA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VPQ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0.765;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者间NW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VPQ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并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0例下肢动脉病变,其中糖尿病32例,下肢动脉病变为血管内膜增厚,迂曲,动脉腔内粥样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血管内彩色充盈缺损及管壁增宽,阳性率75%。下肢动脉重度粥样硬化6例,声像图示动脉内多发性粥样斑块,引起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的彩色血流图。外伤性动脉瘤4例为液性扑动性暗区和彩色血流。脉管炎8例,动脉内中膜增厚,回声不均,走行迂曲,速度减低,搏动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4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84支椎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66.9%(190/284),诊断正常椎动脉起始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83.0%、85.6%、80.4%、90.4%;诊断轻度血管狭窄分别为33.3%、87.0%、81.3%、23.3%、91.7%;诊断中度血管狭窄分别为46.4%、89.8%、85.6%、33.3%、93.8%;诊断重度血管狭窄分别为45.5%、96.1%、82.4%、81.4%、82.6%;诊断血管闭塞分别为87.5%、100%、98.9%、100%、98.9%。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不同程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一致性检测值为Kappa=0.5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一般,有一定局限性,仅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必要时仍需要DSA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A观察58例颈部动脉常见病变患者的颈动脉,共计464个节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在颈部动脉病变检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4个节段中,DSA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分别为106、79、28、7、5个节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上述病变分别为102、70、26、6、5个节段,共计209个节段;CTA诊断上述病变为96、77、27、7、5个节段,共计212个节段;彩色多普勒联合CTA对颈部动脉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9.6%、87.5%,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硬化斑块较CTA有更高的敏感性,CTA对动脉轻度狭窄有更高的敏感性,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诊断颈部动脉疾病可以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10.
钱才  魏阳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511-2513,2516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A检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CTA检测结果作为试验方法,DSA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方法,评估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总共检测了180条血管,经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κ值均0.6,表明其一致性较好,尤其是对重度狭窄患者,一致性为0.73。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和斑块形态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36例脑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与CTA的符合率为83.3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κ=0.72、0.69)。结论 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形成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与DSA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椎动脉切迹频谱与其病变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所提示的椎动脉颅内段频谱呈切迹改变者与其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CD筛选出椎动脉颅内段频谱呈切迹改变者24例,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进一步明确其病变部位。结果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呈舒张期末.收缩期前宽切迹组(9例):DSA或CTA示患侧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5例、闭塞2例、先天发育纤细2例;其中同侧锁骨下动脉正常8例,合并同侧锁骨下动脉中度狭窄1例,合并对侧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血流动力学试验阴性。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呈收缩期切迹组(12例):根据血流动力学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6例,DSA示椎动脉起始段正常,锁骨下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阴性组6例,DSA示椎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先天发育纤细2例;其中合并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同侧锁骨下动脉正常4例。椎动脉多普勒频谱振荡小尖波组(3例):DSA示椎动脉起始段闭塞3例,其中1例合并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经颈部肌支盗血,而无椎动脉-椎动脉盗血,同侧锁骨下动脉正常2例;血流动力学试验阴性。结论椎动脉血流频谱切迹不仅见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早期,还可以出现在锁骨下动脉病变但盗血途径不完善及椎动脉起始段自身病变的患者中;血流动力学试验可助于鉴别。TCD可用于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自起始段至颅内段病变的初步诊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结合DSA、颈部CDFI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取77处颈动脉斑块,均接受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CTA为金标准,分析三维超声VPQ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与CT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测定内中膜厚度、标准化管壁指数(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斑块回声强度水平。结果: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01;狭窄程度越严重,内中膜厚度、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水平越高,斑块回声强度水平越低(P<0.05)。结论:三维超声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度高,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高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 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定量分析及诊断冠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患者实施CTA检查、1周内再接受冠脉造影检查(CAG)。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统计分析冠脉病变患者冠脉狭窄的定量指标,分析CTA诊断冠脉病变与CAG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中共计对1061段冠脉血管进行检测,其中CTA诊断与CAG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为:无狭窄931段、轻度狭窄48段、中度狭窄I4段、重度狭窄8段,CTA诊断冠脉狭窄与CAG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17,P<0.05)。100例患者CAG确诊冠脉狭窄66例,CTA正确诊断61例,CTA诊断冠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为92.42%、特异度为82.35%、漏诊了为7.58%、误诊率为17.65%。冠脉狭窄66患者CTA结果分析,平均发现冠脉斑块(2.31±0.84)个、钙化斑块体积(27.51±6.20)mm^3、非钙化斑块体积(298.44±75.31)mm^3、狭窄程度(57.39±5.84)%、钙化斑块负荷(3.60±1.52)%、非钙化斑块负荷(54.63±17.37)%。【结论】CTA诊断冠脉狭窄病变与CAG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诊断灵敏度,同时具有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检测技术与CTA血管成像技术分别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评价三维超声VPQ技术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02例患者的颈动脉分别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及CTA检查,评估共130个颈动脉斑块所致局部血管狭窄的程度。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脱机分析测定面积狭窄率、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NWI(标化壁指数)及斑块回声强度等数值。同期应用CTA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的狭窄程度对比。 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相比较,诊断准确性高,可很好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管壁结构并测得相关参数。实时三维超声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NW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操作简便易行,可获得较二维超声更详细的参数,并对相关指标可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用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塞的患者6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分为4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闭塞组.用面积法计算狭窄率,脉冲多普勒检测收缩期血流速度(SPV)、舒张期末速度(EDV),计算血流量.结果 60例脑梗塞患者中55例(92%)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所致颈动脉中度狭窄42支,重度狭窄20支,完全闭塞8支,其中部分斑块延伸至颈内动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斑块致颈动脉血管狭窄>50%时,血流速度明显升高,血流量明显下降,完全闭塞时血流消失.结论 超声能够监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脑梗塞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血管增强成像(ClarifyvE)技术对椎动脉近端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为诊断标准,分析脉冲多普勒(Pw)和Oa~ifyVE诊断椎动脉近端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67例椎动脉近端不同程度狭窄患者,DSA或CTA诊断椎动脉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34例,重度狭窄29例。PW诊断椎动脉近段狭窄的符合率为91.0%;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轻度狭窄中分别为91.7%、98.5%,中度狭窄中分别为91.4%、79.4%,重度狭窄中分别为89.6%、94.1%。ClarifyVE诊断椎动脉近段狭窄的符合率为92.0%;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轻度狭窄中分别为80.3%、97.1%,中度狭窄中分别为94.1%、81.3%,重度狭窄中分别为93.1%、98.1%。结论ClarifyvE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斑块及残余管腔,可快速有效诊断椎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脉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斑块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冠脉缺血性狭窄患者68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像检查,以DSA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狭窄程度(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参数(最小管腔直径、平均血管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斑块特征(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评价CT血管成像诊断不同的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CT血管成像诊断轻度狭窄22例,诊断中度狭窄23例,诊断重度狭窄22例,诊断闭塞1例,与DSA结果符合率为88.27%(60/68),Kappa指数为0.827,一致性较好(95%CI:0.811-1.113,χ2=189.722,P<0.001),两种诊断方式检测的最小管腔直径、平均血管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长度、斑块负荷以及斑块体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CT血管成像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性可达91.30%,特异性为91.7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方法,评价其可靠性,以提高此类疾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CDFI诊断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病例(71例),CDFI检查包括二维超声观察血管管腔,彩色血流及频谱综合分析,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特征。超声检查结果与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对比,评价前者确诊及病变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观察不同程度动脉狭窄患者椎动脉血流窃血情况。结果 CDFI诊断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18例和重度狭窄或闭塞27例;诊断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7.8%,阴性预测值为92.3%。随着病变程度增加,椎动脉内血流呈现逐渐演变的规律性变化,提示不同程度的窃血现象。结论与DSA或CTA的结果相比,CDFI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和狭窄程度评估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2例,其中狭窄组85例,正常组47例,均行CTA和TCD检查,分析TCD和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血管狭窄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TCD与CTA对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检查存在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特别是对于重度狭窄患者的诊断一致性最高(Kappa=0.838)。(2)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吸烟史为影响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与CTA有很好的一致性,为临床筛查颅内动脉狭窄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和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椎动脉狭窄或发育不良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检测结果,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两种方法检测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发育不良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狭窄与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然而在检测椎动脉发育不良时,两种方法一致性差。结论:虽然DSA是诊断椎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疾病诊断方面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推荐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椎动脉狭窄疾病的初次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